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属于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雹水乡。村处县西三十里,位于雹水乡中西部平原,唐河出山口
冲积扇上,现
西大洋水库正坝东数里。东邻东雹水村,东南与南雹水村相接,村南二里为
唐河,向西数里越过凤山庄村,就是河北省四大水库之一的
西大洋水库,村子北沿是雹水乡内的一条柏油公路,通往村西北水库管理处,柏油公路北侧是西大洋水库灌渠。该村东西跨距约五里,南北跨距一里。西雹水村
平原分布较广,土壤肥沃,耕地主要分布在村北、村西北、村西、村南,特色
经济作物为核桃树,主要分布在村北耕地以北(环山渠北)北坡之南。但由于村中人口日长,人均耕地资源相对较少。西雹水村在
唐县人口最多,有一千三百余户,六千人左右。
村情概况
西雹水村位于
河北省唐县雹水乡西部位置,位于
唐河出山口东部,西汉在此建村,因位于雹水河(即今东雹水村小河)以西而得名西雹水村。雹水乡诸村也是以在雹水河的方位而得名东西南北雹水,周雹水以多周姓而得名。该村由12个生产小队队组成,
村委会(即原西雹水
生产大队)位于该村北部正中六队大胡同北端西侧。
西雹水村属
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秋季秋高气爽,四季分明,适宜植物生长。冬夏季温差较大。无霜期适中,日照充分,年均降水量为580毫米,最冷月为1月和2月,平均最低温度为-9.9.c,最热月为6月和7月,平均最高温度为31c`.全年初霜日为10月18日前后,终霜日一般为4月7日前后。
新编《唐县志1991年--2010年》载: 2010年西雹水村共1325户,人口5751人,耕地1651亩,人均收入1335元。除农业外,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多为建筑工人),但农收时节会有大量男性青年从务工地回家,以解决农作物收获时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村中还有养鸡户、养羊户、养牛户。在村北坡根,有千亩核桃林。2009年底,该村进行了路面硬化建设,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西雹水村之前的小学为上海地铁公司援建的西雹水村上海地铁希望小学,位于村西北马路南侧。2016年,新的西雹水村小学建成,位于村东大沟以北,全村的学生搬进了崭新的教室。
在该村中部大街有定期的集会,时间为农历每月逢二、五、七、十日(小尽时三十改为廿九)。每年的正月十八有北坡庙会,二月廿六有大庙会,大庙会时在大队院内有戏曲演出,多为
河北梆子或
保定老调。
西雹水人杰地灵,是唐县省市级文学艺术家最多的村(7位)。全村学历最高的当属
徐士杰,
西安交大博士,现任教于
香港大学物理系,教授。该村文学艺术开创唐县先河,在康书乐倡导下《唐河文学》社1986年诞生于该村,从西雹水先后走出3位省级作家,他们是康书乐(笔名常笑)、康永和(笔名康慨)、徐旌人(徐京儒),市级作家康秀苗、杨小婷。国家一级演奏员
顾见龙、画家
杨追月。
自然环境与资源
地理位置与气候
西雹水村地处
太行山东麓,
海河平原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秋季秋高气爽,四季分明,适宜植物生长。冬夏季温差较大。
无霜期适中,日照充分,年均降水量为580毫米,最冷月为1月和2月,平均最低温度为-9.9.c,最热月为6月和7月,平均最高温度为31c`.全年初霜日为10月18日前后,终霜日一般为4月7日前后。
全村土壤分布合理,村南沿唐河岸分布有
水稻土,村北丘陵地带分布有盐酸褐土,适宜粮食作物栽培。
矿藏
矿产分布在村北的山中。铁矿分布在猴儿坡,大理石分布在整个北坡,尤以林狼沟材质为最。
动植物
西雹水村野生植物分布广泛。以豆科、禾本科、菊科、蔷薇科分布较广。
木本植物有
柏树、
杨树、
柳树、
榆树、
槐树、
椿树、
枣树、
柿子树、
梨树、
杏树、
桃树、
石榴树、
苹果树、
桑树、
花椒、
酸枣树、苦桃树、
泡桐树等。草本植物有小麦、玉米、水稻、
谷子、芝麻、高粱、绿豆、黄豆、黑豆、红豆、白豆、蚕豆、花生、
黍子、向日葵、
山药、
白草等。
动物分布分为平原和丘陵山地。
黄鼬分布在村中和村旁。
獾分布在丘陵,
松鼠生活在山中。
野兔在村南村北山中均有分布。
田鼠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家属为褐家鼠分布在村内。刺猬生在村边及丘陵。蝙蝠生在山洞及墙夹缝。家养的禽类有鸡鸭鹅,野生的禽类野鸡分布在山中和村北丘陵。喜鹊、
灰喜鹊、
黄鹂(鹂鸡儿)、斑鸠、燕子、麻雀、
石鸡、
啄木鸟、
猫头鹰、
布谷鸟、
家鸽、
大雁、
大山雀、
野鸭、地哞儿、咕咕拉、鹅拉、
苇雀、
野鸡等。
土地资源
新编《唐县志1991年--2010年》载: 2000年西雹水村共1320户,人口5596人,耕地1651亩,人均收入1300元。2010年西雹水村共1325户,人口5751人,耕地1651亩,人均收入1335元。
清朝光绪年间西雹水村共301户,人口1434人,地3135亩。
1990年西雹水村共1185户,人口4868人,耕地2595亩。
2000年西雹水村共1320户,人口5596人,耕地1651亩。
2010年西雹水村共1325户,人口5751人,耕地1651亩。
村子耕地主要分布在村北、村西北、村西、村南。
西雹水村地名
村东北:猫儿见、东洼、猴儿坡
村北:园子、大园里、林琅沟、黄石鞍、骆驼石底下、
村西北:大念里、大碌碡、南仓库
村西:西河里、林场、和尚司、牛道、
山坡
穆拉顶:清代唐县志作王帽山,以其山形似王帽,故称。在村北五里。
猴儿坡;在村东部北方向。以其山有一石,形似猴,故称,已无存。
李家山:东南坡
黄石鞍:在北坡中部。
骆驼石:北坡中部。形似骆驼,故称,已无存。
老虎脖子山:在村西
鹂鸡坡:北坡西部。
凤山:在村西南,隔唐河相望,上有大力寺,凤山钟鸣是唐县八景之一。
河流
灌渠;:俗称大沟,在村北,沿马路。
雹水河:在邻村东雹水。
唐河:由村西北方向流来,经村南向东南流去,是唐县境内最长的河流。
浆砌沟:在村西,今已成暗渠。
环山渠:依北坡而建,张秋忙任村支书时带领修建。
正沟:在村西南部。
北坡有五水:黑枣树沟、林琅沟、阴死沟、蛤蟆石沟、金裕儿沟
