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安徽烟草按照国家局推进
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率先实现工商分设,成立了全行业首家省级中烟公司;2005年3月,安徽中烟工业公司所属
蚌埠、
合肥、
滁州三家
卷烟厂分别取消
法人资格,组建黄山卷烟总厂,完成第一步
联合重组;2006年5月,
芜湖卷烟厂、
阜阳卷烟厂与黄山卷烟总厂取消法人资格,并入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完成第二步联合重组。至此,安徽卷烟工业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一体化运作,实现了既定的
战略目标,完成中烟公司从
行政管理机构向生产
经营实体的转变,再次走在全行业前列。
公司概述
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隶属
国家烟草专卖局(
中国烟草总公司)。2003年4月,率先实现工商分设,成立全行业首家省级中烟工业公司;2006年5月,完成与所属卷烟工业企业的
联合重组,实现了从
行政管理机构向生产
经营实体的转变。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辖
蚌埠、
芜湖、合肥、
阜阳、滁州五个卷烟厂及其所属
多元化经营企业,主要承担烟草制品生产销售。企业目前规模232万箱,总资产130亿元,
劳动用工总量万余人。主要品牌包括核心品牌“黄山”、 潜力品牌“
都宝”和特色品牌手工雪茄等。
2008年,围绕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安徽中烟,狠抓市场基础和工作基础,凝聚精气神,蓄势谋发展。积极推进“四大中心”建设,完善体制机制;积极参与烟叶
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夯实原料基础;健全
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监管,严肃工作纪律;稳步推进薪酬分配
制度改革等。特别是积极谋划和制定2009-2013五年发展规划,确立了企业新的发展目标和
共同愿景。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实现税利110亿元。核心品牌“黄山”销售125万箱,被国家局列入全国性重点骨干品牌。饮水思源,安徽中烟始终秉承“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
行业价值观,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倾力进行赈灾、助学、扶贫等各类公益捐助。2008年,公司及干部职工向遭受冰雪侵害地区和
地震灾区捐款捐物2000多万元。
2009年是安徽中烟新一轮发展的开局之年,是全力以赴保增长、三大品牌
上水平、比学赶超促发展的关键之年。安徽中烟将在以朱建华总经理为首的班子带领下,围绕国家局部署的“烟叶防过热、
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中心任务,攻坚克难,争先进位,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努力开创奋力崛起的新局面,为行业及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领导班子
副总经理 党组成员 赵辉
纪检组长 党组成员 张会廷
副总经理 党组成员 周恩海
副总经理 党组成员 张力
总会计师 吴信芳
机构设置
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设部门、中心、烟厂三大块:
主要品牌
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生产的卷烟品牌主打
烤烟型“黄山”系列品牌,混合型“
都宝”系列品牌,以及特色雪茄系列。
五大分厂
蚌埠卷烟厂
蚌埠卷烟厂是国内知名的卷烟生产服务商。作为全国行业36家重点企业之一,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第217名、蚌烟具有强大的
技术开发能力、
生产管理能力和
市场推广能力,拥有资产总额达15.5亿元,年
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年
实现税利近20亿元,是
安徽省跨行业第一税利大户,并雄踞安徽省五家卷烟工业企业之首多年。
蚌埠卷烟厂是一家前身诞生于抗日战争中的新四军随
军工厂,有着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85年以后,蚌埠卷烟厂从20万箱规模的小厂逐步成长为如今的国家大型骨干企业、行业36家重点工业企业之一,年产65万箱卷烟,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大关,年创税利18亿元左右,继续保持着省内行业的龙头地位。
蚌埠卷烟厂现有主业职工2100多人,人均
劳动生产率达到480箱,资产总值17亿元,2003年销售收入30.95亿元,实现税利18.43亿元,
