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使人的
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由此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其 1996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的,按照他的解释,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
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
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从事
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这便是数字化生存。
书籍赏析
《数字化生存》作者为尼葛洛庞帝,由
胡泳等译,
海南出版社1997出版。本书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信息技术及理念发展的圣经,此书的流行和传播对上个世纪信息时代的启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趋势和应用、巨大的价值和数字时代的宏伟蓝图,阐明了信息技术、互联网对时代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价值。作者尼葛洛庞帝成为了信息技术投资和
趋势分析领域的教父,他的知名度大幅提高并且因此带来的无形价值不可估量。
书籍作者
尼葛洛庞帝 (Negroponte)为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及
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人,同时也是《
连线》杂志的专栏作家。西方媒体推崇他为电脑和
传播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 1996年7月被《
时代》周刊列为当代最重要的
未来学家之一。
书籍内容
本书描绘了数字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其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跨入数字化新世界的
最佳指南。英文版曾高居《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信息的
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尼葛洛庞帝向我们展示出这一变化的巨大影响。电视机与计算机屏幕的差别变得只是大小不同而已。从前所说的“大众”传媒正演变成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给”消费者,相反,人们或他们的数字勤务员将把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拿过来”并参与到创造它们的活动中。
信息技术的革命将把受制于键盘和显示器的计算机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我们能够与之交谈,与之一道旅行,能够抚摸甚至能够穿戴的对象。这些发展将变革我们的
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我们的生活方式。犀利的见解使尼葛洛庞帝成为wried杂志最受欢迎的专栏作家。《数字化生存》一书充满这种洞见,是我们每个人的必读之书。
数字化生存是一种社会生存状态,即以数字化形式显现的存在状态;是一种生存的方式,即应用数字技术,在
数字空间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全新生存方式,是在数字化环境中所发生的行为的总合及其体验和感受。
信息技术
技术特点
(1)分散权力:随着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世界逐渐摆脱传统的中央集权的生活观念,实现去中心化,达到
权力分散。
(2)
全球化:当经济越来越全球化、
互联网络也不断壮大时,数字化办公室将超越国界,不受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
(3)追求和谐:一种前所未见的
共同语诞生了,人们因此跨越国界,互相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人都
有机会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4)赋予权力:数字世界的主体是年轻的公民,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将赋予公民更多的权利。
影响因素
数字化生存是现代社会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
生存方式。在数字化生存环境中,人们的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交往方式、
思维方式、
行为方式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如,
生产力要素的数字化渗透、
生产关系的数字化重构、
经济活动走向全面数字化,使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被打上了浓重的数字化烙印 ,人们通过
数字政务、
数字商务等活动体现出全新的数字化政治和经济;通过
网络学习、
网聊、网络游戏、
网络购物、网络就医等刻画出异样的学习、交往、生活方式。这种方式是对现实生存的模拟,更是对现实生存的延伸与超越。
数字化生存体现一种全新的社会
生存状态。当今正在形成的互联网文化,是一种渗透到全球平民生存领域方方面面的文化形态,它将给人们带来另类的生存体验。在互联网另类
生存空间中人们可寻找和体验到各种超越现实空间拘囿的生存状态:
(1)体验虚拟生存状态:超越现实,实现自我;
(2)感受网络人际交流的魅力:实话实说,重在过程;
(4)尝试新型的情感交流与体验:摈弃物质属性,重新学会爱人;
(5)领略网络语言千姿百态:另类语言表达,另类存在体验。
主要优势
1.提供更多的自由和发展的时间。数字、
网络技术作为一种
先进生产力, 它的广泛应用使社会
生产效率普遍提高, 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这意味着人们将获得更多的
自由时间。从近些年来我国
居民消费结构中
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各级各类
教育事业和
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可以看出, 人们正在用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开发着时间资源, 从多方面发展自己。
2.满足自身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资源的需求。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建立跨地域、
跨文化、跨
社会制度的新型
社会网络空间关系,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将以更快捷、更普遍的方式联系, 各种资源将以更加高效的形式重新配置, 人们将以更低的成本在网络空间获取用于自身
全面发展的
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不仅能更快捷地满足人的
基本需要, 还可以丰富人的需要, 并使人产生新的需要。
3.培养人的个性和
创新能力, 更
新观念。数字化创造了一个虚拟空间, 它将时间转换成人类发展的空间, 形成一种创造性的
时空结构。在虚拟时空中人的发展立足于主体自身的现有条件和数字化平台, 立足于全球性的对
现实性与虚拟性相互作用认识的深度与广度, 一方面以现实实践为前提和基础依存于现实世界, 另一方面又使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互动发展, 使人类实践活动不断超越现实
社会空间向虚拟空间发展, 这就为人们提供了重新进行
自我塑造和多样性发展的空间。同时虚拟空间人的个性、
主体性得到张扬, 普通人的地位, 其
自我意识、
自由意志的表达得到提升。数字化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等特点将推动人们形成新思想和新观念, 而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效率意识、平权意识、
全球意识等
现代意识。数字化、网络化的多元知识功能则有利于培养
社会主体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精神, 形成新的伦理精神和
道德观念, 有利于培植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开放、创新、奉献、共享等新意识、新观念。
挑战因素
1.
