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成立于2001年,由陈宗年、胡扬忠、龚虹嘉三人共同创建,是一家专注技术创新的科技
公司。海康威视聚焦于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服务和智慧业务,提供软硬融合、云边融合的智能物联网产品及服务,提供物信融合、数智融合的大数据平台产品及服务,拓展智能家居、移动机器人与机器视觉、汽车电子、智慧存储、红外热成像、智慧消防、智慧安检、智慧医疗等创新业务;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胡扬忠。
发展历程
设立背景
海康威视脱胎于原电子工业部第五十二研究所(全称为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创建于1962年,1984年从太原搬迁至杭州。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算机正是热门异常的新兴行业,五十二所的研究领域是计算机的外围设备,硬盘、软盘、磁带机、光盘、打印机等,在那个时期五十二所积累了相当多的优秀人才。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科研任务,研究所允许科研人员进入市场,承揽企业的科研项目,进一步发展到成立科技公司。当时,海康威视的28人初始团队进入市场。
公司设立
2001年,陈宗年、胡扬忠、龚虹嘉三人共同创建海康威视,龚虹嘉的初始投资额为245万,占49%股份,他们一同被称为“海康三剑客”。三人是大学同学,都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海康威视创立之初,只有一个28人的团队,从研发、生产视
音频压缩板卡起步。
2002年,海康威视发布了
板卡、
DVR产品。2003年,海康威视将
H.264算法引入视频监控领域,对视音频压缩板卡在压缩性能、稳定性、功能的完善性、
兼容性等方面进行改良。
2006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海康威视组建了算法团队,开始布局人工智能技术。次年,海康威开始进入海外市场;同年首次推出摄像机产品。2009年,海康威视成立系统子公司,推出IVMS
行业软件。
公司上市
2010年5月28日,海康威视在深交所中小板市场
挂牌上市,
股票代码002415,发行价为68元;2011年,跃居全球视频监控市占率第一位。截至2012年,海康威视扩展到前端摄像机和中控设备,实现产品的全产业链覆盖。
持续创新
2015年,海康威视开始打造智能制造创新业务第二增长曲线,公司定位是“领先的视频产品和内容服务提供商”;从这年起,海康威视逐步拓展了8个创新业务(如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等);孵化创新业务子品牌,打造“主副相扶、共同发展”多品牌产业集群,品牌定位从“安防领导品牌”转变为“智能物联领导品牌”。同年,推出基于
深度学习技术的
视频结构化服务器及车辆
分析服务器。
截至2016年5月,海康威视的产品和方案已经广泛用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已成功为包括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美国费城平安社区、韩国首尔平安城市、巴西世界杯场馆在内的一系列国内外重大安保工程提供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其旗下品牌也进入到智能家居、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同年,海康威视在韩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地新设子公司,海外分支机构增加到21家,并在俄罗斯和印度设有合资公司。
2016年,海康威视调整为“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和数据运营服务提供商”。同年,海康威视跃居a&s“全球安防50强”第一位,并推出全系列深度智能产品,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
安防产品中。安防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是最重要的竞争要素之一。海康威视2016年研发费用达到24.33亿元,相比上年增长41.21%,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截至2016年底,海康威视研发团队拥有超过9300人,在杭州、重庆、武汉、上海和北京设立五大研发中心,并在海外建立蒙特利尔研发中心和硅谷研究所。
2017年,海康威视发布AI Cloud架构,融入了“云边融合”的理念,由“
边缘节点、边缘域、云中心”
三层架构组成,拓展出将传统信息化、设备设施
物联、场景智能物联融于一体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海康威视逐步从视频监控厂商转型为智能
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
发展智能物联
2018年,海康威视再将定位微调成“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同年启动业务架构重组,将国内业务分为公共服务事业群(PBG)、企事业事业群(EBG)、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三个业务群。
2018年,海康威视发布AI
开放平台2.0,帮助零算法基础的
客户开发自己行业的
智能算法,让各行业从业者拥有专属
智能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AI开放平台2.0根据场景进行信号采集与融合应用,使感知手段更加全面,赋予机器超人类视觉的感知能力,更好地构建数字化场景。通过自主进化技术,实现系统的持续自我迭代升级,让AI越用越聪明。同时,通过认知计算框架,实现行业数据、行业知识与AI的有机融合,让各行业可基于框架构建适用行业的认知计算体系。
