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逊大厦
上海市黄浦区内建筑
沙逊大厦(Sassoon House),英资新沙逊洋行下属的华懋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40万元,位于上海外滩20号(南京路口)兴建的一幢10层大楼(局部13层),总高77米,是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建筑面积36317平方米。
简介
来历
沙逊大厦(Sassoon House)是英资新沙逊洋行下属的华懋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40万元,在上海外滩20号(南京路口)兴建的一幢10层大楼(局部13层),总高77米,是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建筑面积36317平方米。
1872年,英籍犹太人伊利亚斯·沙逊在孟买成立新沙逊洋行。
1877年来上海设立分行,买下外滩20号美商琼记洋行的房地产(11亩7分)。1926年4月开始拆除旧房,1929年9月5日落成新楼。
大楼的建筑风格属于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它的19米高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多年来成为外滩又一个显著的标志。
设计者是著名的公和洋行(Palmer & 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底层西大厅和4-9层开设了当时上海的顶级豪华饭店华懋饭店(Cathay Hotel),有9个国家风格的客房。
底层东大厅租给荷兰银行华比银行,顶楼是沙逊自己的豪华住宅
现在
抗战之后,大厦被孔祥熙的山西裕华银行收购 。1952年,上海市政府接管该楼。1956年作为和平饭店开放。
1965年外滩19号原汇中饭店(Palace Hotel)并入后,分别称为和平饭店北楼(外滩20号)和南楼(外滩19号)。1992年世界饭店组织将和平饭店列为世界著名饭店。
发展历史
始建
1872年,英籍犹太人伊利亚斯·沙逊在孟买成立新沙逊洋行
1877年,于上海设立分行,买下外滩20号美商琼记洋行的房地产(11亩7分)。
1926年,4月开始拆除旧房,1929年9月5日落成新楼。
大楼的建筑风格属于艺术装饰主义(Art Deco),它的19米高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多年来成为外滩又一个显著的标志。设计者是著名的公和洋行(Palmer & 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底层西大厅和4-9层开设了当时上海的顶级豪华饭店华懋饭店(Cathay Hotel),有9个国家风格的客房。底层东大厅租给荷兰银行华比银行,顶楼是沙逊自己的豪华住宅
发展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沙逊在上海的不动产作为敌产全部被日伪没收。日军战败后,维克多·沙逊虽然逐渐收回了财产,但生意的黄金时期已过去,遂萌退意,陆续将资金抽往海外。
1949年,上海解放后,沙逊洋行已入不敷出,后经上海市政府协调,同意用沙逊大厦作资产,偿还洋行所欠下的土地税管理费、水电费、职工工资等。
1952年,上海市政府接管该楼。
1956年,作为和平饭店开放,对外营业。
1965年,外滩19号原汇中饭店Palace Hotel)并入后,分别称为和平饭店北楼(外滩20号)和南楼(外滩19号)。
1992年,世界饭店组织将和平饭店列为世界著名饭店。
地理位置
坐落于外滩中山东一路20号,建于民国15~17年,是新沙逊洋行在其5层楼的西式房屋旧址上建成。落成后定名为沙逊大厦(今为和平饭店北楼)。
是近代外滩建筑组群的优秀建筑之一,由新仁记营造厂承建。
设计
沙逊大厦由公和洋行设计,华商新仁记营造厂承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占地面积4617平方米,建筑面积36317平方米。大厦高10层,局部13层,另有地下室,地面至顶端的高度为77米,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
立面以垂直线条为主,在腰线和檐口处有雕刻的花纹。
