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东区,隶属于安徽省
阜阳市,西部与
颍州区相邻,南部与
颍上县接壤,北部
颍泉区毗邻,东部与
利辛县相连,总面积68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颍东区下辖3个街道、8个镇、1个乡。截至2023年末,颍东区常住人口53.4万人。
历史沿革
上古
颍河流域历史久远,开发较早。大约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颍河沿岸的先民,便在这块大平原上沿河的台地上生活和定居,并逐步形成了一些以农业生产为主、渔猎为辅的原始部落。
夏
商
今阜阳之地属淮夷虎方,
乌江下游慎邑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这时的颍河流域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冶金工艺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商纣王曾封
梅伯,于今阜阳市区境内建立梅伯国。
西周
周初,康王
姬钊封功臣、舜后
陈满后裔于此,称为胡子国。颍东区现辖区域隶属胡子国。
东周
敬王二十五年、即
鲁定公十五年(前495年),楚国灭胡子国,俘获国君豹,颍东区之地归楚。颍河北岸建立的城邑有慎(今颍上县江口孜北面古城村,如今这里北枕济河,西临乌江古河流),今颍东区杨楼、乌江和老庙三个乡镇属慎所辖。
秦
置汝阴县在今阜阳市区
泉河北(即今颍泉区泉颍街道办事处古城村),属
陈郡(治所在陈,即今河南省周口市
淮阳区),颍东区归
汝阴县管辖。
西汉
置汝阴都尉于今颍泉区泉颍街道办事处古城村,置
慎县于今颍上县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属豫州刺史部(治所在谯)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的
上蔡县)。今颍东区杨楼、乌江和老庙三个乡镇属慎县所辖,其他区域属汝阴都尉管辖。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封开国功臣
夏侯婴于
汝阴县为
汝阴侯,食邑6900户,即含现今颍东区之地域。
新莽
王莽建立新朝时,改汝阴为汝坟,改慎县为慎治,颍东区归属依旧。
东汉
恢复西汉时期建置旧称,并在颍河流域有所增加建置,但汝阴和慎阳仍属豫州刺史部汝南郡(治所移于今河南省的平舆县)。颍东区归属依旧。
三国
颍河流域属魏。仍置汝阴、慎县等7县,属豫州汝南郡(治新息,即今河南省的息县)。颍东区归属依旧。
西晋
置汝阴郡,辖8县,属豫州。
泰始元年(265年),
司马炎封其叔司、马骏于汝阴为
汝阴王,封陈温于慎县为慎子。汝阴与慎以乌江为界,今颍东区归汝阴王所辖。
太康元年(280年),司马炎封其子
司马谟于汝阴为汝阴王,足见对这块富庶之土的重视。
永嘉二年(308年),匈奴主
刘渊封其子刘景于汝阴为汝阴王。
东晋十六国
战事纷争,国家分裂,群雄割据,建置混乱。东晋南迁后,境内地属
后赵。汝阴地当南北要冲,又有淮、颍诸河交通之便,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战事频仍,人口流亡。
成和二年(327年)前后,后赵石勒政权保留汝阴郡,郡下废县。
永和五年(349年),晋将
褚裒率兵3万伐赵,收复汝阴之地,不久又丧失。
前燕代后赵,太和元年(366年)前后,境内仍仅置汝阴郡,郡下无县。
前秦灭前燕,太元七年(382年)前后,境内仍仅置汝阴郡,郡下无县。
南北朝
汝阴之地初属南朝宋。
宋永初二年(421年),侨置
楼烦县(原在今山西省
宁武县境内)于慎(今颍上县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属豫州管辖。
北魏和平2年(461年),拓拔嗣封其弟拓拔天赐为汝阴王。
南朝齐建元元年(479年),
萧道成黜宋顺帝
刘准为汝阴王。
建元二年(480年),北魏步骑20万南侵,占领汝阴。
太和二十年(496年),拓拔元宏封拓拔景和为汝阴王。
永元元年(499年),南齐伐北魏,收复汝阴。同年,北魏卷土重来,再度占领汝阴。
南朝梁天监7年(508年),梁攻克汝阴故地,封
刘端为汝阴王。侨置“双头郡’’一汝阳弋阳郡,辖汝阴县。又置颍川郡,仅辖一个许昌县(今颍东区口孜镇康桥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所谓“双头郡”,实际上一个治所。一个官员管两郡,有时郡县同在一个土城内。
北魏孝昌四年(即武泰元年,528年),北魏再次攻进汝阴故地,改置颍州,这是历史上首次使用颍州地名。
隋
开皇三年(583年),于汝阴故地置颍州。
大业3年(607年),废州,行郡县制,改颍州为汝阴郡,辖汝阴、颍阳、青邱(今颍东区口孜镇康桥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颍上、下蔡(今淮南市凤台县)5县。今颍东区之地域属汝阴、青邱两县管辖。
唐
初称汝阴郡。
武德四年(621年),置信州(阜阳城)、青邱(今颍东区口孜镇康桥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永乐(阜阳城西闻集镇附近)、永安(阜南县永安店)、高塘(临泉县高塘集)、沈丘(今临泉县城)、汝阴、颍阳、颍上等县,今颍东区之地域属汝阴、青邱两县分辖。
武德六年(623年),改信州为颍州,撤高塘、永乐、永安3县入汝阴县。
贞观元年(627年),又撤沈丘、颍阳、青邱等4县,并入汝陌县。同年,全国设10个道,颍州属河南道,辖汝阴、颍上、下蔡3县。
五代十国
先后分属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皆称颍州,沿袭唐朝设置。
宋
开宝六年(973年),置颍州,辖汝阴、万寿(今太和县原墙集)、沈丘(今临泉)、颍上四县,属京西北路。今颍东区地域属汝阴县管。
元
至元二年(1265年),因战乱侵掠,人口亡散,蒙世祖
忽必烈撤汝阴、泰和、颍上、沈丘等县,并县入州。
至元8年(1271年),蒙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元,颍州隶属元河南行省
汝宁府(今河南省汝南县)。辖沈丘和颍上两县。
至正十一年(1351年),刘福通在颍州东乡的白鹿庄(今
枣庄集北白木桥附近)发动农民起义,于颍州柳沟(治所先后在今颍东区的公平集和枣庄集)组建红巾军,攻打颍州东门。随即破颍州,继而往南,焚颍水县(今阜南县地理城),又攻下朱皋镇,并分兵连陷上蔡、罗山、确山、舞阳、叶县及汝宁、光州、息县等地,从者如流,众至十万。