广利渠:亦称官河沟,即今村南废沟。亦为杨一桂所修。自明代修成,至1960西大洋水库灌渠修成,共使用三百多年,使唐县、
完县(今顺平县)诸多村庄受益。光绪《
唐县志》载:“甲辰万历三十二年,广利渠成。自二十八年夏旱,知县杨一桂率民开广利渠一道,自西雹水村西建闸,引唐河水东注,经三十五村,计长七十里,是年已成(详广利渠碑)。”
西大洋水库
西大洋水库由
河北省水利厅设计院设计,始建于1958年1月,1960年1月
完工。西大洋水库是河北省四大水库之一,承担着为
保定市区提供生活用水的职责,同时也是
北京市应急用水储备地之一。位于唐河出山口,在村西数里。
四方地势
村处唐河出山口,村北方向为北坡一列山,山北为南大洋、石南坡、山庄尔;南为唐河,唐河南为凤山一列山;西为西大洋水库;向东出雹水乡为平原。西雹水整体地势是在两列山之间、唐河北岸冲积扇上。
经济与基础设施
改革开放前,村中世代以种田为业,改革开放后以来三十年,外出务工是大部分人选择,村民的就业呈现
多元化趋势。
村中耕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近年来,村中核桃种植十分成功,在村北北坡根建起千亩核桃林,其中既有本村人承包,也有定州人承包,村中妇女在核桃林务工,解决了一部分村中就业问题。
近年来,村中兴起衣服、玩具承包加工,村中妇女很大一部分都从事了这一工作。
村北马路为雹水乡的一条
柏油路;村内主干道均已硬化,为水泥道路;
村落布局
基本布局
西雹水村村处西大洋水库以东、唐河北摊。村子东西长,南北短,呈不规则矩形。
四至
东南:南沙沟最东、双石桥西二百米
东:已与东雹水村民住居相咬合
东北:原东雹水西雹水分界——小碾子
北:村北马路沿线
西北:村西大桥处饭店
西:浆砌沟-村西路沿线
西南:南街最西段南几户人家
南:广利渠(村南废沟)沿线
另,村北地里有养羊户、承包核桃户等几家分布;村西大桥北、西有养羊户分布;村西大桥北大嵑子有多家养鱼户等聚居。
街道
村外道路
村北马路:自三岔口入雹水乡至村西大桥共4.3公里,自该村村东至村西大桥2.6公里;
村西道:自村西大桥至正沟949米;
村西大桥北马路:自村西大桥至大念里地拐弯处691米,自拐弯处至旧电厂拐弯处1.4公里,水库坝下马路自北侧旧电厂至
溢洪道门口(南端大拐弯亦计入)共1.9公里;自村西大桥经大念里、养鱼池、派出所至溢洪道共计4.2公里;
水库正坝:自南侧溢洪道大桥至北侧纪念碑1.7公里;
村西大桥西马路:自村西大桥至风山庄村中心岔口1.9公里,自风山庄村中心岔口至风山庄村西口342米;自村西大桥经凤山庄至溢洪道共计3.2公里;
村东南路:自唐曲公路南雹水村口经南雹水至双石桥共计1.4公里。
主街(东西向):
大街:自大街西口至村东大桥1.3公里;
南街:自南街西口至二队小桥1.0公里
北街(大队大商店北侧道路、暂以此命名):自北街西口至大队门口655米;
主巷(南北向):
大胡同(六队胡同):自村北大桥至老母庙294米;
西胡同(杨家胡同):自北口大街至南口南街162米;
牌楼胡同(十队胡同):自北口大街至南街147米,自南街至村南小车道儿地111米,共258米;
田家胡同(西门街):自南口大街至北与北极相交处194米;
阁尔胡同(九队胡同):自北口大街至南口徐家庙约173米;
张家胡同(八队胡同):自北口大街至南口南街约164米;
老母庙胡同(七队胡同):自北口老母庙至与南街相交处166米,自此向南至小桥与斜街相交处144米;
九道弯胡同:自北口大街至南口南街约269米;
沙沟胡同:自北沙沟北口与大胡同相交处至村东南双石桥1.36公里;其中北沙沟364米,南沙沟1公里;
井泉
村中多井泉,今多已废弃。笔者尚能记起者仅下列:
大胡同小北京胡同中一眼
三队井台大柳树处一眼
牌楼胡同北口大街北侧一眼
杨家胡同中西侧一眼
村东大街大秋千、一队井台处一眼
阁尔胡同北口稍东大街北侧一眼
九道弯胡同北口处一眼
九道弯胡同内一眼
村北大桥西数十步大沟北侧有泉水一眼,俗称小井儿。
历史沿革
古代西雹水
西汉建村,秦汉时为木场(村西位置),因西雹水为唐河出山口位置,唐河河水于此变缓,所以冬季顺唐河漂下之木材于此打捞,木场是西雹水村最为古老的地名。
郦道元《
水经注》:“县有雹水,亦或谓之唐水也。水出中山城,泉源所导,西经狼山西流,历左人亭,西南流入滱水”(编者按:雹水乃河名,即今东雹水村内小河;左人亭在今周雹水、北雹水位置;滱水即唐河。)
清代康熙《
唐县志》:“县有雹水,在县西三十里,发源狼山,西南至雹水村而南入唐河。
清代光绪《
唐县志》:“西雹水村,属大洋社,在邸雹水西南二里。距城三十里。街道:东西街二,南北弯街一,巷十二。户口:民户三百零一,口一千四百三十四。地亩:三十一顷四十五亩。井泉:村中二十五,村外八。山川:风山在村西四里;王帽山在村北五里;唐河在村西自西北来,东南下;广利渠在村南。道路:西赴五台。集期:每月逢一、六日。庙宇:甘霖寺在村北;灵济祠在村西;大力寺在村南。”(编者按:邸雹水即今之北雹水;王帽山即今谓之穆拉顶者,或称莫洛顶,以形似王帽,故称;广利渠即今村南废沟;灵济祠即河神祠,今讹传呼作和尚司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唐县条:“左人城,县西北四十里。《晋语》‘赵襄子使新稚穆子攻翟,胜左人、中人’ 即此左人也。后魏孝昌三年,五原降户鲜于修礼等帅北镇流民反于左城,盖谓左人城。刘昭:‘唐县有左人乡。’ 魏收以为左人城也。刘昫曰:‘唐县旧治左人城,
圣历初移于今所。’ ”(编者按:左人城在今周雹水、北雹水,尝为唐县治所在。)
抗日战争中的西雹水
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日寇对唐县地区进行扫荡。
1941年10月,温家庄炮台建成驻有日军皇井中队;1943年1月,南唐梅修建了炮台驻有日军1个中队。
1943年春,皇井大佐亲率驻温家庄的日军对雹水一带进行扫荡。
西雹水村游击小队为了迟滞敌人,在村口要道埋设地雷,为了避免误炸我方人员,在埋地雷的地方都派专人看守。当时村游击小队派了徐老绳和杨冬至两个人在村东看守地雷。因为二人没有战斗经验,不幸被荒井的尖兵捉住。押往温家庄据点。当荒井率日本鬼子行至周武庙(今11队大街)时,遇上正在躲藏的村民康满囤(康老贯),鬼子立即抓住了他,押往村西的打谷场上用刺刀戳康满囤的腿,康满囤的腿鲜血直流,村民不忍看。接着用碌碡碾压康满囤,被压死。接着鬼子又拉出了村民张六儿,鬼子狞笑着用刺刀在他的大腿上乱戳,痛得张六儿大叫。
