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区位于
吉林省中南部,
辽源市西北部,地处
长白山余脉与
松辽平原过渡带的东辽河畔。位于东经 125°2'55″-125°11'06″;北纬 42°54'55″-42°59'31″之间。
建制沿革
先秦时期
从辽源市区水源地遗址发现的“人”字形刻纹陶片上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氏族公社时期,辽源西安区人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声息。据《盛京旧志沿革》记载:周代前在辽源市西安区地域就有濊貊、肃慎族劳作生息。
汉晋时期
汉至南北朝属
玄菟郡,西汉以后
夫余国据此地。东晋永和二年(346年)于辽源龙首山山城建
渤海国夫余府,即夫余西徙近燕的后期王城。晋朝为
高句丽地。后魏为
勿吉地。
隋唐时期
隋朝高句丽仍据此地,中原王朝在高句丽范围之内设立郡县。
唐朝初年属河北道
安东都护府的南苏州,唐朝渤海国时,东丰县属长岭府,东辽县属夫余府。
宋辽时期
后唐同光四年(契丹天赞五年)(926年)辽于此地建
黄龙府,到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历49年。由于黄龙府卫将燕颇反辽,黄龙府被废。
辽灭渤海国后,辽源西安区地区属
东京道长岭府,设在梅河口市
山城镇(亦说属乙典郡)。金代属咸平路。元朝属
辽阳行省开元路咸平府斡磐千户所,后为辽东宣慰司辖境。
明代时期
明朝先设定辽都卫,后改为辽东
都指挥使司,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后设
奴尔干都司,东辽、东丰两县属三万卫管辖,后属塔鲁木卫、司吉河卫境。
明正统二年(1437年),设辽东边墙,辽源西安区位于边墙之外。
清代时期
清朝以前,生活在辽源西安区境内的民族主要是满族。东部属于
海西女真哈达部,西部是
叶赫部。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
努尔哈赤灭叶赫部后,将今辽源市全境(包括西安区)划为大
围场的一部分。
清康熙年间(1661~1722年),辽源地域(包括西安区)正式划为盛京围场,专为皇室狩猎用地。当时各围场名称都是以地形地物的特征或某些动物活动的区域特点来命名;还有些围场在明末清初就有地名,后来把这些地名做了围场名。
清光绪四年(1878年),
盛京将军曾祺向清廷奏请西流水围场和东流水围场开禁。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围场弛禁招垦。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盛京围场总管高万梅主持勘放西流水四十五围地。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冬,清政府于扎拉芬阿林围之大疙瘩(即龙首山)西侧设东路保甲分局,办理民事政务,为辽源境内(包括西安区)建制之始。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奏请
海龙厅升为府的同时,在今辽源境内(包括西安区)正式设制,西部、东部各建置一县。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修筑西安城垣,由商民捐资修筑4座城门,名曰东吉、西宁、
南康、北寿,挖护城河1390米。县城内设东吉、西宁、南康、北寿4保。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设立
奉天省,西安县隶属奉天省。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辽宁省改为奉天省,西安县(今西安区)、东平县归奉天省辽沈道管辖。同年3月东平县更名为东丰县(关于东丰地名的由来详见东丰县篇)。民国三年(1914年),属奉天
沈阳道。
民国九年(1920年),划归
奉天省直属。民国十五年(1926年),西安县(今西安区)、东丰县由三等县升为二等县。由于土地大量开发,人口大增,大疙疸成为奉天省闻名的农业集散地。随之,县城各种店铺门房相继建立。民国十八年(1929年),归辽宁省直属。沦陷时期,民国二十一 年(1932年)属奉天省,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四平省。
解放之后
1948年10月1日,划
西安县城区及矿区,成立西安市,属
辽北省。这是市、县首次分设。1949年5月隶属
辽东省。同年7月西安市改为省直辖市。西安县政府机关仍设在西安市区内。
1952年4月3日,西安市因与陕西省西安市同名而不易区分,又境内为东辽河发源地而更名为辽源市。(原辽源为郑家屯称而后更名双辽详见双辽篇)辽源市仍为省直辖市。
1956年8月1日,取东辽河名,将西安县更名为东辽县。同年改由吉林省
怀德专区管辖。
1958年东辽县、东丰县划入四平专区代管。
1959年3月23日,撤销东辽县,将原东辽县的行政区域并入辽源市。
1962年5月28日,恢复东辽县建制。
1969年5月14日,撤销东辽县,其行政区域仍划归辽源市管辖。
1976年1月22日,恢复东辽县建制。
