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祐
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南唐大臣
潘承祐(?-962年),字乾休,闽地(今属福建)人,五代十国时期闽国殷国)、南唐大臣。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潘承祐早年曾仕于吴国,在光州(治今河南潢川)担任司法参军。但其子潘慎修的墓志(即杨亿《潘慎修墓志》)则称他是蕲州(治今湖北蕲春)的法曹掾。
潘承祐后来因刑狱之事与上司产生严重的分歧,于是弃官返回闽地,又在闽国出仕,官至大理少卿
屡进谏言
永隆三年(941年),闽帝王延羲建州(治今福建建瓯)设立镇武军,以富沙王王延政为镇武节度使。潘承祐则被辟为镇武军节度判官(一作支度判官,节度使王延政例兼支度使)。当时,王延政与王延羲兄弟失和,相互攻伐,以致“福、建之间暴骨如莽”。潘承祐乃劝谏王延政,让他和王延羲息兵修好,却为王延政所拒。后来,王延羲遣使到建州。王延政却态度傲慢,还举行阅兵以炫耀军力。潘承祐为此长跪切谏,结果激怒了王延政,险些被王延政处死。
永隆五年(943年),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建立殷国。闽国由此分裂。潘承祐被拜为吏部尚书,不久又加同平章事衔,成为宰相。当时,殷国仅有一州之地,地小民贫。王延政却重用佞臣杨思恭大肆聚敛,又和闽国连年交兵,以致民不聊生。潘承祐在朝堂上和杨思恭多次相争,又上疏指出朝廷十条弊政,结果再一次激怒了王延政,被削去官爵,勒归私第。
转仕南唐
天德二年(945年),王延羲遇弑,弑君的朱文进后来亦死于兵变,闽国群臣于是迎立王延政为帝。殷国、闽国重新合二为一,仍称闽国。南唐却趁机出兵,于次年(946年)攻灭了闽国。潘承祐当时仍闲居家中,被唐军主帅查文徽礼请出山,遂仕于南唐。南唐初授潘承祐为卫尉少卿,后改鸿胪卿,委以南方之事,在“升降人物,制置郡县”等方面多采纳其建议。
保大十四年(956年),后周出兵征伐南唐(即后周攻南唐之战),连取淮南数座州府,围攻重镇寿州(治今安徽寿县)。南唐命潘承祐到闽地招募兵将。潘承祐举荐了陈诲、许文稹、林仁肇、陈德诚、郑彦华等一批闽国旧将。这些人在南唐与后周的战争中多有战功。
晚年及病逝
潘承祐后来因年老多病,上书“乞骸骨”,以礼部尚书致仕(时人徐铉有《送礼部潘尚书致仕还建安》一诗,但《潘慎修墓志》及《宋史》皆作刑部尚书致仕,二者未知孰是),后又隐居于洪州的西山(在今江西南昌新建区)。
建隆三年(962年),潘承祐在经过一年多的隐居生活后,于西山病逝。
主要影响
潘承祐在王延政称帝后,曾上疏“奏十事”,指出当时国家的十条弊政:
这十事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个方面(具体参见参考资料截图),可以说是当时闽国(殷国)最具战略性的政言,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总结了封建王朝败亡的教训,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历史评价
马令:呜呼,续(严续)荐刘奂以其直,承祐荐陈诲、林仁肇以其忠。忠直之效,独立于乱世,难矣哉!然非忠直之难,而知其忠直者为尤难。予于续、承祐,有取焉。
吴任臣:承祐备陈十弊,侃侃直谭,尽心所事,忠而见尤。王氏之不克永祚也,宜哉!
轶事典故
潘承祐在担任镇武军判官时多次请求息兵养民,为此激怒了王延政。王延政故意询问左右“判官之肉可食乎”,以死相挟。但潘承祐毫不退让,反而声色愈厉道:“与其不义而生,孰若抱义而死。事势如此,早死为幸。”王延政也是无可奈何。
人际关系
妻子:张氏,南唐时封清河郡君
儿子:潘慎修,南唐时历任秘书省正字水部郎中起居舍人,入宋后官至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
孙子:潘汝士,仕北宋,官至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
孙子:潘汝砺,仕北宋,授奉礼郎
人物争议
籍贯
各类史料关于潘承祐的籍贯记载,主要有四种观点:
仕闽经历
据杨亿口述的《杨文公谈苑》记载,潘承祐在闽国时以才识“名重于州里”,因此成为王延政的宰相人选。但他认为王延政称帝是僭号之举,不愿接受伪职。王延政本欲杀掉潘承祐,但担心失去人心,于是将他囚禁于私第。
史料索引
《马氏南唐书·卷十》
《十国春秋·卷九十六·闽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6 15:4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