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又叫说唱艺术,是以民间
讲唱文学为基础的,讲唱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相综合的
中国传统艺术。音乐是曲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唱腔和乐器伴奏两种成分,而以唱腔为主。
曲艺介绍
中国传统曲艺有二百多个曲种,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只说不唱或只念不唱的,如相声、快板之类;
艺术特点
表演艺术
曲艺是由具有一定演唱技能和
艺术素养的专业或半专业艺人为群众演唱的。过去,曲艺大多活跃在社会基层:茶楼酒馆、城镇市集、婚宴寿庆、民间自娱等场合。两三个人(其至一人)就可以唱一个晚上,不需布景,道具简易,简便易行,号称“
轻骑兵”。它的演出常常要根据听众的当场反应和他们的兴趣喜好、
审美标准作些
即兴创作、改编.所以灵活多变,兴趣盎然,和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综合艺术
曲艺它以
讲唱文学为脚本,展开情节,安排布局、汲取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千百年来,文学、音乐、表演三者在曲艺这一综合体中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达到了今日曲艺的丰富、成熟的艺术境地。其音乐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旋律音调必须服从于唱词的字调;语调中的抑扬顿挫及其丰富的表情手段,是唱腔艺术表现的依据。
叙事性音乐
曲艺不是“演故事”,而是“说故事”。在叙述中,当然有喜怒哀乐的
情绪表现,但表演者总是以第三人称的身分来表示自己的态度,而不是以当事人本人的身分(
第一人称)来表现故事,因此.曲艺音乐的艺术表现,主要集中在对
基本情绪和叙述有态度的表达上,他在剧情发展过程中比较客观,感情变化、对比不象戏曲那样强烈,起伏的幅度也较小。
分类
牌子曲类
以曲牌为基本音乐材料,或单支曲牌反复演唱、或多个曲牌联缀而成,用以说唱故事的曲种。流传于全国各地,如北京单弦牌子曲、
山东八角鼓、河南曲子、
陕西曲子、
兰州鼓子、
青海平弦、
扬州清曲、
江西清音、福建
南音、四川清音、
湖北小曲、
长阳南曲、
湖南丝弦、
广西文场、
东北三省的
二人转诸宫调俗曲的传统发展而来的。曲牌音乐丰富、数量可观。联缀时所用曲牌数目有多有少,依其唱叙故事的内容和篇幅而定,每个曲种音乐都具有强烈的
地方色彩和风格。
弹词类
主要流傅于我国南方。演唱者兼奏
小三弦或
琵琶等乐器,自弹自唱。是明清以来发展颇盛的曲种。如江苏、上海、浙江的
苏州弹词,江苏的
扬州弹词、启海弹词,浙江的
四明南词、
绍兴平湖调,
福建南词,广东
木鱼歌,
长沙弹词等。 弹词类曲种的音乐为板腔体结构。唱腔大多旋律性强,细腻优美、清丽委婉、精致流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不少曲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才辈出、流派份呈。弹词类曲种演出形式多样,传统形式为单档、
双档和三人档。
鼓曲类
又称
鼓词鼓子词三弦、
四胡、琵琶、
扬琴等。如
木板大鼓、京韵大鼓、
西河大鼓、
乐亭大鼓、
梅花大鼓、钱片大鼓、
京东大鼓、东北大鼓、
潞安鼓书、
襄垣鼓书、
山东大鼓、
胶东大鼓、
安徽大鼓、景德镇大鼓、
河洛大鼓、
湖北大鼓等。早期曲目长篇居多,有说有唱、散韵结合,后期曲目多为中短篇,以唱为主或只唱不说。 鼓曲类曲种的音乐为板腔体结构。唱腔以语言为基础,依情走腔,依字行腔,一曲多用,板式变化多样,刚柔并济、韵味浓郁,演员的表演写意传神,雅俗共赏,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琴书类