1980年1月29日,撤销东辽县,将原东辽县行政区域划入辽源市。
1983年8月30日,辽源市升为地级市,城区设龙山、西安两区。
1983年9月,中共辽源市委、
辽源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西安区并组建筹备领导小组;12月22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辽源市西安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0年,西安区辖6个街道、1个乡。
2003年,辽源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东辽县建安镇10个村、白泉镇3个村并入西安区灯塔乡。调整后,西安区面积由72平方公里增加到185平方公里,人口由171910人增加到197420人。
区划详情
截止2024年,辖1个镇、6个街道(包括12个社区、23个行政村):
灯塔镇、
仙城街道、
东山街道、
富国街道、
先锋街道、
安家街道、
太安街道。
12个社区分别是:仙城社区、安家社区、
泰安社区、
裕明社区、鸿民社区、富国社区、安康社区、先锋社区、红城社区、福盛社区、东山社区、新苑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辽源市西安区位于吉林省中南部,辽源市区西北部,地处东辽河、辉发河上游,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过渡带的东辽河畔。地理座标为西起东经 125°2'55″;东止东经 125°11'06″;南始北纬 42°54'55″,北迄北纬42°59'31″。东与龙山区山湾乡朝阳村、福山村、国庆村相邻;南与龙山区北寿街、南康街毗连;西与东辽县金岗乡东柳村、明义村、全康村接壤;北与东辽县石河乡的建国村、谦河村、成山村、建安镇的碾山村交界。西安区幅员总面积180平方公里。其中,实际管理72平方公里,城区12.3平方公里,郊区59.7平方公里。
水文
西安区境内地下水质,物理性质,均适于饮水要求;化学分析的数据,一般小于4-5度,硬度略有偏低,属软水。从泰信矿、西安矿井下抽出地面的地下水分析,为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水温在6-15℃之间。水温与灌溉用水的水温要求(8-15℃)基本相符。因此区境内地下水适于做灌溉水源,不受作物和土壤限制。
境内大多地下水属软水和最软水,硬度小于8ºdH(德度),也适用于一般工业应用。
气候
西安区属半湿润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气爽温凉,冬季严寒低温长。年平均气温6.4℃,降水量627.8毫米。年极端最高气温32.3℃,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9.8℃。全区平均落霜期为134天。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煤炭,自1911年开采至2014年已有93年历史,已进入煤炭枯竭期,有东方“顿巴斯”的“西安竖井”的井架已拆毁,西安矿已破产。矿井最多的泰信矿,已破产关闭。尚有储量的残煤,由国矿和乡镇村办煤矿和个体煤矿开采,年产在百万吨左右。
玄武岩、花岗岩,埋藏于灯塔乡西孟村至高古村,产量上亿吨,是优质的建筑材料。现已建起村办采石场27个,年产条石、各种规格石料30万吨,预计还可开采30年。
膨润土:主要分布于灯塔乡新力村至丰收村,南北长700米,东西宽150米地域。据槽探预测,产量为70万吨,质量较好,是治金、化工、建筑陶瓷、橡胶塑料、石油开采、航天的必需的原材料。还可用于造纸、印染,轻工制品的辅料。
煤矸石:在泰信矿、西安矿、富国矿等矿井周围,多年生产煤炭清除堆积大量煤矸石。据测算。可用于制造砖瓦、砌块等建筑材料。
粉煤灰:西安区毗邻辽源发电厂。电厂发电送上废料粉煤灰堆积于西安区邵家沟,据测算。可用于城乡修路、移山填谷、整地造田等。
动物资源
兽类共是11种:
野兔、
狍子、狼、
狐狸、
獾子、
黄鼬、松鼬、
刺猬、花鼠、
豆鼠、
蝙蝠等。
鸟类共有20种:
苍鹰、
雀鹰;
鹌鹑、野鸭、
雉鸡、山雀、
啄木鸟、
乌鸦、
猫头鹰、
黄雀、
画眉、蜡鸟、
黄鹂、沙鸟、向头翁、
麻雀、
蜂鸟、报咕鸟、
灰喜鹊、
苏雀等。
两栖类共7种:
青蛙、
癞蛤蟆、蜥蜴、
乌蛇、向花蛇、黄花松蛇、野鸡脖子蛇等。
植物资源
西安区全境属长白小植物区系,植物种类繁多。可食用的有13种,工业用的有59种,药用植物172种,可做饲料的62种。
野生次生林:主要以针叶林、润叶林为主,海拔在275-434.4米一带。树种以黑松、
樟子松、
落叶松、柞树、白桦、山杨树为主;杂生树有
糖椴、
紫椴、
水曲柳、
胡桃楸等;海拔在230-275米一带,主要生长以下野生植物:灌木有平榛、毛榛、胡枝子、山梅花、暴马丁香、金银忍冬等。林缘藤本植物有山葡萄、五味子、弥猴桃、刺五加等;草木植物有细辛、玉竹、穿龙薯蓣、地风、寒葱、蕨类植物等。除人工林营造林地外,还是次生林和野生植物的生长,林业占地面积1249.23亩。
野生经济植物:
百合科:
南玉带、
矮韭、苔草、
黎芦、
黄精、
小根蒜、
萱草、小黎芦、
宝铎草;