2019年,海康威视推出物信融合数据平台,为多个行业提供“多网汇聚、跨域融合”的大数据汇聚、治理和挖掘服务。
2021年3月,在“智涌钱塘”2021 AI Cloud生态大会上,海康威视正式发布了智慧城市数智底座,此基于海康威视感知平台、数据平台和应用平台,构建面向智慧城市的数智底座,为智慧城市的建设者提供平台、算法、模型和服务,为城市各类智慧业务的开发提供基础支撑。
2021年,海康威视研发投入82.52亿元,占营收比例提升至10.13%。研发和技术服务人员超过2万人,占公司总人数近50%。2017年-2021年,海康威视研发投入占比逐年提高,上市12年来,公司累计研发投入354亿元。
2022年,海康威视明确智能物联(
AIOT)战略,致力于将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服务于千行百业。1月,海康威视发布了四则公告,合计投资53亿用于打造海康威视自有产品全球仓储物流智能工厂、建设海康机器人的智能制造工厂、建设红外热成像整机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海康机器人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四大项目。
2022年4月,海康威视正式成为杭州2022年亚运会、亚残运会官方赞助商,将为本次赛事提供智能指挥、智能安防与安检、智能交通调度等多领域的智能服务,助力打造“智能亚运”。这也是公司提供数字化服务的一个新舞台。
2023年,海康威视正式推出“观澜大模型”。 7月,“鞍信-海康机器视觉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启动。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将工业智联技术赋能钢铁行业。
2024年,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公司注册资本由93.31亿元变为92.33亿元。4月,在政府投资总体下行的背景下,海康威视公安行业的业务收入出现明显的下滑,而交通、交警等行业则实现了全年营收增长。EBG方面,工商企业、能源冶金、教育教学、金融服务等行业均实现了较好的增长。SMBG逐步企稳,海康威视已初步完成智能物联(AIoT)战略的转型。
2024年9月,国星光电与海康威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等方面建立长期、战略性合作关系。
2024年10月,国家能源集团与海康威视将发布重磅技术成果。同月,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谷创新天地的“海康威视武汉科技园”正式交付。
2024年11月,海康威视与许继电气就电力智能运检等领域合作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企业治理
治理架构
海康威视通过不断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遵循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促进公司规范运作,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
董事会
高层管理人员
十大股东
融资
公司业务
海康威视专注于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软硬融合、云边融合、
物信融合、数智融合的智能物联系列化软硬件产品,具备大型复杂智能物联系统建设的全过程
服务能力。海康威视提供的感知技术手段从
可见光拓展到
毫米波、
红外、
X光、声波等领域,提供的产品从物联感知设备拓展到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充分融合的智能物联产品、IT基础产品、平台
服务产品、数据服务产品和应用服务产品,从事的领域从综合安防拓展到
智能家居、
数字化企业、智慧行业和
智慧城市。
海康威视从事的领域从综合安防逐步拓展到场景数字化,是AIOT战略的两个主要业务方向。场景数字化业务以丰富的感知技术产品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铺路。以物联感知、AI、大数据等技术为核心的AIoT技术体系既服务于安防业务,也服务于场景数字化业务;以AIoT技术体系为底座,海康威视已形成从探测器、模组、设备到系统的软硬件产品体系。
核心能力
产品服务
海康威视产品体系包括硬件产品与软件产品,已形成从探测器、模组、设备到系统的产品体系。截至2023年底,在售硬件产品型号已超过3万个,软件产品200多款,应用于10余个主行业、近90个子行业的500多个细分场景。
公司管理
发展战略
海康威视致力于致力于将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
技术服务于千行百业,引领智能物联新未来:以全面的感知技术,帮助人、物更好地链接,构筑智能世界的基础;以丰富的智能产品,洞察和满足多样化需求,让智能触手可及;以创新的智能物联应用,建设便捷、高效、安心的智能世界,实现“助力人人享有美好未来”的
企业目标。
规范化管理
海康威视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统筹监督质量管理责任的逐级落实,同时搭建符合公司实际业务的“一二三四”质量管理模式。一个理念:成就客户、创见卓越;两个目标:业务目标、管理目标;三个维度:流程建设、文化建设、工具方法建设;四项举措:标准制定、人员赋能、过程提升、持续改进。
海康威视持续以数字化改革的视角,挖掘数字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场景,探索人、数、智、机的互动,以数字技术赋能质量管理,全面推进质量升级。
海康威视秉持诚实守信,合法合规的经营理念,持续夯实合规管理基础体系,强化合规风险闭环管理水平,健全合规监督运行机制,丰富和推广合规文化,确保合规遵从,保障公司长期稳健发展。
2021年,海康威视制定发布《海康威视道德与商业行为准则》,进一步规范公司在践行合规经营、
商业道德与