至正十五年(1355年),
刘福通拥
韩林儿为小明王,彻底动摇了元朝的封建统治和民族压迫。由于元军多次围剿,颍州各县名存实亡,人口大量流散,耕地荒芜。
明
颍州辖太和、颍上两县,属南京(又称直隶省)
凤阳府管辖。颍东今口孜镇、杨楼乡、老庙镇、乌江乡属颍上县,其余乡镇隶属颍州管辖。
洪武元年(1368年),在颍州设军事机构
颍川卫,属河南都司,形成了军事、行政两条线管。
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封王佐为顺昌伯。
景泰二年(1451年),封杨浩为颍国公。
天顺元年(1457年),封朱子埯为汝阴王。
清
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占颍州,颍州辖太和和颍上两县,属江南省凤阳府管辖。
雍正十三年(1735年),颍州升为颍州府,附廓置
阜阳县,直属安徽省。颍东区地域当时称阜阳县的东乡。
清朝时期,现颍东区辖域,仅有老庙集附近有些村庄属颍上县管,是颍上县插入阜阳县的一块属地(祥见道光《颍上县志》),其余皆归阜阳县所辖。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府存县,阜阳县直属安徽省。
民国三年(1914年),省下增设道一级行政机构,阜阳县属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驻凤阳)。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废道,在阜阳设置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阜阳、亳县、涡阳、蒙城、颍上、太和6县,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称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阜阳全境解放,建置阜阳专员公署,辖阜阳、亳州、凤台、涡阳、蒙城、颍上、阜南、临泉、太和9县及阜阳、界首、亳州3市,隶属皖北行署(驻合肥)领导。现颍东区辖域,一直归阜阳县管辖。当时,县下设区,今
插花镇和
冉庙乡归属王老人集区,正午乡、老庙镇、枣庄镇、口孜镇、袁寨镇、杨楼乡和乌江乡隶属洄溜集区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
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后,阜阳专员公署属安徽省人民政府,辖阜阳、亳州、凤台、涡阳、蒙城、颍上、阜南、临泉、太和、界首10县,现颍东区辖域,一直归阜阳县管辖。当时颍东设有茨河区(辖辛桥、洪山和颍河以东等周围乡村)、洄溜区(辖袁寨集等周围乡村)、正午区(辖枣庄集等周围乡村)、口孜区(辖杨楼孜等周围乡村)、插花区(辖冉庙及赵店和高集等周围乡村)和胡集区(辖乌江和老庙集等周围乡村)等七八个区。
1958年,阜阳县在现颍东区范围内设置城关、插花(辖冉庙、正午、赵店等周围乡村)、老庙(辖枣庄集、王胡同等周围乡村)、口孜(辖杨楼孜等周围乡村)、袁寨(辖洄溜集等周围乡村)5个人民公社。
1961年至1962年,阜阳县划小公社,公社之上建区,公社以下仍划分生产大队和小队。
1965年,建置
利辛县和阜城镇,今颍东区辖域,分别归阜阳县和阜城镇管辖。
1969年,阜阳县进行了撤区并成大公社。
1975年12月,在阜城镇的基础上建置阜阳市(县级市)。
1979年,阜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阜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并再次划小公社,社上建区。除原老庙区变成枣庄区,区政府驻在枣庄集外,其余和1962年相同。
1983年,撤销
人民公社、
生产大队、
生产队建置,改建为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村民小组。
1992年,撤销阜阳县和阜阳市,重新组建阜阳市(县级市)。
1996年,撤销阜阳地区,设立地级阜阳市。同时撤销县级阜阳市,设立颍东、颍州、颍泉三个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1月1日,颍东区辖河东、向阳、新华3个街道和插花、枣庄、老庙、口孜、袁寨、冉庄、正午、杨楼、王古同9个乡镇。
2000年,颍东区辖3个街道、5个镇、4个乡。
区划现状
截至2022年10月,颍东区下辖3个街道、8个镇、1个乡。颍东区人民政府驻
河东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颍东区位于安徽省阜阳市东部,南依颍河与颍州区和颍上县相望,北跨
茨淮新河与亳州市的利辛县接壤,东临乌江与颍上县和利辛县毗邻,西与颍泉区的阜阳北站和伍明镇为界。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0′,北纬32°54′,总面积68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颍东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为900毫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颍河、
茨淮新河穿经而过,其支流密布全境,仅潜层地下水含量就达7351万立方米,且水质良好。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颍东区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全区总面积683.1265平方千米(1024689.75亩)
耕地602260.95亩
水浇地233215.5亩,占38.72%;
旱地369045.45亩,占61.28%。
全区耕地中,坡度≤2°(平地)面积为588075.45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7.64%;坡度2°—6°面积为12564.15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09%;坡度6°—15°面积为1577.25亩,占耕地总面积的0.26%;坡度15°—25°面积为44.1亩,占耕地总面积的0.01%。
种植园用地30622.8亩
