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中国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南宋四大名臣之一。
人物生平
早立卓然
胡铨自小潜心学问,强记博览。
建炎二年(1128年),
宋高宗在淮海
策问进士,胡铨对御题问“治道本天,天道本民”,回答说:“汤、武顺从民众而兴起,桀、纣顺应天道而灭亡。现在陛下起于干戈锋镝之间,外乱内讧,而策问臣下数十条,都质问于天道,而不倾听民众呼声。”又说:“现在的宰相不比过去的
晏殊,枢密、参政又不是过去的
韩琦、
杜衍、
范仲淹。”答问长达一万多字,高宗看到而惊异,打算把他列为第一名,有人忌恨他的耿直,移为第五名。
登第之后,胡铨被授为
抚州(今江西抚州)军事判官,未上任,恰逢隆佑太后(孟皇后)为避金兵逃到赣州,金兵随后追击,胡铨以漕司
檄文统摄本州幕僚,召募乡丁辅佐官军抵御。
因功受赏,转官
承直郎。后为父服丧,并随乡人萧楚学习《
春秋》。
绍兴五年(1135年),
张浚设
都督府,辟举胡铨任湖北仓属,胡铨没有赴任。有诏令到
都堂审察,
兵部尚书吕祉以贤良方正推荐他,获高宗赐对,任
枢密院编修。
乞斩秦桧
绍兴八年(1138年),
金国派遣
张通古、萧哲二人作为“江南诏谕使”,携带
国书,在
王伦的陪同下,来到南宋
都城临安进行和谈。金使态度极其傲慢,目中无人,对南宋当局百般侮辱。但高宗和
秦桧一味苟且偷安,不惜卑躬屈膝与金使议和。此举激起了朝中大多数大臣与全国军民的义愤,纷纷起来反对。
胡铨反对议和最为激烈,他上书高宗,对金国议和的阴谋进行揭露,而且要求高宗斩下秦桧、王伦、孙近的首级。他还表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他宁愿投东海而死,也决不在小朝廷里求活。
胡铨这篇
奏疏一经传出,立即产生强烈反响。
宜兴进士吴师古迅速将此书刻版付印散发,吏民争相传诵。
金人听说此事后,急忙用千金求购此书,读后,君臣大惊失色,连连称“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
奏疏上报之后,秦桧认为胡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诏令除名,贬送
昭州(今广西
平乐)管制,并降诏传告朝廷内外。
给事中勾龙如渊、
谏议大夫李谊、
户部尚书李弥逊、
侍御史郑刚中等人纷纷想方设法出面营救,秦桧迫于公论,只得改派胡铨去广州监管盐仓。
甘心流窜
绍兴九年(1139年),改为签书威武军判官。
绍兴十二年(1142年),谏官
罗汝楫弹劾胡铨饰非横议,诏令除名,贬送新州(今广东新兴)管制。
绍兴十八年(1148年),新州守臣张棣攻讦胡铨与宾客唱酬对答,诽谤怨恨朝廷,胡铨再被贬至
吉阳军(今
海南三亚市崖州区)。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秦桧死,胡铨量移至衡州。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胡铨获准随意居住。
屡议朝政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
赵昚即位,胡铨复职
奉议郎、知
饶州。孝宗召他入对,胡铨上奏修德、结民、练兵、观衅
四事。孝宗说:“朕很早就听说你耿直诚实。”任命他为吏部
郎官。
隆兴元年(1163年),迁任
秘书少监、擢任
起居郎。针对自