网络文化对
人的发展的挑战。首先, 由于网络文化是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时空中发生, 又是以一种全新的界面出现在人们面前, 因此不可避免地对
传统文化范式产生剧烈的冲击。其次, 网络文化改变着人类的
文化认同和传统伦理观念。比如当今普遍讨论的
网恋、
网婚等现象, 人们对此就有许多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和观点, 还有人从一开始“ 反对” 到后来表示“理解”、“认可” , 而赞成者、反对者或“ 态度变化者” 似乎都有充足的理由。不管如何, 它所折射出来的却是网络文化对人类传统文化与伦理观念的冲击与影响, 其对
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将是广泛而深刻的。更为值得注意的是, 网络文化对
民族文化与健康人格的影响和挑战。有着不同背景文化之间的碰撞以及它们在“ 网络空间” 中简单化、个体化的交流与融合, 给人的发展的民族特质带来的影响是明显的, 人们一方面生活在现实的本国度的经验世界里, 秉承着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 人格中最深厚的部分凝结并透露着民族特色, 另一方面在网络中又深受异域文化和
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影响, 不同文化非线形的全方位接触与碰撞, 可能给
民族国家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也可能使个人的精神世界、价值追求发生扭曲。
2.数字依赖、
网络成瘾对人的发展的制约。随着人们在使用数字、网络技术中得到的好处与快感的增多, 一些人慢慢形成了数字依赖和网络沉迷, 以致于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一离开
数码学习机、
电子词典、电脑等, 就无法工作、学习, 就感到生活索然寡味。特别是“ 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的强烈依赖与沉迷及其产生的一系列后果已经成为一个
社会问题, 并严重影响和制约人的健康、全面发展。“ 网络成瘾者” 对网络的强烈依恋, 致使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单一, 工作、学习的热情与动力减弱, 导致
生活质量下降。同时,“ 网络成瘾者”与网友关系密切, 而对自己身边的人甚至包括亲人则比较冷漠, 他们有困惑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 而是在网上倾吐, 致使
人际交往范围变窄。他们希望得到较高的
社会赞许, 但在现实生活的
社会交往中却遇到困难, 从而产生
社交焦虑。这些后果都将制约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发展前景
一种
新媒介的出现, 必然会使受众的信息接收渠道和可支配时间得以重新划分, 也必然导致传播
媒介市场的重新划分。由于
网络传媒的诸多优势, 传统的印刷媒介不可避免受到了影响。一些报刊在网络化的风潮下已停出
印刷版。互联网对传统印刷媒介构成的强劲的冲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读者分流。对许多人来说, 网上阅读和以往的读报完全不同, 能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你只需键入关键词, 然后鼠标轻轻一点, 你所感兴趣的事件就会立即呈现在面前, 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方便又快捷, 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2) 发行量下降。报纸发行量的大小是衡量其实力的标准之一。计算机的普及和通信费用的降低, 使网络媒体的成本越来越低。在美国, 每月只需交付19
美元就可以无限制地上网, 在我国, 电信资费的不断下调也在使上网费用逐步下降。对于报纸来说, 由于多了印刷和发行两个渠道, 成本显然高于网络传媒。( 3) 广告份额减少。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五光十色的多维
立体广告蜂拥辐射到全球各个角落。与
传统媒体不同,
网络广告在策划与设计方面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网络
互动广告由于其位置引人注目( 一般在页面的最上方) 而被商家普遍重视, 如果制成动画, 广告的趣味性、说服力更会明显增强。在网上可以虚拟尝试体验产品的性能, 想购买则可以马上通过网络采取行动。( 4) 报纸的权威受到影响。人们如果想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就得通过
读者来信的方式或打电话到编辑部, 费时费力且不一定有结果, 而网络媒体的出现大大改变了这一局面。事实上, 每个人都
有对某一事件发表评论或提出看法的权利, 在网络媒体上人们可以自由地行使
话语权, 报纸的权威性受到挑战,把关人的影响减小。
报纸如何实现数字化生存
面对网络媒体的强劲冲击, 人们不禁要问, 传统的
印刷报纸果真要成为网络时代的牺牲品——
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恐龙吗? 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在近二三十年内, 印刷报纸还将或多或少地以目前的形式存在。这主要是因为: 其一, 报纸体积小, 分量轻, 便于携带、阅读、查阅, 容易保存, 人们可以随时在街头报摊买到, 随时阅读, 这样的方便性、随意性目前的网络媒体尚不具备。其二, 受
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地域的限制, 我国还有相当数量的地区和家庭不具备上网的条件, 传统的报纸仍然是他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其三, 受
阅读习惯的影响及人们对精美版面的依恋, 报纸不可能在短期内消亡。
既然报纸目前还有其生存的理由, 那么该如何走出一条全新的报业发展之路呢?