果园7317.45亩,占23.90%;
其他园地23305.35亩,占76.10%。
林地25909.05亩
乔木林地8847.6亩,占34.15%;
竹林地16.95亩,占0.06%;
灌木林地17.4亩,占0.07%;
其他林地17027.1亩,占65.72%。
草地总面积647.4亩
主要分布在河东街道、冉庙乡、向阳街道和袁寨镇,占比为72.67%。
湿地总面积为65.4亩
本次调查全区湿地类型全部为内陆滩涂,主要分布在口孜镇、老庙镇、向阳街道和袁寨镇。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26577.55亩
城市37952.25亩,占16.75%;
建制镇13482.3亩,占5.95%;
村庄172708.8亩,占76.22%;
采矿用地881.85亩,占0.39%;
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552.35亩,占0.69%。
交通运输用地36463.5亩
铁路用地4365.75亩,占11.97%;
公路用地13697.7亩,占37.57%;
农村道路18189.45亩,占49.88%;
港口码头用地210.6亩,占0.58%。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4442.55亩
河流水面18947.4亩,占20.06%;
湖泊水面4584.3亩,占4.85%;
坑塘水面20612.25亩,占21.83%;
沟渠38498.1亩,占40.76%;
水工建筑用地11800.5亩,占12.50%。
其他土地7700.55亩
设施农用地6465.6亩,占比为83.96%;
田坎1198.5亩,占比为15.56%;
裸土地36.45亩,占比为0.48%。
矿产资源
颍东区盛产原煤、石油。已勘测煤炭储量达15亿吨,口孜煤矿年出煤800—1000万吨。
人口
截至2022年末,颍东区常住人口53.7万人,与上年持平。
截至2023年末,颍东区常住人口53.4万人,较上年下降0.5%。
政治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岳蕾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沙学珍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梁利、徐广忠
区政协副主席:李玉洲
经济
综述
2022年,颍东区实现生产总值267.32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807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30.252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107.2633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4:46.1:42.5调整为11.2:48.7:40.1。
2023年,颍东区实现生产总值280274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3780万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329593万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179373万元,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3:47.6:41.1调整为10.5:47.4:42.1。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颍东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9%。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1.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3.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0.6%。2022年,颍东区施工项目165个,比上年增加2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7个,比上年减少4个;本年新入库项目107个,比上年增加36个。
2023年,颍东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4.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38.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3.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2.1%。
财税收支
2022年,颍东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260万元,下降5.9%。其中税收收入76206万元,下降5.2%;非税收收入40054万元,下降7.3%。一般预算支出325964万元,比上年下降8.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238万元,下降11.1%;教育支出113096万元,增长3.8%;科学技术支出1826万元,下降15.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14万元,下降38.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2164万元,下降21.1%;医疗卫生支出32748万元,下降10.1%;节能环保支出115万元,下降96.4%;农林水事务支出66656万元,增长1.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468万元,下降47.8%;住房保障支出3311万元,增长165.1%。