实现利润3.63亿元。跻身全国工业500强和全国纳税百强行列名列第60位,年
纳税总额连续多年位居安徽省跨行业之首。
蚌埠卷烟厂先后荣获“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主要产品有“黄山”、“渡江”、“丹健”等系列卷烟,2001年,“黄山”卷烟被
国家烟草专卖局评为全国36种名优卷烟;产品行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产品的
市场覆盖率达96%以上,黄山卷烟商标获
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09年—2012年来,蚌埠卷烟厂不断打造诚信蚌烟,先后被授予“中国公众形象优良企业”、荣获
AAA级标牌与证书。2002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全国百家企业优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称号。
2005年3月底,蚌埠
卷烟厂与
合肥卷烟厂、
滁州卷烟厂联合成立了安徽
黄山卷烟总厂(以卷烟品牌来命名的),以上三厂均取消了独立法人地位成为总厂的加工厂。“随着2005年11月国办发[2005]57号文件颁布施行,行业改革与发展又面临着新形势、新变化和新任务。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公司党组果断决策,于2006年2月正式启动第二阶段
联合重组。先后顺利完成了方案制订、宣传发动,以及重组企业办公会、职代会审议批准等基础工作。安徽省省长办公会于2006年3月27日听取并
原则同意了重组方案。2006年5月18日,国家局正式批准重组方案,同意安徽中烟工业公司与所属黄山卷烟总厂、芜湖、
阜阳卷烟厂,合并重组为一个独立法人主体,实行资产、品牌、采购、销售“
四统一”,2006年9月20日,国家局党组宣布了安徽中烟工业公司领导班子的任命决定,至此标志着安徽中烟
联合重组工作全面完成”。
蚌埠卷烟厂也因此
正式命名为“安徽中烟工业公司蚌埠卷烟厂”。
合肥卷烟厂
合肥卷烟厂是国家大型
二级企业,中国唯一的烟草科研
教学实验基地,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具有50余年的卷烟制作历史。企业占地面积23.32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区面积19.04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658人,
固定资产原值5.3亿元,净值3.8亿元。拥有国产及英、美、法、意等国先进设备,年生产卷烟能力40余万箱。其产品“
皖烟”、“光明”等品牌卷烟深受消费者青睐。随着中国加入WTO,烟草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
国际市场国内化、
国内市场国际化的严峻形势,我厂大力度、全方位的直面挑战,以大整合促进大发展,通过三大整合(
品牌整合、
组织结构整合、
技术整合)实现了高速度的发展:2002年共生产卷烟30.02万箱,销售收入17.98亿元,实现税利10.62亿元,利润7728万元,为国家和地方税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企业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优质服务月先进单位”,2002年4月1日我厂被
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
精神文明”单位,9月28日荣获“安徽省先进集体”光荣称号。10月,我厂被安徽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安徽省质量管理协会评为2002年省
质量管理奖企业。11月6日,印有“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特别纪念”字样的“纪念版光明”,进入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专柜展销。12月,我厂2000版
质量管理体系顺利通过
认证审核。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以朱杰同志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描绘了
合肥卷烟厂宏伟发展蓝图:用三年时间做精、做强品牌,做实市场,到2005年实现年销售收入25亿,利税15亿,利润3.5亿。 合肥卷烟厂全体干部职工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一要规范、二要改革、
三要创新”的行业工作指导思想和省局
宏观调控政策及规定,秉承“追求卓越,共享光明”的
企业文化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把企业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继续为国家和地方做出更大贡献!