皇井回到温家庄据点后对徐老昇杨冬至用刑,鬼子狞笑着在他们二人头上撒尿,鬼子残忍的杀害了徐老绳,由于西雹水村是“爱护村”,加上村中力保,杨冬至幸免一死。
1949年至文革时的西雹水
1958年,河北唐县西雹水生产大队隶属北罗人民公社雹水管理区,1960年,划归大洋人民公社,1961年,雹水人民公社建立隶属雹水人民公社,直至人民公社解体隶属未变。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分为12个生产小队,每个生产小队100多户,400多人,每个小队设生产队长1名,政治队长1名,会计1名,记工员1名(有的由保管员兼任),保管员1名。
修建西大洋水库时的西雹水
1958年8月,西大洋水库施工指挥部成立,地点在西雹水村今林场,新华书店在指挥部南边,粮站和加工厂开始在村北六队今张金林、张成库家的场内后迁至在西雹水村闸上(地名),煤场在柳坊,保定市百货公司在今张同杰家西边,醋酱坊在今李壮虎家西边,唐县百货公司在康国申家北房,照相馆在田俊士旧家,水库医院在今徐铁章家,病房在十队街中及闲院内,修造厂在弯子里,发电厂建在闸上粮站南边(今存有遗址)。
西大洋水库动用民工12万人,分别来自涿县,新城、徐水、雄县、容城、满城、清苑、安新、望都、唐县、保定市。各县民工到场后,就开始搭建永久性公棚,既能防雨又能防寒。保定市民工驻西雹水村北,满城县民工驻村西,涿县民工驻古龙岗,徐水民工驻楼子里,安新民工驻西茶棚,雄县民工驻张家坟,容城、新城民工驻张家坟北,唐县、清苑、望都驻凤山庄村。
西大洋水库1958年7月15日破土动工,1960年春节未放假,连续作战。春节保定市和满城涿县举行民间花会,有高跷、耍狮子等绝活亮相。民工实行
军事化管理,各县设师,区设团,公社设营,大队设连排。为了活跃民工文化生活,各县建有民工剧团,各县搭有戏台,作演出和誓师大会用。各县的民工剧团不断演出,有时保定专区的文艺团体和各县慰问团到工地慰问演出。保专的戏台搭在河神祠面向东,涿县的戏台搭在古龙岗面向东,保定市的戏台搭在九队场面向南,满城县的戏台搭在村西面向南,徐水县的戏台搭在楼子里面向东,水道工区的戏台搭在今水库管理处东水库家属院,面向南。唐县戏台搭在凤山庄。其他县没有剧团也没有戏台。
保定市剧团的戏种为评剧,徐水县为河北梆子,满城县为评剧,唐县为老调,涿县为横岐调。各县戏的水平以保定市为最高,文武戏都有,且有一个娃娃班。徐水次之。保定市演出次数多,满城最少。按戏台论保专和水道工区演出的水平最高,都是地市级的。
文革中的西雹水
1966年7月,西雹水小学率先在全村大搞
破四旧,从田姓人家搜出子弹200多发,手榴弹六枚,日本战刀一把,枪栓一个,
中国国民党党章一部,
中央军军旗一面,大洋区武装部在西雹水村小学召开了全区现场会。从此揭开了西雹水村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在破四旧中西雹水农中的学生批斗了阻止他们
破四旧的田胜福,这位站出来阻止学生“破四旧”的人为三等荣军,曾随二野征战云贵,入朝参战负伤,后复员回家。
10月,
四清工作组进驻西雹水村,西雹水村的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
四清工作队开始整村干部,全村12个生产小队都有四清工作组,工作组吃住在贫下中农家,其他成分的社员成了四清的对象。社员出工散工都要集体站队,休息时学习“
毛主席语录”和唱“毛主席语录歌”。
10月全村各户家家院子里的墙上都书写了“
毛主席语录”,街上的墙上用白灰泥抹成一大块一大块的,用红漆写上毛主席语录,村北的公路上将各家坟地里的石碑刷上红色写上红字的毛主席语录立于公路旁。号称红海洋。全村的红色标语是:“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敬祝毛主席
万寿无疆!横扫一切
牛鬼蛇神!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抓革命,促生产!打倒中国的赫鲁晓夫!
农业学大寨!要
斗私批修!”
这一月,全国各地的学生开始
大串联,从西北来的进京学生,不断经过西雹水村前往北京。这年秋天,西雹水村在外工作的一些人因所谓的历史问题被遣送回家。全村对
黑五类实行群众
专政,黑五类开始扫街。
12月,西雹水村出现分裂,群众分为势不两立的两派。一派为造反团,一派为毛泽东思想红卫兵。1967年两派开始武斗,造反团撤到望都王京一带,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占据大队部并夺权,成立革命委员会,建立武斗队,在村内挖地道,在村西村北挖战壕修工事。
毛泽东思想红卫兵一派在村内开始制造手榴弹,村内两派武斗升级。在武斗中造反团的顾忙儿和张军提两人被打死。
1969年,4800部队(38军)支左进驻西雹水村,张秋忙重任党支部书记。毛泽东思想红卫兵这一派失败,造反团掌权,1078年春,毛泽东思想红卫兵重新掌权,1982年,造反团又开始掌权。反反复复,复复反反,几个运动红,官瘾大的闹来闹去,他们有的想当村干部,有的想当看秋的,有的想当电工。小民百姓自始至终只顾低头生产,对政权不感兴趣。
改革开放后的西雹水
改革开放后,西雹水按照
家庭联产承包制分了地,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纷纷进城务工,尤以北京为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农村经济越来越好,村民生活也获得极大改善。
人口
清朝光绪年间西雹水村共301户,人口1434人。
1990年西雹水村共1185户,人口4868人。
2000年西雹水村共1320户,人口5596人。
2010年西雹水村共1325户,人口5751人。
西雹水村村为全县第一人口大村。其次为拔茄(5392人,1455户)、连乙、南岗北、南上素、西下素、南伏城。
民族
西雹水村民族有汉族、毛南族、壮族。
姓氏
全村姓氏众多,其中最大的三个姓氏依次是
徐、
顾、
张。其他姓氏有:杨、康、田、李、胡、苑、刘、高、韩、邸、万、赵、陈、任、郑、孙、于、蔡、马等。
徐姓:是村中人数最多的宗族,多居村中、南、西,现有辈分为七辈。徐姓代代相传,是从浙江迁来。徐姓族人徐旌人先生,特地前往浙江双溪寻祖。据考,徐姓的发族始祖为汝舟公。徐汝舟,号芳溪,明洪武四年进士及第,授五品监察御史,因为官公正清廉而博得铁面御史的名声。其孙徐嵩天资聪慧,明朝年间领功名赴任河北唐县教谕,后定居于唐县,西雹水徐姓就是这个近亲分支的后人。
