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璘,又作纽邻、纽隣,蒙古族,珊竹带氏,自幼随父出战,以智勇善谋,为众所服。宝祐五年(
1257年)秋,奉
蒙哥之命,统率本部
探马赤军万人侵掠四川。宝祐六年(
1258年)支援
成都之战,迫使蒲择之退兵,逼降姚德,使川西诸城相继归附,任
都元帅。开庆元年(
1259年)正月,对涪州境内及相邻州府大肆劫掠,继而南下攻掠
南平军隆化县,击败宋将詹均,转攻
思州、
播州二州,因向士壁而被迫返回,涪州之战败于
吕文德,被迫集结溃军败往
钓鱼山与蒙哥主力会合。开庆元年(
1259年)七月,
蒙哥暴毙于重庆合州城下,在
忽必烈与
阿里不哥之间摇摆观望。景定元年(
1260年)被忽必烈笼络。景定二年(
1261年)五月,被忽必烈命镇秦陇河西地区,受
阔端与
汪世显掣肘,十月增援
刘整,大败吕文德。景定三年(
1262年),谋陷刘整。景定四年(1263年),被
刘整诬告,征至
上都,经调查无事,忽必烈下令释放,回途中在
昌平死去。元廷追封为蜀国公,谥忠武。
人物生平
祖父孛罗带,曾是铁木真的
怯薛,随
窝阔台灭金国,镇守河南。父亲太答儿,端平二年(
1235年)春,辅佐
蒙哥侵略阿速、钦察等国立功。淳祐十一年(
1251年),蒙哥即位,被授蒙古军都元帅。淳祐十二年(
1252年),太答儿率陕西西海、巩昌诸军侵略四川。宝祐二年(
1254年),太答儿率蒙古军向四川西境进发,宝祐三年(
1255年)春,太答儿奉命率军侵蜀,与
兀良合台北进之军会合,自兴元(今陕西汉中)
米仓山入蜀。蒙古万户刘七哥、阿剌鲁阿力与宋军激战于巴州(今四川巴中县),失利,被困巴州。蒙古将领
速哥、
忽都、扎力等领兵驰援,越巴州之境而过。接着,蒙古军沿
渠江南下,十月二日,渠江(今四川渠县)告警。十一月,这支蒙古军进至重庆附近地区。太答儿在率军进入重庆地区后死去。
纽璘自幼随父出战,以智勇善谋,为众所服。宝祐五年(
1257年)春,
蒙哥为消耗南宋实力,令诸王、众将出师侵略宋朝。是年秋,纽璘奉蒙哥之命,统率本部
探马赤军万人侵掠四川。纽璘自利州下白水(今
白龙江),过大获山,出
梁山军直抵
夔门。而另一支由
刘黑马和夹谷龙古带率领的蒙古汉军,则乘西川防务空虚之际,一举占领了成都城。刘黑马是
窝阔台时所立汉军三万户之首,他在觐见蒙哥汗时,明确提出「请立成都以图全蜀」。刘黑马部下契丹将
耶律买住也向蒙哥汗进言:「今欲略定西川下流诸城,当先定成都,以为根本,臣请往相其地」。蒙哥汗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决定在成都立城设署。新城筑就,蒙哥汗便命都元帅阿答胡率一支蒙古军戍守成都,初步确立了蒙古对成都的统治。
宝祐六年(
1258年),
宋理宗认为「成都系蜀安危,不可不亟图之」,令蒲择之措置收复成都事宜。蒲择之在亲率蜀中主力发动
成都之战,为阻挡北面利州
汪德臣、及转战于东面夔州一带纽璘两部蒙古军的救援,预先遣都统
杨大渊统领一军把守
剑门关,在遂州(今四川遂宁)城东
东川、
西川要道上的
灵泉山、
涪江渡口江箭滩,命都统制段元鉴、
