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独立性是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是
审计工作的
基本原则之一。所谓精神上独立,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中,保持独立的姿态,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出发,自由地客观地收集审计的证据,依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谨慎地合理地对
审计证据进行评价,严格遵守
职业道德,不屈从于来自任何方面的压力。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指审计人员具有独立的身份,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经济联系和有损于独立性的其他联系,如
直系亲属。在国际
审计准则以及西方
发达国家审计准则中,均将独立性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的第二章专门说明审计的独立性问题,规定最高
国家审计组织要有职能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最高审计组织成员和官员的独立性,以及最高审计组织财政上的独立性。
意义
在
财务报表审计的
委托代理关系中,理论上是公司的财产所有者委托
审计师审计,但实际上是公司的经理人在控制审计师的选择,是经理人在委托审计师审计,从而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的发表意见。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
制度安排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注册会计师必须独立于被
审计对象及其他利益关系人。
独立性就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定业务,应当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与被审查企业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
利益关系,如不得拥有被审查企业股权或承担其高级职务,不能是企业的主要贷款人,资产受托人或与管理当局有
亲属关系等等。否则,就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公正的执行业务。实质上的独立性也称精神上的独立或事实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或其他
鉴证业务时,应当不受个人或外界因素的约束、影响和干扰,保持客观且无私的精神态度。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有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而所有这一切无非是希望通过审计的独立来达到
审计报告的可靠与真实。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但是
审计独立与审计的可靠能否划上
等号,还是值得分析的问题。
关系
审计效果不只取决于审计人员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还涉及审计人员的客观、公正、专业知识和
职业道德等。也就是说,可靠性涵盖了独立性、正直和职业胜任能力等。
不可否认,独立性是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要因素。然而,注册会计师执行
独立审计准则要讲诚信,要诚实地按照准则要求认真执行,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执行准则要充分理解该程序和要求的本质内涵,要实现或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即实现审计的效用——结论的可靠性。仅有独立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具有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合理、严密的专业判断等。因此,独立性只能是保证
审计质量的
必要条件,绝非
充分条件。
此外,注册会计师应该按照准则的要求,不得对其缺乏可靠性的信息予以披露。比如,不得对未来事项的可实现程度作出保证。注册会计师审核前景资料(如下一年度的
盈利预测、
资本预算等等)的目的,只是为了确定前景资料所依据的假设没有不合理之处,前景资料是根据这种假设适当地编制完成的,前景资料同历史会计报表的基础应该是一致的。因此,如果注册会计师对未来事项的可实现程度做出保证,是违反职业科学性的,同时会造成外界对行业作用的误解,一旦实际实现程度与预测出现较大偏差,会对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二)从独立性的偏见方面来看
SEC指出,广大投资者希望财务报表能够对企业的
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
现金流量提供可靠的列报。可见,股东是以审计师对
财务报表的表述是否可靠来判断审计的可靠性的,审计工作无非是一种信息认证工作,保证信息的可靠性才是审计的根本任务,所以我们必须以可靠性作为根本出发点。当独立性与可靠性不能保持绝对一致时,我们应更充分地保证可靠性的实现。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过分强调审计独立性忽视可靠性会将注册会计师的
审计责任统归因于独立性缺陷,而忽略正直性、职业胜任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因素的影响。注册会计师的
审计法律责任取决于
审计职业责任的履行与否以及履行程度,而审计职业责任的履行标准主要是独立审计准则,因此认真遵循独立审计准则是避免审计责任的关键。
在国内,对于任何行业的审计,通常是按照我国公认的制造业的
审计程序严格的审计下去,一字不差。但就截至“十二五”期间,国家的
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其实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审计目的,各自的设计重点应该是不一样的。
衡量
1.实质独立性衡量标准判断实质上的独立性,就是看
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是否是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关系。我们不妨从
审计实施流程出发,针对各个环节的特点,提出与具体环节相适应的实质独立性衡量标准。
(1)审计准备阶段独立性标准。
审计准备阶段包括以下工作:
①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④确定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上述工作时,评价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是否保持了审计独立性,关键要看管理当局是否对其加以干扰和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在签订
业务约定书时,管理当局是否随意削减、限制和修改约定书载明的内容;
审计过程中如需要审查事先计划好的业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是否受到任何外界的干扰。
审计实施阶段包括
符合性测试和
实质性测试两部分,此阶段的独立性衡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审计人员是否能够直接、自由地接触被审单位所有的账簿、记录、职员以及其他涉及被审
单位活动、职责和财产状况的信息来源;
②在审计过程中是否能得到相应管理人员的积极协调与配合;
③是否因
个人利益和
私人关系而放弃或限制对某些应检查的活动,记录和人员的检查;
④管理当局是否指定应检查的活动和限制提供
审计证据的范围。
审计终结阶段是指实施阶段结束以后,审计人员根据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并将有关文件
整理归档的全过程。此阶段的独立性评价工作应包括:
①审计人员是否实事求是的对审计过程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不管报告对当事人是利还是弊;
②在审计报告中阐明事实,表达意与事实建议时,是否使用含意清晰、不致引起误解的措辞;
③审计人员是否以在其他非正式报告中已包括为由而在正式审计报告中不予反映;
④被审计单位是否能否决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对有关事实或问题所作的判断。
2.形式独立性衡量标准在现实当中,影响形式独立性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应该如何判断在实施审计过程当中是否满足形式上的独立,本文将尝试性地设置以下六类标准对其加以衡量。
(1)业务关系标准。
即注册会计师在执业前后是否与客户单位存在一定的组织或其他业务关系。在
实施审计前,如果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的业务关系上尽管已不存在,但我们仍然应该对其独立性持谨慎怀疑的态度。此外,如果在实务中发现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业务后即脱离原会计师事务所而到客户单位工作,我们完全可以认定其在该项审计业务中没有保持独立性。很显然,当审计业务正在开展的时候,被审计单位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招聘谈判也同时在进行,此时,审计独立性受到干扰是很自然的事情,至少我们认为在形式上是不独立的。
(2)财务利益标准。
如果会计师事务所或其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存在受资或投资关系,或者存在审计业务收费以外的
财务关系,我们应该关注其审计独立性。被审计单位是会计师事务所的重大投资者,或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是被审计单位直接或间接投资者,则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将受到损害。审计业务收费以外的财务关系,如
或有收费,即
审计收费根据被审的特定结果来确定,如按
资产总额或
所有者权益总额的一定比例来计算审计费用。如果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与审计结果相关,会影响其出具审计报告时的客观、公正,从而有损其审计独立性。
(3)潜在诉讼标准。
当会计师事务所与其客户之间发生或即将发生诉讼案时,事务所和
客户保持客观性的能力就存在问题。发生的诉讼形成会计事务所与破审计单位之间的对立,可能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例如:如果管理当局指控会计师事务所以前年度的审计有缺陷,那么该事务所在本年度审计中就被认为不独立;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因欺诈性财务报告或其他欺诈行为而指控管理当局,那么也会因此而丧失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客户公司或管理当局同时被第三者起诉,如证券集体诉讼案,这类诉讼本身不会影响独立性,然而,
审计诉讼一旦发生,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很有可能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形成
利益集团,进而影响其独立性等。
(4)亲属关系标准。
如果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与披审计单位当事人有近亲关系,则有可能影响其审计独立性。当注册会计师的
近亲属在被审计单位工作;或虽不在被审计单位工作但与被审计单位有经济利益联系时,则认为可能会影响其执业的独立性。若注册会计师的亲属担任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职务或者参与了被审会计报表的主要生成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定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受到了损害。
即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向客户单位提供的非审计服务的重要性来判断其审计独立性。如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承担了被审计单位管理和
决策职能的工作,那就很有可能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专业判断会有偏见,其审计独立性受到损害。例如,如果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为客户单位提供簿记服务,或担任财务顾问或法律顾问等职务,则可认定独立性受到了损害。
因素
由于审计独立性对于审计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研究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有哪些是非常重要的。影响独立性的因素根据内外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市场对独立性的影响我国正在试图将注册会计师业务像
