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岛
山东省青岛市下辖区域
红岛,原名荫岛,是山东省青岛市下辖区域,现指青岛市红岛经济区红岛街道办事处,1967年1月更名为红岛。
历史沿革
红岛是胶州湾内的第一大岛,因形如莲花,故有“莲花岛”之称。红岛,本名“荫岛“。“荫岛”之名始于秦始皇时期,传秦始皇东巡,听闻少海(胶州湾古称)中央有一座莲花岛,秦始皇东巡途径胶州湾,远望该岛“绿荫葱葱,荫凉歇息之佳地”,于是赐了一个“荫岛”。后人把“荫”写成“阴”,称“阴岛”。1967年1月更名为红岛。
红岛原与陆地相分离,1913年红岛北部盐田与上马之间填海筑成土堤,后来盐田逐步扩大,红岛与陆路完全连接,成为一个半岛。
红岛(阴岛)之所以名字带“岛”,顾名思义,上世纪初,这里还是与陆地不接的岛屿,一百年光阴似箭,沧海桑田,胶州湾潮水隐退,红岛(阴岛)与陆地逐渐相连。
原属不其县,后隶属即墨县;1961年,红岛乡划归崂山县管辖;1994年,红岛镇划归城阳区;2001年,城阳区红岛镇改为红岛街道;2012年7月,红岛经济区成立,范围包括原城阳区的红岛街道、河套街道、青岛国家高新区、青岛出口加工区四部分。
红岛轶事
红岛有民谣:“千佛山上有千佛,尼姑居住莲花庵,虎守山上卧神虎,冒岛顶上井一眼,棒锤石,神牛山,青云宫中聚神仙”。1936年,时青岛市为了推动旅游深入发展,曾利用展览会和画报,发起了青岛市区和郊区名胜景点的评选活动,全市上下以及游客集思广益,最终评选出阴(红)岛八景、青岛十景以及崂山十二景,并一举收入《青岛概览》。“青云晨钟、虎首古洞、东山朝曦、千佛观雪、万丈远眺、西岭归帆、草场银海、鹰嘴听潮”,是为“阴岛八景”。
青岛开埠后阴岛也曾一度以盐业闻名,当时阴岛生产的食盐足够整个胶澳租借地的人食用。从上世纪20年代起,由市区小港码头至阴岛东大洋每天有客轮往返。当时包括一些文人墨客在内的很多人都曾为“看乡间风物、访齐国的渔盐之利”到阴岛游玩,如著名作家吴伯萧上世纪30年代在青岛期间曾去该岛游览并于1935年写过一篇散文《阴岛的渔盐》(后收入《羽书》集)。
然而,与同年评选的“青岛十景”命运一样,“阴岛八景”中有的景点已不复存在,或者旅青游人知道“阴岛八景”的并不多,甚至红岛人知道“阴岛八景”者也寥寥无几。“草场银海”,即是沧海桑田变迁下消逝的景点之一,明朝末年,阴岛居民建土城、炮台以防匪,称“草场”,附近为银色盐田。后来,草场变为盐田,到如今盐田也已难觅踪迹。但我们还是很庆幸,一些景点仍旧游人如织:青云晨钟,青云宫的香火非常兴盛;鹰嘴听潮,鹰嘴石则是红岛蛤蜊节期间很多游客的必经之处……
红岛特产
青岛市红岛街道位于胶州湾北岸,三面环海,海岸线35.2公里,面积28.7平方公里,人口3.8万,拥有渔船1053条(总马力22627千瓦)、浅海滩涂7万余亩,辖区17个行政村均为渔业村,是一个典型的以水产业支柱产业的沿海街道。
红岛海岸线漫长且近海物产丰富,各种鱼类贝类蟹类等,特别是盛产“红岛蛤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娱乐方式正在改变,逐步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时尚。红岛街道在多次派人到日照长岛等地考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依托资源优势、以“赶海、吃海、玩海、购海、知海”为主题,发展特色旅游的工作思路,聘请知名专家进行滨海景区规划、设计,增强了景点的艺术氛围,并提出以节促特色旅游的工作举措,促使渔民由传统的渔业捕捞模式向效益好、附加值高的第三产业和其他配套产业发展,为渔业增效和财政增收开辟一条新道路。通过举办蛤蜊节和红岛龙母会等发展滨海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极大的提高了红岛知名度,促进了红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仅红岛休闲渔村外门票收入就达30余万元,赶海收入达50余万元,其他摊位租赁费收入、停车费收入达20余万元,在农民增收方面效果明显。餐饮业主收入累计600多万元,休闲渔村内的摊点平均日利润达1000余元。同时加快旅游产品和纪念品开发,让游客在体验渔家生活的同时,感受购物的喜悦和快乐,开展海上垂钓、拖地网、撒播蛤蜊苗等特色活动,使其活动的内容更加贴近于游客的心理需求和人与自然的结合,增强红岛海上特色旅游的亲和力。借助红岛信息网等互联网平台的宣传,接待游客12万人,渔民增加各项收入3000余万元。我们以此为契机注册了“红岛蛤蜊”商标,提升红岛蛤蜊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了常规渔业向名牌进军的转化。
