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仓使团 (Iwakura Mission or Iwakura Embassy ) 以
右大臣外务卿
岩仓具视为
特命全权大使,以
大久保利通(大藏卿)、
木户孝允(参议)、
伊藤博文(工部大辅)、山口尚方(外务少辅)为副使,共48人,另有50多名留学生随行。这些成员都是
王政复古明治维新的
主力军,大多为萨长藩的开明武士,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还都是
维新三杰(另一人是
西乡隆盛),后来他们归来战胜留守派,大力推进维新立宪,岩仓具视做了日本的
太政大臣,伊藤博文做了
日本首相。
19世纪60、70年代日本
倒幕运动成功,成立了拥立
明治天皇的维新政府,通过
废藩置县,建立了
中央集权统一的国家。1868年4月6日年仅16岁的天皇
睦仁发布了维新诸贤共同撰写修改的《
五条誓文》和《宣扬国威宸翰》,强调“雄飞世界”,“开拓万里波涛”,“扬国威于海外”,然后迁都东京。《五条誓文》的内容:
要实现这些目标,日本还面临着一个巨大障碍,即旧幕府和新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规定的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
最惠国待遇等
不平等条款,
严重破坏了日本的民族独立,主权完整,
现代工业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比如关税方面,根据1866年《
改税约书》的规定,欧美各国对日本的进
出口税应是5%,但在新政府成立后的五年中,出口税平均只有3.022%,
进口税平均只有3.46%,另外就还有一些商品可以免税进口,这就阻碍了日本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因而
大隈重信提出“准备修改悖义背理的条约”。
另外,明治新政府还一个重要
任务推进全面改革,把日本从落后的封建
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
资本主义工业国。如何改革政治?如何制定法律?如何搞好外交?新政府官员正在讨论思考,要实现近代化,“
脱亚入欧”,他们逐渐认识到必须派遣高官
实地考察西方,对西方文明有“直接体验”,才能完整了解西方文明。
在内战前,1871年春,
伊藤博文就建议新政府派遣即懂外语又熟悉国内事务的高级官员出洋考察,以便实地了解西方改订条约。内战结束后,因为与美国签订的《
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到期,1871年9月,大隈重信又提出派遣使节团出国考察的计划,并自愿担任使节。新政府同意派遣,但不派大隈。
岩仓使团于1871年12月23日从
横滨乘美国商船“亚美利加”号启航,总共访问了欧美12个国家,历时1年零10个月。
为改旧约涉重洋,岩仓使团有两点考察目的,一是向
缔约国致以“聘向之礼”,并修改
不平等条约:二是参观考察欧美各国
先进文化和制度,以备日本实现现代化的参考。前
太政大臣三条实美对其寄予很大希望,临别致词说:“外交内治,前途之大业,其成与否,实在此举。”显然,这次使节团的出访,是与日本命运尤关的重大举动。
岩仓使团首到美国,受到美国总统
格兰特和
国务卿菲什的热情接待。但他们提出谈判修改条约后,对方以没有
国书和委任状为由
拒绝谈判。等到派人回日本弄到国书和委任状后,交涉却中止了。木户孝允在日记中沮丧写道:“彼之所欲者尽与之,我之所欲者一未能得,此间苦心竟成遗憾,唯有饮泣而已。”然后来到欧洲又提修约,日本的要求遭到英国强硬拒绝,还提出更加苛刻的修约方案,其他法、德、比等国也想趁机获得更多的特权。但是从此,让
欧美各国看到日本政府维护
国家主权的决心。
修约计划失败后,使节团便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对西方的详细考察上,花一年加十个月,考察美英法比荷德俄
丹麦瑞典意奥
瑞士等12国,耗资达百万日元(占
明治政府1872年
财政收入的2%以上)。久米邦武在所著的《特命全权大使使美欧回览实记》,说他们“日日鞅掌,不暇宁处”,广泛接触各国首脑政府官员和各阶层人民,考察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
交易所,各种工厂、矿山、港口、
