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晖早年以
明经入仕,累迁至
卫州刺史。698年(
圣历元年),
河北各州因
突厥入寇,在秋收之时征调百姓修筑城池。敬晖道:“城池再坚固,没有粮食也守不住,怎能为修缮城池而延误
秋收。”于是将筑城民众遣散。
后来,敬晖升任
夏官侍郎,又出为
泰州刺史。701年(
大足元年),改任
洛州长史。不久,
武则天前往
长安,任命敬晖为东都副留守。他为官清廉,受到武则天的嘉奖。703年(
长安三年),敬晖拜
中台右丞,加银青
光禄大夫。
公元704年(长安四年)十二月,
武则天病重,避居迎仙宫。
张易之与
张昌宗侍奉左右,把持宫门,不许大臣探视。敬晖与宰相
张柬之、
崔玄暐等人决定趁机发动
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复辟
唐朝。张柬之利用职权安排
桓彦范、敬晖为
羽林军将军,让他们掌握
禁军。不久,敬晖暗中拜谒皇太子李显,密陈政变计划,得到李显的赞同。
705年(
神龙元年)正月,敬晖与张柬之等人闯入
玄武门,直达迎仙宫集仙殿,并诛杀张易之兄弟。次日,武则天禅位于李显,是为
唐中宗。敬晖被加封为
金紫光禄大夫,升任
侍中,赐爵平阳郡公,不久又进封齐国公。
五月,敬晖上表道:“现在
唐室中兴,武氏诸王理应降爵。”唐中宗于是将武氏诸王降为
公爵。
武三思非常恼怒,在唐中宗面前不断进谗,称敬晖等人恃功专权,并提出明升暗降的计策。不久,敬晖、桓彦范、张柬之、
袁恕己、崔玄暐五人被罢去宰相之职,加封
郡王,只能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面君。其中,敬晖被封为平阳郡王。
七月,武三思暗中命人将
韦皇后淫乱之事大肆宣扬,请求废黜皇后。
唐中宗震怒,命
御史大夫李承嘉调查。李承嘉上奏道:“此事是敬晖、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己、崔玄暐派人所为。他们托言废黜皇后,实际上是要谋反。”唐中宗便命
法司议罪,将敬晖流放
琼州,禁锢终身。
后来,武三思又怂恿太子
李重俊上表,请求夷灭敬晖三族,唐中宗不肯。武三思担心敬晖等人会复起,便采用
崔湜的计策,命周利贞假传圣旨,将其杀死。周利贞追上敬晖,将他
凌迟处死。
武三思夺取大权后,
杨元琰上表朝廷,请求削发为僧,但被中宗拒绝。敬晖得知后,笑道:“如果我早知道的话,我一定劝皇帝同意。剃去
胡人的头发,岂不妙哉!”
杨元琰胡须浓密,貌似胡人,敬晖便以此取笑。杨元琰道:“
功成名就,再不隐退就会有危险。这是我由衷的请求,不仅仅是作个样子。”敬晖很不高兴。后来,敬晖等人相继遇害,只有杨元琰得以幸免。
刘昫:昔
夫差入越,
勾践保于
会稽,不听子胥之言,而有
甬东之叹。此五王除凶返正,得计成功。当是时,彦范、敬晖握兵全势,三思、攸暨其党半歼,若从季昶之言,宁有利贞之祸?盖以心怀不忍,遽失后图,黜削流移,理固然也。且芟蔓而不能拔本,建谋而尚欠防微,死即无辜,祸由自掇。失断召乱也,不亦宜哉!
宋祁:五王提卫兵诛嬖臣,中兴唐室,不淹辰,天下晏然,其谋深矣。至谓
中宗为英王,不尽诛诸武,使天子藉以为威,何其浅耶?衅牙一启,为艳后,竖儿所乘,劫持戮辱,若放豚然,何哉?无亦神夺其明,厚韦氏毒,以兴先天之业乎?不然,安李之功,贤於汉平、勃远矣!
王化贞:
张柬之等五王,合谋诛二张、迁武氏、反中宗之辟而复唐之,何其壮也。未久而妖韦蛊于内,诸武蛊于外,而五王者,厌厌不振以至于屠灭。千载之后,畴不痛之,而又惜之,且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