徐旌人先生所考西雹水徐姓宗谱
徐元杰(字仁伯,号梅野。学者称天庸先生。江西上饶人,曾从学于朱熹门人。南宋状元,有传。)
徐直方(元杰之子)
徐九华(元杰之孙,居江西上饶)
徐汝舟(明洪武间人。曾任监察御史、巡福建、按江西、列大夫,居浙江江山县双溪(茅坂)村,享年75岁。元杰之曾孙,九华之子)
徐仕均(汝舟之子)
徐嵩(汝舟之孙,仕均之子。原系浙江江山县双溪村人,永乐间至唐县任教谕,是唐县此支徐姓始祖)
徐昇、徐罡(徐嵩留在唐县的两个儿子),徐顺、徐科、徐举(徐嵩留在浙江的三个儿子)
徐永泰、徐永康
徐三才
徐文魁
徐登磐
徐化鲤
徐来泰(居西关)、徐开泰(居王京东建阳)、徐兴泰(居军城赤岳村)
徐雅志(来泰子,西雹水徐姓第一代,生八子。)、徐雅士
徐辉
徐克明
徐炳
徐泽广
徐梅
徐尚忠
徐增义
徐大德
徐濂泉
徐东升
徐占松
徐旌人
顾姓:是村中人数次多的宗族,多居村中、东,现有辈分九辈。从全国来看,顾姓向来有南顾与北顾之分。其得姓始祖各不相同。保定唐县雹水、阜平王快一带的顾姓,似为另一支中山堂顾氏,出自姬姓。春秋时期,鲜虞人在今唐县一带建立中山国,因中人城(唐县栗山)城中有山,故名中山。期间经过大国征伐,中山国力衰微。战国时之中山国似与鲜虞人中山不一贯,此中山国,中山文公为开国始祖,第二代中山武公(姬窟)在魏国打击下率领臣民在顾城(在今定州)建立新都。后来中山国为赵国所灭,中山公族一部分后代便以顾为姓。
张姓:在村中人数第三,多居村中部。据老人相传,是明洪武年间自山西
洪洞大槐树迁来。
其他姓氏,其来源多未考,仅胡、李等少数几姓是修水库时自大洋迁来。
祠堂庙宇古迹
村中村外庙宇甚多,祠堂亦有数座,多已被毁。
祠堂
徐家庙:在九队阁尔胡同南口西侧,今其地亦空置。广半亩余,庙三楹,坐北朝南,庙内有古柏参天。被毁无存。
顾家庙:北沙沟南口西侧,大柳树井台处。面阔三间,坐北朝南。被毁无存。
张家庙:今老母庙西二十步许路北,原张计春商店西侧。面阔三间,坐北朝南。被毁无存。
康家庙:杨家胡同北口路北。平房三间,坐南朝北,一过道。被毁无存。
庙宇
老母庙:在大胡同南口。坐南朝北,近年因风雨中大树倒于庙顶,庙顶塌陷而重修。村中妇女每逢初一、十五(过年时为腊月三十而非正月初一)傍晚皆往此烧香。为村中庙宇中仅存者。
甘霖寺:在大胡同中南部西侧,原幼儿园。汉白玉基石,院内有古槐一,有石碑一。无存。
一双庙:在南沙沟与南街交汇处,即今日之二队小桥周围。庙前有圆石柱,高七尺余。无存。
真武庙:牌楼胡同北口正冲,大街路北。无存。遗址可见。
大力寺:在村南凤山上。遗址尚存。清光绪《唐县志》载:大力寺修建于金
大定年间,山上、山下各建一处。现山下的寺院遗址已被村庄覆盖,山上的寺院原建筑已被拆毁,仅存建筑的基址和碎砖烂瓦,基址南边有元
至大年间的石碑一通,纹龙碑首,上刻“重建凤山大力寺之碑”。
北坡庙群:在北坡上,有庙宇十数座,有山王庙、龙王庙、药王庙、齐天大圣庙等。今存完好,农历正月十八有北坡庙会。
河神祠:全称唐河伯神祠,亦称灵济祠、禹王殿,今已讹传称“和尚司”,在村西和尚司地,被毁无存。为明代唐县知县杨一桂所修。《唐河伯神祠碑》(杨一桂撰,今已无存)载:“祠在古木场之南,俯临闸。广南北三十步,东西二七步。垣内殿三楹,中像以神。门宇亦三楹,内左右二碑竖。外侧各有房,守者居。”光绪《唐县志》载:“唐河伯神祠在县西三十里雹水村,明万历三十一年知县杨一桂创建,每岁春秋辰日典史致祭。”
附 杨一桂:字寒质(一说字伯芳,号寒质。)山西安邑人。明万历二十五年知唐县,任八年。任内兴利除弊,兴修唐县志,深为民所戴,故唐县民于县城建生祠以奉之,曰“杨公祠”。(唐县志:杨公祠在县治东街北,祀明知县杨一桂,万历三十五年建,国朝雍正十一年重修,每岁春秋用少牢,典史分祭。)
其他古迹
文昌阁:在原上海地铁希望小学西四十步处。金
泰和年间所修,无存。
牌楼胡同牌楼:在牌楼胡同北口。无存。
西门:今田凤杰家靠东康进良家北墙外。单
拱门,有大门楼,外左侧有石柱一,无字,高七尺许。无存。
方言土语
雹水方言为
冀鲁官话保唐片定霸小片唐县话。下列例子由唐县县志编写人员、西雹水人杨增艮老师整理。字数有限,仅举部分。
(一) 、天文 11
老爷儿---- 太阳 老母地儿---月亮
云彩------云 降--------虹
潲雨----斜下的雨 都陵---冰
风交雨---风夹雨 蒙星雨---毛毛雨
地动----地震 雹子---冰雹
白毛儿旋风---雪中的风
(二)、时令 28
前时个----前天 夜老个----昨天
今儿个---今天 明儿---明天
后儿---后天 年生个--去年
吉年个--今年 过年个---明年
咱起来---早晨 前晌---上午
后晌---下午 黑界---黑夜
后晌黑老---黄昏 晌伙----中午
往发个---以往 朝儿----现在
多咱----什么时候 多儿—什么时候
上冬儿---入冬 头秋儿--入秋前
春起来---早春 开春儿---刚进入春天
一扑明子 ---天发亮了 黎鸡搧翅---天快亮了
朝昏脚子---傍黑 老爷儿靠山儿—-太阳落山前
往发---往日 多咱----什么时候
(三)、方位 22
半比儿---旁边 当巴间儿、当楔---中间
四沿遭儿---四周 后一儿---后边
界比子---邻居 这台儿---这儿
那台儿---那儿 哈儿里----那边儿
闸儿里---这边里 倒伙---后头
头里---前头 柳头---里头
顶儿上---上头 底儿协----下头
奏地儿----地上 席儿底歇----炕席下面
灶火轻里---锅台前 厦子跌歇---没前墙的房沿下
界比儿---邻居 炕脚头里---炕靠墙的那边
老头里---最前头 窼台儿---墙上留下的供神空洞
(四)、称谓 24
爷---祖父 奶奶---祖母
爹---父 大爹---伯父
大娘---伯母 叔(shou)---叔叔
婶子----叔母 舅-----舅父
妗子--舅母 小舅子----内弟
大嬷---伯母 挑担---连襟
兄弟---弟弟 自个儿---自己
男家里—我媳妇 大官众---公共的
小闺妮儿---女孩 小小子儿----男孩
嬷街---娘家 婆街----丈夫家
日啊---别人 大佰伴儿---丈夫的哥哥
男们----我们 小叔shou儿---丈夫的弟弟
风俗
过年风俗
春节是所有节令中时间最长,最隆重的节令,它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从腊月初八的腊祭开始直到正月十五。
一、腊八
二、祭灶