发达国家一样全面推向市场,但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健全的审计市场。就审计市场的需求方而言,尽管我国现行的筹资程序、
新股发行和定价方式有其存在的历史
必然性和
合理性,但也确实造成了市场上对高质量
审计服务的淡漠。这是因为:
第一,我国公司发行新股的
资本成本较低,能否取得上市资格就意味着是否取得几乎无偿向社会公众筹资的权利。因此,地方政府都会“理性地”为所属企业争取这种宝贵的资格。可见,
企业上市资格的取得并非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是政府选择的结果。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的情况恰好相反,我国市场需要的是独立性较低,较为配合的审计服务,如在业绩不好时,往往会对事务所或会计师施加压力。
第二,由于我国
一级市场的低风险高收益特征吸引了大量资金,使得本应关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社会公众股股东,几乎无暇关心哪一家事务所审计了该公司,导致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削弱。
第三,对已经上市的公司而言,由于股权较集中,
非流通股占
绝对优势,往往是
国有股和
法人股就已经掌握了
控股权,社会公众股股东“
用手投票的权利”形同虚设。在这种情况下。
社会公众股东不可能成为
长期投资者,因而上市公司者缺乏对高独立性审计服务的自愿需求。
由此可见,在我国现阶段,会计师事务所缺乏保持独立性的
内在动机,而且,独立性较高的事务所不但不能借此开展业务,反而会使客户“敬而远之”。
2.管理咨询服务对独立性的影响随着企业
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发展,国际会计公司在保证
传统审计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也逐步转型为向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如管理咨询服务。
但是另一方面,基于风险和报酬的权衡和抉择,管理咨询业务的比重在不断加大,当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收入来自报酬丰厚的
咨询业务,必然导致其对客户的
依赖性增强,这时要期望他们抵抗客户的压力,对报表审计保持超然独立,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除了以上对实质上独立性的
间接影响外,管理咨询服务还存在着直接的负面影响。因为CPA可能会由于与客户有关系,或者为客户进行了决策,从而成为客户的准雇员。CPA一旦为公司提供决策建议。他与公司之间就有了利益的相互依存关系。
缺失
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原因
针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笔者从三个方面分析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原因:
第一,注册会计师执业素质影响审计独立性。
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素质包括
审计人员的
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截至21世纪初,我国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方面最大的缺陷是
知识结构不平衡,在专业知识如会计、审计方面的认识水平高,而在其他方面的
知识水平较低。然而,从事
审计工作要与各行各业打交道。
例如,让一个不懂
计算机知识的人去审计全面电算化的公司的
会计资料,他不可能知道该公司整个账务
处理过程的漏洞和薄弱点在哪里。在职业道德方面,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时间不长,被审计单位缺乏法律
诉讼意识,许多审计人员屈从客户和上级等方面的压力发表虚假报告;注册会计师为谋求个人私利而丧失审计独立性也是常有的事情。
首先,审计收费过低会影响审计独立性。2000年以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迅速增加,在审计行业形成了审计服务供大于求的局面。面对激烈的竞争,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承揽更多的业务以在审计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普遍采取“低价式进入策略”,即将最初几年的审计费用设定在
审计成本以下,并希望通过较长的审计约定来弥补此前的损失,但是过低的价格是不利于
市场竞争的。注册会计师在过低的审计收费的压力下,就可能会减少审计程序以降低审计成本,最终将导致审计质量降低,这无疑会加大注册会计师的
审计风险。而会计师事务所会出现逆向选择的动机,不仅竞相压低收费、发起回扣竞争,甚至会出现出卖
审计意见等不规范的竞争行为。同时,审计收费过低使审计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求生存而通过降低
审计标准、减少审计程序来完成法定业务,或者为片面追求短期收益而迎合被审计单位的不合法要求,从而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进行舞弊,违反
市场规则的无序竞争最终将使注册会计师丧失审计独立性,留下众多隐患。
其次,审计收费标准不统一也会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影响。由于审计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它的价格往往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直到十二五期间,我国审计市场中没有形成统一的收费标准,有的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审计费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委托人
资产规模的大小,有的认为委托人公司盈利越多,则应缴纳更高的审计费用。因此,有的会计师事务所按
总资产的一定比例收费,有的按客户
营业收入或
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收费,而更多的则是通过与客户讨价还价来确定审计费用,这些做法既不规范也不科学。审计收费标准的不统一会严重影响注册会计师的
工作积极性,因为注册会计师在付出同样甚至更多劳动的情况下却可能得到不同的甚至更低的
劳动报酬,这就导致了他们为追求短期利益而迎合某些被审计单位管理者的意图,最终丧失独立性而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第三,
