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第三中学是1906年创办的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名校。前身是
晏成中学与
慧灵女中两所教会学校。2011年增名“江苏省苏州外国语高级中学校”,学校被中共江苏省委命名为
江苏省重点中学,是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江苏省文明单位。于2015年第一年创办慧成实验部,招收初一学生80名。
历史沿革
苏州市第三中学(南校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平江区临顿路谢衙前14号,2011年增名“江苏省苏州外国语高级中学校”。 苏州市第三中学的前身是晏成中学与慧灵女中两所教会学校。1906年(
光绪三十二年),美国南浸信会西差会创办浸会小学,1909年(宣统元年)迁址临顿路谢衙前,增设中学部,1913年,改名为晏成中学。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美国南浸信会西差会创办慧灵小学,创办人为兰纱裴女士,1911年(宣统三年)迁址临顿路谢衙前,改名为慧灵女中。民国初年,
梁启超、蔡元培、
章太炎等名人曾到学校讲学;
孙中山先生于1919年为晏成中学题写“其道大光”的匾额;在中西文化融合中,学校一度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尤以外语与体育见长。1936年,
程金冠代表中国参加柏林奥运会。但是,由于国民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两校几经变迁,教育教学不免受到影响。1953年1月,人民政府接办为公校,遂定名为“苏州市第三中学校”。1960年,学校被中共江苏省委命名为江苏省重点中学,并被确定为“五年一贯制”试点学校。
20世纪90年代,学校深化
教育改革,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996年,苏州市第三中学与市三十九中合并办学;同年,经市政府批准,创建了苏州市第一所国有民办公助性质的全日制中学——平江中学。1998年,苏州市第三中学正式恢复“江苏省重点中学”称号。2000年,平江中学与母体苏州市第三中学分离,迁址西北街,并租赁光明丝织厂的部分厂房作为校舍。2003年,苏州市第三中学与市二十一中合并办学,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新模式,合并后的二十一中校区作为平江中学的一个分部。2004年,平江中学及其分部(原二十一中)两校区一起迁址学士街389号,形成“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同年,苏州市第三中学高中部通过了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评估组专家的验收,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2006年,苏州市第三中学又与市一初中合并办学,并将苏州市第三中学初中部(原三十九中校区)迁至原市一初中校区,作为苏州市第三中学的初中部,增设平江中学二部。2007年,苏州市第三中学又与通才中学实行紧密型合作办学。
学校校区
苏州市第三中学有三个校区——南校区(高中部)、东校区(初中部)和西校区(民办性的平江中学)。其中,南校区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名园——狮子林,是一座园林式的校园,校园内耸立着弘道楼、
逸夫楼、成林楼、纵横楼,而中山苑、弘泽园、麦兰园、璞石成器等景观镶嵌其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结合,恬淡、典雅。东校区是一座古典园林式的校园,内有被誉为“小林屋洞”的小花园和明清时期的建筑——惠荫书院,环境优美典雅,文化气息浓郁。平江中学位于学士街389号,内有王鏊古居、慧成楼、学士楼等。据有关资料显示,三个校区共计学生4600多人,在职教职工530多人。该校拥有140869册图书,每年订阅160多种期刊、60多种报纸;建有千兆校园网,是一所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学校。
办学宗旨
苏州市第三中学形成了“本部领导,校区办学、部办服务”的管理模式,形成行政、学术、督导三支队伍,努力构建
现代学校制度。与此同时,该校提出了“学道爱人”的校训和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风。该校的办学目标与教育理念也与时俱进:1997年,该校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2000年,提出了“让学生更聪颖、更健康、更有创新能力”的办学目标,2002年,提出了“关爱每个学生,服务每一个家庭”的教育理念,2005年底,提出了“弘扬百年优良办学传统,再创新百年育人伟绩”的办学追求。
师资力量
苏州市第三中学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2004年,该校明确提出“打造名师文化”的口号,通过建立青年教师和干部研训基地、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选派优秀教师出国研修和聘请专家进校讲学等,多渠道、多途径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校有特级教师、名校师、学科带头人等近32人,出国研修教师10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的高学历教师65人。
办学特色
外语特色
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研组在
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情景教学”的实践,90年代,该校深化教学改革,涌现出了英语特级教师赵晴芳等有教学特色的优秀教师,在她带领下,该学校积极探索外语特色之路,率先在苏州市开设双语课,率先在苏州市成立国际教育交流处,并与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学校建立友好关系,2004年,苏州市第三中学成为“中央教科所外国语实验学校”,2007年,该校被评为中央教科所的优秀外语实验学校,外语特色现已成为苏州市的知名品牌。
科技特色
1976年,苏州市第三中学建立了地震测报站,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坚持了下来,并成为全国中学系统中的“独此一家”,1997年4月,钟连元同志任苏州三中校长,将逸夫楼建设成为科技中心,并建立了以地震科普教育为龙头的多学科结合的科技创新教育体系。2005年,该校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十八届国际科联大会的分会场活动;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深情寄语苏州市第三中学:“希望学校把科技活动继续搞好,使青少年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风气推广开来。”为了认真落实温总理的批示,学校开展“科普知识进课程、科普专家进课堂”的“双进”活动,建立了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苏州市第三中学科普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夏令营。2007年,苏州市第三中学开展电脑机器人援藏行动,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该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比赛中屡屡获得大奖。
体育特色
2003年,苏州市第三中学进行“市队校办”体制改革,推动了该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教工男篮勇获苏州市教工篮球赛“三连冠”,学生女子篮球队参加国内外比赛屡获奖牌。张晓一同学,2006年他获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跳远冠军,后入选国家田径集训队,备战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学校荣誉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校取得了一系列办学成果。该校成功举办全国五省二区一市孙中山教育思想研究会;编号为5013的小行星被国际
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命名为“
苏州三中星”(2007年2月15日,苏州三中星首次冲日);学校是“全国中小学现代技术实验学校”、首批“国家防震减灾科普基地”、“江苏省四星级学校”、“
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五星级先进集体”、“苏州市双语实验学校”、“苏州市教科研先进学校”、“苏州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中央教科所外国语实验学校”、“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牛津英语实验教材试验基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生源基地”、“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和
江苏大学生源基地”、“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室和苏州大学外语教学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2006年12月,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
李政道博士参观苏州三中后欣然题写:“凝聚姑苏灵气,汇成全国骄傲”。
学校校友
1906年建校以来,苏州市第三中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有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
吴学谦 ;中国神舟五号指挥部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院院士
王礼恒教授;骨髓移植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道培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育种专家戴恩松;中国科学院院士、岩石专家
王德滋;中国工程院院士、舰船研究设计专家
潘镜芙;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冶金专家
殷瑞钰;中国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
张祖勋等两院院士;有著名脑外科专家
杜子威;著名桥梁专家
任旭初;著名作家
苏童;著名歌唱家顾欣和著名教育家
于漪等成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现任领导
校长:王旦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