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王,中国古代
王爵称呼之一,始见于唐代。
唐睿宗景云元年夏六月
戊申(公元710年7月29日)改封子
巴陵王李隆范(后改名
李范)为岐王,为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分封岐王。
唐朝岐王
李范
李范(?-726年),唐朝皇子,本名
李隆范,
唐睿宗第四子。其父第一次当皇帝时,封
郑王,改封
卫王,唐睿宗让位给母亲
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改封为巴陵郡王。长安初年,官居尚食奉御。神龙元年(705年),
唐中宗复位,迁
太府员外
少卿,加赐
实封二百户,通前五百户。景龙二年(708年),兼
陇州别驾。银青光禄大夫。
710年,唐睿宗复位,进封岐王,加实封五百户,拜太常卿,兼左羽林大将军。
唐玄宗诛杀
萧至忠、
窦怀贞等,李范因功,加实封满五千户。开元初年,任
太子少师、带本官,历绛、郑、岐三州刺史。八年(720年),迁
太子太傅。开元十四年(726年)四月十九日(5月25日),李范薨逝,册赠惠文太子,陪葬
桥陵。有一子
李瑾暴卒。以薛王李业之子
李珍嗣岐王。
著名诗词《
江南逢李龟年》《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里的“岐王”均是指
唐睿宗第四子岐王李范。
李珍
李珍(?-761年),唐朝嗣岐王。
唐睿宗第五子惠宣太子李业的儿子。开始封为
略阳公,他的四伯父岐王
李范儿子李瑾早死。
天宝三载(744年),
唐玄宗以李珍为嗣岐王、银青光禄大夫、宗正员外卿。
上元二年(761年),李珍与朱融友善。李珍仪表伟如,非常像三伯父
玄宗,朱融诱使崔昌、赵非熊等并中官六军人一同谋逆。朱融又联络
金吾将军邢济,被邢济告发,
唐肃宗令
御史中丞敬羽审讯。赐死李珍。
李茂贞
李茂贞(856年-924年),原名
宋文通,
深州博野(今河北
蠡县)人。唐末藩镇之一,五代时期
岐国君主。
早期迅速扩张
唐僖宗乾符年间(874年-879年),
李茂贞时为
镇州(今河北
正定,
成德节度首邑)辖下
博野军士卒,派驻守卫京师
长安(今陕西西安),后迁
凤翔(今陕西凤翔),曾击败
黄巢部将
尚让,因功升为
神策军指挥使。
光启元年(885年),河东节度使
李克用进军
关中击溃静难节度使
朱玫、凤翔节度使
李昌符,僖宗逃出京师,朱玫欲挟持僖宗,李茂贞时为神策军扈跸都将,率军抵挡朱玫手下大将
王行瑜之追兵。不久,朱玫乱平,李茂贞因功受任命为武定节度使,为僖宗
赐姓名为李茂贞,字正臣。
光启三年(887年),击杀李昌符,再因功拜
凤翔节度使。
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李茂贞受封为
陇西郡王。
景福元年(892年),攻克宦官
杨复恭的根据地
兴元府(今
陕西汉中),遂兼并
山南西道,成为关中一带最具实力的藩镇,此后逐渐骄傲自大。景福二年(893年),因昭宗对
李茂贞的
跋扈不能容忍,于是出兵讨伐,但唐政府军反为李茂贞所败。
中期发展受挫
乾宁二年(895年),护国节度使(
河中节度使)
王重荣去世,其子
王珂、王珙争位,王珂为
李克用之婿,故李克用为其请求唐政府任命为河中节度使;而
李茂贞与静难节度使
王行瑜、
匡国节度使韩建支持王珙,但为昭宗所拒,三帅遂联军进京挟持昭宗。不久,李克用率军勤王,败联军,杀王行瑜,夺回昭宗,李茂贞的势力第一次受挫,惟待李克用退兵后,李茂贞复骄横如故,再度占据河西州县。
乾宁三年(896年),李茂贞借口昭宗命宗室诸亲王建立军队一事,乃为了攻己,因此进军京师,昭宗出奔
华州(今陕西
华县),依韩建。李茂贞的
凤翔军进入长安后,宫室、房舍全部付之一炬。
数年后,昭宗归长安,
李茂贞与唐政府和好,并于
光化四年(901年)被进封为岐王。同年稍后,
宣武节度使朱全忠进军京师,李茂贞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心,遂胁持昭宗至
凤翔。但朱全忠不久兵围凤翔,凤翔被围困甚久,粮食不继,李茂贞于是在天复三年(903年)向朱全忠请和,归还昭宗。而经此一役,李茂贞所据
秦岭以南州县为
西川节度使王建趁机占领,关中州县亦为朱全忠所并,实力因此受到重挫,以后亦无法恢复。
晚期力图自保
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朱全忠篡唐,建立
后梁。
李茂贞仍用
哀帝天祐年号,以示与后梁对抗,但亦开岐王府,设置百官,以其所居为宫殿,其妻称皇后,各种仪示其实都跟皇帝一样。然而因实力大不如前,之后的十余年间,李茂贞屡为后梁及
王建所建立的
前蜀所败,将叛城降,疆域日蹙。
岐国天祐二十年(923年),
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后梁,李茂贞面对此一强大的新兴势力,无法继续并肩称雄,于是在次年(924年)向后唐称臣,李存勖则将李茂贞改封秦王,具有独立性质的