隆兴北伐失败后朝中的议和之风,胡铨多次上表予以反对。
当时发生
旱灾、
蝗灾和星变,孝宗下诏垂询政事缺失,胡铨应诏上书数千言,全篇引用《春秋》记载灾异的方法,论述政令缺失的情况有十种,而上下情不合的情况也有十种,并说:“尧、舜四目明白,四耳通达,虽有共、鲧之乱,不能堵塞。
秦二世以
赵高为腹心,
刘邦、
项羽横行而没有听说;
汉成帝杀死王章,王氏移鼎而没有听说;
汉灵帝杀死
窦武、
陈蕃,天下崩溃而没有听说;
梁武帝信任
朱异,
侯景斩关夺隘而没有听说;
隋炀帝信任
虞世基,
李密称帝而没有听说;
唐明皇驱逐
张九龄,安、史包藏祸胎而没有听说。
陛下自从即位以后,号召延揽宾客,与我同时召来的张焘、
辛次膺、王大宝、
王十朋,现在张焘已离开朝廷了,辛次膺离开朝廷了,王十朋离开朝廷了,王大宝也将离去,只有臣还在。以言论为避讳,而想堵塞灾异的根源,臣知道必然不能做到。”
胡铨又说:“过去周世宗被
刘旻击败,周世宗处斩败将何徽等七十人,军威
大震,果然打败刘旻,夺取淮南,抚定三关。一天之内处死七十位将领,哪里还有将领可以使用?但周世宗终能恢复失地,这难道不是因为无能懦弱的人离开,而勇敢的人出来了吗?近来
宿州之败,将士死于敌手的布满原野,而败军之将以得到的金银贿赂权贵以求得自解,上天以灾异昭示人们,陛下必须信赏必罚以顺应天道变化。”他又谈论台谏官说:“今朝廷大臣以箴默不言为贤,取悦陛下为忠,导致
唐德宗时‘卖直’那样的事发生,正所谓‘一言丧邦’。”孝宗说:“不是你,我听不到这些话。”
金朝请求和议,胡铨说:“金朝知道陛下锐意恢复中原,因此用好话欺骗我,希望绝口不要说‘和’字。”孝宗将边防事宜全部交付张浚,而
王之望、
尹穑等人专主议和排挤张浚,胡铨当廷斥责他们。
胡铨兼任权中书舍人、同
修国史。张浚儿子张轼被赐金紫,胡铨收缴上奏,认为不应当这样对待勋臣子弟。张浚与胡铨交情深厚,胡铨不顾忌这一点。
十一月,孝宗就战和问题向朝臣征求意见,与会的十四人中,力主和议的占一半,模棱两可的占一半,反对议和的不过胡铨一人。朝廷任命他为
宗正少卿,胡铨请求外任,没被允许。
早先,金将蒲察徒穆、大周仁以
泗州地投降,萧琦率兵一百人投降,诏令都授予他们节度使。胡铨说:“接受投降自古以来都是件棘手的事情,六朝七次得到河南地区,但很快又都丧失;梁武帝时侯景将河南地区来投降,不久台城沦陷;本朝政和、宣和年间,
郭药师从燕云来投,不久成为中国祸患。
现在金朝三大将前来归附,给予高官厚禄,优待他们的部队,以维系中原民心,是不错的。但让他们驻在都城附近,万一他们包藏祸心,作为内应,将来会后悔莫及,希望不要任命他们掌管兵权,把他们的部众迁移到湖、广地区以杜绝后患。”
隆兴二年(1164年),胡铨兼任
国子监祭酒,不久任权
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八月,孝宗因灾异避住偏殿减少膳食,诏令廷臣议论政事缺失和当前急务。胡铨认为救灾是当务之急,同金讲和是政事缺失,认为“今日之议若成,则有可吊者十;若不成,则有可贺者亦十。”并举“十吊”之事,再次反对议和。
射阳拒敌
隆兴北伐失败后,金兵继续向商、秦之地推进,两淮局势亦危急,楚州、
昭关、滁等地先后失守,只有
高邮守臣陈敏顽强地拒敌于
射阳湖(今江苏东部)。形势十分危急,胡铨受命以本职措置
浙西、淮东海道。
一面上表弹劾拥兵不救的大将李宝,敦促他迅速出师救援;另一方面又亲自带兵上前线抗金。时值严冬腊月,河水冻结,胡铨身先士卒,手持铁锤下河击冰。将士们深受鼓舞,一鼓作气,奋勇作战,终于击退了金兵的入侵。许久后,提举太平兴国宫。
恩宠日隆
乾道(1165年-1173年)初年,胡铨带集英殿修撰职出知