芜湖卷烟厂
芜湖卷烟厂是安徽省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烟草行业36家重点企业之一,并进入全国520家国有重点企业行列,在国家经贸委公布的全国重点企业百强排名中,芜湖卷烟厂作为全省烟草行业唯一入选的企业,已跻身前65位。芜湖卷烟厂始建于1949年,其前身为私营
长江烟厂,年生产卷烟仅462箱,1951年由于
市财政局的入股,长江烟厂逐步从
公私合营新中烟厂发展成为国营新中烟厂。1962年10月,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新中烟厂迁入现位于芜石路135号的厂址,企业开始了新的征程。1964年,国家对卷烟工业实行集中管理,新中烟厂归属
中国烟草工业公司,同时更名为国营
芜湖卷烟厂,企业管理开始走上正规,生产形势得以好转。 “文化大革命”期间,芜湖卷烟厂内部组织机构瘫痪,
企业效益严重下滑。1972年芜湖卷烟厂领导班子克服大
环境影响,先后组织七批人三下
宁波(烟厂)四赴杭州(烟厂),开展对口学习,在全厂进行
全面整顿,使企业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上来。1981年,芜湖卷烟厂上划
中国烟草总公司,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打破旧的落后制度,为企业的发展扫清了前进的障碍。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企业步入了高速发展的
快车道,1995年,
芜湖卷烟厂抓住时代机遇,集中力量上马20万箱的高档烟车间,使企业的
技术装备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2001年1―8月份芜湖卷烟厂实现销售收入、税利分别较上年增长了31.91%和31%,向“做精做强”的发展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芜湖卷烟厂力争在2002年年底前完成
主体工程,工程包括:新建联合工房,新增一条8000
kg/h的
制丝生产线,调整、完善现有卷接包设备工艺布置,完成锅炉、空压等公用
配套设施,建立计算机信息
网络管理系统,实施厂区绿化工程。技改完成后,将使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先进水平。
阜阳卷烟厂
始建于1948年的
阜阳卷烟厂,地处中原腹地,藉
京九大动脉贯通南北,倚
皖西北地利承东启西,交通便利,文化悠远。近年来,企业借行业大发展东风,遵循“狠抓基础,稳中求进”指导思想,立足现实,面向市场,塑造品牌,积极应变,一心一意促发展。企业现有
生产能力30万箱,在岗员工800余人,
主导产品为“香梅”和“王中王”。
企业全力以赴培育“香梅”品牌。在行业内率先实施“从低向高做品牌,以低促高调结构”
错位经营战略,作为该战略结晶的“香梅”品牌,肩负起服务中低价位卷烟消费者的行业义务,以“2002香梅现象”而广受行业内外关注,并在2003年作为安徽烟草跨企业整合品牌的中标品牌而进一步扩张。目前企业专注于提炼“香梅一支天地春”的人文内涵,致力于提升
品牌形象,用心于市场开拓培育,努力使“香飘全国”之梦早日成真。
企业永续追寻“丝丝严把关,支支
无缺陷,盒盒皆精品,箱箱创名烟”的
质量方针,并于2002年通过
ISO9001:2000
质量体系认证;围绕培育低成本相对
竞争优势,继续应用信息化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继续打造
学习型组织强身健体,不断为稳健发展注入活力。 企业秉承诚信为本之经营传统,以“自强不息,坚韧正直,奉献进取”的香梅精神为不竭动力,以“从心开始,同心创富”的创业思想凝心聚力,拓展
全国市场,积极践行“顾客至尊,服务至上”
营销理念,努力实现“发展企业,造福员工,奉献社会,共享成功”的
企业价值观。
滁州卷烟厂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宋代大文豪
欧阳修的名篇《
醉翁亭记》给了
滁州这方古老而又神奇山水作了最好的注释。
滁州卷烟厂就是座落在这风景秀丽的
琅琊山下的一颗璀璨明珠。
滁州卷烟厂是一家与共和国同龄的企业,始建于1949年,现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员工2000多人。企业拥有全空调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国内先进的制丝线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卷接包设备,年产销卷烟150亿支。近几年来,滁州卷烟厂紧紧抓住
红三环品牌建设不放松,
外拓市场,内强管理,
产品销售结构进一步提升,
市场面得到进一步拓展。省内
市场覆盖率100%,省外市场增加到10多个省份160多个市县公司等,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红三环品牌于1984年注册,起源于
中国女排在世界大赛中获得的“
三连冠”,现已成为
滁州卷烟厂的唯一品牌。世纪之初,滁州卷烟厂研制开发了新一代
烤烟型红三环品牌系列卷烟,形成了8+12红三环、五福盈门、特制、特醇等高、中档次的