2023年,颍东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333万元,下降4.2%。其中税收收入74967万元,下降1.6%;非税收收入36366万元,下降9.2%。一般预算支出330010万元,比上年增加1.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1266万元,增长3.4%;教育支出119658万元,增长5.8%;科学技术支出2056万元,增长12.6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69万元,增长1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720万元,增长4.9%;卫生健康支出19909万元,下降39.2%;节能环保支出615万元,增长434.8%;农林水事务支出67330万元,增长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497万元,增长55.4%;住房保障支出10517万元,增长 217.6%。
人民生活
2022年,颍东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81元,比上年增长6.4%,人均消费支出15904元,增长2.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42元,增长5.7%,人均消费支出19370元,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4元,增长6.3%,人均消费支出12991元,增长4.3%。
2022年,颍东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2.2%,衣着类上涨1.8%,居住类下降1.7%。
2023年,颍东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2%。其中,食品烟酒类下降0.4%,衣着类上涨1.6%,居住类下降0.4%。
2023年,颍东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6元,比上年增长5.0%,人均消费支出16424元,增长3.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15元,增长4.8%,人均消费支出19955元,增长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62元,增长8.1%,人均消费支出13579元,增长4.5%。
第一产业
2022年,颍东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08785万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农业产值209885万元,增长0.7%;林业产值105888万元,增长36.1%;牧业产值207104万元,增长4.3%;渔业产值12276万元,增长2.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3633万元,增长10.2%。
2023年,颍东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04913万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农业产值248356万元,增长18.5%;林业产值27765万元,下降73.1%;牧业产值237532万元,增长26.5%;渔业产值13419万元,增长4.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7840万元,增长4.4%。
2023年,颍东区粮食产量36.04万吨,比上年增产0.16%。油料产量4808吨,增产36.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8.7万吨,增产4.4%。
农业
2022年,颍东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9195公顷,比上年增加497公顷。其中粮食面积69470公顷,比上年增加237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725公顷,比上年增加260公顷。其中,油料、棉花面积分别为1540公顷、45.4公顷,分别比上年增加175公顷、减少15.6公顷;蔬菜及食用菌面积6148公顷,增加247公顷。
2022年,颍东区粮食产量35.98万吨,比上年增产0.17%。油料产量3515吨,增产12.7%。棉花产量38.8吨,减产23.4%。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7.5万吨,增产4.3%。
2023年,颍东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9665公顷,比上年增加469公顷。其中粮食面积69442公顷,比上年减少27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222公顷,比上年增加497公顷。其中,油料面积分别为2082公顷,比上年增加542公顷;蔬菜及食用菌面积6414公顷,增加267公顷。
畜牧业
2022年,颍东区肉类总产量73086吨,比上年增长6.2%。禽蛋产量19431吨,下降3.0%。
2023年,颍东区肉类总产量76192吨,比上年增长4.3%。禽蛋产量22633吨,增长16.5%。
渔业
2022年,颍东区水产品产量5418吨,增长2.4%。
2023年,颍东区水产品产量5549吨,增长2.4%。
生产条件
截至2022年末,颍东区农业机械总动力606455千瓦,比上年增长3.21%。大中小型拖拉机9180台,比上年增加3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920台,比上年增加170台。联合收获机械2860台,比上年增加60台。2022年,颍东区化肥施用量(折纯)18738吨,比上年下降0.3%。农药使用量201吨,下降3.8%。
截至2023年末,颍东区农业机械总动力618370千瓦,比上年增长1.96%。大中小型拖拉机9200台,比上年增加2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040台,比上年增加120台。联合收获机械 2900台,比上年增加40台。
第二产业
工业