刘整等一军把守。此时,驻守成都的蒙古军都元帅阿答胡病死,众将便推纽璘为长,以号令诸军。于是纽璘从东川返至
钓鱼山,欲引军西向,以支援
成都之战。军至江箭滩,受阻于宋军,不能渡过。宋、蒙两军大战一整天,纽璘终于突破宋军防线,「斩首二千七百余级」。由
石抹按只也在
灵泉山大败宋军,宋都统韩勇阵亡。纽璘长驱直入成都城,布置众军坚城拒守,伺机出击。时逢成都「天久不雨」,攻城宋军「暴露日久」,士气逐渐松懈。进入五月,突然出现「拔木之风,石子之雨」,连日霖雨,「在处沾足」,对宋军极为不利。纽璘乘
汪德臣军从
利州来援之机,里应外合,冲破宋军重围,迫使蒲择之撤围退兵。纽璘乘势率军出击,进围成都治所
云顶山(今
金堂县南)城,以扼宋军归路。蒲择之接战败走,经
简州向东撤退。孤立无援的云顶山城守将姚德「仓卒失计」,归降蒙古。在姚德的导引下,川西诸城相继归附。于是,「成都、彭、汉、怀、绵等州悉平,威、茂诸蕃亦来附」。蒙哥汗赏赐纽璘黄金五十两,正式任命纽璘为都元帅。经此一战,宋军最后退出了西川,蒙古军进一步巩固了在
川西平原的统治,为蒙哥入蜀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九月,蒙哥大军进至
汉中,令驻守成都的纽璘率军赶赴重庆下游实施阻援。当时成都驻军仅两万人,为配合蒙哥的行动,纽璘留下五千兵马由大将密里火者、刘黑马、
拜延八都鲁等守卫成都,自将蒙古、汉军一万五千人,号称五万,携战舰二百艘,以降将张威所部五百人为前锋,水路并进。因
嘉定府为一南宋西边重镇,蒙古军多次进攻而未下,纽璘便绕道
资州(今四川
资中),架浮桥渡过
沱江,然后兵分两路,千户
暗都剌率舟师顺流而下,纽璘自统步骑陆行,欲取道马湖江(古长江
宜宾段称谓)以趋重庆。当纽璘引军行至岷江与金沙江交汇处的
叙州时,遭到宋守将都统张实的抵御,为迎战纽璘军,张实「先以五百艘控扼江渡」,「连舰绝江不得进」,「横截江津,军不得渡」,主要是采取封锁江面的战术进行堵截。当时,长于水战的纽璘部下石末按只率七十艘战舰赶至马湖江。他一面选择有利地形,架浮桥,一面收集军中牛皮,赶制浑脱、皮船等渡江器械。纽璘组织水师,与宋军在江中激战。石抹按只在击破宋军后,「夺其渡口,为浮桥以济师」。
完颜石柱为争夺浮桥,「与宋兵战」。
探马赤率领二千精兵,一举夺得宋军舟船以渡河。纽璘军突破宋军水上防线后,指挥军队深入两江交汇处的三角地带,与宋军在陆地上作战。宋军腹背受敌,被蒙古军分割包围。
忽都、车里领兵在老君山(今
屏山县西北)和马老山击败叙州兵,取得决定性胜利。江面上的宋军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宋军主帅、四川宿将张实被俘。纽璘军突破马湖江防线后,声势大振。蒲择之指挥蜀军「分道要遮」,连连败溃。纽璘军沿江而下,一路上浩浩荡荡,「鼓噪渡泸」,一举突破重庆上游最后一道防线泸州神臂城,直奔重庆及其下游江面而去。
开庆元年(
1259年)正月,纽璘军成功抵达
涪州蔺市,初步实现
