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位于
四川省凉山州
盐源县与云南省
宁蒗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湖东为盐源县
泸沽湖镇(原左所区),湖西为宁蒗县
永宁乡。湖泊略呈北西—东南走向,湖泊面积50.1平方公里,湖水库容量为22.52亿立方米。
名称由来
泸沽湖,古名勒得海、鲁枯湖,纳西族摩梭语“泸”为山沟,“沽”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又因西岸盐源县
元、
明、
清三代设左所土司千户所,解放后设左所自治区,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泸沽湖。
位置境域
泸沽湖,因东岸盐源县元、明、清三代设左所土司千户所,解放后设左所自治区,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位于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与云南省
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是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为四川、云南两省共有,但四川的湖岸线比云南的湖岸线长,约占2/3,湖东为盐源县泸沽湖镇(原左所区),湖西为宁蒗县永宁区,区域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7°36′55″-27°47′2″,东经100°43′36″-100°54′20″之间,中心坐标为东经100°45′~100°51′,北纬27°41′~27°45′。
泸沽湖是中国第三深的
淡水湖,湖泊略呈北西一东南走向,南北长9.5公里,东西宽5.2公里,湖岸线长约44公里,四川部分20公里。湖泊面积50.1平方公里,其中四川部分31.2平方公里。湖泊集水面积247.6平方公里,四川部分140.6平方公里。泸沽湖最大水深105.3米,水深超过50米的湖区约占全湖面积的一半,平均水深为40.3米,湖水库容量为22.52亿立方米,湖水最大透明度达12米,湖面海拔2690米。
泸沽湖在行政区划上,隶属四川省盐源县和云南省宁蒗县共同管辖,其中四川省盐源县管辖东部的29.6平方公里(含沼泽湿地5.8平方公里),云南省宁蒗县管辖西部的27.0平方公里。泸沽湖中有5个全岛,4个半岛,一个长岛,14个湖湾,湖中散布5个全岛、3个半岛、1个海堤连岛,一般高出水面15至30公尺,湖周群山环抱,格姆女神山高踞湖畔,后龙山楔入湖心,构成形如马蹄的泸沽湖。
地质地貌
地质构造
泸沽湖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横断山块断带和康滇台北斜交界地带,形成时期较新,为第四纪中期新构造运动和外力溶蚀作用而形成。泸沽湖是一个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由一个西北东南向的断层和两个东西向的断层共 同构成。泸沽湖流域属巴颜喀拉地槽区,金沙江褶皱系,湖区古生代及中生代地层发育,第四纪地层仅见湖边之砂砾层,无典型的湖相沉淀,湖周断崖三角面及U型冰川谷地型到处可见,湖盆系由断陷及冰川作用形成,由于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湖盆四周群山环抱,湖岸多半岛、岬湾。
泸沽湖在
横断山脉地区属于相对低洼的盆地,在地质构造上属断层结构,是由地壳运动而形成的高原溶蚀断陷湖盆,这种构造同新疆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北面的
赛里木湖类似。整个湖盆质地为岩石,内壁非常陡峭,但四川一侧因在地质史上有大量山脉泥沙冲积入湖,其内壁陡峭程度较云南一侧轻一些,云南这侧的山脉几乎是直插湖底。泸沽湖属溶蚀地质,沿岸多岩溶发育。
地貌特点
泸沽湖在地貌区划上属横断山系切割山地峡谷区,横断山北段高山峡谷亚区和滇东盆地山原区,滇西北中山山源亚区交界地带。泸沽湖湖岸多弯曲,形成深渊的小港湾,湖中有大小岛屿七个,都是石灰岩残丘。沿湖有四个较大的半岛伸入湖中,其中由东至西伸到湖中的长岛长达四公里,面积六平方公里,把湖面阻隔成马蹄形。东部湖底有长形深槽,北部和长岛两侧的湖坡陡峻。湖北面有狮子山高3754.7米,东北面有肖家火山高3737米,西南为海拔3400米高的狗钻洞山地,最高点为湖西南面