外墙除第9层和顶部用泰山石面砖外,其余各层均用花岗石作贴面。
大厦东立面顶上建有形似金字塔呈墨绿色的瓦楞紫铜皮屋顶,坡度很陡,高约10米。当年大厦底层临外滩的房间租给荷兰银行华比银行,其余则是华懋饭店大堂。大堂有2条交叉通道,一条从外滩进入,一条从南京路通至滇池路,中间交会点有一个八角亭式内厅,其穹顶有彩色玻璃镶嵌的图案。
大厦2至4层为写字间,出租给洋行、进出口行、国际电台等。
沙逊洋行及一部分下属公司在4层办公。5至7层为华懋饭店的客房,其设计颇有特色:5层有德国式、印度式、日本式、西班牙式客房;6层为美国式、法国式、意大利式客房;7层是中国式、英国式客房。
8层设大酒吧、舞厅、中式餐厅;9层有夜总汇、小餐厅;10层是维克多·沙逊英国式的住宅,精美豪华;金字塔房内还有大餐厅。
建筑特点
1929年时候的西方,装饰艺术派建筑刚刚兴起。沙逊大厦,是当时美国流行的芝加哥学院派的设计手法。从体型、构图,到装饰细部,都已大幅度的简化。顶部19米的墨绿色方锥体,是外滩建筑的历史折点,它标志着外滩开始从新古典主义,向装饰艺术派的转变。
大厦占地4622平方米,建筑面积36317平方米,建筑平面呈A字形,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新仁记营造厂承建。钢框架结构所用钢料均由英国伦敦道门钢厂出品。
在吊装钢构件时不另搭脚手架,建筑工人站在钢架上冒着危险一同起吊,送到安装的节点上进行工作。大楼标高77米,地上部分13层,地下1层。外墙除9层及顶层用泰山石面砖外,其余皆用花岗石砌筑,这是外滩第一座用花岗石做外墙饰面的建筑。立面用垂直线条处理,线条简洁明朗。
腰线及檐部处饰有花纹雕刻,充分表现了美国流行的“芝加哥学派”的设计手法。大厦以东面作主立面,主屋顶部耸立一座19米高的方椎体瓦楞紫铜皮屋顶,表现了从折衷主义向现代式建筑过渡的特点。
建筑顶层供业主和旅馆经理居住,室内装饰采用英国式,布置十分讲究,餐室内设有小电影银幕;第9层设有夜总会小餐厅;第8层设有中国式餐厅、大酒吧间、跳舞厅;第7层设有中国式、英国式住房;第6层设有法国式、意大利式、英国式住房;第5层设德国式、印度式、西班牙式住房;第4层为旅馆。
以上各式住房的内部装修和家具,均按各国的习惯和要求布置,借以显示建筑豪华,迎合旅客不同口味和猎奇心理,为其他大型旅馆所少见。3层为沙逊洋行自用。
2层和底层以办公室出租,其后作为接待旅客和会客、会议等活动场所。大厦东、南、北三面均有进出口,主要大门进口面向南京路。
沙逊大厦是二十年代外滩建造起来的最后一座建筑,也是全上海第一栋在真正意义上突破10层的摩天大楼。虽然它的主体部分为9层,但临外滩的东部塔楼部分已高达12层、最引人注目的是塔楼上方还有一个高达19米的金字塔形屋顶,这是受1922年发现埃及图坦卡蒙法老陵墓的影响而特意建造的,因此整栋大楼的高度便达到了77米。
沙逊大厦还拥有号称远东最豪华的华懋饭店,因此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便在此举行。
沙逊家族
沙逊家族发迹于鸦片贸易,成功于房地产经营。在老上海流传的关于沙逊洋行与沙逊的诸多传闻,实际上大多是出自于维克多·沙逊(即人们所称的“跷脚沙逊”)。
1832年,沙逊洋行的始祖大卫·沙逊从祖居的巴格达迁到印度孟买,创立沙逊洋行。
1864年,大卫·沙逊去世,其在孟买的沙逊洋行总部由其长子阿尔伯特·沙逊接掌,次子伊利亚斯·沙逊则被派到上海,负责洋行在上海的业务。
伊利亚斯·沙逊长期生活在上海,对上海相当熟悉与了解。但他提出的许多经营计划与建议,却常遭到远在孟买的阿尔伯特·沙逊的反对。于是,1872年他自立门户,成立了新沙逊洋行。
1877年10月,伊利亚斯·沙逊以8万两白银的价格买进了琼记洋行位于南京路外滩22号的地产,并建造了2幢2层楼的洋房,当时称这2幢楼为“沙逊姊妹楼”。
维克多·沙逊是伊利亚斯·沙逊的孙子,1917年,他全面接管了新沙逊洋行。此前,由于禁烟运动的兴起,鸦片贸易日渐萎缩,沙逊洋行转而投入房地产经营,并获得巨大成功,成为与太古洋行怡和洋行英美烟草公司齐名的四大财团之一。
此时的“外滩姊妹楼”已有40余年历史,早已陈旧不堪,且与沙逊集团的地位与财势也不相称,加上当时外滩正兴起新一轮拆旧重建热潮。
几经论证,维克多·沙逊将外滩22号地块交给属下的华懋地产公司开发,于是就有了所看到的和平饭店(北楼)的前身沙逊大厦。
相关故事
英国商人沙逊(Sassoon)
1、沙逊其人
沙逊是英国人,是到上海最早的外国冒险家,经营的时间最久,财富最大。