系列产品,该产品全部选用云、贵、川等省的上等烟叶和优质的进口烟叶,经多次检测分析,反复研制,科学调配试制而成。红三环卷烟自2000年5月投放市场以来,很快就以其优良的品质、准确的定位,在安徽省卷烟品牌发展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目前,红三环品牌已成为安徽省的第一大卷烟品牌、安徽省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牌。2002年,她再次荣获“全国烟草行业
优等品”称号。2003年4月,安徽中烟公司对品牌进行整合,
红三环品牌因其卓越表现,被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确立为唯一规模品牌,最终将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卷烟品牌之一。
2004年9月,
滁州卷烟厂“十五”技改工程完工。一座高度自动化、
工艺流程科学合理、各项质量和消耗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总体布局先进的花园式企业屹立在皖东大地。滁烟人将始终贯彻“事事坚持高标准,支支追求零缺陷”的质量方针,全面实施
ISO9002国际质量
认证标准,继续弘扬“敬业 同心 创一流”的企业精神,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创造一流的产品、一流的业绩,奉献社会。
发展历程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安徽卷烟工业,2004年2月9日,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召开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组织机构调整要有
实质性的突破”,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
蚌埠、
芜湖、
合肥、
阜阳、
滁州5家卷烟厂的
联合重组。在这一重组
战略目标提出两年后,2006年7月1日,安徽中烟工业公司与所属五家企业顺利完成
财务整合,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中烟公司与所属企业的重组,进入一体化运作
新阶段。
安徽中烟重组的艰难破题
2004年初,国家局确立了烟草行业当前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
共同发展”。为促使这一目标的尽快实现,国家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
宏观调控政策,并明确提出当年内完成非重点卷烟工业企业(30万箱左右)的联合
兼并重组。在这种形势下,各省纷纷加快
联合重组和
品牌整合的步伐,联合重组和
品牌扩张的速度大大超出预期。
面对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安徽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的要求更加迫切,广大员工对深化行业改革、推动联合重组认识高度一致,加之安徽卷烟工业有着多年品牌整合共享的经验和良好的资产、技术基础,因此2004年2月的工作会议上,决定用三年时间完成蚌埠、芜湖、合肥、阜阳、滁州5家卷烟厂的联合重组,实现组织机构调整上的实质性突破。但在围绕这一目标制定具体的战略规划时却遇到困难:合肥、阜阳、
滁州卷烟厂均是非重点企业,蚌埠、芜湖两家大型企业在全国36家重点企业的综合排名中仅居中游,五家企业总体上呈不大不小,不强不弱的现状。阜阳烟厂作为全国低档烟生产基地,必须暂时保留才能继续享受国家局的政策扶持。
鉴于上述原因,经反复考虑,再三权衡,并向国家局和
省政府充分汇报和沟通,最终确定了“两步走”方案。
第一步:以蚌埠、合肥和
滁州卷烟厂率先迅速组建成一个年生产规模110万箱以上的企业集团(公司),总体上先形成3(蚌埠、合肥、滁州卷烟厂)+1(
芜湖卷烟厂)+1(
阜阳卷烟厂)的格局(简称:3+1+1模式)。
第二步:进一步理顺资产关系,将芜湖卷烟厂加入企业集团,阜阳卷烟厂当时正与上海烟草集团洽谈
重组并购事宜,且作为低档烟生产基地享受政策扶持,因此暂没有将其列入重组计划中。
按照两步走重组方案,安徽中烟首先开始第一步重组的探索和破题。2004年12月,蚌埠、合肥、滁州卷烟厂职代会通过重组决议,2005年1月,省委省政府研究通过重组方案,2月,国家局正式批准重组方案。2005年3月28日黄山卷烟总厂正式挂牌成立,作为独立的
法人单位,下辖蚌埠、合肥、滁州三个卷烟厂,
总资产约50亿元,年
生产计划超过115万箱,年创税利40亿元左右,主要卷烟品牌是“黄山”、“
皖烟”和“
红三环”。
营造二步重组的良好环境
孙子兵法中势篇中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而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强调要取得胜利,善战的
指挥员首先注重创造有利己方的胜利态势。对管理者来说,就是要“择”合适的人,造就木石从高山上滚下来的“势”。不但要会 “任势”,即利用强劲的势头,还要“
造势”,即采取措施,为完成任务营造有利的“势”。第一步重组艰难破题后,安徽中烟积极采取措施,为第二步重组营造有利态势。
一方面,大力推进黄山总厂各项整合,用发展为二步重组创造有利态势。安徽中烟对黄山卷烟总厂能否有效整合,高效平稳运行非常重视,总经理薛明德兼任黄山卷烟总厂的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朱建华兼任黄山卷烟总厂的厂长。在中烟公司的统一组织下,
