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食亚目,为前胸无背侧缝;后翅无小
纵室;后足
基节不固定在
后胸腹板上,也不将第1腹节腹板划分开(即
腹板为完整的一块,其后缘横贯整个腹部)。食性杂,食植物、
粪便、动物尸体、腐植质等。
生物单位简介
多食亚目(Polyphaga) 概况
分类地位:
昆虫纲 Insecta,
鞘翅目 Coleoptera,多食亚目 Polyphaga
该亚目种类多,包括特征差别很大的一些总科,共分18或19个总科。这里只介绍比较重要的总科和科。
总科介绍
包括18~19个总科。
花甲总科
约1080种,包括3科:
花甲科Dascillidae、
沼甲科 Scirtidae、
羽角甲科Rhipiceridae。
后足基节扩大或片状,盖住腿节,若不明显,则触角端部3节特别长,跗节最末1节长于其余各节之和。
花甲科成虫多访花,幼虫土中生存,取食植物根部,也有个别类群幼虫水生,我国南方有些大型种类有强趋光性,全世界已知近300种,我国记录有15属40种,如角花甲Paralichas pectinatus。
沼甲科成虫陆生,幼虫多发现于静水或流水中,全世界已知近600种,我国记录仅9种,隶于2属,代表性如赤背沼甲Scirtes rufonotatus。
羽角甲科成、幼虫均植食性,为害杉木等植物,世界已知180多种,多属热带分布,我国已知3属6种,分布于
云南。
隐翅甲总科
约45000种,包括11科:
平唇水龟科Hydraenidae、
缨甲科Ptiliidae、
觅葬甲科Agyrtidae、
球蕈甲科 Leiodidae、
寄居甲科 Leptinidae、
苔甲科Scydmaenidae、
毛薪甲科Dasyceridae、
埋葬甲科Silphidae、
铠甲科Micropeplidae、
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
蚁甲科Pselaphidae。
鞘翅极短,末端横截,腹末数节外露,触角非膝状,前足非开掘式,腹部常露出3节以上。
红胸隐翅虫(
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叮咬人后可引起急性红斑疱疹性的
隐翅虫皮炎。
埋葬甲(
埋葬虫)因喜将动物尸体埋起来作为食物储存而得名,营
一夫一妻终生制,在
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水龟甲总科
约5000种,包括5科:
水龟甲科Hydrophilidae、
圆泥甲科Georyssidae、
扁圆甲科Sphaeritidae、
长阎甲科Synteliidae、
阎甲科Histeridae。
下颚须几乎总是等于或长于触角。
水龟虫(牙甲)成虫多取食腐烂的植物,幼虫多为捕食者;水生性成虫通过足的交替运动游泳,通过鞘翅下的气泡或粘附在体腹面的气盾呼吸,具被毛的触角端锤和杯状节,可以完成从表面运送空气的功能;幼虫的呼吸通过气室气门,或者通过侧鳃,常见如大水龟Hydrophilus acuminatus,全国广布。
阎甲是分布广泛的类群,发生在许多不同的生境中,成虫和幼虫多为捕食性,常见类群主要生活在腐败物和粪便下捕食蝇蛆,也有些类群生活在树皮下、树干中捕食蛀虫,还有一些奇特类群和蚂蚁
共生。
金龟总科
约27000种,包括17科:
黑蜣科Passalidae、
拟锹甲科Sinodendridae、
锹甲科Lucanidae、
粪金龟科Geotrupidae、
皮金龟科Trogidae、
红金龟科Ochodaeidae、
驼金龟科Hybosoridae、
蜉金龟科Aphodiidae、
金龟科Scarabaeidae、
绒毛金龟科Glaphyridae、
犀金龟科Dynastidae、
臂金龟科Euchiridae、
丽金龟科Rutelidae、
鳃金龟科Melolonthidae、
花金龟科Cetoniidae、
斑金龟科Trichiidae、
胖金龟科Valgidae。
触角鳃叶状,故又称鳃角类。幼虫称为
蛴螬,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蛴螬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个别种类可入药。
泥甲总科
约2400种,包括7科:
