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河(آمودریا,Amudaryo,د آمو سيند,Amyderýa,Амударё),位于中亚,是
中亚流量最大的河流。在古代,这条河被认为是
大伊朗和
图兰之间的边界。
历史来源
阿姆河(Amu Darya)古代入侵
中亚的希腊入侵者称之为乌许斯河(Oxus),来源于
粟特语对河神wxwsw的称呼。希腊名字Oxus的汉代音译为妫水,唐代音译为乌浒河。《
史记》、《
汉书》作妫水;《
北史》作乌许水;《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作乌浒水。
阿拉伯语和
波斯语叫质浑河(Jayhūn),《
大唐西域记》则记为“缚刍水”。译名“乌浒水”或“缚刍水”,较尊重其
希腊语的源音;而“妫水”则显然是借自一条中原河名。
阿姆河在各不同历史文明语言中有各种称呼,
古希腊语称Ὦξος(Oxos),
拉丁语称Ōxus。
希伯来语称其גּוֹזָן(Gozan);
阿拉伯语则为جيحون(Jihôn、Jayhoun)中国古称乌浒水、妫水。《
元史》作暗木河。《
明史》作阿木河。
阿姆河是中亚水量最大的
内陆河,
咸海的两大水源之一,源于
帕米尔高原东南部海拔4900米的
高山冰川。上源瓦赫基尔河位于
阿富汗境内,自东向西流,汇合帕米尔河后,成为阿富汗与
塔吉克斯坦界河,并改称瓦汉河。此后,先北折再南回,继续西流,自转弯处起称作
喷赤河。从右岸接纳了来自塔吉克斯坦的
瓦赫什河后,才始称阿姆河。沿阿、塔两国边境继续西流,又依次经过阿富汗与
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与
土库曼斯坦两国边境,转向西北入土库曼斯坦境内
图兰低地,沿
克孜勒库姆沙漠和
卡拉库姆沙漠之间的乌、土两国交界地带蜿蜒穿行,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木伊纳克附近入咸海。习惯上把瓦赫什(Vakhsh)河和喷赤(Pyandzh)河汇合处作为它的起点,到
咸海南岸出海长1,415公里(879哩),若从东帕米尔的
河源起算,全长2,540公里(1,578哩)。
地理条件
阿姆河的源头瓦罕河(Wakhan)出自
帕米尔高原东南部和
兴都库什山脉海拔的4900米的
山岳冰川,西流汇合源出
帕米尔高原的帕米尔河,称
喷赤河(Pyandzh),再曲折西流,汇合
瓦赫什河后称阿姆河,向西北流入
咸海。流经
塔吉克、
阿富汗、
乌兹别克、
土库曼四个国家。阿姆河长1415公里;从源头起算,全长2540公里,流域南北宽960公里,东西长1400公里,面积46.5万平方公里。靠高山冰川和融雪补给,每年有春、夏两次汛期。河水含沙量多,水力资源丰富,有灌溉之利,建有多处水电站和水库。从河口到
查尔朱可通航。阿姆河也是文化的分界:3世纪时是
嚈哒与
伊朗,后来是突厥与伊朗,泾渭分明。据记载,阿姆河并不总是流入咸海,历史上曾注入
里海。
阿姆河流域南北长950公里(600哩),东西宽1,450公里(900哩)。北接
锡尔河,东连
塔里木盆地,南接
印度河和
赫尔曼德(Helmand)河流域,面积465,500平方公里(179,700平方哩)。有3条支流,左边是苏尔霍布
(Surkhob)河,右边是苏尔汉(Surkhandarya)河和卡菲尔尼甘(Kafirnigan)河。干流全长1427公里,如果由
喷赤河河源算起,则全长为2540公里,流域面积46.5万平方公里。