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影响审计独立性。理论上的审计委托代理关系由审计委托方、
审计主体和
审计客体三方组成。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股东委托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
管理层进行审计。但是我国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通过“改制”上市的,股权高度集中于
国有独资或
控股企业,且不能上市流通。股权过分集中产生了许多制度性缺陷,董事会成员大多同时为公司
高层管理人员,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现象普遍,公司
高层管理人员既对公司实施具体的
经营管理,又名义上代表股东,在董事会中主宰着公司的重大决策,董事会成员和企业高层管理
部分成员合二为一,
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
股东大会也只是一种形式,
监事会自然也起不到监督的作用,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就产生不了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
2.从社会层面看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原因。
审计服务
市场需求不足影响审计独立性。市场需求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对审计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在我国,从注册会计师行业多年发展的过程看,推动其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市场中各信息的使用者,而是政府;不是出于因所有权与
经营权的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而是出于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需要。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恢复、发展的这种特定背景导致在我国多数
会计报表使用者并不真正关心审计行业的执业质量。
由于对高审计质量的审计服务需求不足,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将会缺乏提高执业质量的动力。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从事审计、资本验证等法定业务以及
管理咨询等非法定业务,但当前仍以法定业务为主,其服务也主要是满足于相关主管部门的需要。
绝大多数企业聘请注册会计师不是出于自身改善经营管理的需要,而是应付政府部门的要求,将注册会计师服务视为“过关”的一道程序性工作。
中国和
东亚社会的历史上,一直是由儒家伦理担当维系
社会秩序的纲维。近现代以来,由于西方政治
经济文化的欺凌和冲击,这一纲维逐渐解纽,但并没有彻底坍塌,仍在民间起着维持各种社会关系的作用。
在当今中国人的生活及各个方面“中庸”依然盛行。
儒家伦理的“中庸”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中庸是指恰到好处,过犹不及。在“过”与“不及”之间“中行”。
对于
审计师来说“过”与“不及”很难把握,在利益面前,很多审计师选择了“不及”而抛弃了独立性。第二,作为儒家特色的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在考虑问题、采取行动时,从全局出发,不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
这也不一定适应
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不进”“不退”则“适中”这种过于谦逊则有迂腐之嫌;推崇清新寡欲,难免疏于参与和进取;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势必有碍于创新和进步。“中庸”处理问题善于“审时度势而后行”,不愿冒风险,且讲究
人际关系抹煞个人观点;“隐恶扬善”,“执其两端”搞折中。而审计的原则是“求实讲真”,审计的工作是“查账”。这样的原则与“中庸之道”是违背的,在矛盾之中,审计师们往往潜移默化地选择“中庸”之道,那么,为了自己的工作能让审计三方关系人都满意,牺牲的只能是审计独立性。
预防审计独立性缺失的措施
在探讨审计独立性缺失的
预防措施上,笔者认为究其实质是应该从内、外两方面来确保审计的独立性。所谓“外”就是从外部环境,主要从制度上为独立性提供支持;所谓“内”,就是让审计独立性成为注册会计师的内在精神追求、自觉行动。
第一,平衡审计与被审计方力量,改善审计
委托关系。在中国这样一个以
儒家思想为精神核心的国家里,想要做到强势必须赋予其国家级特有的职权,也即自身的独立性除受
经济基础的制约外,更需要依靠充分的社会认可度,即
社会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师事务所以普通
经济主体的身份,去驾驭经济实力强于自己的企业,本身就处于弱势。建议从事
审计签证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试图以事业单位的形式出现,以充分代表广大投资人的利益,运用强势手段去审核
经济实体,使二者地位发生改变,而且不会在面对来自各方的干预时处于劣势。也许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改变两者的地位是及其困难的,那么我们也可以尝试去建立一种平衡机制是审计与被审计双方达到力量平衡。若两者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将更利于审计人员恪尽职守,审计独立性也就有了保障。
第二,建立合理的
激励机制,提高
代理效率。
代理问题可能会带来效率损失和较高的
代理成本。为了改进
委托代理问题带来的效率损失,委托人可以设计一种机制或合同,能给代理人提供袭击和动力,使其按有利于委托人的目标努力工作,即提供一个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安排风险、收益和动力的制度。也就是说,把结果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形成最优的分配,由双方共同承担
经营风险,使代理人
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与委托人效用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实现两者的
激励相容。
2.加强独立意识建设,提高审计独立性。
第一,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
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