送灶神称“祭灶”、“送灶”、“辞灶”。腊月二十三日,又叫小年,这一天要进行祭灶。此日黄昏入夜时,各家举行祭灶活动,先向灶王爷敬香,供上糖瓜、草料、水等。供糖瓜是为让灶王社甜甜嘴,上天后多说好话,别说坏话,
年三十要在灶台上贴上新
灶王爷,点上蜡烛,燃上香,称为接灶。
三、打春、理发
打春或在年前,或在年后。打春时刻不管是几时都不许在炕上,打春这一天已
出阁的闺女不许登嬷家门。
依乡俗从立春和春节两者中在前的开始到正月结束,不得理发,所以年前理发是很重要的一项,往往年前理发店得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正月不理发的习俗据考始于
甲申国难满清
剃发易服。以“正月理发死舅”暗含“思旧”之意。
四、置办年货
置办年货是年前的一项重要活动,这从置办年货开始,年味也开始浓烈起来。村人置办年货主要是在本村集市和邻村东雹水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村人也经常会去县城置办年货。从腊月二十开始到腊月三十都是置办年货的时间,主要是二十、廿二、廿五、廿七的本村集市和廿三、廿八的两个东雹水大集,东雹水本来就是雹水乡的大集,腊月三旬的两个大集更是整天的集,附近十里八乡都会在这两个集置办年货。腊月三十(
小尽时为腊月廿九)的本村集市基本上没多少人了,主要是村人查漏补缺,补置年货。
过去村间家家养猪,杀年猪要在腊月初十后。杀年猪的大多要在集市上卖猪肉,不杀年猪的要到集市上买过年的猪肉。近十年来,村中已基本不再养猪,改为买专门杀猪户的猪肉,且不像过去那样置办大量猪肉,只置办过年间够吃的量。
过去乡间要在过年前自己做豆腐,需要起大早自备黄豆和柴火到做豆腐的人家做,且将豆腐切成小片,用火熏成熏豆腐,用盐淹上。近年间村间一般已不再做豆腐而是直接购买。
过去对联多为自写或托村间写字好的先生写,现今多从集市上购买,春联内容多为吉祥话。
添新衣、新帽、新鞋、年画、神像、鞭炮、香纸、蜡烛、蔬菜、鸡、鸭、鱼、瓜子、糖果也是年货中最为重要的。
五、蒸煮
“二十六,煮年肉”。家家户户煮肉、熏肉、灌肠子。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家家在过年时要蒸些馒头,喻日子蒸蒸日上。二十九日蒸的馒头与平日不同的是馒头上都点上红点,以示喜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村间基本上已不再自家蒸馒头而是直接买馒头吃,过年置办馒头多,按食罗购买。
六、年三十
1 、扫庭院
上午,各家打扫庭院、街道。下午,妇女开始和馅包年夜饺子,男人写家亲贴、神位牌。近年来,神像、神贴都有售卖,但仍有自家自写,集市上也会有写毛笔字写得好的人售卖家亲贴、春联。
家亲贴是一家的祖宗神主牌,上竖行书写“供奉 某家三代宗亲之神 位”,各种神像、神位有
昊天上帝像,即中国人俗称的
天、
老天爷,像上有对联“天高自古悬日月,地厚至今载山河”,中书“天地三界十方真宰”,有上帝及诸神像,贴于房屋前墙上;
灶王爷、
灶王奶奶,灶神,神像贴于厨房灶上部墙上;
财神爷,赵玄朗,字公明。神像贴于侧屋墙上;六神像,贴于房屋前墙上;井泉龙神像或井泉大吉贴,贴于井泉上;
出入平安贴,贴于车上。以上神像,均在除夕傍晚贴上。
以上诸事完毕后,全家团坐在一起,或打牌,或闲聊,或磕瓜子,或男性族人凑在一起饮酒。80年代后,变为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上诸项要到零点后,称为“守岁”,也叫“熬三十”。
3、辞岁
夜半时,在院中点火迎财神,此时,爆竹声声,除旧岁,迎新年。现在鞭炮声可持续半个小时。称“辞岁”。
七、过年
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清晨(约5点开始)人们便起来燃放鞭炮,叫“起五更”,鞭炮声一直响到天亮。老人们煮饺了,小孩子们也早早起来,穿戴除夕备好的衣服。衣服要放在床头,不能放在柜中,日出前不能开柜,不能上井打水,境内有此禁忌。饺子将煮熟时,女人便开始点蜡烛、烧香,男人放鞭炮。意为一则驱邪,二则崩穷。饺子煮熟后先敬祀天地诸神及祖先。然后全家一起吃饺子。
饭罢开始拜年,晚辈依次到本家各位长辈家里拜年,多在上午就能完成,一般在各位长辈家呆一会,大家絮叨两句,互问一年来的各种情况,便会结束。一旦家里孩子结婚,长一辈的便不再出去拜年而改由小辈依家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过去给几角几元钱,现在几十元或几百元。
依乡俗,已经出阁的闺女在初一和立春这两天不能登嬷家门,若兄弟尚未婚娶还好,若是兄弟已经婚娶,则因为嫂子或弟妹的关系,此条依守甚严。
2、初二初三闺女、女婿带着外孙到丈人、姥爷门上省亲,在嬷家一家人聚餐。
自由恋爱的年轻人多会在这两天带对象到家,让一大家子认识,或者对方一家子挑这两天对准亲家进行考察。
3、自初三后至十三(初十前为佳)之前,依俗可到姑、舅、姨等长辈(此时指祖父祖母外祖母外祖母已经过世或十分年老,姑舅姨自家也已有一家子,则不再适合依照初二上门省亲的风俗)或老师等尊者家中看望拜年。也可在此间组织特别的叔伯姑舅表亲之间的家庭聚餐。
村间过的其实是正月十六,正月十五是比照除夕过的,所以正月十五的活动多集中在晚上。这一天晚上村里放烟花,烤柏灵儿火,用柏树枝烤火,村中风俗传说身体哪个部位烤过柏灵儿火哪个部位更健康。在正月十五前几天,村人会上山砍柏灵枝儿。
九、北坡庙会
西雹水村的过年,真正结束是在正月十八这一天。过完了这一天的北坡庙会,大家才觉得这个年是过完了,工作的就要外出工作了,上学的也就该上学了,村里的妇女也就该开始一年的工作了。
庙会规模不是很大,主要是经营各种小商品、小吃、和玩乐的商家。卖水果的商家多分布在庙会进口以及村西大桥、村北大桥村东甚至东雹水。
正月十八北坡庙是年后外村亲戚来村省亲的一个机会,上午村人多会上庙游玩、上香烧纸,中午下午则会在家待
挈(乡音)。
村人(主要是年轻人)在北坡庙这一天除上庙外也多会爬北山。
庙会风俗
村中庙会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廿六,庙会历史悠久,起庙年代未考。