阿姆河流域山区冬春多雨,年降雨量可达1,000毫米,平原地区年降雨量只有200毫米,而下游地区雨量不到100毫米。春季融雪,开始涨水,6、7、8月份流量最大。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如在克尔基(Kerki)附近,每立方米河水中含泥沙4公斤。1960年以前,克尔基城附近的年平均径流量为630亿立方米。从河口至
铁尔梅兹(Termez)可通航,但由于多沙洲浅滩,
货运量不大。下游已修筑堤坝,可防洪和
引水灌溉。阿姆河流域的主要植物有桧、
白杨、柳、
鼠李等。
鱼类最多的是鲟、鲤和鲑。
兽类有野猪、
野猫、豺和野兔等。
鸟类多达200种。居住在阿姆河流域的人民有塔吉克人(Tadzhik)、土库曼人、乌兹别克人、卡拉-卡尔帕克人(Kara-kalpak)、鞑靼人、哈萨克人(Kazakh)、俄罗斯人。
水系组成
阿姆河支流较多,但多集中在上游180公里内,中下游河段的河水一部分用于灌溉,一部分被蒸发,径流逐渐减少。阿姆河主要支流有:苏尔哈勃河(即孔杜兹河)、卡菲尔尼干河、苏尔汉河和舍拉巴德河等。根据
水文地理特征,右岸另外两条大支流一
泽拉夫尚河与卡什卡达里亚河也应属阿姆河流域,但这两条河的水流均未到达阿姆河,因此,它们又可作为各自独立的河流看待。
喷赤河几乎全程穿流于深山峡谷之中,形成很多石滩与瀑布。河流全长921公里,
流域面积11.35万平方公里。在瓦赫什河汇流处以上200公里处,喷赤河的河河谷扩展,流速减小。该河在下游分出两条汉流,形成一个50公里长、近15公里宽、多沼泽的乌尔塔土
盖伊岛,岛上满覆芦苇丛。
喷赤河主要支流来自右岸,如
贡特河、巴尔
塘河、亚兹古列姆河、万奇河及基泽尔河等。由左岸注入的支流很少,只有
科克恰河。
瓦赫什河是组成阿姆河的第二条河流,河长524公里,流域面积3.91万平方公里。是由
克泽尔河与牟克河汇合而成。牟克河源自费
德钦珂冰川。克泽尔河与牟克河汇流后,称苏尔霍布河;在左岸大支流鄂毕兴高河注入后,才叫做瓦赫什河。瓦赫什河上游大多穿流在深山峡谷中,最后150公里才流动在满布棉田与土盖的宽阔河谷中。瓦赫什河的
河槽分成许多汊流。瓦赫什河总落差835米,多年
平均流量645立方米/秒,年
径流量202亿立方米,径流主要由融雪和
冰川补给,5~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7%。
流域地貌
阿姆河流域位于北纬34°30'~43°45'、东经58°15'~75°07'之间。该流域由北至南延伸1230公里,由西向东延伸1470公里。阿姆河流域46.5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有22.68万平方公里是位于
帕米尔高原最高的山地部分,山脉平均高度达到了5000-5500米,个别高峰超过了6000米甚至7000米。
阿姆河河谷在由喷赤、瓦赫什两河汇流处到克尔基城一段呈弧形扩展,
河漫滩覆盖茂密的芦苇丛,并有许多湖泊与沼泽。从克尔基城到伊尔吉克峡谷,阿姆河河谷的宽度变化在4~25公里之间,河谷的缓斜坡无形中与周围的地形连成一片。在伊尔吉克与秋亚木云峡谷间,河流穿流于主要由砂层与第三纪松脆
砂岩组成的基岩中。河谷具有高10~20米的陡坡。在秋亚木云峡谷以下,阿姆河谷扩展到几十公里,到珠木尔套与塔希峡谷才变窄。
阿姆河流域的
三角洲开始于塔
希亚托斯村以下,它是
汊流纵横交错的
缓斜平原。
气候
阿姆河所在的
中亚细亚位于大陆内部,离大洋很远,其北面的山峦并没有对它起到
屏障作用,这些都决定着它的强烈的
大陆性气候:夏季干燥而酷热,冬季凛冽寒冷;7月的
平均气温26-30℃,冬季1月的气温有时会下降到-30℃或-30℃以下。该流域的山脉几乎是由东向西延伸,并顺着这个方向逐渐降低。山脉的这种位置使西面的潮湿
气团能深入山区。近于饱和的气团与高的
横断山脉相遇,引起水分的凝结和高地上的大量降水,而紧邻的平原和山麓降水却很少。山地的
