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英语:
announcer),或称为播报员,是指从事电台、电视台
新闻报道、
天气预报等
电子媒体节目播音工作的人,而“播报员”一词,通常又特指电视台的播音人员。播音员是
广播电视这
新闻性工作的一个环节。新闻的力量在于真实。广播内容通过播音员的声音到达听众耳中,要使听众听来真实可信,播音员的用声必须朴实、自然。根据《
中国播音学》中的定义,播音员是用有声语言及
副语言上镜出声,驾驭节目进程的人。
工作特点
播音员与配音演员、
旁白不同的地方,在于无需被屏幕画面限制而演绎角色。
播报员方面,不同国家地区对播音员的定义或身份皆有分别。通常是属于电视台或广播电台的成员之一,并编入
新闻部当中,从事的内容也与主播略有不同,主要从事单纯的播报工作,如
新闻报道;但电视台或广播电台也会因制作节目的考量,而需要让播报员出现在其他类型节目之中,让播报员在节目中担任解说的工作。播报员在
解职后,部分也会转型成
艺人。
法律法规
3、《播音员主持人、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办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7号)
历史起源
伴随着
无线广播的发展播音员也开始出现,1895年,意大利马可尼和
俄国波波夫同时发明
无线电波。
1899.3.28,马可尼成功地发了
第一封电报(英国至法国)1906年圣诞节前夜,美国的费森登和亚历山德逊在纽约附近设立了一个
广播站,并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广播。
广播的内容是两段笑话、一支歌曲和一支
小提琴独奏曲。这一广播节目被当时四处分散的持有
接收机的人们清晰的收听到了。
1908年,美国的弗雷斯特又在法国巴黎
埃菲尔铁塔上进行了一次广播,被那一地区所有的军事电台和
马赛的一位工程师所收听到。
1916年,弗雷斯特又在布朗克斯新闻发布局的一个试验广播站播放了关于
总统选举的消息,可是在当时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收听这些早期的广播。由于无线电的广泛使用以及人们对于大功率
发射机和高灵敏度
电子管接收机技能的熟练掌握,使广播逐渐变成了现实。
1920年6月15日,
马可尼公司在英国举办了一次以梅尔芭太太主演的“无线电--电话”音乐会,远至
巴黎、意大利、
挪威,甚至在
希腊都能清晰的收听到。这就是广播事业的开始。
1919年,苏联制造了一台大功率发射机,并于1920年在
莫斯科开始试验性广播。
1920年12月22日,德国的柯尼武斯特豪森广播电台首次播送了器乐演奏音乐会。1920年11月2日,美国在康拉德的指导下,
威斯汀豪斯公司
广播站KDKA开始广播,首次播送的节目是哈丁-科克斯总统选举,在当时,这事曾轰动一时。
1922年11月14日,伦敦ZLO广播站正式开始在英国广播每日节目,该站在1927年改为英国广播有限公司,即
BBC。1922年法国
埃菲尔铁塔也正式开始播音。
1927年止,美国国内已拥有737个广播站。这一时期,广播站如雨后春笋在各国中相继涌现。当时,在欧洲广播已被视为一个庞大的通信工具。以后,全世界的广播事业不断发展,现已逐步形成全球性的广播网。
1906.12.25,范斯顿的马萨诸塞实验电台首次广播,从广播工程
技术标准上看,广播从此诞生。它最早是娱乐工具。
1920.8.31,美国
底特律8M实验台广播了
密执安州长初步获胜的新闻。(最早的
广播新闻)
1920.10.27,美国
匹兹堡KDKA电台正式成立,具有合法
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它的播音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
1923.1.24美在华第一个电台正式开播,呼号为ECO,是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
1940.12.30,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呼号XNCR。中共的第一个广播电台。
基本要求
第一条
系统掌握播音基础
理论知识,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语言
表达技巧,有较广博的科学
文化知识和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能组织和独立承担各类节目的播音、主持和直播任务,掌握各种各类节目的采编、制作和主持技巧;播音主持有鲜明特色,有显著的
社会效果,业绩较显著;具有较高的理论和专业研究能力;能指导下一级播音专业人员的工作和学习;具有运用外语和计算机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
敬业精神。
