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鄤(1594年9月22日—1639年9月23日),字谦止,号峚阳,明代常州横林人。进士
郑振先之子,少有才名,随父讲学东林。
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进士,因上疏弹劾
阉党,被降职外调,回籍候补。天启六年,
杨涟、
左光斗等
六君子遭
魏忠贤阉党诬陷入狱,郑作《黄芝歌》寄予同情,乃遭削职为民。为免遭毒手,曾远遁江西、广东一带。
崇祯立,始得返里。崇祯八年(1635)复起用,入京后,因批评
内阁首辅温体仁,后遭温体仁诬陷,指使
常州府武进县中书舍人许曦劾以“杖母不孝”和“奸妹”,
刑部尚书冯英经过审理后,报告:“郑鄤假箕仙幻术,蛊惑伊父
郑振先无端披剃,义假箕仙批词,迫其父以杖母。”十一月,郑鄤被捕入狱,备受
毒刑,狱中作《痛沥奇冤疏》“疾痛呼天,一字
一血,字忘溢格”。崇祯十二年(1639年)被
凌迟处死。《瑞严公年谱》记刽子手把郑鄤的尸体肉一条条地出售。
计六奇在《明季北略·磔郑鄤》一文中写道:“归途所见,买生肉以为
疮疖药料者,遍长安市(指北京街市)。二十年前文章气节,功名显赫,竟与参术甘皮同奏肤功!”
顾炎武作《
陆贡士来复述昔年代许舍人曦草疏攻郑鄤事》诗:“梅福佯狂名字改,子山流落鬓毛侵。郑鄤著有《峚阳草堂文集》和《峚阳草堂诗集》。
冤案文载
陆继辂《合肥学舍札记》云:“鄤以孝闻于乡里。初,郑太公有妾颇擅宠,而郑太夫人奇妒,素信二氏之教,太公因假扶乩之术,为神言责数之,且命与杖。鄤方少,叩头涕泣请代,赎母罪。通籍后,屡以直言忤乌程(温体仁),乌程思中伤之,谋于中书舍人许某。许某者,亦
武进人也。诬奏鄤杖母,大逆不孝,而鄤弟号四将军者,受许赂,证成之。鄤不忍自明,以显二亲之过,遂论死。
刘宗周、黄道周先后上疏申救甚力,为乌程所持,竟
弃市。此事我乡少长皆知之。偶阅
顾亭林诗,乃斥为‘宵人’,而深许许为
义侠,又称代许草疏之陆贡士某者,为同方之友。亭林,君子也,其言将为百世所信,特申辨之。”
王世德《
崇祯遗录》“八年
己亥”条云:“
内阁中书许曦,劾庶吉士郑鄤杖母奸妹,事下
三法司、锦衣卫会审,杖母实,鄤服罪,奸妹始终不服。东林多为解救,而黄道周尤甚,余窃疑之。及国变,至毗陵,询其乡人,乃知道周为鄤所愚。盖鄤不孝名久著,道周过武进,住鄤家,鄤谬为孝谨,说母不去口。一日,母忽邀道
周至内,流涕言鄤至孝,为外人所诬,喃喃数百言,激切动人。道周于是深信不疑,力为称誉,不知其母非母也,乳媪耳。至于居乡不仁,淫乱之恶,乡人犹切齿,而野史为之回护,真可愤也。”
人物年表
万历二十二年,八月
初九日生。父郑振先,字太初。母吴安人,
大学士吴宗达之妹。
万历三十二年,11岁。太初升工部
营缮司主事,随父至京。
万历三十六年,15岁。回乡,考试得补常州府学生员。太初上《直发古今第一权奸疏》,被贬四川
永宁宣抚司经历。
万历三十七年,16岁。随父赴永宁。太初吟诵山海经丹木篇,喜其句,命号峚阳。
万历三十九年,18岁。娶
周氏为妻。太初
京察被免官。
天启二年,29岁。赴京会试,中进士二甲第三十名。与同年
文震孟、
黄道周等过从为密。入
翰林院为
庶吉士。上“谏留中疏”,降二级调外,回籍候补。
天启五年,32岁。南下避祸,恐累及家门,乃还。途中为六君子作“黄芝歌”。
天启六年,33岁。避祸西游,至庐山。
天启七年,34岁。被入顾同寅案,削职为民。避祸至西江,渡梅岭,至
粤东,栖五羊城。九月,
天启帝薨,始作归计。
崇祯元年,35岁。三月回家,复原官。八月再奉旨原官起用,尚未行,父太初卒。
崇祯四年,38岁。母吴安人丧。
崇祯八年,42岁。八月廿五日起行赴京候补,十月十三日抵京。于朝房见
温体仁,体仁不悦其语,被体仁弹劾,十一月十一日系刑部狱。
崇祯十二年,46岁。八月二十六日,被磔。
作品选载
一声铁笛下云州,吹破江天万古愁。
旧传《梦中作》是诗人临刑前的绝笔诗,实被关押在刑部
大牢时所做(后入锦衣卫
诏狱)。在这短短的28个字里,他没有因即将受磔而乞求恩赐,一声铁笛吹破万古悲愁,人虽去了,但是春天总会来的,青青的柳色不是上了楼头吗?