年降水量有的地方超过1000毫米甚至达2000毫米,而平原降水量却只有100毫米。
水文
阿姆河河口地区年平均流量1330立方米/秒,
年径流量430亿立方米。河水主要靠高山冰雪
融水和上游山区冬春降雨补给。每年3~5月春季融雪,河水开始上涨,6~8月夏季
冰川融水,水位最高。中上游流经山地,沿岸汇入支流较多,水量大、河谷深,
水力资源丰富。阿姆河流域的水资源为679亿立方米,其中
杜兹河流域有36.5亿立方米。
进入平原后,因在
沙漠中穿行,无支流汇入,加之降水少、
蒸发量大,沿途渗漏和灌溉,使河流水量失掉25%。在
努库斯以下,河流分数支入咸海,形成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的河口
三角洲。阿姆河沿岸平原广布绿洲,形成发达的灌溉
农业区。河流
通航里程长,又是中亚重要的水运航道。自查尔米以下600公里,全年可通大船,捷尔梅兹附近的喷赤河以下1000公里,
丰水期内也可通汽船。但下游每年有3个月的
冰期。
阿姆河的主要补给来自雪水,雨水补给对河流径流的作用不大。
地下水补给在该流域内占重要地位,常常超过年径流量的30%。另外,流域的高度对径流的年内分配也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山中积雪不是同时在全部
集水面积内融化,而是在各个高度地带依次融化:首先在低的地带,然后逐步转移到最高地带。阿姆河流域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是多峰式的,汛水延续很长,约6个月。流域下游由于季节性积雪融化而引起的
春汛开始于3月,延续到6月底。这期间的径流一般占20%~30%左右。在7月或8月,亦即在全年最热的时候,有
永久积雪与冰川融化而引起的主要洪峰通过。夏季汛水一直延续到10月,直至冬季平水期来临时。克尔基城附近的最大流量通常发生在7月;年最小水流往往在1~2月,偶尔也会在3月。
阿姆河流域的
悬移质泥沙含量在中亚细亚河流中均居于前列。阿姆河的年平均
含沙量在克尔基城附近大约为3.6千克/立方米,瓦赫什河的含沙量大约为4.24千克/立方米。5月可见到悬移质泥沙含量的最高值,从6月起其数量减少,在11~12月达到最低值。沿河而下,含沙量通常大大增加。阿姆河在克尔基城附近一年内的
输沙量2.17亿吨,泥沙顺流而下,沉积在河谷中。阿姆河带到咸海里去的泥沙大约为克尔基城附近输沙量的11%。
开发利用
阿姆河流域的
水利工程施工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前
苏联政府的指挥下全面展开的。主要是通航与
灌溉工程,1956年开始修建
卡拉库姆运河,1962年修建阿姆一布哈拉
运河,1974年修建
卡尔希运河等等。就在这一时期,在阿姆河的一些支流上也修建了一系列的
季节性调节水库。
在60年代和70年代,前苏联政府在阿姆河流域建成了一些新的
技术装备较好的
灌溉系统;同时也对老设备进行了改造以增加灌溉土地的
供水量和提高灌溉土地的
土壤改良状况。
阿姆河流域内最大的水渠是罗哈京斯基干渠、加夫库什渠、下科克塔什渠、大吉萨尔渠、莎阿尔图兹渠、霍莎雷渠等。
径流利用
为了提高径流的
利用率,在苏尔汉河和舍拉巴德河流域修建了乌奇克兹尔水库和南苏尔汉水库。
阿姆河
克尔基市以上河段的右岸有
乔尔尚加水渠和苏尔希水渠,取水量达16立方米/秒。在这一段上还有过水能力达到200立方米/秒的卡尔希干渠。左岸有卡拉
库姆水渠,其流量达到350立方米/秒;在
阿富汗境内的岸边还有一些不太大的排水道。
在秋亚木云峡谷至恰特雷村(萨曼巴伊)这一段集中了大量的大型
灌溉渠道。左岸有塔什萨卡渠、克雷奇尼亚兹巴伊渠、索维佳勃渠和列宁渠等,右岸有帕赫塔阿尔纳渠、克兹克特肯渠等。
