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二十世纪初期兴起的经济学思潮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又称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新古典派经济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期的经济学思潮。他们是个松散的团体,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立场,共同的主张是支持自由巿场经济,个人理性选择,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中心论点,可以概括为经济不发达的结果,来自于错误的价格政策,以及第三世界政府过度活动引起的太多的国家干预所导致的资源配置不当。因此,对政府、市场各自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应进行重新评价,并应利用市场力量解决发展问题。发展经济学领域的这一思想转向被称为“新古典复活(Neoclassical Resurgence)”。
理论
张伯伦革命摈弃了古典经济学把竞争作为普遍现象,把垄断看作个别例外的传统假定,指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是两种极端情况,更多的是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垄断竞争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他们运用边际分析法,分析了垄断竞争的成因、均衡条件、福利效应等,从而完成了微观经济学的革命。
凯恩斯革命使得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从而在理论体系上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而凯恩斯则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凯恩斯完成理论创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论基础萨伊定律,指出在通常情况下,总供给总需求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导致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消费倾向灵活偏好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据此凯恩斯提出的政策建议强调,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弥补私人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消除产生失业与危机的基础。
预期革命的演绎逻辑是,货币对产量等经济变量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货币供给的变化可以导致货币存量的随机变动,并由此引起经济波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这种波动是通过总需求曲线完成的,所以,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导致总需求的变化,而总需求的变化又将导致经济波动。所以他们指出,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因而不仅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
此外,经济学在20世纪末,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1993年出版新的《经济学》教科书为代表和标志,又开始了第四次整合。斯蒂格利茨完成的理论创新在于:一是将宏观经济学的表述直接奠定于扎实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从而实现对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超越;二是加强对信息问题、激励问题、道德问题、逆向选择问题等新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新成果和新发展;三是进一步注重政府干预经济的积极作用,指出依靠政府的依法调控,就能实现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代表人物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起源自马歇尔与奥地利学派。后期的成员包括了奥地利学派的第二代人物-米塞斯、哈耶克。以及由傅利曼领军的芝加哥学派
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西奥多·舒尔茨(T.Schultze)、P·鲍尔(P.Batler)、哈里·约翰逊(H.Johnson)、H·明特(H.Myint)、贝拉·巴拉萨(Bela Balassa)、迪帕克·拉尔(Deepak.Lal)、雅各布·维纳(Jacob Viner)、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等人。
理论基础
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具有如下两个理论基础:
(1)渐进的、和谐的和乐观的发展过程论
(2)市场均衡论
新古典主义指出:经济的发展是以边际调节来实现的,均衡状态是稳定的,价格机制是一切调节的原动力,从而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总之,它们十分强调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认为经济发展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实现均衡发展。
新古典主义指出:价格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但发展中国家价格扭曲现象,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价格扭曲的关键,是政府政策的误导和政策体系的冲突,因而又提出与其矫正价格不如矫正政策(getting policies right)的主张。
发展理论
三个基本观点
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政策主张,有三个基本观点:
一是主张保护个人利益、强调私有化的重要性;
二是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竞争、自由放任;
特点
新古典主义学派发展理论的特点是:强调外向发展和对外贸易、强调经济的私有化、重视农业发展和人力资本投资。该学派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收入再分配论、自由贸易论、市场机制论、农业发展论、人力资本理论
相关内容
经济学中的新古典主义
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对于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和关注也在增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罗纳德·麦金农的经济转轨理论。发展经济学为何关注经济转轨?这是因为经济转轨有两层含义:一是制度的变迁;二是经济的发展。转轨是为了使经济更快地发展,而经济转轨国家也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对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理应成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中的新古典主义学派理论一直占据主流。在这一派发展经济学家中,麦金农和他的同事肖以其独特的金融中介理论,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及至经济学界独树一帜,颇有影响。金融中介理论的核心是“金融压制”和“金融深化”论。其主要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金融压制,金融压制的重要表现是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金融市场落后,货币化程度低,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干预过多。为此,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要进行金融深化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政府放弃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允许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机制自由运行,健全金融体系和活跃金融市场。一个国家金融深化程度如何,主要看以下几项标准:(1)通货膨胀得到控制;(2)经济货币化程度稳定上升;(3)对外债和外援依赖性下降;(4)汇率自由波动;(5)多层次金融机构并存和竞争。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所谓的金融深化论实际上就是政府放松对金融市场控制,并为金融市场发展创造条件的金融自由化理论。这正是典型的发展经济学新古典学派的观点。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和观念,麦金农在研究了经济转轨国家的特点后提出了自己的经济转轨理论。麦金农的理论脉络是:以金融为主线研究经济领域的全面市场化问题。经济市场化、经济自由化是转轨国家改革的目标,但是向经济市场化过渡有一个经济领域中的最优次序问题。那么应如何推动经济市场化的次序呢?这就涉及到政府的作用,政府应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为己任,同时逐步放松对经济活动的控制。由此可见麦金农的理论同新保守主义的理论目标设计没有不同,也是以宏观经济稳定化为核心,以经济自由化为目标。所不同的是麦金农强调了“经济自由化的次序”,而次序问题本身就是由政府来控制。因此,从这一点来讲,麦金农的经济转轨理论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也有重大区别。其理论建立在经济转轨国家市场经济制度落后”的现实基础之上。这也正是体现发展经济学特色的理论。 麦金农的经济自由化的次序论也就是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的控制论,在详细对比俄罗斯和中国的改革经验时提出:在经济过渡的初期,政府应对传统部门和自由时代的部门实行有差异的二元金融、财政和价格控制。为此,麦金农提出了一个精细的二元机制控制模型。 麦金农特别说明在转轨初期,政府保持对国有企业、财政、金融、价格、外贸等方面的控制是必要的,并且,一旦受现金约束的非国有部门发展到足以与旧的国有部门在产品市场上进行有力竞争的时候,政府就能放松对国有部门的价格控制了。这就是政府控制市场化次序的真正含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5 22:43
目录
概述
理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