以扬(洋)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在我国各地都有流传,如:
四川扬琴,山西的
翼城琴书、
曲沃琴书,山东琴书,江苏的
徐州琴书,
安徽琴书,湖北的
恩施扬琴,贵州洋琴,
云南扬琴等。这类曲种的唱腔有的源于本地
民间音乐,有的虽为外地传入却在本土扎根。琴书类唱腔以优美婉转见长,各自形成了具有浓郁
地方风格的特点。 琴书类曲种音乐的结构既有曲牌联缀,也有曲牌与板腔的混合体。
演唱形式有的为一人
站唱、有的为双人和多人坐唱,还有的为分角
拆唱(清唱)。
道情类
因源于道歌(即道士说唱
道情故事)而得名。起源可追溯到唐代《九真》、《承天》等道曲;又因多采用
渔鼓、
简板为伴奏乐器,故亦叫渔鼓、
竹琴或道情渔鼓。流传地域甚广,在我国南北各地流传的此类曲种达几十种。其中较有
代表性的如淮北道情、
晋北道情、
长安道情、
陇东道情、
湖北渔鼓、
湖南渔鼓、
四川竹琴等。 道情类曲种的唱腔及伴奏音乐相当丰富,大多以一支
上下句或四乐句的基本曲调反复演唱,有的还具有了简单的板式变化,也有单曲或曲牌联缀的。初为徒歌声节演唱,近几十年来逐渐引入了二胡、琵琶、钹等乐器,演唱人数也有所增加。 在长期流穿过程中各地道情不断吸收当地民歌、戏曲,与当地方言结合而派生出曲趣各异的唱腔来,但大多体现出很强的吟诵性风格和十分注重唱「情」的特点。
音乐体制
(1)
板腔体:以一个基本曲调为基础,通过板式中速度的快慢、节拍节奏的紧、宽,调性及旋律的变化来讲唱故事。如:
京韵大鼓、
东北大鼓、苏州弹唱等等。
(2)曲牌子连缀体:若干曲牌有机连缀来表现故事情节。如:
单弦、
四川清音等等。
(3)综合体:板腔体与曲牌连缀相结合来表述故事情节。如:
东北二人转,山西、内蒙
二人台,
山东琴书等等。
唱腔特点
(1)说与唱的结合;
(2)叙述性和抒情性的结合。
曲艺的“说”是带有音乐性的.即有一定节奏、韵律和音调起伏的念诵。曲艺的‘唱”是很口语化的。说中有唱,唱中有说,结合得非常自然贴切。
说与结合
(1)唱中有说,即在歌唱性较强的唱腔旋律中合有某些说话语调的表现因素。
(2)似说似唱,即唱腔中含有很重的说话语调成份,唱腔是语言音调的初步歌腔化,使人听起来又象唱腔,又象说话。
(3)半说半唱,即在唱腔中出现少量(不到一句)
说白片段,一般是前半句说,后半句唱。
(4)说唱交替,即说一段、唱段,穿插进行。
少数民族曲艺
我国民族众多,五十五个
少数民族的曲艺音乐因发展历史、
地理环境、
民族文化、语言
声韵、
民风民俗的不同而呈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的特色。如
白族大本曲,
藏族的
格萨尔仲、喇嘛嘛呢、
折嘎,
蒙古族的
乌力格尔、
好来宝,维吾
满族的达斯坦、库夏克、莱派尔,
哈萨克族的克萨、
阿依特斯,
朝鲜族的盘索裹,
壮族的
末伦、
唱师、卜牙,
赫哲族的
依玛堪,
侗族的
君琵琶,
苗族的
嘎百福、
果哈,
傣族的甘哈甘派,
彝族的
甲苏等等。在众多的曲种中,有的历史悠久,具有古老的传统;有的是受汉族或其它民族曲种的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曲种。
少数民族的曲艺音乐具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群众性、
民族性。其中很多曲种是说唱本民族历史故事的,它的唱词往往就是史诗,唱腔吟诵性强,节奏鲜明而平稳,具有返朴归真的凝重色彩和恢宏雄浑的风格;有些曲种源于本民族
民间祭祀仪式和巫师活动,同当地的信仰与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其音乐旋律性较强、婉转动听,演唱形式常常是边唱边舞或边唱边奏边表演;还有些曲种说唱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曲调大多由民歌发展而来,这类曲种多抒情优美、含蓄深情;也有一些曲种的唱词为即兴式的赞词、颂词之类,其曲调流畅、活泼,有的富于幽默感,深受本民族
人民群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