60年代初期在恰特雷的下游修建了一些浇灌阿姆河
三角洲的水渠,其中最大的一条是拉乌尚渠。直接从阿姆河中取水有逐年增加之势。50年代初取水大约为总水量的61%,到70年代初则已达到总量的68%。同时,阿姆河各河段在径流截取总量中的比重也发生了变化:50年代初,83%的取水集中在河的下游;70年代初,下游取水的比重下降为55%左右,而中游和上游的比重则分别由13%和4%,上升至16%和29%。
河流治理
阿姆河流域修建了许多水渠,目的在于将丰水区的水调到缺水地区。比如,吉萨尔水渠将卡菲尔尼干河流域的水调配至苏尔汉河流域、赞水渠将苏尔汉河下游的水调配至舍拉巴德河流域、伊斯卡一安加拉水渠将
泽拉夫尚河的水调配至卡什卡达里
亚河、卡拉库姆水渠将阿姆河的水送往杰真河、
穆尔加布河流域等西部地区,而阿姆一布哈拉河和阿姆一卡拉库姆河的水则调配至泽拉夫尚河流域。
阿姆河水能资源理论
蕴藏量为360亿千瓦·时,且主要集中在
瓦赫什河上,该河的
梯级开发始于50年代,在该河上兴建了6座水电站及2座渠道水电站。不过由于阿姆河过度开发,已导致进入咸海的水越来越少,咸海自60年代起就开始干涸,盐度提高也破坏了周边生态,引起大量原生动植物消失,部分水域已不再适合养殖鱼类。2007年咸海已经只有阿姆河和
锡尔河未被
苏联开发前的十分之一。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咸海水域将在10年内完全消失。
新闻报道
2009年12月14日,中国、土库曼斯坦、
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元首在土库曼斯坦巴格德雷(意为“幸福之地”)合同区第一天然气处理厂共同开启通气阀门,祝贺中国—中亚天然气
管道工程竣工。这些来自“幸福之地”的“蓝金”,通过跨国能源巨龙,奔向中国大江南北。”
沙漠腹地
土库曼斯坦虽然大部分国土覆盖黄沙,但其天然气探明
可采储量却达35万亿立方米。一边是丰富的
清洁能源,渴望着多元化的出口市场;一边是需求增长空间广阔的中国市场,渴望着清洁能源,为双方互利合作奠定良好基础。在两国元首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两国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战略构想变成了现实。
10年来,中土油气合作进展和成果超出预期,阿姆河项目在茫茫荒漠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浩瀚的卡拉库姆沙漠腹地攻克一项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建成现代化天然气勘探开发系统,勘探发现天然气7200亿立方米,建成
日产天然气5000万立方米、年
处理能力170亿立方米、年产50万吨
凝析油规模的中国境外第一个千万吨级
油气当量、百亿立方米供气能力的天然气战略民生保障项目。中国石油人用技术、智慧与汗水,扛起中土能源合作的石油担当,被誉为“中土能源合作典范”。
科技创新
创业10年间,阿姆河公司以创新之力攻克勘探开发难题。公司开发的合同区主要
储层位于台地内部与台缘斜坡带,均被巨厚变形盐膏岩覆盖,屏蔽严重,勘探“认不准、看不清”。通过系统分析、多年摸索,阿姆河公司创新提出大型生物礁滩体成藏理论等多项理论,首次发现台缘斜坡大面积
缓坡礁滩群、台内隐伏隆起上叠合颗粒滩及山前逆冲
构造缝洞体等3类规模
储集体,突破了前人“台缘堤礁—斜坡点礁”储层发育模式。
创新利用巨厚盐膏层下构造、
礁滩复合圈闭地震勘探配套技术,快速合理部署
三维地震1.069万平方公里,占合同区面积的75%,精细刻画潜力构造形态,保证了勘探成功率。勘探开发一体化,建立了台内与台缘斜坡3类大型