截至2022年末,颍东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户,2022年,颍东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7.2%,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5%,其中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3.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69.2%。规模以上工业中,22个行业有13个行业总产值保持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0.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4.6%,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31.5%,医药制造业增长18.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1.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6.8%。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831148万元,比上年增长5.7%;实现利润总额215528万元,下降25.9%。
2023年,颍东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3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7.8%,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下降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2%,其中高技术工业增加值下降31.1%。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7.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9.8%。规模以上工业中,22个行业有12个行业总产值保持增长。其中,食品制造业增长17.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9%,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9.9%,医药制造业增长12.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7.3%,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486292万元,比上年下降8.3%;实现利润总额196872万元,下降7.9%。
建筑业
2022年,颍东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0132万元,比上年增长6.9%。全区具有建筑施工资质等级以上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62家,实现产值421911万元,比上年增长27.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1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1.4万平方米,本年竣工面积7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3万平方米。
2023年,颍东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61063万元,比上年增长24.3%。全区具有建筑施工资质等级以上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59家,实现产值541337万元,比上年增长26.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47.34万平方米,本年竣工面积41.69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颍东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53476万元,比上年增长3.5%。按销售地区分,城镇零售额完成1022970元,增长3.0%;乡村零售额完成230506万元,增长5.8%。2022年,颍东区批发业销售额1629456万元,比上年增长11.8%;零售业销售额793783万元,比上年增长6.3%;住宿业营业额40345万元,比上年增长14.6%;餐饮业营业额244328万元,比上年增长6.1%。
2023年,颍东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70368万元,比上年增长9.3%。按销售地区分,城镇零售额完成1106294元,增长8.1%;乡村零售额完成264074万元,增长14.6%。
2023年,颍东区批发业销售额1884199万元,比上年增长15.6%;零售业销售额944490万元,比上年增长19.0%;住宿业营业额46110万元,比上年增长14.3%;餐饮业营业额287749万元,比上年增长17.8%。
房地产业
2022年,颍东区房地产开发投资833737万元,比上年下降5.9%。商品房销售面积77.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1.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2.9万平方米,下降39.8%;商品房销售额488991万元,比上年下降45.8%。其中住宅销售额454869万元,下降42.2%。