农牧场、兵营、要塞、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参观名胜古迹、博览会等,全面认识
西方文明,“目睹彼邦数百年来收获蓄积之文明成果,粲然夺目,始惊,次醉,终狂”,还要理性反对那种“争取莫伊欧洲”的简单狂热。
1869年6月,日本政府雇佣的美籍荷兰人传教士威尔贝克曾经建议日本政府派遣高级官吏亲赴欧美进行考察,引起日本政府的重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动议未能马上付诸实施。1872年7月,将是《
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可以重新修订的期限。日本新
政府首脑决定利用这个机会,与西方列强谈判,重新缔结平等的新约,收回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权益。 1871年11月20日,日本明治政府终于决定派遣由
右大臣岩仓具视为
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4人为特命全权副使,由各部选派的官吏、随员共48人的大型使节团,出使美国和欧洲各国。另外,还在
华族和
土族中选派59名留学生(包括津田梅、永井繁等5名女留学生)随行。日本新政府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却能以如此庞大的规模组团出访欧美,充分显示了明治政府改约和向西方学习的决心。 从1871年12月23日至1873年9月,岩仓使团先后访问了美、英、德等12个国家,使团
停留时间最长的是美国,重点考察的是英、德两国。岩仓使团当初雄心勃勃,希望一劳永逸地解决改约问题的初衷遭到
美国政府的拒绝后,在
西欧各国也连连碰壁。严酷的现实使岩仓一行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弱小,改约无期。只有以西方为榜样,虚心地向西方学习各种文物制度和法规,国家真正强大,改约之事方有可能。 随后,岩仓使团将全部精力用在实地考察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他们惊异于有号称“世界工厂”的英国,有“文明中心”和“世界
工业产品的集散地”之称的法国的工商业之发达。
痛感工商乃富国强兵之本,急需努力发展工业和对内对外贸易。后来日本采取“殖产兴业”、“产业立国”和“贸易立国”的方针,无不源于岩仓使团欧美之行。 岩仓使团注意到,不仅英、法、德、俄等欧洲大国拥有强大的
军事力量,就是如丹麦、瑞典、
比利时等欧洲小国也都具有相当的
军事实力,并籍此获得发展。他们尤其关注普鲁士从“小国”走向“大国”的经验。他们从德国首相俾斯麦现身说法,所兜售的军国主义货色中懂得了
国际政治中弱肉强食的“诀窍”,只有靠军事强权才能争得与列强平等对话的权利。日本对德国的军事制度也推崇备至,积极主张学习德国军事经验。日本日后将强兵作为“富国之本”,改革
军制,积极扩充军备,恃强凌弱,在亚洲发动侵略中国
台湾、朝鲜和中国大陆的战争,对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道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岩仓使团还考察了欧美的
教育体制,对欧美各国重视
普及教育和奖励科学技术,不尚空谈,留下了
深刻印象。他们发现,由于东西方传统思想迥异,因而在
教育内容上也存在着差异。他们指出,西洋人办学,意在使国民从儿童时期起就能掌握“使用省力、集力、
分力、均力之术,谋助其拙劣不敏之才智,积其利用之功,而致今日之富强”,即奖励所谓“有形之理学”。东洋之教育则“耻于研究一草一木”,重视所谓“无形之理学”,从“道德政治”出发,唯重“修养一科”,“所学之物,非高尚之空理。即浮华之辞藻。与民生切实相关之事业,则被视为琐碎小事,而绝非用心于此”。因而妇女幽闭于深闺,
农工商因从事被视为“猥俗小事”的民生活动而不得“人伦之道”,结果,全国充斥文盲。他们认为,“其为急务者,莫先于学校”。此后,日本政府在国内大兴“
文明开化”之风,实施教育改革,并立法;“教育立国”,并强调实用,兴办各种
实业学校。 岩仓使团通过对欧美各国的对比考察,认为日本应效仿
西方国家。英、美、法等国文明超过日本甚远,赶超并不现实。欧美之行,特别是在考察