蒙哥的战略意图。纽璘在蔺市见其江面狭窄,水流平缓,遂在此地大造浮桥。蒙古军筑就浮桥后,又在长江两岸设置营寨,驻兵桥南北,长达数十里,严密封锁重庆下游江面,「以杜宋援兵」。纽璘部署完毕后,以步兵与水军坚守营寨,亲率骑兵,沿乌江而南,对涪州境内及相邻州府大肆劫掠,并强迫沿途民众向蒙古军缴纳「牛豕犬各万头」。宋廷鉴于纽璘军在涪州的危害性,急诏四川制置使蒲择之、京湖制置使
马光祖「战守调遣,便宜行事」;同时诏命两制司以蒙古军「在蔺市大渠浮桥及在江南作过,奸谋叵测,合行痛剿,乞立赏格,以激将士」。未几,纽璘率骑兵自涪州南下,攻掠
南平军隆化县(今重庆南川县),宋京湖制司急遣湖北勇胜军统制詹均率军前往支援。詹均因周边友军配合不力,又兼本军「以步制骑,众寡几千倍」,遭遇失败,几乎全军覆没。詹氏本人亦因「创甚矢尽」而被擒,旋即不屈遇害。纽璘军击败宋勇胜军后,又自隆化县转攻
思州、
播州二州。为加强重庆下游防御并抗击纽璘军对乌江流域的劫掠,宋廷以「
向士壁为湖北安抚副使、知峡州,兼归、峡、施、珍、南平军、绍庆府镇抚使」,抵御蒙古军侵犯。随着宋军防御力量的加强,纽璘军在思、播等州劫掠无获,被迫沿乌江北返蔺市。
三月,京湖制置使马光祖向宋廷奏报:蒙古军「自乌江还北」。宋军虽然遏制住纽璘军南侵势头,但蒙古军依然控制着蔺市两岸,重庆上下游之联系仍未打通。为彻底消除蔺市蒙古军的威胁,宋廷再次严诏四川各制司对其「为驱逐速」,「重赏募将士,毁蔺市浮桥」。同月,宋廷命
吕文德为保康军节度使、四川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率舟师万艘,溯流而上,支援重庆;同时,诏命六郡镇抚使
向士壁率黔州军「往援」。吕文德集合涪、黔诸路宋军抵近蔺市后并未立即发动攻击,而是屯驻浮桥下游,伺机退敌:蒙古军亦未主动攻击。双方对峙长达七十日,均未先发。其间,蒙古军随时间推移,渐显水土不服之态,「士马不耐其水土,多病死」,军中又盛行疟疾和瘟疫,陷入困境。适逢长江上游冰雪溶化,致使江水暴涨,「水冒桥趾」,倾泻而下的江水将蒙古军浮桥被冲断。西岸蒙古军来不及撤退,多被水流冲溺而死:东岸石抹按只部「急撒浮桥,聚舟岸下,士卒得不死」。吕文德乘势麾军发起总攻:夔州都统甘顺此时亦率水军「自夔州逆流西上,乘舟来攻」。在宋军的强烈攻势下,蒙古军接战不利,纷纷溃退。纽璘部将火尼赤陷入宋军重围,幸被
速哥救出;石抹安只则救出被围的蒙古军「别部军五百余人」。「吕文德乘风顺一鼓作气冲破蒙古军封锁,宋将曹世雄、
刘整率部最先通过浮桥,获功最多。纽璘被迫集结溃军败往
钓鱼山与蒙哥主力会合,阻援任务彻底失败。至此,涪州之战以蒙古军失败而告终。六月,吕文德率兵进入重庆,打通了重庆与下游间的联系。宋廷以吕文德「断桥通道有功,命兼领马军行司」,其余诸将士亦有犒赏。然而《元史·纽璘传》讳言纽璘在涪州的失败,反而记其「大败(吕)文焕(应为文德)军,获其将二人,斩之,遂班师」。该记载漏洞频为明显,纽璘军任务本为阻援,获捷后反而班师,自相矛盾,显然是所抄录的行状墓志之曲笔无疑。
开庆元年(
1259年)七月,
蒙哥暴毙于重庆合州城下,
忽必烈与幼弟
阿里不哥围绕蒙古汗位继承问题发生争夺。阿里不哥抢先发布敕令征兵于诸道,同时命留守
六盘山的
浑都海发兵图关陇,又派刘太平、霍鲁海到陕西,以尚书省征集粮饷「应接川蜀」的名义,图谋占据秦蜀地区。刘太平、霍鲁海到