龙胆科:高山龙胆草、睡菜;
毛莨科:毛茛、小芍药、
白头翁、耧斗菜、蒲草;芦苇、
水葫芦、
水葱。
伞形科:假茴芹、
峨参、窃衣、大叶柴胡、
小叶芹、前胡、
牛防风、防风。
唇形兰科:美汉花、
夏枯草、苍平、
水苏、
野薄荷、
连线草、
紫苏、益母蒿。
菊科:
艾蒿、
鸦葱、
水蒿、抱茎苦菜、
黄金菊、东北苦菜、
蒲公英、
山苦菜、
万年蒿、
铁杆蒿。
豆类科:
野大豆、山黄芪、
山扁豆、
歪头菜、
野火球、豌豆、
鸡眼草、细叶胡枝子、绒叶胡枝子。
水资源
地表水
西安区属东辽河水系。东辽河自东向西流,经由西安区灯塔乡胜利村、西孟村段,地表水汇流季节性,径流水量时间短。为截留地表水,在高古建(小二)水库一座,最大库容2万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0.55平方公里(300亩);在西孟村段河北岸建有塘坝10个电灌站,水灌溉农田22.8平方公里(15206亩)。有大小水库1座。水库面积0.40平方公里(269.6亩);有池塘包括人工修建的塘坝、蓄水池以及辽源矿务局采煤塌陷区形成的塘、泡,水域面积0.41平方公里(273.1亩)。实际上,区域地表水水域面积为1.75平方公里(1164.9亩)。
半截河,是东辽河的支流,发源于西安区灯塔乡丰收村后柜北沟,向西南河流至灯塔乡富强村小八家子,与来自灯塔乡古仙村王家沟的半截河另一支流汇合,穿行东山街、仙城街、泰安街,流至市体委东桥下进入龙山区。在西安区半截河段,长4公里,河道自北向南地势落差大,河道狭窄弯曲,河床淤积,两岸均筑堤坝,每逢雨季,遇暴雨来临,河水奔腾,漫堤出槽,住户、企业、学校、机关多有遭灾。
西孟河(新力河),是
东辽河支流,发源于灯塔乡新力村曲家大院西溪流,南下流至灯塔乡东孟村,在辽源矿务局西安矿的地下水汇合,向西南流经西孟村,往南流入东辽河。终年河水不大,河床浅,多弯曲,河床不固定,河道多河滩。
三道河,由东辽县石河乡龙头水库,渗出溪流,流入西安区灯塔乡高古村,形成“U”形一段河道,全长2.5公里。此河流向西北东辽县建安镇、云顶乡汇入东辽河支流
二道河。
地下水
孔隙水:西安区地下水的基本来源,是全新统冲积、洪积砂砾石空隙潜水含水层。此含水层主要分布在河床两侧漫滩,阶地和坡麓地带,组成山前洪积扇、群地形。在山间河谷及山间盆地中地表常有淤泥质黏土组成的沼泽地形,含水层为砂砾石层,厚度变化较大,从小于1米到10米,含较丰富的孔隙水。地下水埋藏深度一般在0-5米,深的可达8米,水位变幅在1米左右。泉水最大涌水量每秒2.53升;中更新统一下更新统砂砾石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分布在建安石河一带。含水层为砂砾石层,其厚度在4-5米之间,上覆盖老黄土3-20米,埋藏深度在3-8米,水位变幅在3.0米左右,钻孔涌水量为每秒0.24-0.93升。半截河、西孟河单井出水量每小时在6-10吨。
层间水:白垩系下统砾岩、砂岩、泥岩层间裂隙含水层:主要分布在区域西北部,含水层为砾岩、砂岩,在泉头组出现砂砾岩与泥岩互层,砂砾岩含水,泥岩不含水,形成层间水。地下水埋藏深度在2米,涌水量每秒在0.05-0.8升;上侏罗统砂砾岩、页岩层间隙含水层:主要分布在辽源盆地西安矿区、辽河源盆地中生代断陷盆地中,侏罗系砂页岩构成了盆地的主体,在砂页岩层中夹有煤炭,地下水埋藏在砂岩孔隙—裂缝中,页岩为隔水层。埋藏深达30-160米,有3-5个含水层,岩层厚度3-5米,个别厚度达10米,承压水头高,出现自流现象,自流量0.36吨/小时。一般泉的涌水量每秒0.1-0.45升。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地下的浅层土层和地下岩石空隙中,也含有少量地下水,是属层间水的地下水类型。
裂隙水:中下侏罗系统砂砾岩、安山岩裂隙含水层。主要分布在境域仙人洞盆地张家街一带,埋深度在0.5—5米,单井一般涌水量在每秒0.2升;奥陶—志留系变质岩裂隙含水层,埋深一般小于2米,涌水量每秒0.2—0.64升;华力西—燕山期花岗裂隙含水层:涌水量每秒在0.02—2.1升,水位随季节变化,变幅一般在1—2米。
矿泉水:灯塔乡东孟村境内老道山地带,汩汩流出天然矿泉水。
人口民族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西安区全区总人口219188人,其中:仙城街道35550人、太安街道36274人、东山街道43975人、安家街道10139人、先锋街道17157人、富国街道13431人、灯塔乡22662人。
西安区除汉族外,还有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西安区常住人口为136337人。
政治
截止到2014年,参考资料
西安区委书记:徐晖
西安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晓东
西安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王新
西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宁会义
西安区委常委、副区长:栾大飞
经济