牦牛坪附近的主峰高4200米,形成相对高差1500米的壮观景象,泸沽湖如明镜镶嵌于高源群山之中。周围群山主要岩石为志留系下统石灰岩和页岩,分布于狮子山一带,湖西岸分布着三迭系下统泥岩、砂岩夹少量泥灰岩,南岸及西南岸由二迭系上统砂页岩、
硅质岩、
凝灰角砾岩、
凝灰岩、砂页岩夹少量
灰岩组成。
湖边山地
格姆女神山,海拔3754.7米,是泸沽湖四周最高的山峰。在摩梭神话传说中,此山是
格姆女神的化身。转山节期间,摩梭人都要上女神山祭祀女神。
后龙山,是楔入泸沽湖心的一个长岛,长达4公里。后龙是摩梭神话传说中的男山神,他与格姆女神是一对至爱情侣。他俩化为山岛,白天隔海相望,晚上“走婚”共度良宵。
鸟觉山,属后龙山脉,林中隐藏着摩梭人“转山”的古道。古道翻越后龙山脊,可经博凹湖湾,到洛洼摩梭部落村寨。
岛屿
黑瓦吾岛、
里务比岛和
里格岛,在宁蒗一侧,位于湖心,距离湖岸落水村2500米,是南来北往的
候鸟、
野鸭的栖息之处,是昔日永宁土司阿云山总管的水上行宫,美国学者
洛克曾旅居于此。
媳娃娥岛,又称“土司岛”、“奈络普”,
纳西语称“恒瓦古”。离湖岸2000多米,位于西北半湖的中央。
博凹岛,末代左所土司在上面修建了一所别宫,来用安置来自雅安的汉族夫人肖淑明。
黑瓦俄岛,位于湖心,距离湖岸落水村2500米,岛是南来北往的候鸟、野鸭的栖息之处。
安娜俄岛,坐落于达祖湖湾。
湖湾
达祖湖湾,居女神山下,环绕安娜俄岛,湖湾有一个纳西村。
鸟觉湖湾,湾中的一片石滩,铺积着无数色泽金黄石片。
洼垮湖湾,地域开阔,对面是女神山,有十里沙岸。经过湖湾的沿湖公路通往云南丽江,洼垮湖湾有十里沙岸。
草海
草海,占地15000亩,在泸沽湖东面翠。37种水生植物,42种珍禽异鸟,11种鱼、虾、贝、螺、蛙。
水文特征
泸沽湖是一个外流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集水面积与湖泊面积的比值(即湖泊补给系数)仅为3.82,这在中国其他地区的湖泊中尚属罕见。
泸沽湖出湖流量汛期达3-5立方米/秒。10月份以后排流量甚小,每年1-5月湖水基本没有外泄。该湖是一个产流条件较好、湖水补给比较充沛,而水量损耗又相对较小的一个半封闭湖泊。泸沽湖是一个高源深水湖泊。最大水深93.5米,水深超过50米的湖区约占全湖面积的一半,平均水深为40.3米,居中国深水湖的第三位,仅次于
天池和
抚仙湖。湖水库容量为22.52亿立方米,超过
滇池次于
洱海。湖水最大透明度为12米,pH值在7.7-8.6之间,矿化度0.54毫克/升,淡水总硬度5.5,属软水。湖水水质达国家地面水I类标准。
泸沽湖表层水温受外界气候因素影响较大,7月和10月水温变化明显,其变化范围为17.1-22.0℃。但在深水层(40米以下),全年基本保持恒定,均维持在9.5-10℃,没有结冰期。在全年中,泸沽湖北部表层水温均比南部低。在春、夏、秋季,泸沽湖南北部水体存在热力分层现象,且以夏、秋季尤为明显,水体温度在垂直断面上分为3层:变温层、温跃层、均温层。4月北部水体在25米水层处出现温跃层; 南部水体在21米水层处出现温跃层。7月,南北水体的温跃层均出在10米水层处。10月下旬,南北水体的温跃层均出在20米水层处。
水系构成
上游水系
泸沽湖入湖河流共18条(云南部分11条,四川部分7条),其中常流河共9条(云南部分5条,四川部分4条),分别为大渔坝河、
乌马河、幽谷河、王家湾河、蒗放河、凹垮河、蒙垮河、大嘴河、八大队河。 流入湖的山泉主要有三家村附近山溪、小鱼坝山溪、洛水行政村附近大鱼坝山溪等。泸沽湖,流入湖的山泉主要有三家村附近山溪、小鱼坝山溪、洛水行政村附近大鱼坝山溪等。除上 述泉水外,湖水主要靠雨水补给。泸沽湖流域的降水量略高于该湖流域的外围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其中全年降水量的89%集中在6~10五个月。由于泸沽湖的集水面积不大,故入湖河道都十分短小,较大的有由东岸汇入的山垮河和南岸汇入的三家村河。临时性的沟溪汇水和区间坡面漫流是湖水补给的一种主要形式。
湖水补给除雨量和四川泉水外,主要在于泸沽湖自身的
地下水。泸源崖就是泸沽湖地下水的出水口所在地。
下游水系
泸沽湖湖水的出口在东岸,每年6~10月份,湖水经东侧的大草海注入前所河,再注入盖祖河(下游称永宁河),再注入