气田成藏新模式,准确认识了气藏分布规律;
滚动勘探与
区域预探相结合,
储量升级与储量发现合理安排,夯实了快速上产和长期稳产的资源基础;
直井与
定向井相结合,勘探发现的同时实现探井高产,为下步开发提供有利条件。10年来,阿姆河公司获得三级储量7800亿立方米,形成6个千亿立方米大气区,长期稳产资源基础牢固。
英雄建设
阿姆河天然气项目的产能
建设期是
中国石油人充分发挥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在海外艰苦创业的典型体现。面对恶劣环境和资源国基础薄弱的挑战,阿姆河公司结合资源国国情和项目实际,边实践、边探索,形成了一套既符合集团公司管理要求,又顺应项目特点的“13341”
管理体系;攻坚克难,仅用18个月时间,就在广袤的沙漠中提前建成50亿立方米
商品气年
生产能力的阿姆河项目一期工程,将
西方石油公司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变为沙漠中的
现代工业“美景”;二期90亿立方米工程也提前半年竣工,创造了“
中石油速度”。
与此同时,通过发挥特色技术和管理优势,特别是上下游一体化优势,阿姆河公司积极参与当地
石油工业建设,为资源国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共商油气合作新机制,共建油气
合作共同体,中土油气合作已成为两国互利共赢合作的有力证明。在中土哈乌四国元首参加的阿姆河一期投产庆典上,
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盛赞中国石油为“英雄般的建设者”。
互利共赢
米干村是位于土库曼斯坦
列巴普州中南部的一个
集体农庄,靠近阿姆河天然气项目巴格德雷合同区,总人口5326人。由于地处卡拉库姆沙漠腹地,常年干旱少雨,又没有配套的市政
供水系统,这里成为该州缺水最严重的
居民区。村民只能靠自打水井或是罐车拉河水取水,由于水中盐碱含量高、水质差,当地人民生活饱受困扰。为改善当地居民的饮用水条件,经集团公司批复同意,阿姆河天然气
公司投资为米干村援建了现代化的净化水厂。米干村的长老、村民喝着甘泉,跳起欢快的
民族舞。村里的米合莱大妈兴奋地说:“谢谢中国石油帮我们修建水厂。我们从心底感谢你们。”
自中土天然气合作开始,阿姆河公司始终奉行中国石油“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
企业宗旨,牢固树立“建一个气田,留一片蓝天”的理念,规范推进
HSE管理体系建设,
项目建设运行安全平稳。累计实现
安全生产超过2.4亿人工时。项目建设运行中,充分遵守资源国
法律法规,在促进就业、热心公益、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0年来,阿姆河公司雇用当地员工2万多人次,累计培训当地员工5.6万多人次,129名当地雇员步入中层
管理岗位。在社会
公益事业方面,阿姆河公司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医疗及残疾人救助等公益活动,树立了中国石油的良好企业形象。从2009年起,共选派139名土库曼斯坦学生赴中国留学,其中近90名学成归国,投身土库曼斯坦油气领域。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土库曼斯坦时,亲笔题词“加强能源合作,造福中土人民”,为进一步推进中土能源合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