社会责任层面的价值指引与
行为规范。
2022年,海康威视发布《海康威视吹哨人制度》。
2023年,海康威视发布《海康威视全球人权政策》。
海康威视致力于采用自身安全及隐私保护技术来帮助客户保护个人信息,以及采用全面的方法来保护用户的数据,并与各利益相关方保持合作、持续创新,确保所提供的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能够解决或超越客户的需求。
海康威视承诺:“将支持和采用广义的国际认可的网络
安全标准和
最佳实践;将支持增强
网络防御能力的研究工作;将继续改善和采用开放透明的方法,让用户能够评估海康威视的安全能力。”
2015年,海康威视成立网络与信息
安全委员会,由其确保产品安全保障活动融入研发、供应链、市场与销售、工程交付及
技术服务等各环节中,并赋予相关组织清晰的职责。
海康威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获ISO/IEC 27001:202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IEC27701:2019隐私信息管理体系、ISO/IEC 29151:2017个人可识别信息保护管理体系、ISO38505-1:2017数据治理体系以及CSA-Star等多项认证。
海康威视持续打造制造体系,并使用自研的物联感知、AI、大数据技术,提升制造能力,不断提高精益生产和自动化水平。
海康威视制定并实施《供应商开发与选择管理规范》《采购框架协议》等制度,坚持阳光采购,并要求所有供应商严格遵守《供应商道德规范和商业行为准则》《供应商企业社会责任承诺》,签署《供应商诚信廉洁协议》,将海康威视的合规行为延伸至供应链。
2022年,海康威视提出“绿色供应链”概念,根据公司拟定战略和供应链业务发展需求,协调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实现采购、制造、物流、回收的绿色化、智能化、便捷化、精准化。
科技创新
海康威视从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技术创新。在研发领域,2018年-2023年累计投入研发413.22亿。公司在职研发工程师2.8万名,占公司总在职员工比例近50%。
2022年,海康威视新增授权专利2194件,其中发明专利1548件,实用新型专利266件、外观专利380件;新增软件著作权181份,获得商标300件;截至年底,累计拥有授权专利7597份,拥有软件著作权1709份。
2024年1月,海康威视新获得一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专利名为“雨刷配件”,专利申请号为CN202330337664.7。
2024年2月2日,海康威视新获得一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专利名为“麦克风系统主件”,专利申请号为CN202330539008.5。2月5日,海康威视取得一项名为“硬盘数据保护方法、装置、可信平台芯片及电子设备“,授权公告号CN114006695B,申请日期为2021年10月。
2024年5月,海康威视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数据块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专利申请号为CN201910683971.3。
海康威视研究院主导或参与
国家标准15项、
团体标准22项、
行业标准3项。
员工成长
截至2023年末,海康威视员工人数共计58544人,其中硕博学历员工占比18.7%,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约50%。
海康威视将人才视为
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来源,秉承“以人为本、共同成长”的用人理念,广泛汇聚全球人才。公司建立了管理与专业双序列的
职业发展通道,不断完善
人才识别与
绩效考核机制,以科学的方法识人用人,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
组织能力。以
薪酬福利、
股权激励、创新业务跟投等方面构成的员工综合回报体系已经初步成型,员工参与分享公司成长的分配机制逐渐成熟,参与激励和跟投的广大员工,通过创造公司的业绩获得个人的长期回报,使业务长远发展与人才持续成长相辅相成。
为激发员工创业精神和创新动力,支持公司战略实现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海康威视为员工提供股权激励与创新业务跟投等中长期激励,打造与员工共同创业、共担风险、共享发展成果的平台。
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2021年海康威视实施五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总计授予对象上万人次,覆盖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和骨干员工。
2016年,海康威视落地实施
核心员工跟投创新业务机制,核心员工成为与公司创新业务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事业合伙人,极大地激发员工创业拼搏的激情。
经营状况
企业文化
引领智能物联新未来
善见致知,同行致远
成就客户,价值为本,诚信务实,追求卓越
专业、诚信、厚实
社会活动
STAR公益伙伴计划
2020年,海康威视首次发布“STAR 公益伙伴计划”,旨在为
公益组织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帮助推动公益项目落地。该计划依托AI开放平台,面向有需求的组织
免费开放AI能力,提供产品和
技术支持。平台能覆盖绝大多数的视觉AI应用场景,在
鸟类保护、大中型
哺乳动物保护等众多公益项目中都已提供AI能力支持。公司发布《海康威视STAR公益伙伴计划征集指南》,向全球征集并筛选公益合作伙伴和技术合作伙伴,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环境监测与保护、数字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共同推动公益前行。
