国际收支失衡(disequilibrium)是与 “国际收支平 (均)衡” 相对而言。国际收支失衡 (不平衡)是一国经常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这种国际收支失衡表现为顺差或逆差。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过大的顺差或逆差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国家、时期不同而异,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受经济
周期性变化的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存在着周期性,周期性的不同阶段对国际收支有不同的影响。一般说来,繁荣时期,由于生产的高涨,进出口大幅度增加,经常项目可能出现顺差,外汇储备相应上升,而在萧条时期,随着生产下降,出口减少,导致国际收支恶化。第二,受经济结构的影响。经济结构指一国国内各生产部门间客观上形成的一定比例关系。这种经济结构状态是由该国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所造成。
应用领域
在
国际收支平衡表里,
国际收支最后总是平衡的,这种平衡是会计意义上的平衡。但在实际当中,国际收支经常存在不平衡,即出现不同程度的顺差或逆差,这就是国际收支失衡(disequilibrium)的含义。
基本简介
国际收支失衡(disequilibrium)
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一国
经常账户、金融与
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的情况。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不是指会计账面上借贷双方出现不平衡,因为借贷双方始终是平衡的。对外,国际收支失衡造成
汇率、资源配置、福利提高的困难;对内,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困难,即对外的失衡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因此需要进行调整。在传统的1977年的国际收支表中,只要基本差额即经常账户与长期资本账户的差额出现不平衡,人们便认为国际收支需要调整了。
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是衡量国际收支长期性平衡的一个重要标志。
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是指个人或
经济实体为了经济上的某种目的而自主进行的交易。一国在一个长时期里自主性交易平衡,无须再依靠
调节性交易来调节与维持,就可以说该国国际收支达到了实质性平衡。
补偿性交易的观点 也称事后交易,是指在自主性交易出现
缺口或差额时进行的弥补性交易
主要原因
(一)结构性失衡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往往取决于
贸易收支状况。如果世界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本国输出商品的结构也能随之调整,那该国的贸易收支将不会受到影响;相反,如果该国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需求而调整商品的输入结构,将使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发生不平衡。由这类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而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
结构性不平衡。
西方国家经济受
再生产周期规律的制约。在
再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由于人均收入和
社会需求的消长,会使一国的
国际收支产生不平衡。由于生产和
资本国际化的发展,主要西方国家
经济周期阶段的更替会影响其他国家经济,致使各国发生国际收支不平衡。这类跟经济周期有关,一种因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使一国的总需求、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情况,称为周期性不平衡。
(三)收入性失衡
一国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可能是由于经济周期阶段的更替,也可能是由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所引起的。一国
国民收入的增减,会对其国际收支产生影响:国民收入增加,贸易
支出和非贸易支出都会增加;国民收入减少,则贸易支出和非贸易支出也会减少。这种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化所引起的
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收入性不平衡。
(四)货币性失衡
在一定的
汇率水平下,一国货币如果高估,则该国商品的
货币成本与
物价水平高于其他国家,必然不利于出口而有利于进口,从而使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相反,则出口增加和进口减少。这种由于货币
对内价值的高低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
货币性不平衡。
(五)政策性失衡
由于一国推出重要的扩张或紧缩的财政或
货币政策,或者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六)贸易竞争性失衡 由于一国商品缺乏
国际竞争力所引起的失衡
(七)过度债务性失衡 一些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违背了量力而行的原则,借入大量外债,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同时一些
发达国家实施高
利率政策和保护主义措施,结果使发展中国家
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
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
(八)偶发性原因
除以上各种
经济因素之外,政局动荡和自然灾害等偶发性因素,也会引起
贸易收支的不平衡和巨额资本的国际移动,因而使一国
国际收支不平衡。
就上述各个原因来说,
经济结构性因素和经济增长率变化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具有长期、持久的性质,而被称为持久性不平衡;其他因素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仅具有临时性,因而被称为非持久性不平衡。
经济影响
1.导致
外汇储备大量流失。储备的流失意味着该国
金融实力甚至整个国力的下降,损害该国在国际上的声誉。
2.导致该国外汇短缺,造成
外汇汇率上升,
本币汇率下跌。一旦本币汇率过度下跌,会削弱本币在国际上的地位。导致该国货币信用的下降,
国际资本大量外逃,引发货币危机。
3.使该国获取外汇的能力减弱,影响该国发展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的进口,使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进而影响一国的国内财政以及人民的充分就业。
1.持续顺差会破坏国内总需求与
总供给的均衡,使总需求迅速大于总供给,冲击经济的正常增长。
2.持续顺差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有大量的外汇供应,这就增加了外汇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导致
外汇汇率下跌,
本币汇率上升,提高了以
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了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产品的价格。导致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其国内商品和劳务市场将会被占领。
3.持续顺差会使该国丧失获取
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的权力。
4.影响了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导致国际贸易摩擦。
5.一些资源型国家如果发生过度
顺差,意味着国内资源的持续性开发,会给这些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调节方式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动调节,二是人为调节。
自动调节
1.
金本位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其基本思想是:各国只要遵循游戏规则,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可以通过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和物价的涨跌而自动取得平衡。
所谓游戏规则:
(二)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三)各国不采取任何抵消黄金流出入对本国
货币供应量影响的
货币政策(四)自由商品市场,不以任何政策加以干预,物价上个具有完全弹性,各国之间处于
完全竞争、充分就业状态。
人为调节
在纸币流通制度下,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因为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正常运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效应往往难以正常体现,尽管人为的调节也具有一定的负作用,但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予以运用。
1.支出变更政策:指通过改变
社会总需求或经济中支出的总水平,进而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
金融资产的需求,以此来
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政策。它主要包括
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
2.汇率政策:指一个国家通过调整汇率改变外汇的供求关系,由此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资本流出入的实际收益,进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政策。汇率政策的运用受到一些条件的约束,比如:进出口商品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
3.
资金融通政策:指一国通过动用
官方储备和使用国际信贷便利而
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政策。主要用于解决临时性的
国际收支失衡。
4.
直接管制政策:指一国对国际经济交易直接采用严格的行政管制,主要包括
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
直接管制的弊端:阻碍了市场机制,容易受到国际社会的指责,是暂时的政策管制,使庇护者有依赖性,会阻扰将来政策的改变。
总之,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是多样化的,每一种政策都有其各自的特色与调节功效,一国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取舍。取舍的基本原则是:
第三,选择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应尽量不与国内经济发生冲突或尽量减少来自他国的压力,以免影响国际间正常的
经济关系。
被提及
关键字
国际收支失衡,Disequilibrium,国际收支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