农历二月廿六是庙会正日,前后一天会有小庙。庙会规模很大,主要位于大胡同、大街自顾袁超市至村西浆砌沟、村西路、村北马路自村东至村北大桥。庙会商业繁荣商品种类繁多,为方便管理,把庙会分为花鸟市、菜市、衣物市等数个商市。其中,大队门前场地主要为各种小商品、小吃;村北马路主要分布花、鸟、虫、鱼及相关商品;大胡同自大队至中部主要分布肉食品等食品;大胡同中部主要为小商品;大胡同南端为几家照相馆;大街自大柳树向西至村西包括村西路主要是衣物市;大街顾袁超市大坡前主要分布各种家用工具,包括板凳、桌子、案板、梯子及其他工具;村北大桥以北主要是各种游乐场所,大商店北街亦时有几家气枪、飞镖扎气球的商家。
庙会时,在大队院内会有戏曲,戏曲种类是
河北梆子或
保定老调,一般会在庙会前后演出四五天,2017年丁酉岁庙会戏曲演出了十场,正庙日演出了三场,前后几天每天两场。
村中庙会时有包粽子的习俗。这个日子,也是外村亲戚来村省亲的机会,主要是外嫁他村的闺女、外甥、外孙或村中媳妇的嬷家人等亲戚,乡音作待
挈(音且)。
端午风俗
村里俗称五节单五,有吃粽子的习俗。
中秋风俗
吃月饼,赏月。
名字文化
过去乡间时兴送号,村中所说的表号亦即传统文化中的
表字,但村间之
表号又同时融入了传统文化
雅号的一些特点,与表字并不完全相同,其区别主要是:在传统文化中,最正式的代称是名,其次是号,字作为一个补充仅限日常他人称呼,避免直呼其名以示尊重,而署名、题款不署字而署更正式的名,以示尊重对他人的尊重,对他人自称时也是这样。但西雹水乡间的表号则更为正式,有大名的意味在里面,乡间互相称呼完全用号,记账亦用号。西雹水人的号与名的关系有学名与谱名的关系的感觉。
依乡俗,并无
冠礼与
及笄礼流传下来,这或与满清强迫汉族人剃发易服那段历史有关。但是乡间男子,一至成年,便要由村间人送其表号,因为成年了,大家不能再 直呼其名。主人摆宴回谢乡里,并用纸张誊写表号以示乡里,日后大家便以表号来称呼他。
嫁娶风俗
西雹水村自汉建村以历2千余年,期间文化积淀深厚,古老婚嫁习俗是该村文化的代表,它以
文化大革命为界限,分为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三个时期,三个时期的婚嫁习俗有所变化和发展。
村内虽提倡自由恋爱,但时至今日,除少部分在学校期间自由恋爱者和网上恋爱外,绝大部分要靠媒人介绍,婚嫁习俗大体由以下几步组成。
一,提亲
儿女结婚寻对象,都是家长看好有谁家与自家相配,便托请媒人,也就是由介绍人去提亲。以男方托媒人向女方提亲为多见。
二、相亲
经过媒人提亲后,双方如有意,女的在媒人和家长的陪同下,男女双方见面谈话,互相了解,有的女方还到男方家去看一看。此叫“相亲”或“相看”。
三、转
此俗起于文革以后,兴于90年代。相看后男女双方如无意见,双方则由媒人和女方家人陪同到县城转一转。此时男方要到饭店请饭。回家时,男方要为女方买些东西相送,或衣服,或首饰,或手机。有的女方还到男方家中吃饭。
四、掐算
双方有意联姻,则各自让阴阳先生掐“八字”,如属相不相克,或不怕忌讳,则双方确定联姻。
五、订婚
双方同意联姻,则举行订婚仪式。互相交换信物,俗称“换东西”。信物为男女双方喜欢,且实用,并有纪念意义。文革前为男方送女方布料,女方送男方毛巾;文革中男女互送毛主席语录本或毛巾,女的为花毛巾,男的为白毛巾;90年代后多为衣服、首饰。订婚仪式要吃订婚宴,规模不一,可大可小。双方父母参加。婚宴有的在家有的在饭店举行。这是21世纪后兴起的新习俗。
六、换帖
结婚前,双方互相交换生辰八字帖,称“换帖”,也叫“拿帖子”。男方父母请阴阳先生根据男女的生辰八字测算迎娶时日和下轿时刻,俗称“看工夫儿(意为时刻)”。男方将看好的“工夫儿”交由女方,由女方请阴阳先生再掐算,俗称“合算”。女方确定无碍后,由媒人转告男方,迎娶时日才算确定。
七、登记
这是结婚前必办的手续。男女双方选约定日子在媒人陪同下,到婚姻登记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文革前到区或公社登记,文革中到公社登记,21世纪始,全县统一到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办理登记手续,领取结婚登记证。有的不到结婚年龄先结婚,等到了结婚年龄再补结婚登记手续。
八、拍结婚照
此俗兴于文革中,那时大部分不拍照,即使拍照,最大的也只是五寸的黑白照片;九十年代后兴起拍结婚照,是由专业摄影师拍大型的,动不动就花千元以上。拍照时穿婚纱,大幅婚照挂洞房,小的制成相册存念。
九、催妆
迎娶前,男方将一百个大饽饽,一个莲花卷子,肉、盐、面条若干送到女方家,称“催妆”。文革前大饽饽每个一斤。小饽饽每个半斤。21世纪后,大饽饽变成了3斤,莲花卷子变成了重几百斤。馒头圆形的称饽饽,长方形的称卷子,莲化卷子是由一个个蒸熟后的各种造型的小卷子组插在一起的组合体。女方对催妆人热情招待,并发放喜钱。女方到男方送嫁妆时男方需加倍发喜钱。故此一些准备到男方送嫁妆的人就自己垫钱连同女方的喜钱一起送给催妆人,这样女方送嫁妆者就可多得喜钱。
十、送嫁妆
文革前嫁妆随迎娶新娘的婚车一起转街,一起进新郎家。文化大革命中变为迎娶前的下午送嫁妆。文革前的嫁妆一般讲究四抬:一对箱两抬,大镜子花瓶脸盆,茶壶茶碗两抬。每抬两个人,共八人。文革中由于破“四旧”一切从简,结婚时不再用车迎娶,改作新娘自己骑自行车或步行到新郎家,嫁妆于婚前下午送新郎家。
70、80年代,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嫁妆为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90年代后,发展成组合家具、灶具、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音响、影碟机、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轿车、面包车等。21世纪全县送嫁妆的人最多的要数西雹水村,如新郎家为本村,送嫁妆的人多的可达百人。
十一、迎娶
文革前迎娶用马车,车上放一车棚遮盖。文革中用自行车,文革后改用拖拉机、三轮车迎娶新人。90年代后用汽车多辆迎娶新娘。近年来,村中结婚都请专业录像的录像,结婚的每一个情节都进行录像。
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家门时要燃放鞭炮,新娘家人将迎亲队伍迎进家中吃茶,新娘梳洗打扮完毕由伴娘陪着,家中一不犯忌相的男子将新娘背上车。一小男孩坐与车上,旧时这一男孩坐大车的遮帘前,改拖拉机、三轮车、汽车后则坐车内,俗称“提壶的”或“压车的”。迎娶时男方陪同新郎者称“娶女