总述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6亿元,年均递增33.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3229万元、45527万元、17244万元,年均递增37.5%、96.2%和22.6%。三次产业比例为4.9:69:26.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864元,年均递增33.6%,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7018万元,年均递增20.7%,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136000万元,年均递增48.8%。固定资产投资实现86000万元。
2006年,西安区财政收入实现8000万元。
201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7.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6.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1.2%;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8%
截止2014年6月末,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74.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1.4%,同比2013年增长13.5%;销售收入完成72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3.4%;利润完成0.7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47.3%,同比2013年增长2.9%。在全市的位置排在第三位。工业增加值完成21.9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5.2%,环比2013年增长88.7%,按增加值同比增长排序,在全辽源市的位置排在第四位。
2020年,西安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第二产业增加值8.1亿元,比上年增长34.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亿元,比上年下降0.4%。
第一产业
截至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实现9545元。
截止到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实现10977元,同比2012年增长15% 。
2014年,西安区有耕地面积4597公顷,粮食总产量34347吨。建成了优质粮食、高档蔬菜、优良畜禽等生产基地。
第二产业
截止到2014年,西安区有工业企业190家,资产总额64857万元。初步形成了以健康食品、机械加工、建筑开发、煤炭开采、新型材料、建筑材料、物流服务七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56个,计划总投资274118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38590万元,已有38个项目建成投产,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规划建设了20.74平方公里的工业园集中区,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辐射带动作用明显。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2011年分别增长16.3%、18.6%、28.9%和30%。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13:76.65:20.22。
西安区逐步形成装备制造、健康食品、新材料、建筑建材、文化旅游等五大产业,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规划建设了20.74平方公里的工业园集中区。着力实施18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建设国家矿山公园,形成生态林带和湿地,矿区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恢复。201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7.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6.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1.2%;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8%;农民人均收入实现10977元,同比2012年增长15% 。