他利用吞并高额租金的手段营造了南京路外滩的13层沙逊大厦(和平饭店北楼)、苏州河北岸的河滨大楼、江西路上的都城大厦(新城饭店)和汉弥登大厦(福州大楼)、茂名路上的13层华愚公寓(锦江饭店南部)和18层格林文纳公寓(茂名公寓)、陕西南路里弄房屋和凡尔登花园等等,被称为著名的“房地产大王”,是完全依靠剥削中国人的财富起家的。
1932年,沙逊在西郊今哈密
这座花园别墅以前也俗称“罗别花园”。这是一座平面采用不知则布局、外形分割而整体相连的尖顶花园洋房。建筑面积很大,室内房间很多,有较大的起居室,均具备多种设计功能。入口处有一入平台,进门为大厅。东部为两层,中部和西部为一层,屋顶很高,全部采用柏木装修。
从楼上卧室到楼下会客厅,都有华丽的装饰。解放后归为寅丰毛纺厂产业,并曾作过上海纺织局的工人疗养院。现已划入虹桥宾馆使用。
20世纪20年代,沙逊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维克多·沙逊,已经是上海滩炙手可热的人物。南京路从头到尾的房地产一半产权是沙逊的,非常大,他一看汇丰银行海关大楼,都那么漂亮,所以他决定,他要在外滩上造一座自己的大楼 。 1928年9月5日,沙逊大厦落成,这座77米高的大楼,被称之为“远东第一楼”。上海的楼房首次超过了10层。沙逊把家安在了大厦的最高处。
沙逊大厦
2、“远东第一楼”的挑战
沙逊大厦在当时造好以后,在建筑界引起很大的轰动。当这个脚手架拆掉以后,人们大吃一惊,人们很难相信这个房子是公和洋行设计的,因为风格完全变掉了,它上面没有任何古典的东西,用的都是现代的构图。
而沙逊还没来得及在这个阳台上陶醉太久,他的“远东第一楼”,就受到了挑战。
1934年,中国银行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决定建造一座高达34层的高楼。这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高度,这个高度落在了一个中国建筑师的手里。 30岁的陆谦受,把装饰的母题变掉了,变成中国式图案了。在屋顶上面加上了一个中国的琉璃瓦的屋顶。当然,中国银行大楼,它当时造在外滩中心,所以上海租界当局,不可能让这种太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反映出来。 阵阵的打桩声,强烈地刺激了隔壁的房地产大亨。醋心大发的沙逊蛮横地说,这儿是英租界,在沙逊大厦附近造房子,不许超过他的“金字塔”。中国银行据理力争,结果官司一直打到伦敦。在一个主权都丧失的旧中国,其结果可想而知。中国银行不得不被迫让步,把原来设计的34层大楼砍去一半,剩下17层,比沙逊大厦的“金字塔”顶矮了一尺。
虽然楼高比沙逊大厦矮了30厘米,但是,陆谦受用充满智慧的建筑语言,为中国银行争了一口气。中国银行四方攒尖的方顶,比沙逊大厦的尖顶更加雄伟气派,视觉效果稳健挺拔。入口的石阶设计为9级,暗含九九归一,九九无穷之意。整座建筑表达民族性气度。 两座并肩耸立的大厦,是东西方建筑师的文化较量。3、
1947年6月16日,联合国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便在此处召开,市长吴国桢也于当晚在此举行盛大宴会招待来自各方的中外贵宾。从当时所拍的新闻纪录电影中可知,飞将军陈纳德也带了他的女友来了。这恐怕是陈香梅女士第一次与陈纳德将军成双作对出现在重要的公众场合并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1929年,既是沙逊大厦夺得申城第一楼桂冠的一年,也是上海滩掀起建造摩天楼空前热潮的一年,争夺这项桂冠的竞争变得非常激烈。就在同一年,沙逊大厦便遇到了一位强有力的挑战者,那就是坐落于今茂名路近淮海路华懋公寓
相关评价
沙逊大厦就是和平饭店(北楼),在上海可谓大名鼎鼎,1992年,和平饭店被世界饭店组织列为“世界著名饭店”,中国仅次一家获此殊荣。年纪稍大的人都知道,该饭店曾经被称为沙逊大厦,为英籍犹太人维克多·沙逊所建。这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第一幢完全意义上的现代派风格的建筑。从沙逊大厦到和平饭店,其历史已有70余年。总有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这一著名建筑的豪华氛围。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9 22:46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