2023年,颍东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44.3%。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下降3.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8%,商品房销售额比上年下降3.5%,住宅销售额下降3.9%。施工项目168个,比上年增加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5个,比上年减少22个;本年新入库项目120个,比上年增加13个。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颍东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315842万元,比上年增长12.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273215万元,比上年增长8.7%。
截至2023年末,颍东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787101万元,比上年增长10.9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833501万元,比上年增长13.1%。
交通运输
公路
105国道在颍东区内延伸,东连京沪高速、西接
京珠高速的
界阜蚌高速公路经颍东城区接入阜阳市,正在建设的阜阳—六安高速公路在颍东区境内占地1918亩,长约20.644千米,并设有大型出入口。
颍东区内有三条干线公路,往东北、东南呈放射状分布,即S305省道阜蚌公路,县道阜展路(阜阳—展沟)、阜谢路(在区内阜阳—八里段),另有几条大致南北纵向县道,基本呈网状,其中省道长31.6千米,属二级公路,县道140.15千米,其中沥青路面118.1千米,主要乡道17条长约86.856千米,村道85条,长305千米;阜阳客运东站、颍东客运站分布于城区。以颍东区面积为基数的公路网密度为78千米/百平方千米,以人口为基数的公路网密度为9.5千米/万人。
铁路
京九铁路贯穿颍东区,年客流量400万人次、日最大客流量3万人次的京九铁路阜阳客运站坐落在颍东区内,商阜、漯阜、青阜、阜淮铁路在此与京九铁路交汇,形成“米”字型框架,并与京沪、京广、陇海三线接轨,形成八线引入,五路交汇的铁路网。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2年,颍东区专利授权量65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22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达到613件,万人发明拥有量达11.4件,比上年增长19.0%;全区商标申请量为1512件,注册量为1080件。年末有效注册量达6653件,每万户市场主体注册商标拥有量1594件,比上年增长11.3%。
2023年,颍东区专利授权量38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91件。截至2023年底,有效发明专利达到696件,万人发明拥有量达12.93件,比上年增长13.5%;全区商标申请量为1495件,注册量为807件。截至2023年底,有效注册量达7317件,每万户市场主体注册商标拥有量136件,比上年增长9.98%。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颍东区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专任教师365人,招生4230人,在校学生12612人,毕业生3274人。普通中学36所,专任教师2949人,在校生44450人。其中,高中6所,专任教师905人,在校生13810人;初中30所,专任教师2044人,在校生30640人。小学85所,专任教师2982人,在校生53804人。幼儿园137所,在园儿童20989人。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0%。
2023年,颍东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专任教师362人,招生4280人,在校学生12378人,毕业生4245人。普通中学35所,专任教师3051人,在校生46793人。其中,高中6所,专任教师969人,在校生14022人;初中29所,专任教师2082人,在校生32771人。小学87所,专任教师2951人,在校生52798人。幼儿园128所,在园儿童18026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5%。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颍东区有公共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5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2万册。2022年,颍东区文艺演出220场,电影放映1236场。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
2023年,颍东区共有公共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9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2万册。全年文艺演出220场,电影放映1236场。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颍东区有全民健身中心场馆1个,乡镇级全民健身中心6个,乡镇级全民健身广场11个,乡镇级多功能运动场8个,体育公园1个,科学健身指导中心1个。2022年,颍东区举办县级及以上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11次,参加活动人数近5万人。在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中获得乙组女子第四名,十五届省运会中获得篮球女子组乙组第三,在省青少年橄榄球锦标赛中获得男子甲组第三名、女子甲组第三名、女子乙组第三名、男子乙组第三名且获得道德风尚奖,在十五届省运会中获得橄榄球男子组甲组第二名、女子甲组第三名,女子乙组第四名,在十五届省运会中获得男子柔道75公斤级第一。