德国政治制度后,岩仓使团成员看到西方文明国家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封建残余,如普鲁士德国,曾是封建帝制国家,这就为自己思想中力图保有封建残余的保守成份找到了思想依托和范本。重点考察欧美各国宪法的木户孝允认为,日本人
知识水平低,制订宪法要靠“君主英断”;德国靠军国主义迅速发展成为
世界强国,不失为效仿的最佳对象,遂决心仿效普鲁士德国,在日本建立
集权主义专制统治。这成为使团成员的一致认识。
岩仓使团详细考察,收获颇多。回国后,在十月政变中获胜,以大久保为首的内治派(包括使节团的大部分成员)主政,把考察的收获大部分变成了现实,大力推进
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了
资本主义的后起之秀。日本从此走上顺利发展的近代化、
现代化道路。
其一,在英国,认识到工厂,贸易,立宪,法令是其强大的根源,英国与日本一样,以一小小岛国成了
世界工厂,全球霸主。因而
大久保利通回国主政效法英国,采取了“
殖产兴业”政策,发展日本民族工商业,走致富兴国之路。
其二,考察各国
宪法政治和议会,认识欧美有限的民主自由。最赞赏普鲁士的军事专制集权和君主立宪。宪法专家
木户孝允认为“尤当取者,当以普鲁士为第一”。其后,日本政府效法德国
君主立宪政体和军事强权政策,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立宪政体,结合日本的尚武传统
武士道精神,走上了
军事扩张武装侵略的
军国主义道路,给
亚洲邻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其三,重视
文化教育,与西方差距太大。他们认识到日本人“与今日美欧诸州之人决无不同,只在于学与不学而已”,“莫为急务者,莫先于学校”,“西洋人勉有形之理学,东洋人务无形之理学,使两国之贫富不同,尤觉生于此积习”,哀叹日本“在睡梦中过了两千年”。归国后,推进“求知识于世界”的文教改革,抛弃旧老师中国,认真求教新老师西方,全面西化改革文化教育制度,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使日本成了先进国家。
其四,找到小国走向大国之路,重在“内治优先”。考察比荷瑞士丹麦等小国和德国的壮大,认识到独立自主,搞好内治,增强实力,提高
国家经济军事科技国力在
国际社会上才有发言权。俾斯麦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说:“方今
世界各国,皆以亲睦礼仪交往,然而皆属表面现象,实际乃强弱相凌,大小相侮”,“彼之所谓公理,谓之保全
列国权利之准则,然大国争夺利益之时,若与己有利,则依据
公法,毫不更动;若与己不利,则幡然诉诸武力,固无常守之事”,“强权即真理”。大力称赞俾斯麦的
铁血政策。归国后通过十月政变,以大久保为首的内治派(包括使节团的大部分成员)主政,发展内治,增强实力。
其五,大力称赞德国
军事制度,主张全面学习德国军事经验。他们说:“普鲁士军事之最为出色,各国一眼分析其优劣”,“国中之男子堪执兵器者,悉受兵卒之教练,至少使服一年
常备军役全国皆受军人之磨练”,德国
克虏伯公司的“锻炼精制猛锐无比之器械”。大久保掌权后,1873年发布《征兵令》,建立近代常备军和警察,进行军国民主义教育,建立效忠天皇的私军,广建军校,发展
军事工业,废除武士制度。
岩仓使团的欧美之行,耗资百万日元,历经20个月,其规模之大,人员之重要,历时之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日本历史上史无先例,在
世界历史中也属罕见。日本政府使团通过欧美之行看到了日本与西方在经济、文化上的巨大差距,加深了民族
危机感,同时激发了努力学习西方文明的动力。找到了“内治优先”,发展日本资本主义的切实可行的道路,基本上使日本政府形成了推行改革的指导思想。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们在选择本国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更多地看中的是能给他们带来实惠的便捷之途,缺少长远眼光,似有急功近利之嫌。如果从历史的
因果关系上来看岩仓使团的欧美之行,则不难得出,日本在
二战中对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犯下的种种战争罪行,甚至战后在日本盛行的右翼思想,皆肇始于当时日本领导人的选择———效仿德国军国主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