截至2014年9月,西安区各行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共计38户,其中:装备制造业有19户,总产值实现37.5亿元,占全区的50.3%,同比2013年增长25%;食品工业有5户,总产值实现22.8亿元,占全区的30.5%,同比2013年增长13%;新材料业有3户,总产值实现1.9亿元,占全区的2.5%,同比2013年增长24%;建筑建材业有3户,总产值实现9.2亿元,占全区的12.4%,同比2013年增长15%;其它行业有8户,总产值实现3.2亿元,占全区的4.3%,同比2013年下降59%。
第三产业
服务业
截止到2014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有38户。加大对企业服务力度,构建了健康食品、机械工业、建筑开发、新材料、建筑材料、煤炭开采和物流服务等七个支柱产业为主体的新的产业格局。
商贸投资
截止到2014年,现有各类商业经营网点1100个,从业人员1500人,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710万元。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6636万元。五年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亿元。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截止到2014年,有各类科技人员842人,其中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339人,到2005年底,共建立民办科研机构35个。
文化事业
截止到2014年,完成9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基础配建,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实现全覆盖。裕明社区被评为全国“双服务”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灯塔镇西孟村被评为省级优秀农家书屋。西孟村农家书屋藏书46种2316册(截止到2013年6月),分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等八大种类,内容涉及文学小说、生活常识、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多个方面,知识涵盖面广、内容丰富。举办排球赛、书画展等建区3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教育事业
截止到2014年,西安区有小学校13所,其中城区6所,中心校2所,村小5所。在校生3896人,专任教师478人,其中省级名师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6人,省级科研型名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26人,市级骨干教师75人,区级骨干教师14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毕业率达到100%,十五周岁完成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96%,巩固率100%。16名特殊教育学生随班就读。
卫生事业
截止到2014年,西安区有各类医疗机构97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48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8人,每万人拥有病床位18张。
辽源市西安区灯塔镇卫生院,是一所非营利性的综合性医院,地处灯塔镇正风村,有23个行政村,服务总人口35868,综合楼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全院编制49人,在册职工33人(借调3人、长期病休1人),外聘人员9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4人,均到过省、市级医院进修半年以上,是灯塔镇唯一新农合定点医院。
仙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1年9月正式成立;是按照国家医改规划而设立的非营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心覆盖仙城社区、红城社区、新苑社区、东山社区等4个公共服务中心,服务面积为6.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6608人。承担着12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心截止到2014年9月有在岗职工3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人、中级职称9人,中级以上职称者占工作人员总数的34%;全科医生10人、中医3人,社区护士16人、其它卫生技术人员9人。取得吉林省全科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医护人员33人,参加全科岗位规范化培训5人。