第二条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努力学习、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坚持新闻的正确
舆论导向,恪守新闻工作纪律和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取得一级播音员资格后,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取得一级播音员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
(一)较好地完成3次以上紧急或突发性的直播任务或
重大题材、重要及
战役性报道任务,成绩显著。
(二)较好地完成各年度
岗位职责目标工作量,播音主持有鲜明特色,参加过3个以上有较明显
社会效益节目的采、编、制作并主持播音。
(三)指导过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工作或学习。
声音要求
在生活中,说起话来装腔作势、拿腔拿调或
嗲声嗲气都是令人厌恶的,播音员绝不能采用这种声音。如果用矫揉造作的声音播音,就会造成与听众心理上的
距离,使听众把旋纽拨开。朴实才能使人产生
亲切感,愿意听你播下去。
播音绝不是见字出声的机械动作,更不是声音的炫耀,播音的大忌是发出无意之声、无情之声、僵滞不变之声。
对播音员的声音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句话: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朴实明朗;刚柔并济,
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变化自如。
播音员绝大部分的工作是
有稿播音,也有一部分工作带有
即兴创作的性质。广播内容的广泛、形式的多样、语言的精炼使播音创作天地广阔,对发声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满足传情达意的需要,播音员的声音必须富有活力。
由于发声条件不同,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我们只能在自己发声条件的基础上发挥所长、克服所追求某种自以为美的声音,特别不能模仿
广播电视中某个自己崇拜的播音员或演员的声音。刻意模仿某个人的声音,常常是发声方法不良的根源,它不仅束缚了播音创造力的发挥,严重的甚至能导致发声障碍或喉部病变。
播音发声的美,是有助于传情达意的美,决不能离开传情达意的要求去追求某种固定的“美声”。
对播音员的声音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句话:
准确规范,清晰流畅;
圆润集中,朴实明朗;
刚柔并济,虚实结合;
色彩丰富,变化自如。
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准确规范,清晰流畅。播音员是群众的语音教师,语音必须准确规范(
汉语语音课中有详细论述)。播音吐字的
清晰度要求高,但不能有“磊块”,不能“蹦字”,字音要流畅过度,听来如潺潺溪水,迂回向前,生动活泼。
圆润集中,朴实明朗,这是对声音基本色彩要求,发音与吐字两方面都包括在内。声音要润泽,不干涩;吐字要“玉润珠圆”,颗粒饱满;声音不散,字音不扁;这就是“圆润集中”的含义。我们整个
广播电视节目都是为了激励人们的精神,丰富人们的知识,愉悦人们的身心,因而,播音员的声音不仅要朴实,而且要明朗,使人产生快感。圆润而明朗,像清泉,汩汩地流入人们的心田。
刚柔并济,虚实结合。发音吐字要有韧性、有弹性,能刚能柔,有虚有实。由于性别和性格的不同,一般说,男声偏刚健,女声偏
柔美。如果颠倒了,就使人感到不舒服,这是男女声比较而言。但是,无论男声或女声,都不能一味地刚或一味地柔,都要求在本身基础上的能刚能柔,刚柔并济。要知道,“过刚则直,过柔则靡”,一味地刚听来呆板生硬,一味地柔听起来萎靡不振,都是我们所不取的。声音还要虚实结合,有人追求声音“亮”,过多地用实声,听来“拙”,不能很好表达细腻的情感;有人追求“柔美”“有感情”,过多地用
气声,听来“假”。用声要求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刚柔并济,虚实结合;随着意与情的要求而灵活运用。
虚实与刚柔是两对不同质的矛盾,但它们之间也有着联系。一般地说,实声偏刚,虚声柔美,其实也不尽然;孩子的金铃般的声音是实声,但不刚;一声慨叹用虚声,也不柔。在实际运用中,刚柔虚实的变化是丰富的,多种多样的。
色彩丰富,变化自如。
声音色彩是播音员随节目内容的发展而运动变化着的感情的外衣。人的感情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声音色彩也是在对比变化中体现出来的。声音色彩有如画家的
调色板,越丰富细致就越能传情,越有
表现力。
感情色彩的变化是无穷的,声音色彩的变化也是无穷的。发音吐字基本方法的掌握,是为了利于声音的变化,而不是为了追求固定不变的音色。
