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山
古代帝王禅地
蒿里山(haolishan),又名高里山、英雄山,位于山东省泰安泰山火车站南,是古代帝王举行禅地大典之所。汉朝以前称作“高里山”,《史记》载:“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祠后土。”《汉书》中多处记载了汉武帝“亲禅高里”。约到魏晋时期,出现“蒿里”之称。蒿里山曾建有规模宏大的蒿里山神祠,又名森罗殿。
历史沿革
蒿里山首先是古代帝王举行禅地大典之所。蒿里山又名高里山,《汉书》中多处记载汉武帝“亲禅高里”。以此知蒿里山曾称高里山。约到魏晋时期,出现“蒿里”之称。
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武帝多次封泰山、禅蒿里,前后逾20年。由于他频繁地封禅泰山,对后世帝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蒿里山成为阴间冥府,是由山川崇拜变异而来。清人俞樾茶香室丛钞》谓:“余谓后世言神言鬼,皆言之泰山。虽虚诞之说,而未始无理,并因天事天,因地事地,此封禅之所自起也……神道属天,王者既封泰山以报天,则泰山有神道矣;鬼道属地,王者既禅泰山下小山,如云云、亭亭、梁父、高里诸山以报地,则云云、亭亭、梁父、高里诸山有鬼道矣。”
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邹衍阴阳五行学说,这种学说缘起于齐国稷下学宫,当时属于齐国领地的泰山就被视为阴阳交替、万物发育的地方。佛教传入中国前,阴阳五行等相关学说,可以视为阴间冥府的原始理论基础。汉朝初期就有的魂归泰山观念,是蒿里山阴间冥府产生的直接理论依据。东汉时出现了“泰山治鬼说”,使泰山神掌管了天下生杀大权,作为古帝王降禅之坛的蒿里山,一变而为阴间冥府。之后,历代都有不少文人以文学的笔法描绘蒿里山冥府的情形。晋代文学家干宝搜神记》、张华《博物志》都说过泰山掌管生死,书中还描写了不少托梦做阴间泰山官职而应验的故事。
之后,魏晋南北朝、隋唐至宋,朝代交替,蒿里山冥府的地位却一直延续下来。从诗中所言有馆、有亭可知,作为冥府,蒿里山从那时起就已经有了庙宇,后来历朝历代,不断有所增建。
元代至元二十一年,东岳提点监修官兼东平路道教提点张志纯大炼师重修蒿里山神祠,立《蒿里碑》,文学家翰林集贤学士徐世隆撰文,泰安州知事徐汝嘉书丹,碑文主要阐述了泰山主生死的神威。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蒿里山冥府的信仰更加广泛,更加深入。
明《泰山志》云:“亭禅山,一名高里,又名蒿里,联属社首。”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周朝武将黄飞虎东岳大帝之职:“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
“自唐至宋,香火不绝”,金“贞裕之兵”毁于兵燹。元至元二十一年修复。明成化三年重修,嘉靖间复创建祠门。民国前期,蒿里山香火甚盛,游人如云,每年春祠前搭台演戏,百货杂陈,胜似闹市。
因为蒿里山地理位置突出,是泰城的重要门户之地,特别是热兵器时代更是如此。谁占据蒿里山,谁就控制了泰城,拉锯的争夺对地上的建筑物,其破坏为之灭顶,古迹名胜已荡然无存。
1928年,军阀张宗昌占据蒿里山挖战壕,设炮兵阵地,毁山林、文峰塔。
1931年驻军马鸿逵部,拆蒿里山塔基,掘地取历朝历代封禅之金银玉石,其工程中掘出的唐宋玉册,曾轰动当时。
1938年,日本军侵占泰安,于蒿里山上设瞭望所、碉堡群,山林尽毁。
至1947年,华野战地记者描述:“蒿里山原为泰安城外的名胜之一,现在山上的苍松翠柏已被蒋军砍伐一空,山顶的庙宇建筑,亦成一片焦土。蒿里山成为主战场,仅国共一次战争就在这个小小的山上死亡了近万人!山林全毁于战火。”上世纪五十年代,社首山毁,连神祠基址亦荡然无存。
地质状况