挈(音且,客之意)”女方陪伴新娘者称“送女
挈”.到达男方家时要燃放鞭炮,为压车的男孩发喜钱,新娘按事先看好的时刻下车,称“下轿”。
十二、拜天地
新娘下轿后,由主持人安排新人先拜天地,向祖宗叩拜;接着拜爹娘,此时父母端坐,夫妻跪拜;最后夫妻对拜,三拜完毕进洞房。
近年来,村中结婚多会交托婚姻公司承办,时兴在家中举行类似西方的结婚典礼,有司仪有主婚征婚有摄像记录。
十三、婚宴
婚宴俗称“摆席”。席面随时代变化而变化。文革前,摆席分为荤席和素席。家境好的摆荤席,条件差的摆素席,不论哪种席都是白菜豆腐粉条唱主角,喝的酒是散装白酒,香烟是两毛上下的。三年饥荒时,村内顾天义结婚送份子的吃的是稀稀的小米粥。80、90年代的席面变为不见白菜,全部是豆腐打底,肉唱主角。每桌不下冷热十几个菜。酒是上档次的瓶装的酒,香烟是5元以上过滤嘴的。21世纪有的家在饭店举行婚宴,有的从外地请专业的上门服务的饭店到家中做菜摆席。
参加婚宴的由三方面的人:新娘家的人(也有新娘的朋友),新郎的亲戚、朋友,送份子的乡亲。婚宴中,新娘新郎要对参加婚宴的长辈上拜,被拜者均赠礼金。礼金因人而异,少则几十元、百元,多则上千元,万元。
参加婚宴的亲友,要随份子,亲戚要送食罗。
十四、闹洞房
婚礼当晚要闹洞房。新郎的弟弟、妹妹、侄子等躲在新房外偷听新婚夫妇的悄悄话,以此作为今后取笑一对新人的笑料。此称“听房”。
新婚第三天,新郎新娘回新娘娘家,称“回门”。回门时新郎要由弟弟或另一晚辈陪伴。一说回门时要在太阳落山前回婆家,晚了老婆婆患红眼儿。
十五、九天
婚后第九天,新娘的父母,要去接闺女,新郎家热情招待,称“九天”。新娘随父母回家住18天后,再由父母送回婆家,以后新娘来去不再讲究。21世纪后,新娘于当天便回到婆家。
十六、谢媒人
婚后,男方要感谢媒人,给媒人100个小饽饽,一个大饽饽,外加被面或衣服。
十七、第一个新年
新人结婚后的第一个新年,新人两口子要到本家各长辈家拜长辈,从这开始,就意味着这家下一辈的新媳妇要开始代表此家每年拜年了,而老一辈的则不再外出拜年。
大年初一下午,村中妇女会成群结队在村中本年结婚的几家看新媳妇儿。
丧葬风俗
1、叫魂。人咽气后,长子上房哭着叫魂。家人跪哭,烧“倒头纸”。给逝者穿装裹衣(寿衣)。
2、停尸。置一门板于堂屋,逝者头朝西,仰卧其上,双脚用麻绳绑住,全身由“蒙单”覆盖。门板前置一桌子,将逝者遗像四周镶黑边置于桌中央,点上蜡烛(长明灯),放香炉燃香,摆放供品,放一碗小米捞干饭,“打狗棒”(筷子长的细棍插上捏的烟火烤过的面棒)插于其上,桌前置盆或三块土坯围成三角形用于烧纸。将亡者的枕头内的装填物倒于街门前。
有的村人逝世后在院中搭灵棚,停尸。
3、报丧。人咽气后要放两响,以告众乡邻,家中有人逝世;“管事”的派人到亲戚家去“报丧”。
4、开书。由阴阳先生写出“
殃榜”,也叫“开书”。写明逝者生卒年月日,贴于街门侧。分男左女右。一说殃榜为阴间的户口。同时要挂“祚钱”。也分男左女右。阴阳先生要糊纸马、哭丧棒、引魂幡。
5、破孝。儿子戴孝帽,穿孝衣衫。女儿戴孝巾,穿孝衣衫。侄儿(女)孙子辈戴白孝帽或白孝巾。近当家子(五服内)入伙吃饭;远当家子(五服外)则不入伙吃饭,只是发丧(乡音读作发僧)当日入伙,但也要戴孝帽或孝巾。孝衣孝裤的规矩不同姓氏略有不同。
6、守灵。逝者晚辈昼夜守在灵前。要使长明灯不灭。灵前铺上稻草或谷秸,子女要披麻戴孝坐跪草上守灵。有的逝者当日入土,有的逝者要停尸三天。
7、打
棺罩。由女儿为逝者由纸匠打棺罩和纸扎,包括童男、童女、宅院、房屋、摇钱树、家电、汽车等。
8、吊唁。亲朋好友为逝者吊孝,有的送果供,有的送花圈,有的送挽嶂,有的送礼金。男子吊孝时,由孝子在灵前点烧纸,吊孝者磕头(四个)或三鞠躬,孝子向吊孝者磕头还礼。女人吊孝称烧纸,要在灵前哭,由女晚辈跪下搀扶,称还礼。境内有死者为大的说法,凡吊孝者均对亡者施礼。
9、刨坟。刨坟要由长子先挖三下后,再由掘墓人挖刨,坟讲究向口,头枕脚蹬何处都有讲究。
10、净面。入敛前由长媳或长子用棉絮蘸水为逝者净面,民间称为“沾脸”。
11、火化。境内平原及浅丘区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要求火化。有的地方火化前按辈份辞拜逝者。届时将逝者用灵车运至火葬场火化,将骨灰置于骨灰盒内。有的人家将骨灰盒置于棺材内,一切仍按旧习俗发丧,没有起到火化的作用。
12、
入殓。棺材底撒“垫背钱”(硬币),五谷杂粮等,垫铺补褥,放逝者生前喜爱之物及壶碗,洗漱用具等。从灵堂移至棺内时,门前要用席子或伞遮挡,不让尸体见天,称遮尸,同时用铁锨顶住屋门框。
13、盖棺。尸体入棺,一切安排停当之后,孝子哭天喊地,“管事的”高喊“盖棺”,攒忙的将孝子们推向一旁,将棺盖置于棺材上并用钉了钉住。如逝者为女,娘家人不到不得入敛。有的娘家人难为主家,入敛时故意拖延不到,使丧事不能按时进行。
14、出殡。吹鼓手奏哀乐。众孝子辞拜逝者,然后长子持引魂,其余孝子持哭丧棒,跪于街门灵柩前,长子“摔献”(砸碎盛打狗棒的碗),然后起殡。长子持引魂幡在前引路,孝子随后;女儿儿媳趴在棺材两旁哭,其他孝女乘车随棺柩后。阴阳先生(旧称提斗的)一路走一路撒纸钱(买路钱),过桥时要在地上压一张烧纸。过去出殡由16人抬灵,21世纪后多为拉灵车拉灵柩。
15、辞灵。在村口停灵,女婿、侄女婿亲戚按顺序辞灵,施大礼。长子还礼,这些人不再去坟上。
16、安葬。棺木放入墓穴,将头枕和脚蹬方向调正,将哭丧棒置于棺木上,孝子先在棺木上填三锨土,然后众人一齐填埋。长子将引魂幡插于坟上逝者头部,燃放鞭炮,烧棺罩,孝子向逝者磕头告别。
17、烧马。逝者入土当晚,孝子们到三叉路口烧马。烧马时要烙“岁数饼”,按逝者一岁一个计,装入纸马的马袋内,同时放硬币若干。长子抱纸马前行,至村外三叉路口,孝子们圈一圈,将纸马正传倒传各三圈,边传边嘱咐逝者一路走好,最后将纸马头向西放好点燃,同时长子叫一位晚辈为逝者拉马。然后众孝子往家走,路上不准回头看。
18、
圆坟。逝者三日后孝子们穿孝到坟前将童男童女和逝者的衣服烧掉。同时做一碗面条埋于坟前供桌边。孝子们将坟头重新整理称“圆坟”。
19、回礼。女人过世安葬后,儿子要带上食罗到舅家回礼,进屋不说话跪下就磕头,称谢孝或回礼。
20、烧三天纸。逝世三天时孝子们戴孝到坟上烧纸。称烧三天纸。
21、烧七天纸。逝世第七天孝子戴孝到坟上烧七天纸,以后每七天烧一次,直到“十七”为满。最后一七要少一天,为六天,满七前孝子不理发。
22、忌日。逝者周年时,孝子们到坟上烧纸,称忌日或周年。
一夫多妻者,境内有夹葬和排葬两种丧葬方式。若女方无后,逝后一般均排葬。