联合重组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 2005年,“黄山”品牌完成销售22.17万箱,
同比增长38%,一举扭转了“黄山”品牌前几年的颓势,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第二步重组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也使安徽中烟上下都坚定了重组的信心,包括芜湖、阜阳2家卷烟厂在内,都迫切希望能够加入“中烟大家庭”中,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人心所向,成为安徽中烟迅速实施二次重组的“
内因”。
另一方面,利用国家局深化改革,推进重组的有利时机,
积极沟通,取得各方面对二步重组的支持。2005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财政部和烟草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理顺烟草行业资产管理体制深化烟草企业改革的意见》(国办[2005]57号),要求行业“推进卷烟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积极推动跨省
联合重组,形成若干个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这是行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局也明确提出在未来2-3年内培育10多个重点骨干企业的战略目标,这些大大促进了全行业联合重组工作的深入推进。面对日益变化的竞争形势,安徽中烟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加快实施第二步联合重组,进一步提高
资源配置效率,促进
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充分发挥重组企业的规模优势,这是安徽卷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安徽中烟以此为契机,积极向省委、省政府
请示报告,主动与重组企业所在地政府
沟通协调,经过努力,加快推进第二步
联合重组取得国家局、地方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大势所趋,成为安徽中烟迅速实施二次重组的“
外因”。
时不我待 快速推进二步重组
条件成熟以后,安徽中烟即刻不容缓、稳步快速地推进二步重组工作。
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加快推进第二阶段联合重组,促进各项准备工作有序开展,中烟公司于2006年2月10日成立了第二阶段联合重组工作
领导小组,进行统一指挥和综合协调,下设重组办公室,开展具体工作。
统一思想,全面动员。2006年2月17日,第二阶段
联合重组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工作的指导意见》,认真研究了宣传纲要和
实施方案草案,对第二阶段联合重组的
整体框架思路达成了高度共识,确定了下一步重组工作基调。重组办公室及时根据会议意见修订了宣传纲要和实施方案草案,下发到基层企业开展宣传动员。通过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做大做强上来,行业上下对第二阶段联合重组工作的认识空前一致,做大做强的
大局观、紧迫感进一步增强。2月底,安徽中烟所属各企业分别召开
职工代表大会,全票审议通过了第二阶段联合重组方案。
审慎规划,制定方案。随着57号文件下发,行业重组形势发生变化,安徽中烟及时对第二步重组的构想进行调整,争取直接一步到位,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中烟公司与所属企业的重组(而非原先所设想的合署办公),减少
管理层级。并将省内五家企业全部取消
法人资格,纳入重组范围。根据这一思路,重组办公室制订了《二次重组实施方案》。并将方案的草案向国家局、省政府汇报,向各部门和各企业征求意见,根据反馈回来的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进行修改,如此反复几次,方案几易其稿。同时为更好借鉴行业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公司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先后赴广东、云南中烟及其企业调研学习,进一步完善联合重组方案。此外还对集团
运作模式下税收解缴分配办法,具体
业务整合模式都进行了充分细致考虑,不断加以完善。
积极沟通,快速推进。安徽中烟紧紧抓住57号文件下发的有利时机,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第二阶段
联合重组工作思路,妥善做好与卷烟企业所在地党委政府的协调工作,使加快推进安徽卷烟工业一体化步伐,成为省市党委政府的共识,2006年3月27日,省委省政府办公会议通过安徽中烟第二阶段联合重组方案;同时,安徽中烟积极向国家局领导汇报沟通,得到国家局领导的大力支持。早在2005年底,国家局姜成康局长视察安徽烟草,明确指示安徽卷烟工业要加快推进第二阶段联合重组,力争挤进全国十来个重点卷烟骨干企业,这为安徽中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安徽中烟推进第二步