素质要求
综述
可以说播音员素质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节目水准重要的
参照物之一,成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形象的重要标志,因此提高播音员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重要问题。
加强播音业务基本功
1.吐字用声的基本功。首先就是吐字清晰、声音圆润、普通话标准。其次,必须结合播音的特点进行练声,持之以恒。
2.语言技巧的基本功。语言技巧是表情达意的手段。语言技巧主要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四大基本技巧,必须天天练习,反复琢磨,才能运用自如。比如说播一篇稿件,如果不能准确地运用语言的技巧,就会让人听起来感到非常的平淡、枯燥,甚至听不懂稿件所要表达的意思。
3.快速准备稿件的基本功。分析理解稿件是播音员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为了适应
新闻时效性强的特点,播音员要能在较短时间迅速地掌握文章主题、播出的目的、内容的重点、播出的基调,这需要平时坚持练习、总结经验,才能准确表达出稿件的内涵。
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播音员每天播出节目的内容涉及面极其广泛,绝不是只会念字就可以了,其知识是否广博将决定播音员表露作品深层内涵的程度。因此,播音员不仅要了解、掌握一些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知识,还要较好地掌握
新闻学、
逻辑学、
语音学、语言学、
播音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平日注意学习,用心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扩大知识面,才能适应新闻时效性强、备稿时间短的工作环境。
实践证明,播音员要走向社会,了解、体察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和积累,对现时
生活的体验会丰富播音员的阅历,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会激起播音员的情感,对
科学知识的获取会充实播音员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在业务上取得长足的进展。
个性特征
播音个性,就是一个播音员在播音创作活动中和其他播音员相区别的特殊性。俗话说“文如其人”,在播音创作中,要做到“声如其人”。
音色和风格是两个重要环节。在我国的播音队伍中,已涌现出许多播音人才,他们能够在播音创作中体现出对稿件、对现实的独特的感受,体现自己的精神风貌和与众不同的
艺术素养,充分显示出播音员自己的个性。而有些地方台播音员尤其是新播音员,往往刻意去模仿自己所崇拜的播音员,暴露了某些弊端。这种模仿制约了播音员个性的形成,影响了个性的发挥。当然寻求个性发挥也不能是天马行空,而是依据稿件以有声语言创造性地体现自己的
播音风格,使播音员的主观个性特征与稿件要求的
客观条件统一起来。
正确认识播音员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的职业性质,明确为党的
新闻事业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责任和使命,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自己的职业名誉。播音员要正确对待由于播音职业本身在社会和人们心目中所处的地位,正确对待播音上取得的成绩和赢得的声誉,不应利用
宣传工具和播音员身份来炫耀自己、扩大自己的影响并从中得到个人的某些好处,这是播音员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职业道德。
播音是一种
语言艺术,一个职业播音员应对这一艺术有一种始终不渝的探索和追求的精神。一些播音战线上的老同志能在话筒前工作几十年,他们的
事业心、
进取心和扎实的播音
语言功底起着决定的作用。对播音有执著的追求,苦练技艺,这是十分难得的品格。
声音分类标准
如何选择广告播音的声音呢?是不是愈漂亮的声音就愈好呢?其实广告播音中声音的选择,音质美只是一个方面,与主题、画面相和谐,并具有独特的个性,才应是广告播音声音选择的标准和追求的境界。
每一条广播
电视广告都有其不同的风格,或故事型、或抒情型、或标题型,而每个播音员的音质和风格各有特点,因此播音员声音的选择使用也要遵循广告创意这个大的框架,否则会形成声音和画面、声音和主题
两张皮的现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过程,我国广播电视广告也开始了空前的发展,在70年代后期尽管当时的电视