京兆后,与六盘山相为表里,「其势张甚」。浑都海时拥「骑兵二万」,其部将乞台不花有「兵数千」,驻守东川青居山:另一部将密里火者「握重兵,居成都」,纽璘
奥鲁官有「精骑数千」。他们同六盘山暗中勾结,伺机而起,大有席卷秦蜀之势。
中统元年(
1260年)四月,不甘示弱的
忽必烈在漠南
开平府宣布即位,以
廉希宪、
商挺为宣抚使、副,
赵良弼为参议,速赴京兆,安抚川陕。刘太平、霍鲁海得到消息后,「乘驿急入京兆,密谋为变」。
浑都海则杀使拒命,急调密里火者和乞台不花,各带本部兵马,火速北归为援,又重赏纽璘奥鲁官兀奴忽等金帛,以支持阿里不哥。三天以内,廉希宪、商挺等人及时赶到京兆,召集百官,「宣布诏旨」。六月,又先发制人,「遣万户
刘黑马、京兆治中高鹏宵、华州尹史广,掩捕太平、霍鲁海及其党」,以谋反罪将二人处死。又遣刘黑马诛密里火者于成都,总帅
汪惟正诛乞台不花于青居。秦蜀宣抚司断事官八春逮捕纽璘奥鲁官二人并其从者五十余人,将奥鲁官二人,送至京兆,请命处死,
廉希宪怀安反侧,将二人释放,稳定了秦蜀局势。据《元朝名臣事略》卷七《平章廉文正王》:「四川大帅纽璘一军私属,与六盘密迩,其副将乞台不华亲戚军属,并在北廷,其心皆不可测」。《元史·廉希宪传》:「西川将纽鄰奥鲁官,将举兵应浑都海」,不难看出,纽璘一军私属(奥鲁官)的确与
浑都海有所勾结,但不能说明纽璘是支持
阿里不哥,只是纽璘军中将领与阿里不哥牵涉较多,原因主要是「亲戚属军」都在阿里不哥「北廷」。又据《元史·赵良弼传》记载:「今
浑都海日夜思北归,纽郭迁延不即行,当先遣使奉上旨促纽璘入朝」,此时,纽璘「迁延不即行」是持观望态度。而《蒙兀儿史记·纽璘传》记载:「宪宗崩,世祖即位,而阿里不哥自立,纽璘年少鸷勇,未有定志,欲举兵应阿里不哥」。《元史》本纪、列传中并没有提起纽璘支持阿里不哥的记载,因此,此记不可采信。在此之前,五月
赵良弼察访秦蜀事宣后曾奏报说:「纽鄰总秦、川蒙古诸军,多得秦、蜀民心,年少鸷勇,轻其就,当宠以重职,疾解其兵柄」。忽必烈采纳了赵良弻的建议。
八月,忽必烈遣使诏纽璘入朝,赐虎符及黄金五十两,白金两千五百两,马二匹。纽璘遂派梁载立招降黎(今四川汉源)、雅(今
雅安)、碉门(今天全县)、岩州(今四川泸定)、偏林关诸蛮,获得汉民、吐蕃二万余户。
景定二年(
1261年)五月,忽必烈「诏
速哥分西川兵及陕西诸军属纽璘,镇秦、巩、唐兀之地」。「唐兀之地」即秦陇河西地区,隶属于
陕西行省。四川是纽璘家族的发迹之地,是太答儿、纽璘父子经营了近十年的地方,其潜在的势力与便利不容忽视。而「秦、巩、唐兀之地」,一方面,秦、巩此时还是
阔端与
汪世显两家的势力范围,关陕有忽必烈的分地,纽璘入关,必受此三家掣肘。另一方面,关陕连着河西与西道诸王,是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在漠南争夺的重点战场,关陕若失,阿里不哥从漠北与河西两个方向掩击忽必烈,则忽必烈汗位堪忧。
