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房传导阻滞简称窦房阻滞,系因
窦房结周围组织病变,使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传出到达心房的时间延长或不能传出,导致心房心室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可暂时出现,也可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窦房阻滞患者常无症状,也可有轻度
心悸、乏力感以及“漏跳”,
心脏听诊可发现
心律不齐、
心动过缓、“漏跳”(长间歇)。
1.大多见于器质性
心脏病患者,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40%,因
心肌缺血导致
窦房结周围器质性损害。其中,急性下后壁
心肌梗死时窦房阻滞
发生率为3.5%,比
窦性心动过缓要少得多,其发病原因可以是继发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但窦房结
缺血或
梗死亦常见。此外,也见于
高血压性心脏损害、风湿性
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
心脏病、
慢性炎症或缺血所致的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等。
窦房传导阻滞可暂时出现,也可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窦房阻滞患者常无症状,也可有轻度心悸、乏力感以及“漏跳”,
心脏听诊可发现
心律不齐、
心动过缓、“漏跳”(长间歇)。如果反复发作或长时间的阻滞,可发生连续心搏漏跳,而且无逸搏(心脏高位
起搏点延迟或停止发放冲动时,低位起搏点代之发放冲动而激动心脏的现象)出现,则可出现
头晕、晕厥、昏迷、
阿-斯综合征等。另外,尚有原发病的
临床表现。
主要依靠
心电图来诊断。窦房传导阻滞可根据心电图特点分为一度、二度、高度及三度窦房传导阻滞。
一度窦房阻滞表现为
窦房传导时间的延长,在体表心电图上难以诊断;二度窦房传导阻滞可根据病史、症状和心电图表现来确诊;三度窦房阻滞表现为窦性
P波消失,与
窦性停搏鉴别困难。
(3)
窦性心律不齐时PP间期与呼吸有关 呈逐渐缩短又逐渐延长的特点。而此型
传导阻滞时PP间期变化有一定规律,呈逐渐缩短,最后出现一次接近2倍短PP间期的长间期。
均可呈短的PP间期与长的PP间期交替出现,但二度Ⅰ型3:2窦房传导阻滞的长PP间期小于短的PP间期的2倍;而3:2的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时长的PP间期是短的PP间期2倍整倍数。
不同点为二度Ⅲ型窦房传导阻滞的PP间期突然缩短、突然延长,与
呼吸周期无关。而
窦性心律不齐时PP间期为逐渐缩短,逐渐延长,与呼吸周期有关,吸气时短,呼气时长。
窦性停搏一般无明显规律,长短PP间期不存在整倍数关系,并且在一份心电图中很少见停搏间期相等的
窦性停搏。而在高度窦房传导阻滞时,不论阻滞的程度如何,长的PP间期总是短的PP间期的整倍数。并且,其长度相等的长PP间期可反复出现。而
窦性停搏时往往低位节律点也被抑制,一般情况下不易出现
逸搏。但在高度窦房传导阻滞时,
心脏停搏过久,常易出现
房室交界性逸搏及
逸搏心律或室性逸搏、
室性逸搏心律。
三度窦房传导阻滞有时有
房性逸搏心律或逸搏;窦性停搏多无房性逸搏或逸搏心律,是由于抑制窦房结的
自律性的病理因素,同时抑制了心房
异位起搏点。但是有房性逸搏心律者也不一定就是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者也不一定出现房性逸搏心律,此时鉴别是很困难的。在
动态心电图或
心电监护中,如果在长时间不见P波之前曾出现过短暂的或较久的窦性停搏,则可诊断为窦性停搏;如曾出现过一、二度窦房传导阻滞,则可诊断为三度窦房传导阻滞。
如窦房传导阻滞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可出现晕厥、
低血压、
阿-斯综合征等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