广告设计缺乏艺术性,制作水平比较低,但仍有一些优秀的电视广告,特别是言简意赅、朴素、贴切的配音,至今令人难忘。
画面:一个戴眼镜、穿白大褂儿的中年男性
医务工作者拿着一盒
驱虫药在向观众介绍,其创作主题是通过一个
主治医生,向广大消费者推荐一种驱虫药。
广告创作人员选择了一个与画面很吻合的中年知识男性的声音,配音与画面相当贴切而且主题鲜明。这个广告不仅增强了广告的真实性也增加了
可信性。“两片”在老百姓中妇孺皆知,至今成为驱虫药的代名词。
二、还原生活高于生活
广告播音是一门艺术,通过
声音艺术地再现
广告主题,是一个艺术
创作过程,所以艺术化和角色化是对广告播音的基本要求。播音员在创作过程中应在突出主题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用声技巧,如通过对
共鸣腔、气息、难咬字方法、语流走势等技巧的不同运用,艺术地体现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们的声音形象。近几年来一直热播的广告之一“
雕牌”
洗衣皂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例1,画面:一位老大爷正在自家院里看报,他的老伴儿在一旁洗衣服,一边洗一边夸自己使用的
洗衣粉。
画外音:雕牌洗衣皂就是好,洗得干净还不褪色。
为这个
广告配音的是一位中年女性的声音,如同胡同里大妈的声音,发音标准,
生活味十足,但又没有市井气,易被人们接受。这个广告的配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另一个成功范例还是一个
大众消费品的电视广告,就是“蓝天
六必治牙膏”。
例2,画面:清晨的
大杂院里,一位身材胖胖的四十多岁爸爸形象的男人,肩搭一条毛巾,手拿刷牙缸来到院子的
水龙头前,和一个八九岁的胖男孩儿,在刷牙的同时向大家介绍他们自己爱用的牙膏,典型的一对父子形象。
画外音: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饭倍儿香,您瞅准了,蓝天
六必治。
父子俩你一句我一句,这个广告由这两位演员担任配音,因为他们是一对相声演员,有很强的
语言表现力,所以和画面的形象十分相称,通过这对普通
工薪阶层父子亲切热情的推荐,增强了该广告的影响力。
三、形象生动感染力强
电视广告播音既区别于朴素的
新闻播音,也区别于煽情的专题播音,需要恰当的声音形象的塑造。因为声音是有形象之分的,通过声音我们不仅可以感觉对方的年龄、性别、职业、相貌,还可以感觉到其性格、思想、情感、态度。声音本身为我们预留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在广告中良好的配音会给受众带来巨大的
冲击力和感染力。大家可能有这样一个印象,对于一个好的食品电视广告,你不用看画面,单听播音员的声音就足以产生食欲,引起很强的诱惑;一个很好的
化妆品广告,你也可以通过柔和的声音感到那细腻柔滑的肌肤。有很多电视广告制作人为了追求画外音与画面的贴切,有意请广告中的演员自己来配音,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配音与画面不相称的弊病。
而且,由于着名影星的出现,无论是形象还是声音都为广告自身平添了不少色彩和感染力。但是有的演员缺乏深厚的语言功底,致使本来良好的创意和漂亮的画面收不到预想的效果,从而播出效果大打折扣。
四、揭示内涵展示形象
播音的个性化,赋予了有声语言鲜明的特点,具有个性化的播音会给受众带来陌生感和新鲜感,只有做到了个性化才会在受众心里产生深刻的印象。如:
松下电器、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
麦道飞机等广告,使用了知识层面较高的不同特点的成熟的男性声音,音质很独特,明显带有产品地域特点的发音。对这样大公司高品质产品的宣传,在播音上通常与普通产品的播音有着很大的不同。当然个性化的声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要服从并服务于广告本身的设计。
但是漂亮的声音不是万能的,一个声音在这个广告上很漂亮,说明它与这个产品主体很贴切,很和谐,很适合这类产品的宣传,但如果如法炮制,在别的产品中照常使用,可能不一定会有良好的效果。
广播电视广告中的播音是广告成败很重要的一环,所以在这个特殊的创作过程,播音应做到:贴近生活、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补充画面,以声音揭示内涵、突出商品诉求重点,从而达到产品的宣传重点、画面的设计及画外音(广告的配音)三者有机的结合,以求完美和谐
不老的声音
最早的女国际播音员
魏琳,原名蒋玲玲,籍贯浙江杭州,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
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英语播音员。建国后,历任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播音员、英语播音组组长。