蒿里山地质结构与泰山迥然不同。泰山出露的是距今28亿年的太古代变质岩,而蒿里山则是距今5─6亿年的晚寒武纪的石灰岩。寒武纪时,泰山一带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泰山古老的变质岩上沉积,形成了上千米厚的海相石灰岩,之后又整体上升为陆地,在距今2亿年左右时,泰山南麓产生了断裂,处于断裂北盘的古泰山抬升隆起,遭受风化剥蚀,最后在山体高处,抖落了全部石灰岩沉积盖层;而蒿里山位于断裂南侧的下降盘,因此便残存了寒武纪地层,造成了泰山断裂两侧的巨大差异。蒿里山上有我国以“蒿里山虫”命名的三叶虫化石,它是划分寒武纪地层的标准化石之一。
蒿里山海拔193.2米(2013)。
历史记载
泰山神主管生与死的神权历史,可上溯至先秦时期。据顾炎武考古录》云,泰山自周末便有了神仙的传说。春秋战国出现阴阳学、五行学之后,泰山就成为阴阳交替、万物发育的地方了。《史记·孝武本纪》载:“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祠后土。”东汉时,由于道教的产生,社会上随之出现了“泰山治鬼说”,泰山神便掌管了天下生杀大权,古帝王降禅之坛,一变而为阎王殿。唐代学者颜师古注《汉书》中“上亲禅高里”之句说:“此’高’字应为高下之高,二死人之里;高里山在泰山前麓,是鬼魄之地。”晋代干宝《搜神记》、张华《博物志》均言泰山掌管生死,书中还有不少托梦做阴间泰山官职而应验的故事。晋陆机的《泰山吟》颂道:“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极周以远,层云郁冥冥。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明人许仲琳在所编《封神演义》中,让姜子牙封周朝武将黄飞虎任东岳大帝之职:“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
元代翰林集贤学士徐世隆在重修泰山《蒿里山神祠记》中,叙述了蒿里山阴曹地府的历史。蒿里山又叫高里山,蒿里本是古人送葬的歌名。秦末农民起义首领田横楚汉相争时,自立为齐王,不久被汉军所灭。汉朝建立后,田横率徒党500余人逃亡海岛,汉高祖刘邦命其到洛阳,田横不愿称臣于汉,便在被迫前往的途中自杀。其党徒遂作蒿里挽歌送葬,并集体自杀。乐曲经音乐家李延年加工整理,分为二曲:韰(音:泻)露曲送王公跺人出殡,蒿里曲送士大夫、平民百姓出殡。汉之后以为人死精魂归于泰山蒿里,其山便筑阎王殿,因立75司,以为追逮收捕,出入死生之所。
泰山治鬼、主人生死贵贱之说由来久远,可追溯至汉代。《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中就有:“中国人死者,魂归于岱(泰)山地也” 的记载。泰山阴曹地府在泰安火车站附近的蒿里山,汉朝《乐府歌辞?蒿里曲》中就有“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的诗句。道教记述泰山神东岳大帝管理阴曹地府的文献也不少,例如《云笈七签》中称:“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祀庙是所宗者也。”《五岳真形图》言泰山神职责,“定生死之期,兼注贵贱之分,长短之事。”
泰山治鬼说逐渐具体化为嵩里山的阴曹地狱系统。泰山阴间冥府是一套依照世俗官署构想出来的相当完备的“鬼权”系统。它既有一批鬼官,又有办事机构。
阴间冥府作为判定鬼魂归宿机构,在蒿里山建有阎王殿、森罗殿、丰都庙、鬼门关,阴阳界,天子殿,地狱,元常殿等殿宇,设有三曹六案七十五司,这种冥府编制始创于元代。今人仔细分类归纳发现,冥府里的机构设置比当朝官府机构设置还要齐全。人间官府有的机构里面都有,人间官府没有的机构里面也有。比如冥府系十王殿分别设具有减福、增寿、还魂、劝孝、恶报等功能的部门。十王各殿接收的鬼魂,按其生前不同表现,或加量处罚,或施以酷刑,或尽快投生,增享寿命。
蒿里山建有规模如此宏大的阴间冥府,自然会引起当时人们的关注,凡来泰山进香之人或游泰山者,必到蒿里山祭拜。清代文学家西周生曾描述:
这蒿里离泰安州有六七里远,山不甚高,也是个大庙,两廓塑的是十殿阎君,那十八层地狱的苦楚无所不有,传说普天下人,凡是死的人,没有不到那里……看庙的道士又巧于起发人财,置于签简,签上写了某司某阎王位下的字样。烧香的人预先讨了签号到那里,看得那司是个好所在,没有什么受罪苦恼,那儿孙便就欢喜,若是什么上刀山、下苦海、礁铸、磨研,当真就像亡过的人在那里受苦一般。
俄国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1907年中国纪行》记蒿里山庙云:
我们上了蒿里山,宏伟、漂亮的庙里有许多碑碣,充分说明了那种祭祀的混合性。除了一般供奉的主管阴间事的那些神仙,我们还发现了风、雷、云、雨四尊塑像,它们在庙里显得与众不同,仿佛是被拉来一同受拜的。
法国学者、汉学家沙畹在1910年于法国巴黎出版的《泰山·民间信仰》中生动翔实地记述了蒿里山祠貌:
由此向北,经过一重由两个面目狰狞的守护神护卫的门廊,就到了森罗殿。森罗殿:在红色神龛中,端坐一巨大的神像,其相貌魁伟威严,面部及双手都覆以金箔,手执绘有三角形星座的绿圭。左右侍立二人,立于西侧二人为文官,一人执笔和《生死总录》,另一人则执一卷状文书;立于东侧二人为身着戎装的武官,一人执矛,一人执斧。殿壁上绘有地狱图十景……沿着围墙的墙壁上,排列着地狱七十五司及其惩治罪人的场面。一至七十三奇数编导的司排列在法庭之东,二至七十四及七十五排列在法庭之西。这两列鬼司起点是在北墙正中,在这里置有三曹司。居中的裁判官口髯绯衣,居右的官员颚髭青衣,居左的官员无髯绿衣。这两组司房至南墙之入口处而止,但有一个房间被大门分开,东边供奉日值司与年值司,西边供奉月值司和时值司。
沙畹还记叙了森罗殿之外境况:
从森罗殿出来后,可看到三栋建筑物,都坐落在蒿里山祠的庙墙之中……位于蒿里山脚下的十王殿。十王殿:在主殿内,供奉着一尊头著冕旈,身涂金色的巨大神像。入口处悬有“酆都殿”的匾额,此神应是酆都大帝无误。在大帝两旁,分列两尊著冕的神像,一人面白,一人面褐,其他八神,都各执圭板。合计共有十神,无疑是酆都大帝所属的地狱十神。在庭院之东的建筑是三司,显然就是在三曹司中所见的尊神。西边的建筑未有编号,内中奉祀着两列共六尊神像。出庭院后向东而行,便来到神祠围墙内的最高点,由此可俯瞰与泰山相接的泰安平原。
出土文物
1931年蒿里山曾出土唐玄宗、宋真宗禅地玉册,今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前者15枚(分为三版),每简长29.2-29.8、宽3、厚1厘米,刻字填金一行书,为白色大理石(汉白玉)。后者16枚,每简长29.5-29.8、宽2、厚0.7-0.75厘米,刻字填金一行书,为白色闪玉。两者都是唐宋时期的一尺简(唐一尺约合30.3厘米,北宋一尺约合31.6厘米。)”不过,唐高宗乾封元年的封禅玉册的形制似与玄宗之制略有不同,原物今虽尚未发现,但据《旧唐书·礼仪志》三,乾封玉简的形制为“每简长一尺二寸,广一寸二分,厚三分。”然则并非一尺简。有趣的是,这与道经所载之投龙简的形制却非常接近。据南朝宋·陆修静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所载投龙之仪:“凡简长一尺二寸、阔二寸四分、厚三分。”二者相较,长、厚完全相同,宽则有一半之差。
公共设施
蒿里山终年有护林工人看护,在山底有看护工人休息点。山下有广场,内部设置健身器材,供百姓使用。晚上广场中会大妈广场舞,场面十分热闹。2013年年末起整修通山道路,有原先土路铺设为水泥马路,并设置路灯,将从前肮脏的水坑重填,建设为蒿里山农贸便民市场,农贸便民市场顶端为大型停车场,此项目建设中,具体用处待建成后详细概述。设立垃圾回收点,并设立专门房屋储蓄,改原来垃圾入坑的习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5 21:2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