卧龙河(又名卧落河、盐源河),入流
理塘河,最后排入长江上游干流段金沙江的支流雅砻江。
泸沽湖为海陆水循环,属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水系,路径是:降水(地表和地下径流)→泸沽湖→湖水出口(位于湖泊东南面的草海)→盖祖河→卧龙河→雅砻江→金沙江→长江→
东海(太平洋)。泸沽湖的丰水期集中在每年的6至10月,只有丰水期湖水才会由地表河道将水排出湖外,其他时间排水河道流量很小甚至无流量。除地表江河出水外,泸沽湖的溶蚀断层构造,也会导致湖水从湖盆内壁的溶洞向外流出。
卧龙河,又名卧落河、盐源河,为理塘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盐源县
卫城镇东后龙山,由东向西穿过盐源盆地,折北流至
木里县麦地,入理塘河,河长167公里,流域面积8482平方公里,约占理塘河流域面积的44%,落差1632米,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39万千瓦,可能开发容量30万千瓦,流域内多山,河道呈半圆形弯曲,支流发育,主要支流有前所河、宁蒗河等。
理塘河,一名无量河,又有勒曲、木里河之称。该河发源于理塘县沙鲁里山系夏塞雪山垭口(海拔5838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小、大毛垭坝,过理塘县以后河道作“S”型弯曲,经濯桑至木拉西转向东南流进入高山峡谷,经木里县又急转东南,右岸有卧龙河汇入,河道忽又急转东北,在洼里以南几成相反方向注入雅砻江。理塘河在理塘县境内河段称勒曲;在木里县境内河段又称木里河、小金河。在理塘县濯桑(雄坝)及木里县呷姑设有
水文站。理塘河河长516公里,落差3050米,流域面积19114平方公里,河口流量约268米/秒,水能蕴藏量222.2万千瓦。可能开发容量64.5万千瓦。该河中、上段地处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辽阔坦荡的高原,河道迂回曲折,切割甚浅,沼泽发育,湖泊成群,水草茂盛;下段属
横断山区,河流下切渐深,坡陡流急。
社会经济
建制沿革
泸沽湖东半湖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泸沽湖镇,有文字记载以来,元、明、清三代中央王朝在泸沽湖设立左所土司千户所(泸沽湖俗称左所海得名由来),建立
土司制度,土司公署驻多舍,1951年建左所自治区,区公所仍驻多舍,辖6个乡。其中泸沽湖东岸地区为沿海乡,乡政府驻地于1964年自多舍迁古拉。1992年沿海乡改为泸沽湖镇,镇政府又迁回多舍。
泸沽湖湖区西部属云南省宁蒗县,宁蒗县于1950年1月和平解放,1956年9月20日成立宁蒗彝族自治县。全县辖14个乡1个镇,86个村委会,7个社区,1103个村民小组,51个居民小组。县境内居住着彝、汉、摩梭人、普米、傈僳、纳西、壮、白、藏、苗、傣、回等十二个民族。2009年底,总人口为258298人,其中农业人口231819,非农业人口26479,
少数民族人口211998(占全县人口%82)。泸沽湖居永宁乡。
旅游开发
泸沽湖1986年被云南省政府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又继而成为云南省的省级旅游区,1994年成立省级旅游区,2004年丽江市委、政府挂牌成立了市直属的丽江泸沽湖省级旅游区管理委员会。2009年12月28日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
1993年,四川省将泸沽湖旅游景区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据统计,以2017年为例,丽江方向购票进入景区游客人数为105万人,仅
门票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05亿元;四川方面接待游客115万余人次,旅游收入12.88亿元人民币。同时,当地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每年从门票收入中提取200万元,设立“泸沽湖摩梭文化保护基金”,支持摩梭大家庭和摩梭人传业创业。舞队有几十名摩梭青年男女队员,白天工作,晚上跳舞,每月跳舞收入有几千元。
渔业生产