重组过程中,国家局领导给与了充分支持和指导,经过努力,国家局4天时间完成了12个部门的会签工作,于5月18日完成了重组方案的审议和批复工作。
接到批复后,安徽中烟上下通力合作,快速推进重组进程,及时完成了清产核资、资产划转、工商税务变更登记、专卖许可证办理等重要手续。在营销工作第二季度率先一体化运作基础上,积极
整合销售调拨、
资金结算、“一帐式”财务、办公自动化等核心
业务系统, 7月1日财务并帐,各业务系统上线,安徽中烟开始进入实质性运作。
整合资源 蓄势待发
回顾安徽中烟这两年的重组历程,重组工作之所以得以顺利、平稳的推进,首先得益于国家局领导的指导和支持,尤其是57号文件的下发,为安徽中烟重组破除了体制性的障碍;其次得益于安徽中烟
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制定科学的两步走方案,根据时机,在稳步推进和快速整合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得整个重组进程高效平稳;三是得益于安徽中烟自身上下一心,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安徽中烟近几年保持高速增长,各
企业资产状况良好,公司上下一心,为重组打下坚实基础,尤其是黄山卷烟总厂成立后的良好发展态势,更加坚定了地方政府和公司上下重组的信心和决心。
完成第二步重组后,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省级工业公司与所属企业的合并重组,成为中烟序列规模第8位、
企业规模第5位的大型卷烟工业企业,从而形成了一定的发展优势。但对于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安徽中烟人来说,这仅仅是个起点。在安徽中烟上半年工作会议上,薛明德总经理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徽中烟要以“两个10多个”为奋斗目标,把企业打造成全行业10多个重点骨干企业之一,把“黄山”
品牌打造成全行业10多个重点骨干品牌之一,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实力,促进安徽卷烟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围绕着这一目标,安徽中烟积极将各项整合向纵深推进。首先制定
品牌发展战略,积极整合
品牌资源,把它作为各项整合的中心。安徽原来的5家卷烟工业企业共拥有8个进入百牌号目录的卷烟品牌,通过工商联合研讨,制定了安徽中烟
品牌发展规划,将“黄山”定位于核心品牌,为中高档产品,力争培育成为全国10多个重点骨干品牌之一;“
都宝”定位于中烟公司特色品牌,力争培育成为国产混合型卷烟代表品牌;“
红三环”定位为中低档烟,将其做成中低档烟的主要品牌;坚持做精“
皖烟”高档产品。其次逐步建立高效的
组织运行框架,根据国家局批复,安徽中烟设立了十五个职能部门及省内、省外营销事业部,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逐步充实人员;制定了分工明确的部门职责,所属
企业组织机构设计和
定岗定编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三是完善体制机制,
优化资源配置。按照薛明德总经理的讲话精神,安徽中烟目前正在以流程和
制度建设为重点,逐步构建适应市场,规范、顺畅、高效、和谐的
运行机制;不断进行
资源整合,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特别注意发挥
信息化建设在多点管理、一体化运作模式下的支撑和保障作用,逐步构建现代化的管理运营支撑体系,促进安徽中烟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四是推进
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内部多元
文化融合。目前安徽中烟已完成对各
企业宣传资源的整合,将继续全方位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文化融合。
企业文化
核心理念
——攀登者之“魂”
品牌理念
——攀登者之 “山”
自然的黄山:天下之美莫过黄山。
人文的黄山:一品黄山,天高云淡。
精神的黄山:一山一境界。
科技观——创新为本,包容实效。
管理理念
——攀登者之“道”
制度理念——以章治企,责任为先
团队理念——携手攀高峰,抱团打天下
行为理念
——攀登者之“行”
行为理念:优化自我,天天向上。
领导作风——以身作则,知人善任,团结进取,敢为人先。
工作准则——勤奋,高效,协作,求精。
能力要求——勤学习,善思考,重实干。
执行理念——责任,速度,成效。
所获荣誉
2023年2月消息,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被安徽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见义勇为爱心企业”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