漳州,又改知泉州。上朝奏事后,被留朝为工部侍郎。胡铨入宫轮对,说:“
少康以一旅之师恢复夏
禹基业,今陛下富有四海,不只一旅,而即位已经九年,恢复过去基业的效果还未显著。”又说:“天下多水旱灾害,左右不上报,这是为国谋画者的过错,应该让有司迅速做好防灾准备。”并请求致仕。
乾道七年(1171年),胡铨任宝文阁待制,留侍
经筵。他再次请求离职,得以
敷文阁直学士外任
宫观官。
辞行时,胡铨仍以归还陵寝、恢复故疆力言,孝宗说:“这是朕的志向。”并问他回到哪里,胡铨说:“回到庐陵,臣以前在岭海曾经训解经书,想写成此书。”孝宗特赐其
通天犀带,以示宠荣。
胡铨归去后,献上所著《易》、《春秋》、《
周礼》、《礼记解》,孝宗诏令有司收藏于
秘书省。不久,复任原官,升龙图阁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转提举
玉隆万寿宫,进升
端明殿学士。
归家长逝
淳熙六年(1179年),孝宗召胡铨归经筵,胡铨以疾病极力推辞。
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获准以
资政殿学士致仕。五月,胡铨病危,弥留之际,仍
口授遗表,期望孝宗“舍己为人,安民和众”,牢记家仇国恨,收复失地。他自己则愿学习唐代名臣
张巡“为厉鬼以杀贼,死亦不忘!”旋即辞世,享年七十八岁。孝宗闻讯后,特赠他为
通议大夫。
淳熙十三年(1186年),孝宗追赐胡铨谥号为“忠简”。
人物评价
总评
胡铨的—生忠诚正直,始终不渝,正如他在《
乾道三年九月宴罢》一诗中所写:“久将忠义私心许,要使奸雄怯胆寒。”胡铨被流放二十三年,但始终坚持抗金、反对议和,为
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爱国者。
历代评价
陈刚中:①屈膝请和,知庙堂御侮之无策;张胆论事,喜枢庭经远之有人。身为南海之行,名若泰山之重。②谁能屈大丈夫之志,宁忍为小朝廷之谋。知无不言,愿请尚方之剑;不遇故去,聊
乘下泽之车。
杨万里:公居无事时,下心拱手,言恐伤人,独论国事,劲气正色,贯日袭月,奋以直前,不怵不恻,不疚不式,大节揭揭,细行斩斩,动容出辞,见者起敬,长身玉立,望之山如即之春。
周必大:①春秋尊王,外攘夷狄。幼学壮行,终始惟一。凛然
英气,尚父是匹。揭之徂征,可却回纥。②
编修官胡铨毅然上书,乞斩相(阙)北使,三纲五常赖以不坠,士大夫复翕然尊之。……是之谓三忠。
罗大经:人徒见忠简以一编修官乞斩秦桧,甘心流窜,忠襄(
杨邦乂)以金陵一倅唾骂
兀术,视死如归,岂知其自为布衣时,所立已卓然矣。
脱脱:秦桧执国柄,其误宋大计,固无以议为也。
张九成之策,胡铨之疏,忠义凛然。
蔡东藩:胡铨一疏,直足怵奸贼之胆,虽未邀听信,反遭贬谪,而正气自昭于
天壤,
南宋之不即亡,赖有此人,亦赖有此疏,读此可以起懦而警顽,令人浮一大白。
文学成就
胡铨虽颠沛流离,半生岭海,但志苦心劳,好学不厌。对经史百家之学均有所得,而且通晓绘画艺术。
胡铨推崇
韩愈、
欧阳修,主张以文“传道”。他的文章,内容丰富,驰骋古今,多长篇大论。他的代表作如《上高宗封事》,决然表示“不与桧等共戴天”,“愿斩三人头竿之
藁街”,并主张“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文章一出,群臣振奋,奸佞失色。
其他文章,如《应诏言事状》、 《应诏集议状》、 《上孝宗封事》、《与王中丞相书》,也都痛快淋漓。题跋如《跋陈了翁帖》,也写得激昂慷慨。