李娟是
北京广播学院的第一批
播音专业学员,1961年被分配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73年李娟被选调入
中央电视台。1980年中央电视台推出晚间黄金时段的《
新闻联播》。成为全国
收视率最高的名牌节日的第一批主播。从事播音工作达35年,一度是家喻户晓的播音明星,在80年代主持《新闻联播》期间曾多次采访来华的外国首脑。1993年,李娟在美国出席第20届“
艺术传播国际会议”期间,曾被知名度很高的华裔女主持人
宗毓华邀请访问了CBS电视台,受到了国际同行的欢迎。
传奇故事
基本介绍
二战时,日本为打击盟军的士气使用了一种新型
隐形武器:广播。播音员使出浑身解数瓦解异乡作战的美军士气,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个复合体“东京玫瑰”。而最终被美国媒体认定的一名女性叫
户栗郁子,她的遭遇成为美国司法史上最大的冤案之一。据美国、英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6日,这位饱受争议的女性在
芝加哥一家医院去世,享年90岁。
默默辞世
户栗郁子的侄子威廉-户粟告诉记者,26日下午12点30分,户栗郁子在伊利诺伊
共济会医疗中心因自然原因去世,享年90岁,不过
他没有透露具体的
死亡原因。
随后私人女发言人芭芭拉-特伦布利发布了一份声明,简述了户栗郁子的生平。不过她的亲属并没有接受记者的专访,同时也希望媒体不要再打扰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
户栗郁子是
二战时期日本利用广播
宣传手段瓦解美军士气的复合体“东京玫瑰”的一员,她曾一度被
美国政府视为“叛国贼”而遭逮捕并受到审判。然而她的遭遇成为美国司法史上最大的冤案之一:她虽身在日本、替日本政府卖命,却巧妙地利用工作便利鼓舞美军士兵。最终,美国前总统卡特亲自批准她恢复
美国国籍。
身陷囹圄
这位“东京玫瑰”的一生充满传奇。
1916年7月4日,户栗郁子出生在
洛杉矶一个
日本移民家庭。学生时代,她一直使用伊娃这个名字。1941年6月,户栗郁子从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随后前往日本探望生病的姨妈。可是由于政府不知情和误报,在没有办理
旅游签证的情况下她便离开了美国。没想到就在此时“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对日宣战,户栗郁子因此身陷日本无法回国。
然而,户栗郁子虽然拥有纯正的日本血统却对日语一窍不通。在美国时,她的家庭从来不说日语,不遵从日本风俗,更不吃日本饭菜,因此身陷囹圄的她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寻找机会回美国。在当时的国际局势下,许多日本裔美国人相继放弃了美国国籍,可是户栗郁子不愿意。当残酷的现实粉碎她的回国梦时,户栗郁子勇敢地走出去,为了维持生计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工作,其间常常有密探盯梢。
一个偶然的机会,户栗郁子在东京广播电台找一份
打字员的工作,后来因为老板发现她英语地道便被派去做编辑工作,校正
广播稿中的语法和句法错误,并强迫其写稿和制作节目。当时的广播错误百出,一些播音员不懂专业知识完全是瞎胡闹。后来,主管宣传的军官在播音中挑选了几名真正具有广播才能的人,并任用了美国和
澳大利亚的俘虏中具有广播经验的人,一下子提高了播音质量。可随后,户栗郁子又被派去播音。虽然她非常反感这样做,但是在战时的日本,谁敢违抗军令将遭受严厉的惩罚,户栗郁子硬着头皮答应了。
那时的广播除了播放音乐就是战俘信息、
美国新闻以及对盟军战事的嘲讽。日军的目的当然是希望利用美国、盟军战事失利的报道瓦解异乡作战的美军士兵的士气,事实上在
中途岛海战之前,这些报道确实令许多人心力交瘁。当时播音员中最为出名的当属“东京玫瑰”。起初人们以为是一个人,并将她描述为“
太平洋上的妖妇,用自己放荡诱人的声音勾引
美国大兵”。但根据战后的调查,“东京玫瑰”实际是一个至少由5人组成的复合体,户粟郁子就是其中之一。
户栗郁子的节目是“零点时刻”,她的节目大多数时候都播放
爵士乐、讲轻松的笑话、播送国际时事等。她在节目中往往这样介绍自己:“你最亲爱的敌人,孤儿安”,而她将太平洋上的美国士兵温柔地称作“太平洋上的孤儿”,户栗郁子以温柔、机智、诙谐、幽雅的风格赢得美国大兵的欢迎,成为
太平洋战场上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1945年4月19日,户栗郁子嫁给了电台另一名同行——日本裔葡萄牙人菲利佩-达基诺。
有口难辩
1945年8月盟军在日本登陆,记者们争相报道的题材之一就是“东京玫瑰”。
日本投降之前,美国战时新闻局为此
发布新闻称:“‘东京玫瑰’根本不存在,这个名字是杜撰的……”然而,半信半疑的记者们不愿放弃采访的大好机会,其中一位名叫克拉克-李的记者在深入东京广播电台后将