行为准则。每一种职业的职业道德都是至关重要的。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应从
学校教育抓起,建立包括学校教育、岗前教育和后续教育的完整的
教育体系。在学校教育方面,应把职业道德作为
会计专业必修课程,真正重视会计、
审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在岗前教育方面,可以在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中将职业道德内容融人考试内容中进行考核;也可以建立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考核机制,对考核不合格者,坚决不予
注册登记和聘用。在后续教育方面,职业道德应该成为注册会计师
终身教育的内容。
第二,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
企业文化建设。我国频频曝光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案,事实上正表明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需提高诚信水平。我国
证券审计市场面临的“诚信危机”,一方面反映了审计师在面临诱惑时放松了对自己的道德约束,另一方面反映了相关监管制度的缺陷。因而要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诚信水平,不仅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还要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文化建设。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文化应包括三项内容:
社会责任、
风险控制和客户理念。注册会计师最基本的义务是协调资本寻求者和资本提供者的
利益冲突,并通过
减少资本提供者和资本寻求者之间的
信息不对称,保护资本提供者的利益。客户理念主张注册会计师应把自己看作是当事人(资本寻求者)的生意合作伙伴,强调以客户利益为导向,并认为吸引客户、为客户提供最大服务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重心。这种企业文化过分强调资本寻求者和注册会计师自己的经济利益,忽视投资者和其他报表使用者的相关利益,因而它是和
社会责任理念相对立的。
风险控制理念介于上述两种企业文化之间。它认为注册会计师是中立的,既不完全偏向于资本提供者,又独立于资本寻求者,它在注重注册会计师利益的同时,强调控制
独立性风险。
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文化越接近于客户至上理念,独立性风险产生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会计师事务所的企业文化越接近社会责任理念,这种企业文化就越有可能制约独立性风险的产生。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应着力培养社会责任理念企业文化,强调注册会计师对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员工树立高尚的
职业道德观。
问题
一、审计独立性现状
随着我国
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的趋利本质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而有 舞弊案的揭露都不是注册会计师,而是看来比较外行的
新闻媒体或其他的报表分析者。为什么注册会计师既有
专业胜任能力又履行了必要的
审计程序却没能发现问题、没有尽到
审计责任呢?为此,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权益受到
社会公众的质疑。
二、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在不同的社会
发展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受到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制因素
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历程和特有的制度背景对审计独立性影响较大。
会计师事务所兴办时都是“官办”性质或挂靠性质的。这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
负面影响,挂靠形成的天然“母子”关系,导致
审计市场的t 畸形发展。1999年底,虽完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
脱钩改制,但并不能将这种“母子”关系隔绝。因此,为扶持本地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一些地方政府过多地进行了
行政干预,形成
行业垄断和
地区垄断,这样就导致了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
不公平竞争,也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
审计报告无法摆脱行政的力量。在这样的状态下,注册会计师很难保持其独立性,从而无法保证
审计质量。
(二)缺乏严厉的事后惩罚机制
我国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法制还很不健全,监管手段也很不成熟,上市公司做假往往难以被发现和查处。注册会计师迫于被审计单位的压力也往往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造假成本很低,而造假给双方带来的收益却很大.这是导致违规行为发生的直接原因。另外,尽管我国的《刑法》、《
会计法》、《
注册会计师法》和《
证券法》中对单位和注册会汁师的违规行为的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和
民事赔偿责任都有规定,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比较突出。我国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已有20多年,对牵涉到舞弊案的注册会计师普遍处罚力度不够,没有起到杀一做百的作用。
(三)受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影响
从执业能力来看,我们的一些注册会计师与国外同行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
综合能力强、素质高、实践经验多的注册会计师并不多,且我国监察、培训部门缺乏暂且缺乏,注册会计师很难迅速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客观上存在着委托人、被审计人与审计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在于,社会公众不直接委托注册会计师,而是通过被审单位委托并付费。这时,就可能出现审计独立性的制度陷阱,即购买
