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瑞(1495年6月11日—1562年1月17日),字维贤,或作惟贤,号凤泉,
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河南府宜阳县(今河南省
洛阳市宜阳县)人,祖籍山西夏县。
正德十二年(1517)
进士,改庶吉士,出为广德知州。
嘉靖中屡迁
吏部左侍郎。
俺答兵临京师,他总督九门。因兵部尚书
丁汝夔被逮下狱,遂摄兵部,兼督团营。鞑靼兵退,改兵部左侍郎,专督营务。条上兴革六事,言宦官典兵,为古今大患,请尽撤提督监枪者。后被
仇鸾构陷,以忤旨罢官,家居十年。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起复原职。嘉靖四十年十二月(1562年1月)卒,年六十七,追赠
太子少保,
谥号“襄毅。”有《王襄毅公集》传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邦瑞生于
明孝宗弘治八年五月十九日(1495年6月11日)。他年轻时就有气量和才识。作
诸生的时候,山东盗匪兴起,王邦瑞曾向
知府上呈剿寇的十四条策略。
正德十二年(1517年),王邦瑞登
进士第,改
庶吉士。因与王府有关系,被外授为广德
知州。
历职有绩
嘉靖(1522年—1566年)初年,王邦瑞因祖父去世而离职。后补任滁州,经多次升迁至南京
吏部郎中,调任陕西提学佥事。其后因贡入
国子监的生员有五人以上考试不合格而获罪,被贬为滨州知州。再迁任固原兵备副使。泾、汾大盗李孟春,流窜抢劫黄河东、西,王邦瑞剿平了他们。因祖母去世离职。守丧期满,又担任陕西提学,转任陕西参政。因母亲去世离职。再被起用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敌军乘河水结冰进犯,王邦瑞设伏将其击败。后改任南京大理寺卿,未上任,又被召为兵部右侍郎。改任
吏部右侍郎,旋即进升为
吏部左侍郎。
整治营务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八月,“
庚戌之变”发生,鞑靼
俺答进犯北京,王邦瑞奉命总督京城
九门。他把禁军驻扎在城外,以巡捕军驻守东、西长安街,大开城门,接纳四郊躲避鞑靼军的百姓。不久后,
兵部尚书丁汝夔被下狱,朝廷命王邦瑞代摄兵部尚书,兼督
十二团营。
京师取消戒严之后,王邦瑞请求奖惩各将功过,并且疏浚九门濠沟,世宗允许。王邦瑞见军营制度长期松弛,上疏极言团营之弊,世宗纳其言,遂罢十二团营,恢复
三大营建制,由咸宁侯
仇鸾统管,并改王邦瑞为兵部左侍郎,专督营务。又疏言宦官典兵为自古以来之大害,尽撤宦官监军。世宗亦从之。他又举前编修
赵时春、工部主事申旞通晓军事,请求将二人改至兵部任职,协理京营事务。不久后,世宗因所召兵部尚书
翁万达迟迟未至,于是命王邦瑞接任兵部尚书。他在任上,曾上疏条列安定天下的十二件事。
抵抗权幸
此后,仇鸾向世宗诬陷王邦瑞,使其对王邦瑞的信任减少。恰逢仇鸾奏请革除蓟州总兵官李凤鸣、大同总兵官徐珏的官职,而举荐京营副将成勋代替李凤鸣,密云副将徐仁接替徐珏。世宗直接下达
中旨,王邦瑞说:“朝廷改换将帅,必须要采纳公卿的意见,由陛下决断,以此来谨慎防止和杜绝祸乱的苗头,来表示臣下不敢专断。况且京营大将与各镇将领互不管辖,为什么为了京营,却贬斥各镇守将。如今曲从仇鸾的请求,臣担心九边将帅都奔走依附,这不是国家的福分。”世宗不悦,下诏责备王邦瑞。仇鸾又想节制边将,停止修筑蓟镇的边墙,王邦瑞坚持不同意。仇鸾愈加憎恨王邦瑞,更加进谗诬陷他。适逢王邦瑞又上疏陈述剿抚大计,世宗于是下诏将其免职,让他以普通官吏的身份办理事务。数日后,王邦瑞在
大计(官吏考核)时自我陈述,最终被
除名,由
赵锦接任。