还记得赵保乐老师那句经典名言吗?“红岛挖蛤蜊(青岛方言音蛤蜊为“ga la”)一挖一麻袋。”也正是因为这句话,红岛的海鲜开始闻名全国。这不,如赵老师所言,去红岛挖蛤蜊的季节到了。
春夏之交,蛤蜊最肥美。青岛红岛蛤蜊节,2013年已经是第十届。经过十年的发展,红岛蛤蜊节在岛城及周边区市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固定的游客群,“春夏红岛挖蛤蜊”,似乎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短途游项目之一了。
每逢蛤蜊节,海鲜和美酒必不可少的。
红岛最南端的红岛休闲渔村便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蛤蜊节赶上了适宜赶海的好潮水,人们早已按耐不住挖蛤蜊的热情,提前备好了水靴、水桶、小铲子,早早赶到红岛。
待到潮落,游人争先恐后赶往赶海区,偕老带幼,挥舞着各种“武器”发掘着海滩上的战利品,挖蛤蜊、敲海蛎、捡海菜、捡海螺,忙的不亦乐乎,偶有游客捡到拳头大的海螺或八带,难以掩饰兴奋的心情而呼喊,引得旁人艳羡。蛤蜊节作为一项特色休闲旅游项目,对比传统旅游项目,其乐趣在于能够投身大自然的怀抱,通过赶海拾贝等休闲活动,既愉悦身心、锻炼身体又能体验收获的乐趣。
挖蛤蜊,心急最要不得。有经验的渔民师傅会告诉你,蛤蜊最适合在泥沙混合的滩涂生长,退潮后,滩涂上会布满一些小孔,这些是蛤蜊舌头取水摄食的痕迹,偶有一股股水柱溅出。此时,用铲子顺着小孔下挖即可收获。蛤蜊一般生长在滩涂下5—10厘米,挖蛤蜊时不必挖得太深,不然就白费力气。挖蛤蜊选择好位置很重要,蛤蜊一般具有聚堆性,找到蛤蜊生长位置向周边开挖就会有较多收获,大不可漫无目的的乱采乱挖。
如果说游人赶海的器具为小打小闹,那么渔民们的器具则可称为真抓实干了。海螺网用来捕捞八带(章鱼),根据八带钻螺壳寄生的习性,人们把海螺网放在海里一段时间,从海里提上来时,出于本能的八带鱼要往螺壳里,成了瓮中之鳖。一串串用草绳栓成的海螺网,提出一篓篓的大蛸,不费一丁点饵料,其乐无穷。螃蟹笼,类似沙漏状,在笼子的中间白色小网状盒里装上面条鱼、川丁鱼当诱饵,螃蟹闻到气味就会进入笼子里,可怜这横行霸道的王者,进去后很难再爬出来。
渔盐文化
近些时日,山东省政府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红岛韩家民俗村木质渔船制造技艺、盐宗夙沙氏煮海成盐传说在列。
“想要科普渔盐史就去韩家民俗村,想要亲身体验收获的乐趣就去红岛休闲渔村”。韩家民俗村,位于红岛街道办事处东北的后韩家社区,是一座古色古香,占地1500亩的明清村落景区,由多个民俗展馆、庙宇以及四星级农家宴酒店等组成。韩家民俗村所在地,古时称为郎君港,这里是我国古渔场与古盐场遗址,也是中国结网造船、出海捕鱼的发祥地。
有人说“渔祖盐宗”带火了现今的红岛旅游。渔祖郎君氏,盐宗夙沙氏,两位宗祖在民俗村中也各有庙宇,可见自古渔盐不分离。
入春,红岛最先迎来的是“渔祖郎君文化节”,渔家祭祖已有数千年历史,最初是由渔民祭祀渔祖郎君产生,后来发展成渔民出海前的祈福仪式。世界渔业最早来自于中国,中国渔业发源最古是在炎黄时代郎君氏在少海,教人们结网造船、出海捕鱼,郎君号称渔祖。大多数渔民们自酿高度白酒,为过节和平常饮用。白酒有祛湿和消除疲劳的功效。红岛渔村的渔盐酒,是外出打鱼和海盐晒盐人们的必需品
韩家民俗村的用心之处在于用一栩栩如生的壁画,展现从洪荒时期盐宗夙沙氏发明海水煮盐到当地群众刮碱取盐、掘井煮盐、盐田煮盐一直到解放后机械化晒盐制盐的全部历史过程。
驻足而观“1905年胶澳盐田图”,彼时,红岛还是一座孤岛,1913年通过修盐田晒盐修路方与陆路相通。
相传,5000年前,炎帝的一个部落首领夙沙氏在海边用海水煮鱼时,一头野猪从眼前飞奔而过,夙沙拔腿就追,等他扛着打死的野猪回来,罐里的水已经熬干了,底部留下一层白白的细末。他用手指蘸了一点尝尝,又咸又鲜。夙沙用烤熟的猪肉蘸着吃了起来,感觉味道很鲜美。那白白的细末便是从海水中熬制出来的盐。从此,盐就走进了人类的生活并成了必不可少的物品。夙沙氏被后世尊称为“盐宗”。韩家民俗村就建在夙沙氏带领先民煮海取盐的遗址上。
当人们认识了盐以后,便用木板、手从海滩上刮取自然结晶的盐花,这些盐花是在退潮后的海滩上经过太阳蒸发 形成,用来食用、交换食品,从此有了刮碱取盐的这门工艺。有一年,天遇大旱,人们在靠近郎君港的海滩上挖井取水浇田时,发现井水比海水还要苦、咸,就把井水放在锅里煮,结果发现用等量的井水和海水煮盐,前者出盐更多,而且,由井水被泥土过滤后出的盐品质好,因此有天下一鲜的美誉,由此,掘井煮盐这一制盐工艺在我国持续了两千年。
1900年,韩家村民韩高祥、韩高志在即墨金口跟日本人学会修盐田晒盐技术,回家后在韩家村郎君港建成四副斗子晒海水制卤取盐的盐池(每副斗子80亩),成为胶州湾内第一户使用近代制盐技术大规模建池晒盐的先驱。