2021-2022年,“STAR
公益伙伴计划”向更广的公益领域拓展,致力于在
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环境监测与保护、
数字乡村、文物保护四大方向上,继续招募公益伙伴,推进公益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截至2024年11月,“STAR公益伙伴计划”已携手
WWF、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
绿色江河、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
SEE基金会)、上海道融、青海雪境等诸多公益组织,在不同领域落地了科技公益项目。例如,在
青藏高原开展人熊冲突监测,助力人熊冲突研究;在
黄浦江上游开展水质智能监测,助力守护饮水安全;在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
湿地保护,守护鸟类家园;在广东
惠东县开展
穿山甲智能监测,为穿山甲保护和救助工作提供依据等。例如,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湿地保护,守护鸟类家园;在广东惠东县开展穿山甲智能监测,为穿山甲保护和救助工作提供依据等;在四川巴中通过智能物联技术帮助当地村民科学种植苹果,实现增收;在龙门石窟协助开展岩体修复与治理,为石窟的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实现预防性保护等。
其他活动
2018年10月,海康威视三位创始人龚虹嘉、陈宗年和胡扬忠联合向华中科技大学捐赠1亿元人民币,用于建立计算机学院大楼。
因河南省多地遭遇特大暴雨,部分地区受灾严重。2021年7月,海康威视向郑州市红十字会捐赠人民币5000万元,用于灾情严重地区的灾害防御、救灾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2021年8月,焦作海康威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向温县捐赠了总价值25万元的热成像测温设备,助力温县疫情防控工作。此次海康威视捐赠的设备包括手持测温热像仪25台、热成像筒型摄像机2台、在线式测温热像仪3台。
公司荣誉
榜单排名
奖项
相关事件
“安全门”事件
2015年,海康威视“安全门”事件爆发。2月27日晚间,有关海康威视设备遭到江苏省采取全面清查和安全加固的措施的消息四处传播。江苏省公安厅要求,清查所有海康威视视频监控设备,对设备进行加固,并且要求建立常态运维机制。海康威视当时回应称,江苏省公安厅所使用的海康产品,安全漏洞确实存在。在停牌一天后,2015年3月3日,海康威视复盘下跌7.51%,随后便缓步震荡走高。
海康威视回应称:第一,所有暴露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设备都会面临黑客攻击的风险。黑客利用病毒破解设备的用户名和密码,植入脚本文件,将设备挟持为病毒源,扫描攻击其它网络设备。第二,针对弱口令风险,2014年3月海康威视通过公司官网公告等方式提醒用户修改设备初始密码。现公司再次提醒用户:务必修改设备初始密码或简单密码,设置8位以上复杂密码;已经或可能遭受攻击的设备,建议登陆海康威视官网或联系公司获取设备固件程序进行修复。
被制裁事件
2018年,美国议会就要求禁止联邦政府采购海康产品,原因是所谓的“侵犯隐私”及“后门”问题。2019年,海康威视正式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导致其海外业务受损。随后数年时间里,不少西方国家禁止海康产品。
2022年5月,美国计划以“侵犯人权”为由,对中国科技巨头海康威视实施前所未有的制裁,这可能成为美国迄今为止针对中国大公司采取的最严厉措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
赵立坚表示,中国政府将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
合法权益。12月,拜登政府将海康威视列入“
贸易黑名单”。
2022年11月,英国副首相道登下令,称出于“一系列安全和人权方面的担忧”,中国公司制造的摄像头将被禁止进入敏感地点,海康威视的产品在列。然而,2023年,海康威视产品在英国的销量竟猛增一倍。海康威视多次否认英国政府的指控,批评给该公司贴上“国家安全威胁”标签的错误做法,并称他们在保护财产和促进公共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5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主席等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抛出一项无理提案,提案旨在永久禁止华为、中兴通讯、海能达、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受管制清单”企业参与无线设备认证项目,成为测试实验室或认证机构。
其他事件
2023年1月,江西铅山县失踪男生胡鑫宇的家属与警方就最新情况进行会见。对于家属质疑学校监控视频被删减的问题,警方回应称:通过监控的设备生产商海康威视技术人员鉴定,表明视频未被删减。但据接近海康威视方面的消息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实际情况是,海康威视并未做出过视频是否被删减的鉴定结论。
2024年10月,海康威视员工透露,公司近期正在进行大规模组织调整,32个研发区域收缩到12个,“只保留几个核心区域,其余全部优化掉,预计会涉及1000多人。”10月11日,海康威视方面回应:公司不存在大规模裁员。是经营策略调整,需要优化总部及重点销售城市的研发力量,因此相应调整了部分区域岗位设置。
2024年前三季度,海康威视利润规模仅2021年同期七成左右。股价跌幅惨烈,当前市值已仅2000多亿——近4000亿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