杨万里曾为他的集作序,说道:“先生之文,肖其为人。其议论闳以挺,其叙记古以则,其代言典而严,其书事约而悉。”是中肯之评。
胡铨的诗,颇具风采,一如其文。如《次
雷州和朱□秀才韵时欲渡海》,虽再遭贬斥,意气不衰。其词亦多激愤之语,如《好事近》直斥“
豺狼当辙”。
秦桧的私党张棣迎合意旨,以此词为据,向朝廷检举他“谤讪怨望”,以致被远谪
海南岛(《四朝名臣言行录》)。
个人作品
胡铨作品散失不少,原有今传本有《
胡澹庵先生文集》32卷,《补遗》1卷,有道光十三年
刊本。其词集《澹庵词》1卷另行,有《
四印斋所刻词》本。清
王鹏运《
南宋四名臣词集》录胡铨《澹庵长短句》一卷。
亲属成员
胡铨的曾祖父胡琏,为胡公霸的曾孙。祖父胡恺,父亲胡载,生母曾氏。从曾祖到父亲,胡氏三代不仕,而以
耕读为业。胡载曾经参加过
科举考试,但一试不中就弃而归农。
胡铨有兄弟多人。兄胡铸,自幼读书力学,师从名儒萧楚。曾与胡铨一起在乡里洞岩筑精舍,自号
蓬山居士。铸子胡潚,字几道,居家以孝友闻名乡里。南宋乾道九年以叔父胡铨的
恩荫授迪功郎,监
潭州衡山县户部赡
军酒库,病故于任所。
胡铨的堂弟胡锷,字廉夫;
从弟胡镐,字从周,绍兴十五年
进士及第,历任新淦县尉、
靖州判官、
赣县县丞、大理寺主簿等,后出任
荆湖南路参议官。
长子胡泳,字季水,一说字永夫(见湖南
浏阳安定堂胡氏族谱),小字苏郎。6岁时随父亲贬谪新州,
记忆力过人,能背诵《春秋》,诗人陈元忠目之为春秋生。后胡铨被流放到
琼州,他又随父渡海到贬所,为被贬放琼州的名臣
李光所看重,把孙女许配给他为妻。胡铨在海岛聚徒授业,胡泳也受到熏陶。
奸臣秦桧死后,胡铨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全家返回内地。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胡泳回到庐陵故里。
次子胡澥,号伯图,以父荫人官,为承务郎,监南岳庙,转任奉议郎,为沿海制置司
干办公事。
诗人杨万里称他修洁博习,能世其家。
胡浃,字季夹,官承务郎。
胡瀳,官承务郎。
胡冲早夭。
胡铨的孙子有10余人。胡槻,胡泳长子、胡铨长孙,
宋宁宗嘉定十二年以
右文殿修撰
经略安抚使知静江,在任4年,有政绩。
胡榘为胡泳次子,
宋理宗时官至
焕章阁学士、知
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以
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其他孙子有胡桯、胡杙、胡㭄、胡榗、胡梴、胡枅、胡机、胡棿、胡檟、胡枃、胡桦、胡檖、胡椅等人。
史书记载
《资政殿学士赠通奉大夫胡忠简公铨神道碑》
《宋故资政殿学士朝议大夫致仕庐陵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食实封一百户赐紫金鱼袋赠通议大夫胡公行状》
《宋史·卷三百七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后世纪念
南宋名臣
周必大曾在庐陵建三忠堂,撰文祭祀
欧阳修(谥
文忠)、
杨邦乂(谥忠襄)、胡铨(谥忠简)。
为纪念胡铨,后人曾在
集贤书院内置其
神主,与
李泌、
韩愈、
周敦颐、
朱熹等人合祀一堂。后人把他与
欧阳修、
杨邦乂、
周必大同誉为“庐陵四忠”,并修有胡忠简公祠、“
五公祠”等。
2000年,
江西省
新闻媒体选评江西千年之中最杰出的十位历史名人,胡铨被评为“脖子最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