韩高祥、韩高志等兄弟三人也教会和带动了周边肖家、马戈庄等周边村民修建盐田,到1913年时韩家周围的盐田总达到900多副斗子,面积18万公亩,年产原盐3.5万吨。1960年韩家盐田全部转为国营,盐民转为国家职工,建起集运坨地和张戈庄至南泉的铁路专用线,达到了铁路、公路、船运产销三位一体。
过了壁画,拐入一条古色古香的商业街,这些仿古店铺,是对清末民初时建在郎君港码头和青岛中山路商铺的复原,真实再现了清末民初时期韩家村渔码头的繁华景象。
清末民初时,韩家村很富裕,有渔有盐,村民把生意做到了中山路。彼时,在青岛,“永盛钱庄”“瑞昌隆鱼行”颇有名气。1929年,韩家村村民韩鹏山在中山路开了永盛钱庄,主营存钱、货钱,兼营典当,随后1936年,韩以木、韩高瑞在青岛小港一路创办瑞昌隆鱼行,经营各种海产品鱼需杂货。
郎君港码头是青岛及周边县区重要的渔码头,南来北往商贾多会于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贸世俗和风土人情。漫步古商业街,1868年,韩潇全创办丰盛药房建在本村的大街中部,问诊疗病、开方售药、兼营红、白喜事,还有春和泰百货、翰林府学堂、馥香斋点心铺……坐拥渔盐之利的韩家村,其商贸欣欣向荣。
发展规划
2012年7月19日,青岛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红岛经济区规划情况。红岛经济区范围包括青岛高新区、青岛出口加工区及城阳区红岛街道、河套街道,占地面积约为160平方公里。红岛新区区位条件优越、腹地空间广阔、景观资源丰富,是城市发展重要的战略储备空间,未来该区将按照独立城区的建设标准, 打造成青岛版的“新浦东”。
红岛经济区是青岛市委、市政府为实施 “三城联动”发展战略,在已先期启动开发的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胶州湾北部园区的基础上,整合空间资源、保护胶州湾底生态岸线,统筹并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设立的。青岛市规划局副局长刘敏表示,红岛组团作为北岸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承担起商务会展、旅游接待、文化休闲等城市公共职能。作为红岛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的青岛高新区主园区,将重点规模化发展软件外包、研发孵化、高端制造,建设高新技术密集区和科技、生态、人文新城。这样可以在红岛内配建公共服务设施,满足独立城区功能。“按照独立城区的建设标准,与其他城区一样,红岛经济区规划配置其自身的行政中心、市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刘敏表示,该区还将配置一些为大青岛城市群所服务的会议中心、文化中心、商务中心以及旅游休闲活动区等功能用地,如蓝海国际会议中心、奥林匹克运动中心、高端商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以及辐射北部的区域性健康、教育园区等,以满足作为一个独立城区而应有的功能。
另外,红岛经济区还将打造创新与智慧型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方面,依托高新区中央智力岛初具规模的研发孵化平台,建设青岛市软件科技城,打造创新与智慧型产业集聚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正阳路以北区域,则集中发展高端制造业,提升区域产业能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发展前景
预计到2015年,青岛高新区将发展成为集知识创新密集区、研发孵化密集区、高端产业密集区、高端服务密集区为一体的自主创新战略高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载体和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刘敏表示,青岛经济区还将统筹与规划建设红岛经济区及周边区域,这对于促进胶州湾北岸城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伴随“三城联动”战略的实施,在胶州湾,红岛将作为一座生态新城、魅力新城、活力新城而崛起,引导青岛实现蓝色跨越,跻身国际化海湾大都市的行列。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红岛街道简介.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9 21:3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