体育事业
截止到2014年,体育健康测试达标率达98.6%。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多达50多场次,参与人员达到10余万人次。按照全民健身活动要求,分类登记、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近200名,遍及全区各镇、村、社区。
西安区乒乓球队在省以上比赛中共获110金,300余枚银、铜;在全国比赛中取得了4金、2银、3铜,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5金、4银、3铜的成绩。
2006年12月,一名队员进入国家少年女子集训队,一名队员进入国家男子青年集训队。
社会保障
截止到2014年,现有社会福利院1所,收养72人,集体社会福利厂17家。固定资产989.2万元,年产值6366.7万元,职工总数292人,残疾职工148人。加大就业工作力度,解决“零就业”家庭比率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发放率达到10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安吉林建设示范区”。西安区累计完成120万平方米的拆迁改造任务,全区7万户棚户区居民已实施改造6万户,建成“阳光新城”等8个大型居民新区。
交通运输
西安区陆路交通四通八达,新建北环路环绕该区与各主要公路干线相接,矿务局铁路运输线横贯全境4公里,同“四梅线”铁路相接,境内一条二级公路与东辽县建安镇相接。共修建乡村水泥路164.6公里,全区24个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
风景名胜
爱国主义教育旅游
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煤矿死难矿工墓文物陈列馆,是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安家街安仁社区,距离市中心8公里。是原西安炭矿(辽源煤矿)方家柜掩埋死难矿工的地方,因坑葬的矿工数以万计,俗称万人坑,又称“方家柜”。新中国成立后,对此处墓地进行了挖掘,墓地西南高,东北低,面积为2900平方米。在万人坑里,死难矿工骨骸磷磷,尸骨成堆七处,坟地3000座。1963年,辽源市建起一座辽源煤矿死难矿工墓陈列馆,吉林省人民政府将其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2003年,辽源市对矿工墓进行了维护保护建设,中心山岗上耸立着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亲笔题写的“日伪统治时期辽源煤矿死难矿工墓”15个大字。特修建一座1055平方米的陈列馆大厅。在陈列馆里,现有7处埋葬死难矿工遗址,保持了形态各异的197具尸骨和一处炼人炉遗址,另有矿工坟3000座,蔡九龄(大把头)铁象一个,史志大钟一座,还有万人坑,“矿工刘世清工票”等遗址、遗物。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再现反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疯狂抢夺中国煤炭资源,残害中国同袍的历史见证地,也是全国仅存几处保存完好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证之一。
观光旅游
水利旅游西安区在高古村建小二水库一座最大库容2万立方米,库内养殖各类鱼20多种,构成特有的生态环境,一年四季,皆有不同的风光,是观光、休闲、娱乐、健身、品尝库内绿色食品的风景区。1998年以来,全区共植树200万株,绿化荒山800亩。
其他旅游境域泰安街的金刚寺、静安寺香火不绝,春节等传统节假日,香客络绎不绝;富强村的福源山庄和高古村的龙头山庄也是游客不断,这些均纳入辽源市的旅游景区、景点。还有中共西安煤矿特别支部遗址及仙人洞山、狼洞山、马尾山、老道山、一座英山、卧虎山等均有旅游传说和潜在旅游区位。
西安区民俗艺术馆
西安区民俗艺术馆,是以东北民俗文化保护、收藏、研究、展示为办馆宗旨的艺术展馆,现馆建筑面积120.63平方米,主要以民间艺人韩秀梅创作的东北民俗系列泥塑艺术作品展示为主,藉此展现东北民俗艺术。
展馆分为泥塑工作室和展示厅两部分,承载了民俗艺术展览、民俗艺术品创作和青少年艺术教育三大功能,展出的泥塑作品有300余件,包含东北民俗、萨满文化、民间故事、矿区文化、名人漫塑等系列主题。
所获荣誉
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参考资料
仙城社区简介.辽源市西安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