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师泰(1298年-1362年),字泰甫,
宣城(今属
安徽)人,元代著名
散文家。元
泰定四年(1327年)进士。官至
礼部、
户部尚书。著有《
诗经补注》、《
玩斋集》、《东轩集》等。《
元代散文》论及“王禕《宣城贡公文集序》中说到元末“文学之士”寥寥的情况:“今天子元统以来,致治为尤盛,而文学之士至于今则遂以日继沦谢而几于寥寥矣。”他说只有贡师泰的文章“气充而能畅,辞严而有体,讲道学则精而不凿,陈政理则辨而不夸,诚足以成一家文言而继前人之绪矣。”自然,除贡师泰外,元末有名的
散文家尚有
李孝光、陈基、
杨维桢等人。”。
[5]襄:冲上,漫过。一说襄作“包”讲,衣服包边叫“襄边”。《书经·尧典》:“荡荡
怀山襄陵,
浩浩滔天。”
市廛(chán):
市肆。指城市。
[9]毒雾饱
鱼腹:是说鱼肚里吃的尽是腐尸烂肉,吐出来的都是毒雾臭气。
[16]
社长:古时二十五家为社,设一社长,负责社区征集田赋税役之事。
[23]
倒悬:倒挂着。比喻处境痛苦。《孟子·公孙丑》:“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25]
膏血:民脂民血。指百姓的财物。
朘(juān):削,减少。《汉书·董仲舒传》:“民日削月朘,寝以大穷。”
[30]租
旧地:租种原来自己的田地。说明灾后被迫把田地变卖给富户。
[39]金堤:指修筑得很坚固的黄河大堤。西汉时
东郡、
魏郡、
平原郡界内黄河两岸,都有石筑的“金堤”,高者至四五丈。东汉时自汴口以东,沿河积石,通称“金堤”。塞已溃:指
瓠子决口塞了又决。
[40]
淇园:地名。在今河南淇县附近。古以产竹著名。《
史记·河渠书》:“天子乃使汲仁、
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是时东郡烧草,以故
薪柴少,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
楗(jiàn):通“揵”。用竹塞水决之口,以草及土石填塞其里叫“楗”。
[45]
瓠子空作歌:即“空作《
瓠子歌》”。汉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河决
瓠子,东南一带连年受灾。至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发卒数万人筑塞;武帝自临,作《
瓠子歌》。
[48]
迍邅(zhūn zhān):路途困难,不敢前进。这里指迟迟不行。
[50]
小臣:作者自称。复载:《礼记·中庸》:“天之所复,地之所载”。后来用为天地的代称。
[54]孰:谁。
陶甄(zhēn):指造就,选用。(唐)
温庭筠《感旧陈情》诗:“万灵思鼓铸,群品待陶甄。”上二句是说:我作此诗只是准备朝廷采择,并不希望得到什么好处。
[56]河清篇:指歌颂太平的诗篇。
河清,黄河水本浑浊。古人认为河水清为太平
祥瑞之事。《易经·乾凿度》:“天降嘉应,河水先清三日。” 成语有“
河清海晏”。
贡师泰官至礼部、
户部尚书,一心为民谋取福利,但是当时社会非常黑暗,百姓生活
穷困潦倒,
民不聊生,
怨声载道,他
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情此景,有感而发,批判和讽刺当时皇帝的昏庸等。
首四句,“去年”“今年”对举,见黄河泛滥的频繁。“浊浪尽翻雪”至“雁凫下翩翩”,以夸张和比喻的笔墨,描绘出黄河水势的浩大凶恶,景象令人
惊心动魄;“人哭菰蒲里”六句写河决后百姓凄惶悲苦,流离远迁。“县官出巡防”至“膏血日已朘”揭露水灾之时,官吏枉法弄权,无视民生
疾苦,借水灾聚敛搜括的罪恶,官吏的腐败贪钱,
令人发指,而灾民的无助绝望,令人
太息;“流离望安集”至“久任心少便”写灾民的悲惨生活,
故园遭洪水摧残,
面目全非,屋破粮乏,无法耕作,挣扎在
死亡线上,情景哀惨至极。“久任心少便”两句流露出诗人对灾民的无限同情,及对统治者不恤民生的极大愤慨。“金堤塞已溃”至“宝鼎徒纪年”,追溯历代对黄河的治理,揭示黄河泛滥是统治者虚应故事,治理不力的结果。“
瓠子空作歌,宝鼎徒纪年”。一“空”字,一“徒”字,流露出无限讥刺和义愤。“昨闻山东饥”至结尾,写灾荒遍地,百姓无不
水深火热,而皇帝
闭目塞听,不思赈贷,矛头直指皇帝的昏庸,体现出诗人过人的勇气。
此诗叙事状物,生动形象,议古论今,深刻精警,夸张、比喻、抒情、议论等手法融于一炉。虽属长篇宏制,而不
空泛乏味,艺术上亦有较高成就。
瓠子决兮将奈何?
皓皓旰
旰兮
闾殚为河!殚为河兮地
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
钜野溢,鱼
沸郁兮柏冬日。
延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
方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为我谓
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
反兮水维缓。
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
污兮
浚流难。搴
长茭兮
沈美玉,
河伯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颓林竹兮楗石菑,
宣房塞兮万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