扁泥甲科Psephenidae、
长泥甲科Heteroceridae、
毛泥甲科Ptilodactylidae、
擎爪泥甲科Eulichadidae、
泽甲科Limnichidae、
溪泥甲科Elmidae、
泥甲科Dryopidae。
主要生活于池塘、水库、湖泊边的泥土中或溪流边的泥沙中,成虫具挖掘习性。幼虫水生或发现于朽木中。成、幼虫均植食性。
吉丁虫总科
全世界已知1.3万种,仅
吉丁甲科Buprestidae 1科,分属于12个亚科。我国已知9个亚科,约450余种。
体长1.5-60mm;头部较小向下弯折;触角11节,多为短锯齿状;前胸与体后相接紧密,不可活动;前胸腹板发达,端部达及中足基节间;后腹腹板具横缝;鞘翅长,到端部逐渐收狭;足细长;前、中足基节球形,后足基节板状;跗节5-5-5,第4节双叶状;腹部可见5节,第1、第2节一般愈合。幼虫体扁,前胸膨大;头小,无单眼;触角3节;上颚无臼叶,胸足退化。成虫喜阳光,白天活动,在树枝的向阳部分易发现,幼虫在树木中钻孔为害,属钻蛀性害虫。吉丁虫很多种类鞘翅颜色鲜艳,具
金属光泽,是最美的昆虫之一。
叩头甲总科
约12000种,包括4科:
地叩甲科Cebrionidae、
叩甲科Elateridae、
隐唇叩甲科Eucnemidae、
粗角叩甲科Throscidae。
通称
叩头虫,将其固定在平面,用手按住腹部,能用头和前胸打击木板,似叩头;若是将其背朝木板用手按住,也能用胸和头向前一跃而起,故名。叩头是其为躲避危险和越过障碍的本能。后胸腹板无横沟,前胸能活动,腹板突刺状,第1、2节腹板间缝明显。
叩甲科为叩甲总科中最大一科,广布全世界,已知超过1万种,我国已知近600种,全国各地区及各种生态环境都有其分布。体形多狭长,小型至大型,较原始类群多大型,体壮硕,体色多灰暗,体表多被细毛或鳞片状毛,组成不同的花斑或条纹,也有体色艳丽、光亮无毛的。幼虫通称
金针虫、铁线虫,土中生活,取食植物根部,数年完成一代,是重要的地下害虫,为害多种农作物、林木、果树、牧草和中药材。
花萤总科
约8300种,包括
萤科Lampyridae、
红萤科Lycidae、
花萤科Cantharidae。
萤科通称
萤火虫,体长4-18mm;体扁,多黑色、红褐色或褐色;头隐于
前胸背板下,触角11节,丝状、栉状等;复眼发达;前胸背板多为半圆形;前中足基节圆锥形,前足具亚基节;后足基节横形,跗节5-5-5;鞘翅扁宽,盖及腹端,翅面多具脊线;腹部可见7-8节,末端2节(雄)或1节(雌),内有磷化物发光质,经发光酵素作用,可发黄绿冷光;雌虫多缺翅。成虫寿命一般只有5天至2星期,发光用以吸引异性,发光时间一般只维持2至3小时,不同种闪光间隔不一样。成、幼虫均捕食性,一般多发生在水边和温暖潮湿的地方。其它两科均白天活动,不发光。
皮蠹总科
约950种,包括3科:
皮蠹科Dermestidae、
黄胸甲科Thorictidae、
小丸甲科Nosodendridae。
后足基节扩大如瓣状,盖住腿节,前足基节圆锥形,显著突出,后足基节呈板状并具容纳腿节的沟,单眼常1个。
皮蠹科包括6亚科34属,约700种,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已知8属约40种,遍布全国各省区。小型暗色;棒状触角常藏体下;跗5节;前足基节圆锥形斜位,基节窝开放;后足基节板状,有沟槽可容纳腿节;幼虫密生刚毛。主要为害皮革、蚕丝、干鱼、咸肉、等贮动物性藏品。常见如
白腹皮蠹Dermestes maculatus、
钩纹皮蠹Dermestes ater等,
谷斑皮蠹Trogoderma granarium在国际上已被列为重要检疫对象。
长蠹总科
约1400种,包括4科:
窃蠹科Anobiidae、
蛛甲科Ptinidae、
长蠹科Bostrychidae、
粉蠹科Lyctidae。
后足腿节不扩大为瓣状,跗节5节,第1节常极短,与第2节分界线不明显,前足基节球形或锥性突出。
常见如
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
药材甲Stegobium paniceum、
竹蠹Dinoderus minutus、红麻窃蠹Ptilineurus marmoratus、
谷蠹Rhizoperthe dominica均是重要仓库害虫,甚至有啃食电缆者。
筒蠹总科
约70余种,仅
筒蠹科Lymexylidae 1科,分8属,我国已知6种,记录于福建、台湾、四川等省。