踬而复起
王邦瑞离职后,仇鸾更加专横,又与
内阁首辅严嵩争宠失和,终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被
陆炳揭其私及不轨之事,在被革职后忧惧而死,赵锦也被贬戍边关,世宗在此后逐渐思念王邦瑞。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京营缺人,世宗说:“非王邦瑞不可。”于是在六月初一日
起复王邦瑞原职。王邦瑞到职后,上书根据具体情况办理的几件事,都被世宗允许施行。
嘉靖四十年十二月十三日(1562年1月17日)卒于官,享年六十七岁。追赠太子少保,谥号“襄毅”,世宗派行人护送其灵柩回乡安葬。
人物评价
总评
王邦瑞严正刚毅,有才识与气量。为官四十年,以廉正有气节著称。
历代评价
郭朴:敏惠温方,凝挣不苟,识量弘远,视天下事无一不可。
应机立断,而张弛必中,要以久暂鲜毫发出入者,言择可而发。平居退然若不出诸口,至临大节、建大议,众所呶呶,挺然诤之而不疑,盖古之所谓刚毅人也。……公幼颖拔,九岁知文,自始学至终老,无故未尝一日释卷。性尤喜观史,道及古今之务,礼典、法制、兵赋沿革繁略之变,历历如指掌。其文能发心所欲言者,顷刻数千言立就,而俊辩可观。
徐阶:邦瑞严毅有执,器识甚伟,历官四十年,所至有建立,尤以廉节著云。
孙奇逢:公初以文吏称,而后以武略显,则文经武纬,原非二事,能于源头处理会,则天下事,诚无一不可为。
张廷玉:王邦瑞抵抗权幸,踬而复起,
郑晓谙悉掌故,
博洽多闻,兼资文武,所在著效,亦不愧名臣云。
人物故事
有胆有智
王邦瑞六七岁时,常和小朋友在街上用砖块石砾做修城筑堡游戏。
有一次,他们正玩得起劲,忽见衙皂鸣锣喝道,一乘八抬大桥过来了。这时,其他孩子们和街上百姓都纷纷躲避,王邦瑞却坐在他们玩筑的“城堡”里稳稳不动。一衙皂怒冲冲地喝道:“谁家这无管教的狂生,大老爷到此还不让路。”王邦瑞一听,站起来冲着他说:“世上只有官躲城,哪里会有城躲官。”衙皂只得将此话如实回禀大老爷,大老爷觉得这孩子年纪虽小,倒也颇有胆识,便绕“城堡”而过。
寒窗夜读
王邦瑞十二三岁时,因家境贫困,一直没有入塾读书。他每天打柴回家,总到私塾门口,静听学生们
读书,常常很晚才回家。有一次,王邦瑞正倚在私塾门旁的石狮上,
全神贯注地听读,塾师责问道:“哪家的野孩子,在这里干什么?”邦瑞微微一笑道:“听读”。塾师道:“你这野孩子,还能听出点意思吗?”王邦瑞顺口背诵了两段经文给他听。塾师听后,甚觉王邦瑞聪明,就问道:“你这样聪明,为何不上学呢?”邦瑞听了一声不响地低下头去,眼里闪出了晶莹的泪花,塾师怜悯地问:“是家庭不便吗?”邦瑞这才慢吞吞地说:“家里穷,爹不让我来!”塾师见他衣服褴褛,不再问下去了。以后塾师与他父母商量,收他作了校友,边耕边读,深夜不息,日复一日,终于成名。
为民造福
王邦瑞居官后,明世宗对他很器重,即派他作宁夏巡抚之职。他见到宁夏虽处在黄河之滨,但大部分土地却不能浇灌,加之连年旱灾,百姓生活十分艰苦。于是他身先士卒从黄河岸边的山岩上挖掘隧道开渠引水浇田。由于工程大,没经验,见效慢,有人竟说是劳民伤财,他被罢了官。当他离职时,就在宁夏官府门前的大照壁上题了“虎去山还在,山在虎重来”10个大字,表明他治理山河的
雄心壮志。后来,他又奏明世宗阐述了他要治理宁夏的决心和理由。世宗闻奏大悦,二次派他出任宁夏。他用了很短的时间,开挖了3条干渠,纵横灌溉800余里,对发展宁夏水利事业起到了很大作用。宁夏人民为纪念他的功绩,便在地头盖起了“尚书庙”,每逢过年过节,都要摆上供品纪念他。
家族成员
个人作品
王邦瑞的作品由后人辑为《王襄毅公集》。《
皇明经世文编》亦收录有《王襄毅公文集》。
史料记载
《兵部尚书襄毅王公邦瑞墓志铭》
《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