祭祖风俗
出发前,要在家中打纸,即把纸币在烧纸上用手按压,直到把整张烧纸全部打满。在坟上烧纸前,需先在地 上画图案(男画十字,女画圆圈)。圆圈和十字均为道家之符咒。
传统烧纸钱的时间
1、三大冥节:
清明节、
中元节(七月十五)、
寒衣节(十月初一)。此三节依我乡俗需要在节日前几日烧,以十日之内为佳,万不可晚于节日当日。
3、人过世纪念:三天、一七至九七(老两口中后过世的要烧到十七)、忌日(三年之内)。
住居样式
西雹水村的旧式民居房屋以土坯房为主,俗称四窝头,现村中已不多存。
现今房屋以砖石混凝土结构住房。近年来房屋样式越来越来具有洋楼因素。该村正房房屋样式传统上多为五间或七间并列五间样式的一般有两间外屋,三间里屋,两间厨房洗澡间。厕所在房外院中靠里角落,过去家家养猪,厕所与猪圈相连,现今不再养猪,新建的房屋不再有明圈,一般会用石灰板把猪圈完全遮起来。过去多为一间过道,近年新建的房屋若院子够大一般会有两间过道,院子够大的还会有几件偏房,俗称配房。
西雹水儿童歌谣
一 小小子儿
小小子儿,
坐门墩儿,
啼哭妈呼要媳妇儿,
要媳妇儿干嘛?
做鞋做袜,
吹灯说话。
二 歘大把歌
你一我一,制钱买鸡。
你二我二,油炸果子儿。
你三我三,耕地拐弯。
你四我四,叫哥拨刺。
你五我五,白菜豆腐,
你六我六,钢刀剁肉。
你七我七,滚锅下米。
你八我八,过年回家。
你九我九,骨头喂狗。
你十我十,节约粮食。
三 花喜鹊
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把娘背到山到后,把媳妇背到炕头上。
稻米饭,浇肉汤,不吃不吃还盛上。
四 扯大锯
扯大锯,拉大锯,姥姥家门上唱大戏。
叫闺女,请女婿,外甥儿非也跟着去。
锅里煮着大公鸡,姥姥说软了,妗子说硬哩。
一碗不够两碗饱,抹嘴就往家里跑。
文化教育
民国时期拆除甘霖寺建成小学。
1957年建高级小学,1965年建农业初中,文革中建初中和高中,均为二年制,初中四个班,高中两个班。1978年最后一届高中毕业。
1990年代,由上海地铁公司及村民捐款建成了西雹水村上海地铁希望小学。
2016年,新的西雹水村小学建成开学。
在康书乐倡导下唐河文学社1986年诞生于该村,后解散。2013年
唐县文学艺术创作协会成立,已有10人成为河北作家协会会员。
杰出人物
文学艺术家、学者
康书乐,笔名常笑,男,汉族,1960年生,河北省唐县西雹水村人。板凳诗人,河北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音乐文学协会会员,保定市作家协会理事,
唐县文学艺术创作协会会长,《唐河文学》杂志主编。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上下肢肌肉高度萎缩,腿不能站立行走,手不能正常举握。行走靠一只小板凳,写字时右手握笔要靠左手握右手腕移动,每分钟写字超不过100字。靠发小抬着只进过8天校门,硬是以《新华字典》做老师,自学成才,喜爱文学,擅于写作散文和诗歌。1987年,他倡导成立唐河文学社,任社长。他写的励志散文《好大一匹马》被译成英文刊登于2016年1月14日的《伦敦晨报》上,还被译成德文刊发在《柏林文艺》上,成为唐县第一个在海外发表文学作品的人。
康秀苗,女,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唐河社社员。任教于雹水乡初级中学。
康永和(慷慨),河北作家协会会员。
徐京儒(徐旌人),作家。曾代表西雹水村徐氏宗族前往浙江寻根。作品有《过滤日子》《一个在京打工的山西作家》《西部旅行中的哲理性思考》《在起飞线上》等。
杨晓婷,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康书乐老师夫人。
顾见龙,河北省河北梆子一团首席鼓师,国家一级演奏员。
杨追月(杨进乐),国家一级画师、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书法家协会会员、定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徐士杰,
西安交大博士,现任教于
香港大学物理系,教授。已在半导体光学及物理和器件领域开展研究工作20年,在半导体自组装量子点及其器件应用上做出几项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工作。在任教于香港大学前,曾先后在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单位工作和学习。是全村最高学历。
杰出村干部
张秋忙,1958年任支部书记,他做了三件事:一是带领全村社员将村南的水浇地整成了方田,规划了渠道和机耕道;一条机耕道贯穿东西,道旁两侧各有水渠一条。四条机耕道通南北。二是在1972年,带领全村社员在村北坡前修建了一条环山渠,该渠自西大洋水库碌碡坡前泄洪洞取水,沿北坡东去至北雹水村西村界,全长3000多米。自此环山渠以南全村旱地全部变为水田。这条水渠是全县目前效益最好的水利设施,这条水渠已经载入新《唐县志》。三是1957年将村内小学扩建办高小,在旧校址盖南房7间,1963年又将小学由旧址迁建到村西新址,后又在唐河灌区南侧建教室8个,均为拱式,创建初中,创办高中。实现了中小学分开。张秋忙的这些业绩为全村解决温饱奠定了坚实基础。
苑干年,参与领导环山渠建造。
徐双奎,曾任村委书记,带领修建林琅沟水库和黑枣树沟水库。
顾建朝,现任村委书记,任内完成了全村街道的硬化,改善了全村交通条件。
在外任职人物
下列人物是村中曾在外出任职务者
顾太侃,西雹水最早的企业家,县政协委员、政协常委。
李保安,县政协委员。
田纪伟曾任辽宁省工会主席。
徐国顺曾任江西省粮食厅厅长。
徐壁仁曾任吉林市委秘书长。
顾新 曾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参赞。
徐记造曾任乌鲁木齐军区司令部三局顾问,1962年授上校军衔、1984年副军职离休。
张木田,于1950.4—1953.3曾任阳朔中学校长,后曾任广西桂林行署副专员、地委常委。
马凤芝曾任广西桂林地区外贸局副局长。
陈现庚曾任保定市南北市区区长、书记,保定师专书记。
顾振军曾任曲阳县委副书记,
陈同好曾任蠡县武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