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
中国及受中国影响之国家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
年号是中国及受中国影响之国家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开始使用年号。中国历史上最初的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
发展历程
产生
年号发起于中国古代新君即位时为了区别上一任君主,新君重新计算在位年数之制。至西汉武帝即位,在年数之前加上有纪念意义的名号,是为中国古代年号之始。据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考证,年号纪年是汉武帝首创的,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汉书》上记载说,那年十月,汉武帝出去狩猎,捉到一只独角兽白麟,群臣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纪念,建议用来记年,于是立年号为“元狩”,称那年(前122年)为元狩元年。可是,过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阳地方获得一只三个脚的宝鼎,群臣又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建议用来纪年,于是改年号为“元鼎”,称那年为元鼎元年。
后来,人们把这记录年代的开始之年称为“纪元”,改换年号(或帝王纪年时代改称元年)叫做“改元”。
废除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而爱新觉罗·溥仪在担任伪满洲国执政和皇帝时分别使用过大同和康德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而认为中国历史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西方公元纪年。而也有少数人提出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世界纪年文化多样性,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恢复年号的建议。
年号,作为五千年的中华帝国时代中国皇帝的专有产物,伴随着现今文明社会,早已成为历史,但年号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是中国历史中的精神文化遗产
使用规则
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多次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的年号也可以有多个。例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武则天在位21年有18个年号。也有皇帝在即位时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号,例如五代时期后梁的“乾化”年号、后晋的“天福”年号、后周的“显德”年号。明朝以后采用一世一元制,扣除复辟政变者(如明英宗),大致上都是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皇帝
中国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各有年号。还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也有政权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权的年号。例如后晋的天福年号用至九年,改为开运元年。3年后,后汉刘知远称帝,不自建年号,也不沿用开运年号,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还有许多年号在不同时期重复使用。例如建元就有5个时期在使用。还有因为避讳或者其他原因,一个年号有不同写法,例如唐殇帝唐隆年号,又写作唐元、唐安、唐兴。
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藩属国,通常会延用天朝年号,如朝鲜、琉球为中国藩属时,亦用中国帝王年号,是一种对天朝效忠的表现。以古代朝鲜为例,明朝亡之后,除与清朝文书往来,内部官方文书俱用明朝年号,改用中国干支或国王在位纪元,至于民间仍有坚持采用崇祯年号者,甚有直到崇祯三百余年者,与郑氏一直采用明朝永历年号,极为相似。
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中国分裂的时期。五代十国时,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吴越国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的年号。也因此,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少数民族政权,以及人民起义也常常自立年号纪年。
年号的字数一般为两字。有少数三字、四字乃至六字者。比如王莽的“始建国”,武则天的“万岁通天”,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中国历史上的年号,据统计数目在数百以上。梁启超的统计是316个;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历史纪年表》的统计是500多个。
历代年号命名就像人起名字一样,追求好的寓意。以皇太极为例,1626年即汗位,年号“天聪”,意“得上天之智慧辅助”。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称皇帝,改元“崇德”。“崇德”即“崇尚德化”,指皇太极在“国立之初,崇尚德化”,除了良好寓意,也是他当时政治理念的反映。起名因人而异,同理年号因朝代和帝王而异。
有些年号是根据两个前代年号合并而成,如贞元取自贞观开元,隆兴取自建隆绍兴,淳熙取自淳化雍熙绍熙取自绍兴淳熙,庆元取法庆历元祐、开禧取自开宝天禧等。
历代帝王年号
汉朝皇帝年号
三国皇帝年号
晋朝皇帝年号
十六国皇帝年号
南北朝皇帝年号
隋朝皇帝年号
唐朝皇帝年号
五代皇帝年号
宋辽金皇帝年号
元朝皇帝年号
明朝皇帝年号
清朝皇帝年号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废除年号纪年,改用“中华民国”(简称“民国”)纪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宣统年号废除。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废民国纪年,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1916年3月23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详见词条:洪宪帝制
1917年7月1日,张勋拥立溥仪复辟,恢复“宣统”年号,以当年为“宣统九年”。7月12日张勋败于黎元洪讨逆军”,溥仪被迫退位,宣统年号同时废除。(详见词条:丁巳复辟
1932年3月1日,溥仪于长春(伪“新京”)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定伪“年号”为“大同”。1934年3月1日溥仪“登基”为伪“满洲帝国”“皇帝”,改“年号”为“康德”。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溥仪下诏“退位”,伪满“年号”亦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详见词条:伪满洲国
参考资料
明史.国学.2008-01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5 13:27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