审计意见。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注册会计师收取被审单位的
审计费用,却要向不支付费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负责,这就决定了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和外部组织之间的独立的关系演变得十分微妙和复杂。同时,审计业务也要求注册会计师熟知对
财务报告有
重大影响的
管理当局的许多行动、决策和判断,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客观上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当局必须保持密切的工作关系。注册会计师要保持完全的独立是非常困难的。
三、增强我国审计独立性的措施
注册会计师必须保持其独立性。我们应该在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身素质的同时,致力于一个充分的审计市场的形成,明确注册会计师的
法律责任,健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双重监管机制,优化执业环境,从而有效地增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1.进一步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体制,推行
合伙制。事务所脱钩改制的初期,大多选择
有限责任组织形式。但是
有限责任制事务所
注册资本太低,不利于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树立
风险意识,而合伙制事务所由于承担
无限责任,合伙人利益与事务所的业绩和命运紧密相联,更有增强风险、责任、质量和
品牌意识的压力和动力,无限责任的合伙制能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供更大的
约束力,更适应当前的
经济形势。
2.通过完善
资本市场和
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改政府选择为
市场选择,减少行政干预的可能性。改革委托人制度,变审计委托人是企业的
股东大会而非管理当局,促使股东大会真正履行其应有的权力和义务,强化
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约束。
3.提高审计市场的准入标准。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更强的担保能力,有利于冲淡
审计活动的
地域性色彩,改变因行政干预等历史原因被人为地分割的局面,在审计市场日趋国际化,更需要具有竞争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因此要采取适当措施,促使事务所进行合并和发展,形成充分的审计市场。
(二)健全注册会计师
行业自律与
政府监管相结合的双重监管机制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对全国
社会审计行业实行管理,依法接受财政部、审计署的监督,证监会、审计署和财政部3个部门又组成了政府系列的
外部监管体系,必须明确这三个监管机构之间职责的分工和合作,建立和完善这些外部监管机构与作为注册会计师
自律组织的注册会计师协会之间的有机的
协调机制,避免多头监管或出现监管真空,充分发挥监管机构和自律机构的作用。
(三)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赔偿责任
我国在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违规处罚力度上还不是非常明确。现行的《注册会计师法》虽然规定了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
民事责任,但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也偏重追究行政责任,而对
民事赔偿责任运用较少。加强民事责任是以牺牲注册会计师经济利益为代价来约束注册会计师行业、规范注册会计师的道德和对公众的诚信。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市场的手段就是民事赔偿手段。美国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主要是以民事赔偿为主,这种民事赔偿机制对约束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行为、提高审计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强化注册会计师的
职业道德建设
1.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技术水平;借助审计市场的开放,学习国外注册会计师的先进经验;严格
注册会计师年检制度;定期举办考试,检查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
2.自觉执行
审计回避制度。《注册会计师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了“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委托人有权要求其回避”,并对可能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经济利害关系影响审计独立性的行为做了禁止(第二十条)。各地制定的《
注册会计师条例》均对需要回避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规定。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公开执业的过程中要主动依法执行
回避制度,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3.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保持独立性是紧密相关的,所有独立性的缺失都与缺少职业道德有关。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的内在动力,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才能自觉抵制利益关系人的压力,保持独立,公正、客观对待各方利益关系人。因此,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应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