川蜀是蒙哥时代的主要战场,蒙古投入了大量军力,防御关陕,从川蜀调兵最为方便,但西川及陕西诸军亦非纽璘旧属,忽必烈调纽璘统率一支新的军队去镇守秦、巩、唐兀这一前线阵地,虽然是局势需要,也或许是对纽璘的信任,但纽璘却未必领情,纽璘甚至会怀疑忽必烈是在趁机削弱自己势力,这从这次调动引发了纽璘与刘整的矛盾激化可以推测出来。此次调动与刘整降元有一定关系。总之,纽璘在中统初年的汗位争夺中采取观望态度,经过忽必烈及其谋臣的笼络最终站到了忽必烈一方,并取得了新汗的信任,扩大了权势,但忽必烈的信任还是有所保留的。
六月,南宋泸州守将
刘整率部下官吏二十七人,十五郡都、户三十万投降蒙古。十月,宋廷任
吕文德兼四川宣慰使,命他率军收复泸州,纽璘奉命增援刘整,大败吕文德,「遂徒泸州民于成都、潼川」。《元史·纽璘传》记载:「(中统)三年,宋将刘整以泸州降,吕文焕(文德)围之,诏纽璘以兵往援,文焕败走。」此处时间有误,据《元史》世祖本纪及刘整本传记载,刘整是此年降于蒙古。中统三年(
1262年)七月,刘整奉命入朝,「授行中书省于成都、潼川两路,赐银万辆,分给军士之失业者,仍兼都元帅,立寨诸山,以遏宋兵。同列嫉整功,将谋陷之,整惧请分帅潼川」。《元史·刘整传》所谓「同列嫉整功,将谋陷之」的「同列」,从后文揭示的史料可以看出是指西川大帅纽璘。
此时,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战尚在继续,川蜀是蒙古攻宋的主战场,许多将领与蒙哥关系密切,将纽璘调离成都,这触动了曾经处于观望状态的纽璘的防范心。而纽璘显然不愿离开四川,又不敢对抗朝命,于是「谋陷」降将刘整,使其知难而退,对忽必烈的任免来了一手斧底抽薪。忽必烈此时不可能与纽璘决裂,只好采纳刘整的意见,改任其为潼川路都元帅。
刘整最初仕金国,趁乱入宋,投到隶京湖制置使
孟珙麾下,宝祐二年(
1254年)随四川宣抚使
李曾伯入蜀,成为四川制置司下四大主将之一。宝祐六年(
1258年),他率军在江箭滩(今四川遂宁境内)阻截纽璘军,以功报捷。宝祐七年(1259年),又与曹世雄「出奇斫桥袭寨」,将纽璘军架设在涪州蔺市的浮桥攻断,同奏断桥之功。
文献记载纽璘「谋陷」刘整的事情应是在刘整降元后同朝为官时期。刘整降元时,都元帅纽磷镇守成都。此时忽必烈任刘整行省成都,刘整无疑有抢纽璘地盘之嫌,蒙古的诸王、将帅们有将所克地盘视为势力范围的传统,忽必烈不会不明白这一点,可是忽必烈可以不理会这一点,刘整却不能不理会,于是惧而不分省成都,只能「分帅潼川」。刘整由金入宋,又降元,并无操行可言,忽必烈重用刘整,除了刘整的个人才能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展现优待降将的姿态。因为刘整未就成都行省之职,故纽璘亦未调往秦巩唐兀之地,但这次任免在纽璘与刘整、与忽必烈之间都埋下嫌隙。随后纽璘与刘整产生了严重的纠纷,有可能涉及到朝政。
中统四年(1263年),纽璘被刘整诬告,征至开平,经调查无事,忽必烈下令释放。纽璘回途中在
昌平便死去。元廷追封为蜀国公,谥忠武。
家族成员
史籍记载
《元史·卷一百二十九 列传第十六》
《新元史·卷一百六十四·列传第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