(1)转变从业人员的观念。所谓媒体,即是专业人员从事新闻及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通过某种传播形态或传播平台将内容产品传播(销售)出去,产生
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的机构。说到底,报社的最主要角色是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提供者。采编业务是报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在过去的长期发展中,
报业集团均建立了各自的专业化采编队伍,并积累了丰富的信息采集、加工的经验,这成为集团转型为信息供应商的基础。在数字时代,报社的角色则成为 “
数字内容提供者”,其内容产品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和渠道(如光盘、互联网、广电网、
电信网)进行传播及销售,而受众则可以通过多种终端(如计算机、数字电视机、
数字收音机、eBook阅读器、PDA、手机等)进行接受和消费。在数字时代,报纸媒体内容生产者的本质并未改变,关键报纸自身是否具有川剧中 “变脸 ”的能力,根据传播格局和媒介市场此消彼长的变化,以不同的内容
产品形态(当然也包括纸质媒介印刷形态)产生效益。
(2)掌握先进的技术。“渠道为先,内容为王”。随着
传播渠道和终端的多样化,
数字内容产业将继续以一路高歌猛进的势头,不断扩大市场,取得良好收益,这就是大趋势。
数字技术改变了以往报纸仅提供单一媒体信息及产品的能力。因此,在数字时代,报社尤其是报业集团需要不断用先进的
技术装备自己,从而提高报道
时效性、扩大读者
覆盖面、开拓新的
经营领域、保持和提升自己的传播影响力。
在传统报媒的
数字化转型,需掌握先进的技术中不能不提的是数据库。因为
数据库建设是数字化营销技术基础。这是 20世纪 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方兴未艾的企业营销形式,着重于给企业顾客提供全方位持续的服务,从而和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而数据库建设,正是企业顾客
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企业营销的关键是争取和留住顾客,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和顾客建立互相信任的稳定的双向沟通的互动关系。因此,建立
以顾客为中心的
运营体系、追求
顾客终身价值,并通过
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充分建设和利用强大的
客户数据库系统支持,已经成为当前众多国际大企业新的战略发展方向。
报业数据库的建设,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
全面管理角度看,所涉及的
子系统繁多,不仅要涵盖
新闻资源、读者资源和广告
客户资源等生产、经营子系统,还要包括财务、人力资源、业绩考评等
管理子系统,而其中最关键的两个子系统就是新闻资源数据库和读者资源数据库。互联网等新技术为报业扩充读者数据库的规模和功能、增强与读者互动提供了有效途径,目前各报社的网站在这方面的功能还运远没有开发出来。
(3)构建新的
经营战略。近几年,在报业数字化转型的经营战略层面,“
蓝海战略 ”和“
长尾理论 ”备受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报业管理者们已经意识到,传统的报纸市场上存在着来自新老媒体和报业自身的激烈竞争,想要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存在难度,不如借力数字化转型的春风,打造报业的新增长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让报业更够更多的关注 “碎片化 ”语境下受众的不同的要求,从而开拓异质化的
市场空间,为报业的发展提供潜在的可能。报业考虑 “蓝海战略 ”这是
商业模式的创新,即整合在资源,打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从 “
价值链 到“
价值网 ”的转变。学者杨树弘支出应该实现传统传媒与
数字产品等的多元
品牌延伸,占领和拓展新的市场。一是要挖掘资源特质,延续传统传媒生命;二是要生产
数字化产品,促进报刊等传统媒介在生产方式上的彻底转型;三是多品牌延伸,是传统传媒利用自身品牌优势,开辟更大的
活动空间。数字化转型战略实现离不开信息化
管理系统、网络新媒体、
移动新媒体。
(4)创新
管理体制。目前,我国报业集团的性质是:“事业性质,
企业化管理”。即在归口上必须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在管理中采取企业方法。每个报业集团都实行的是以党报为主导,下设不同的子报子刊,每种报刊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从新闻的采写到出版、发行甚至广告业务也各自为政,自为一体。要实现传统报媒的数字化生存,需报社内部
资源整合,应该通过部门整合撤并,对目前的媒介管理部门进行职能和责任重新规划,建立
合署办公的新型管理部门,统一对
新闻产品的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
宏观管理,此外,还应该着眼于报业宏观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不同
功能定位的报纸、报社实行区别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