郭公甲总科
约10000种,包括
谷盗科Trogossitidae、
郭公甲科Cleridae、
拟花萤科Melyridae等科。
后足基节不呈片状扩大,中垫大而多毛,后足基节扁平。
郭公甲科已知有3000种,主要产于热带与亚热带。艳色,体多覆鳞毛;前足基节圆锥形,后足基节扁平,不突出于体外;下唇须斧状。主要是肉食性,是腌肉、皮张、干鱼的重要害虫,很多种类捕食其他昆虫,常见如赤足郭公甲Necrobia rufipes、赤颈郭公甲Necrobia ruficollis等,少数种类有趋集于花上的习性。
谷盗科已知650余种,我国有7种,分布于较温暖地区,为害贮粮,有群居性,常伴随其他害虫大量发生,或多栖息于树皮下、蕈类或尘屑中,幼虫性活泼,似
脉翅目幼虫,多为捕食性,常见如
大谷盗Tenebroides mauritanicus、
暹罗谷盗Lophocateres pusillus等。
扁甲总科
约18000种,包括
露尾甲科Nitidulidae、
扁甲科Cucujidae、
锯谷盗科Silvanidae、
隐食甲科Cryptophagidae、
毛蕈甲科Biphyllidae、
拟叩甲科Languriidae、
大蕈甲科Erotylidae、
姬花甲科Phalacridae、
皮坚甲科Cerylonidae、
瓢甲科Coccinellidae、
伪瓢虫科Endomychidae、
薪甲科Lathridiidae、
小花甲科Byturidae、
蜡斑甲科Helotidae等科。
体扁平,背面平板状,两侧平行,或跗节5-5-4式。
瓢甲科分为瓢甲亚科(肉食性)和毛瓢甲亚科(植食性),常见如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等。
拟步甲总科
约48000种,包括
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
树皮甲科Pythidae、
角甲科Salpingidae、
方胸甲科Othiniida、
长颈甲科Cephaloidae、
拟天牛科Oedemeridae、
缩腿甲科Monommatidae、
长朽木甲科Melandryidae、
三栉牛科Trictenotomidae、
盘胸甲科Boridae、
大花蚤科Rhipiphoridae、
花蚤科Mordellidae、
蚁形甲科Anthicidae、
赤翅甲科Pyrochroidae、
芫菁科Meloidae等科。
拟步甲科幼虫与
叩头甲科相似,故称伪金针虫,如
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已广泛饲养,是常见高蛋白性饲料,俗称“
面包虫”。
叶甲总科
约64000种,包括
距甲科Megalopodidae、
天牛科Cerambycidae、
负泥虫科Crioceridae、
叶甲科Chrysomelidae、
肖叶甲科Eumolpidae、
铁甲科Hispidae等科。
跗节5节,第4节极小,为隐5节。
天牛科触角由复眼凹处伸出,鞭状,长而刚硬,腹眼肾形,足为隐5节,多为植物钻蛀性害虫,常见如
桑天牛Apripona germari、白点星天牛Anoplophora malasiaca、
黄星桑天牛Psacothea hilaris等。
叶甲科体形似瓢甲,但足跗节为拟4节,复眼圆形,体多有金属光泽,如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等。
象甲总科
约80000种,包括
三锥象科Brentidae、
长角象科Anthribidae、
卷象科Attelabidae、
象甲科Curculionidae、
小蠹科Scolytidae等科。
其中象甲科全世界已记载6万种以上,分布遍及全球,是动物界最大的科之一,我国已知1000种。喙显著,由额向前延伸而成;触角膝状,颚须和下唇须退化而僵直,不能活动;体壁骨化强;多数种类被覆鳞片。幼虫通常为白色,肉质,身体弯成C字形,没有足和尾突。绝大多数是陆生,性迟钝,行动缓慢,假死性强,少数有趋光性。稻象属和水象属为水生。象甲营有性生殖,但有一些种类营
孤雌生殖。多数象甲1年1代,有些则是2年1代。多数以成虫越冬,以卵和初龄幼虫越冬的有
杨干隐喙象。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