【邸报传予死】
南来笑语客心惊,始信东坡得我情。
疾病人传真已死,饥寒自亦厌余生。
梦魂似鹿神原定,鼻息如雷命早轻。
苍茫极目暗萧萧,一片寒光锁寂寥。
数行血洒千年碧,何处魂归百尺桥。
直抵黄龙消息杳,且将痛饮自今宵。
【怀黄石斋】
百尺孤根伴石顽,一时生气照人寰。
平分肝胆何方血,独抚头颅早岁斑。
雪尽飞鸿严朔漠,风惊春树净云山。
无端千里怀人思,叱罢青萍昼掩关。
凤林寺泉甚浊,汲之盈缶乃甚清。盖莹中而晦其外者,其斯为君子之德欤?系之以赞。
澄之不清,孰知其底?淆之不浊,孰信其里?
有美君子,此中莹然。掘泥扬波,以晦自全。
历历西湖,言采其幽。汲泉拾柏,山空水流。
【谏留中疏】
奏为圣治方新,昌言当采,恳乞圣明,早鉴留中之弊,以塞乱源事。臣蒙圣恩读书中秘,旷观古往兴亡之辙,循览今日理乱之机,每中夜屏营,忧心如捣。顷见修撰⑷文震孟疏,私庆有为圣主忠言之人,意皇上天纵圣明,必将逖思深悟,立见施行矣。乃候命浃旬,未蒙报可,臣窃疑之,臣惟章
奏之。
批答公府,泰交之腠理也。或朝上而夕下,或夕上而朝下,则君与臣相知。君与臣相知,则大臣不得以揽权,小臣不得以营窟,近臣不得以蔽明。一付之寝阁,而中有不可知者矣。夫上书不报者,是留中之渐也;留中不下者,是壅遏之萌也;壅遏不通者,是窃弄之机也;此不可不深长思也。今若经御览而留中,则非止辇转圜之义;若不经御览而留中,必有伏戎援奥之奸。有识寒心,未得所谓。
考之
本朝故事,惟武庙与神宗末年最多。在武庙时盖因权珰之炀灶,在神祖时则系奸辅之藉丛。圣主当阳,如日始旦,何以忽蹈其弊,此所谓有不可知者也。
国家之患,其始皆起于
不可知。及其可知,则相顾叹息而无可如何矣。方今时事日非,疆场多故,中原有狼豕之突,当关无虎豹之雄。臣谓此皆已见之病,医力犹可施。而宫府之际,症候症结,非皇上推见至隐,未易药也。
臣历稽史册,凡召乱之端有二,而今皆见之,曰内降也,曰留中也。内降之屡传,用以频斥直臣,其机关使人骇;而留中之一线,或以阴淆圣虑,其径窦使人疑。清明之朝,岂宜有此。语有之,其微易散也,
其未兆易谋也,臣愿皇上之早图之也。
臣初荷作养,本无言责,但实见留中为治乱关头,且数日以来,未见有为皇上言者,故不敢避出位之诛,略陈梗概。伏惟皇上亟赐省览,国家幸甚,臣愚幸甚,臣无任急切待命
之至。
天启二年十月二十五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