目标锁定户栗郁子。
1945年9月1日,克拉克约户栗郁子在
东京帝国饭店见面。克拉克带来一份价值2000美元的合同,称只要接受《世界主义者》杂志的专访并签署文件证实自己就是唯一的“东京玫瑰”,就可以得到这笔钱。由于战后户栗郁子曾试图回国,但是当时美国电台知名先锋记者
沃尔特-温
切尔怀疑她极有可能是“东京玫瑰”的一员,并谴责美国政府不惩罚这名“叛国贼”,户栗郁子回国之路受阻。因此,想到只要能得到美国同胞的认可早日回国,户栗郁子毫不犹豫地在合同上签字。
然而接下来的事件令户栗郁子目瞪口呆:她既没有得到2000美元,更没有得到美国人的认可。因为克拉克告诉她,她是美国人眼中的叛国贼,杂志社不可能向叛国者付钱!而更加难以置信的是,一个月后,户栗郁子被判刑一年,并被关入东京
巢鸭监狱。1948年,户栗郁子的第一个孩子出世。不幸的是,孩子一出生便夭折了。当年底,户栗郁子在
横滨再次被捕,并于次年7月被送回美国接受审判,而达基诺也获准前往美国,担任妻子的辩护证人,唯一一点是他必须保证重返日本。
事实上,在审判开始之前,
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已经签下了判她有罪的空白审判书,而为了证实户栗郁子有罪,两名曾经放弃了美国国籍的日本裔美国人乔治-满潮和大木贤吉受
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司法部的强迫,说出了不利证词。经过13周的审判,1949年10月6日,户栗郁子受到8项
叛国罪的指控,被判处10年的
有期徒刑,并被处以高达1万美元的罚金,同时剥夺了她视若珍宝的美国国籍。而据记载这场审判斥资75万美元。
1956年,户栗郁子获得假释,并收到限期离境的通知,因为她是不受欢迎的人。
雪洗沉冤
然而,一个反复声称自己爱国的人会做敌对宣传,瓦解自己国家
军队士气的事吗?相当一部分人对此提出质疑,来自旧金山的韦恩-莫蒂默-柯林斯就是其中一员,审判时他几乎无偿为她辩护,而审判结束后,他继续调查,期待有一天能翻案。
柯林斯的努力没有白费,根据向当年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士兵了解的情况,“孤儿安”的播音不但没有打击美军,反而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她在节目中播放美国人爱听的爵士乐,给听众讲笑话,而且有意避免出现令人
灼痛的语句。因此,即使战后许多美国大兵回想起来依然回味无穷。应该说,户栗郁子是在以个人的力量,依托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进行一场抗击日本的战争,她是以特别的方式爱国。柯林斯的发现引起
美国联邦调查局重视。联邦调查局派专人再次展开调查,证实了柯林斯的结果,户栗郁子终于昭雪。
1977年,美国总统卡特宣布实行总统大赦,户栗郁子的美国国籍被恢复。而她的故事一时间也被传为佳话。退役老兵戴维兹-尼尔-戴尔提议为户栗郁子竖立一座纪念碑,碑文是:“向户栗郁子的忠诚和勇气致敬,她的爱国之心从未改变过。”
尽管如此,许多人仍然没有忘记户栗郁子与神秘的“东京玫瑰”的联系。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发表纪念
越南战争结束20周年的文章时,曾经把“河内汉娜”的叛国广播与“东京玫瑰”户粟郁子相提并论,一些
电视评论员也常常将户栗郁子与臭名昭著的叛国贼联系在一起。
曾于1974年-1977年担任《
芝加哥论坛报》驻东京记者的罗恩-耶茨是少数采访过户栗郁子的记者之一,他说:“其实疑团是很难消散的,人们总是更愿意相信编造出来的东西,而不是事实。而且民众根本不相信美国政府会如此残忍和诡计多端,竟然会策划一次逼迫证人说谎的审判!”
平淡余生
回想过去,户栗郁子选择沉默,平静地生活在芝加哥安德森维尔的瑞典人居住区。1980年,她与丈夫离婚,从此再没见过面。为了维持生计,她在芝加哥北部的西贝尔蒙特大道上开了一家东方
礼品店,不过极少有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1991年,户栗郁子低调地再次接受了耶茨的采访,当时她反复强调虽然她希望别人更多地了解她的遭遇,但她绝对不想被宣传,因为当年与记者的一次见面竟然让她的人生从此不同。为此,户栗郁子的家人和朋友都小心翼翼地替她保守着这个秘密。侄女乔安妮-户栗说:“她已经不再提及这段往事。”侄子威廉则说:“她什么都不说,我们则什么都不问。”
据悉,10余年以来,
好莱坞制片人巴巴拉-特朗布莱一直想把户栗郁子的故事搬上银幕。曾经执导过《绿色奇迹》和《
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弗兰克-戴拉波特宣布,他将完成这项工作。戴拉波特正与克里斯托弗-汉普顿讨论剧本。他说:“这是令人震惊的真实故事。它讲述了个人在面对剧烈的公众情绪、媒体恶行、文化和种族仇恨、以及司法不公时所表现出的巨大勇气和刚正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