岐国因此消失,数月后李茂贞去世,谥忠敬王(秦忠敬王)。
后晋岐王
李从曮,
李茂贞长子。
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二年(937年)由
西平王进封岐王,天福三年(938年)进封秦王。
宋朝岐王
王景
王景(889年—963年),
莱州掖县(今山东莱州)人。五代时期
后周名将,历仕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后周、
北宋六朝。官至
凤翔节度使、西面缘边
都部署,封太原郡王。建隆四年(963年),王景去世,年七十五。册赠太傅,追封岐王,谥号“元靖”。
赵光赞
赵光赞,宋太祖
赵匡胤五弟,幼亡,追封
夔王,改岐王。
赵德芳
赵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封秦康惠王。《
宋史》说太祖驾崩时,
宋皇后(952年-995年)急令内侍王继恩召太子秦王德芳入宫,
王继恩却拿着遗诏去找
晋王赵光义。后来赵光义继位,即
宋太宗。因为宋
太宗以弟之身分即位,世人普遍流传著“
烛影斧声”疑案,认为宋太宗是谋杀太祖而篡位。太宗继位后
赵德芳被封为兴元尹。
979年(太平兴国四年),赵德芳之兄
赵德昭被宋太宗逼迫自杀。981年(
太平兴国六年)赵德芳病死,年二十三。因为赵德芳兄弟在短时间内连续死亡,许多人怀疑德芳死因不单纯,定与宋太宗有关。赵德芳死后,谥康惠,赠
中书令、岐王。后加封太师,改封
楚王。其六世孙为
宋孝宗,七世孙为
宋光宗,八世孙为
宋宁宗。
赵颢
赵颢,字仲明,初名仲糺。
宋英宗次子,
宋神宗同母弟(皆宣仁圣烈
高皇后出也)。谥曰荣。初封
安乐郡公,进祁国公,再进东阳郡王。神宗即位后,进封昌王。后相继改封岐王、
雍王、扬王、冀王、楚王、燕王、
吴王。
颢天资颖异,尤嗜学。工飞白,善射,
好图书,博求善本。神宗嘉其志尚,每得异书,亟驰使以示。
赵颢于治平四年(1067年)至元丰三年(1080年)为岐王。
辽朝岐王
耶律世良,小字斡,
六院部人。辽代大将。辽圣宗
耶律隆绪开泰二年(1013年)封岐王。
元朝岐王
脱脱木儿,元太祖成吉思汗岳父特薛禅之裔孙,姓孛思忽儿,
弘吉剌氏,世居朔漠。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五月,封驸马脱铁木而为濮阳王,赐以
金印。
【元史 仁宗一】
皇庆元年(1312年)五月,以蒙古驿隶
通政院,置濮阳王脱脱木儿王傅官四员,给
上都、
滦阳驿马三百匹。
【元史 仁宗一】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十一月
丙辰,晋封濮阳王、驸马脱脱木儿为岐王。
【
新元史 卷一百十五·列传第十二 特薛禅】特薛禅三子:长曰
按陈,次曰火忽,三曰册。按陈长子赤古,尚太祖第三女郓国公主秃满伦。太祖七年,大军攻
德兴府失利,赤古与拖雷率所部再进,敌军却退,先登拔其城。追封宁濮
郡王。赤古曾孙宁濮郡王昌吉,尚郓国
大长公主忙哥台。昌吉弟岐王脱脱木儿,尚桑哥不剌公主。
唆南管卜,元太祖成吉思汗岳父特薛禅之裔孙,姓孛思忽儿,弘吉剌氏,世居朔漠。
【元史 英宗一】至治元年(1321年)十二月
己未,封唆南藏卜为
白兰王,赐金印。后出家,泰定四年还俗,复封。
【元史 泰定帝二】泰定四年(1327年)七月,岐王锁南管卜诉荆王也速也不干侵其分地,命甘肃行省阅籍归之。
【元史 泰定帝二】泰定三年(1326年)四月
乙卯,以帝师兄锁南藏卜领西番三道
宣慰司事,尚公主,赐
王爵。
阿剌乞,元太祖成吉思汗岳父特薛禅之裔孙,姓孛思忽儿,弘吉剌氏,世居朔漠。
【元史 顺帝五】至正九年(1349年)
闰九月戊子,命岐王阿剌乞镇
西番。因功与颁王嵬厘一起获赏。至正二十四年,以岐王军马会李思齐部守宁夏。
朵儿只班,元太祖成吉思汗岳父特薛禅之裔孙,姓孛思忽儿,弘吉剌氏。
【明朝北方游牧民族大事年表】至正三十年、洪武三年(1370年)八月,明置朔州卫.元高昌王和尚、岐王桑哥朵儿只班率部降明。九月,元宗王札木赤等降明。明设宫山等处
军民千户所。
【明史
傅友德】洪武五年(1372年)六月戊寅(7月3日),军至兰州,傅友德率
骁骑五千,直至西凉,击败元将失喇罕,追至
永昌,又击败元岐王朵儿只巴,俘获其
辎重驴马十余万。
【明史
熊鼎】洪武八年(1375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
【
庚申外史】至正七年。徵处士张枢,不至。朵儿只班为
右丞相,贺太平为
左丞相。
明朝岐王
朱祐棆(1478年11月12日-1501年12月2日),
明宪宗朱见深第五子、母
孝惠皇后邵氏。成化二十三年(1483年)受封岐王。弘治八年(1495年)就藩
德安,弘治十四年(1501年)去世,谥岐惠王。岐惠王无子,
国除。
历代岐王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