泸沽湖水圈属半封闭生态环境,动物种类多样。泸沽湖保护区鱼类组成为3目4科12种,4种是泸沽湖的原生种:
厚唇裂腹鱼、
宁蒗裂腹鱼、泸沽湖裂腹鱼、
泥鳅,特有种3种:厚唇裂腹鱼、宁蒗裂腹鱼、
小口裂腹鱼,其他8种为次生的
鲤鱼、
草鱼、
麦穗鱼、
银鱼、
鲫鱼等。
泸沽湖流域自然环境适宜,水量充沛、水质好、发展渔业有一定的有利条件。泸沽湖鱼类区系的特点具有种类贫乏,个体较小,生长稍慢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湖泊渔产的低下性能,基本上泸沽湖年鱼产量都在百吨左右。21世纪初,为了保护湖区生态环境,已实施封湖禁渔。
流域概况
气候特征
泸沽湖流域地处西南季风气候区域,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具有暖温带山地季风气候的特点。光照充足,冬暖夏凉,降水适中,由于湖水的调节功能,年温差较小。境内地形复杂,群山连绵起伏,呈现出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区内干湿季分明,6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1月至2月有少量雨雪,旱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11%,雨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89%。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年相对湿度70%。常年平均气温12.8℃,一月平均气温6.3℃,七月平均气温19.1℃,极端最高气温30.0℃,极端最低气温-8℃。区域内光能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为2260小时,
日照率57%,全年有近十个月的时间蓝天如洗,丽日高照,风和气爽。
生物资源
据历史资料记载和2010年的调查,泸沽湖流域有种子植物784种,隶属378属,114科。其中有11个亚种,34个变种,4个变型。
①水生植物:泸沽湖的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之丰富在全国高源湖泊中是少见的。据统计,
水生维管束植物丰富,计有42种,其中,
蕨类植物3种,
双子叶植物14种,
单子叶植物25种。按照生活型分,
挺水植物12种,浮叶和漂浮植物10种,
沉水植物20种。
②陆生植物:陆生种子植物有记载的有104科,近650种。其中
裸子植物有5科18种;
被子植物99科近630种。由于自然条件优厚,人为影响相对较小,从湖滨向四周山地到最高点海拔3870米的地带,都分布有森林。其中
云南松、
丽江云杉、黄背高山栎数量最多,所占面积也最大;其次为
红桦、
苍山冷杉、
大果红杉、
华山松、
山杨;另外分布有较小面积的原生
小果垂枝柏。灌丛层中以
杜鹃、矮刺栎、
榛子等为多,此外有茂密的
箭竹,林下草类有
龙胆、
马先蒿、
菊、玄参花、蝶形花等。
泸沽湖流域地带性植被是云、冷杉林以及少量残留的高山栎类林。流域内地形复杂,小生境变化较大,各垂直带间镶嵌现象突出,垂直带谱不明显。基带植被类型是硬叶常绿阔叶林和暖温性针叶林(云南松林);华山松与云南铁杉林处于暖温性针叶林到寒温性针叶林的过渡带。寒温性针叶林是流域内第二大植被类型,同时是海拔最高的分布类型。高山栎类林以森林或灌丛形式镶嵌于各带中的阳坡或岩石裸露较多的地段。
泸沽湖大型水生植物沿湖岸带呈环带状分布,面积约为824.47公顷,占湖泊总面积的14.7%,若去除草海部分,大型水生植物分布面积约为263.26公顷,占湖泊总面积的4.7%。从三大类植物群落类型来看,沉水植物分布面积占96.1%,浮叶和漂浮植物分布面积占2.7%,挺水植物分布面积占1.2%。
流域内主要禽类有:
红嘴鸥、
野鸭、
黑颈鹤、
天鹅、
鸬鹚、
斑头雁、
鸳鸯、岩鸽、
画眉等;兽类有:青羊、
猕猴、
赤鹿、
林麝、穿山甲、
红腹松鼠、灰腹松鼠、狐等;两栖动物有:水獭、
虎纹蛙、
棘腹蛙等。
2024年1月,在开展生态质量地面监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2只青头潜鸭。这是首次在泸沽湖拍摄记录到这一珍稀鸟类。
民族文化
泸沽湖畔居住着众多民族,以蒙古族为主(注:不是“摩梭族”,中国56个民族中没有“摩梭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民委等部门在第一次民族识别中,将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识别为
纳西族,而四川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则为蒙古族),摩梭人有自己的
母语摩梭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与盐源县的其他地区的蒙古族语言相通,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为达巴文化,信奉藏传佛教。摩梭人是中国目前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
走婚”制度。走婚的男女双方分别叫“阿注”、“
阿夏”,故称“阿夏婚”。
泸沽湖沿岸居住有蒙古族和彝、汉、纳西、藏、普米、白、壮等7种民族,约1.3万人,其中蒙古族约6000人(四川泸沽湖沿岸摩梭人5000余人,云南四川差不多各3000)。风景区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泸沽湖民房大多为方木垛成的井干式木楞子房,以木板当瓦,每块长约1米,宽0.17至0.26米不等。内部结构为适应其母系原则而组成家庭特点,有火塘所在的正室,为全家的中心。旁有老人及未成年孩子住的地方;另一幢二层楼房为“客房”,上为青壮年妇女与他们的“阿注”的居室,保留着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一些特点。
泸沽湖摩梭人仍保留着母权制家庭形式,被称之为“神秘的女儿国”,母系家庭中母亲主宰一切,女性在家庭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摩梭人几乎全民信教,除了信奉自己的原始宗教“
达巴教”外,还信仰
喇嘛教。
四川泸沽湖周边有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它们集中连片度高、摩梭特色鲜明、多民族融合度高,且仍有村民居住使用,民俗文化鲜活。
生态保护
198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四川省凉山州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泸沽湖州级自然保护区。以泸沽湖及其周边山地第一层山脊范围的区域划为自然保护区域,其中云南泸沽湖湿地保护区面积8133.0公顷,属省级自然保护区。四川泸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泸沽湖东部区域及其周边山地,保护面积16867.0公顷,属州级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9402.5公顷,缓冲区1746.5公顷,实验区5718.0公顷,分别占55.7%、10.4%、33.9%。四川泸沽湖湿地保护距盐源县城118公里,离
西昌262公里,与云南省宁蒗县县城相距92公里。
有效保护泸沽湖生态平衡,向渔民宣传了泸沽湖的封湖禁渔工作。2018年,湖区开展“川滇两省2018年泸沽湖封湖禁渔联合执法行动”联合执法,共没收依然放在湖中的地笼17副、粘网12副、废弃渔网3副、废弃地笼6副,放生活鱼20斤。
2023年,在凉山州委、州政府的推动下,《四川泸沽湖旅游策划和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完成,为泸沽湖“走向世界”绘制出路线图。
交通
2023年5月25日,国道664稻城县
香格里拉至各卡(川滇界)段改建工程开工,项目建成后,国道664稻城县香格里拉至各卡(川滇界)段将打通东向与西香高速互连通道,实现与丽江、泸沽湖等景区景点的快速互通。
省级湖长
泸沽湖省级湖长:靳磊 (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叶寒冰(副省长、公安厅厅长)负责泸沽湖四川部分
省级河长联络员单位:公安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