2023年,颍东区共有全民健身中心场馆1个,新建颍东体育中心1个,乡镇级全民健身中心10个,乡镇级全民健身广场11个,乡镇级多功能运动场8个,口袋体育公园1个,科学健身指导中心1个。全年举办县级及以上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62次,参加活动人数近6.9万人。城郊中学、橄榄球男甲位居全省第二,口孜中心校女子篮球等位居全省第三。颍东马术一枝独秀,今年获得5金9银4铜的优异成绩,奖牌榜连续2年全省排名第二。其中一名马术运动员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资格,三人获“二级运动员”资格。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颍东区有各类卫生机构196个,其中医院7个,乡镇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个,村卫生室103个,诊所、医务室、门诊53个。卫生机构床位3934张,卫生技术人员403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98人,注册护士1851人。
截至2023年末,颍东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16个,其中医院7个,乡镇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个,村卫生室103个,诊所、医务室、门诊71个。卫生机构总床位4455张,卫生技术人员448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48人,注册护士2085人。
社会保障
2022年,颍东区城镇新增就业876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23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25人。
2022年,颍东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32963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缴费人数205544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35443人。
2022年,颍东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314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696人。
2023年,颍东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327084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缴费人数188942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0638人。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95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884人。全年城镇新增实名制就业1065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29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10人。
历史文化
综述
颍东历史悠久。史前即为人类活动区域,是中原农耕文明的策源地,岳家湖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4500—5000年;三国军事家徐庶、晋朝“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元末红巾军领袖刘福通在此留下许多佳话和传说,皖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具有江南风格的古建筑群程文炳宅院,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僧修行的千年古刹北照寺坐落于此。
地名由来
颍东是全国文明城市阜阳市的市辖三区之一,位于颍河以东而得名。
文物古迹
作为阜城三区之一的颍东区,一条颍河与老城相隔,而又由阜阳火车站与整个地区紧密相连,被称为阜阳的东大门。古人曾有“庙貌巍峨压女墙”的赞誉。这里曾孕育出清代封疆大吏、军事家程文炳,其故居“程文炳宅院“位于颍东区袁寨镇袁寨集西头、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30多年历史,是阜阳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具有江南风格的古建筑群。称帝前的朱元璋曾出家的千年古刹北照寺遗址,据武宗正德年间的《颍州州志》和清乾隆《阜阳县志》记载,北照寺在晋朝就已存在。西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墓遗址,口孜镇当地流传的杜康后人酿酒醉刘伶一醉三秋的传说。
非遗项目
颍东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着颍东区人民代代相传岁岁积淀的劳动与生活的文化轨迹,所包涵的门类极广,如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舞蹈、民间技艺、民间习俗等等。从区域分布看:以插花镇为中心,沿老庙镇、枣庄镇等周边一带,是民间舞蹈文化丛;以口孜镇为中心,沿袁寨镇、正午乡、临颍乡一带是民间美术文化丛;以袁寨镇为中心周边一带是曲艺文化丛。
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程氏剪纸”、“插花龙舞”、“插花赶犟驴”、“ 杜氏刻铜技艺”、“ 武氏手诊手疗医术”等五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八项:“口孜九莲灯”、“插花鹤蚌舞”、“颍东大鼓书”、“北照寺传说”、“ 插花高家牛肉汤技艺”、“ 八宝布袋鸡技艺”、“ 杜康腐竹技艺”、“口孜熟羊肉技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民俗文化,还是民风习俗,都有着独特的一套文化遗存。民间文学(口头文学)一项:“北照寺传说”;民间手工技艺五项:“ 插花高家牛肉汤技艺”、“ 八宝布袋鸡技艺”、“ 杜康腐竹技艺”、“口孜熟羊肉技艺”; 民间舞蹈两项:“口孜九莲灯”、“插花鹤蚌舞”;曲艺一项:“颍东大鼓书”。
风景名胜
截至2022年,颍东区拥有程文炳宅院、颍东欢乐城、济河体育公园、岳家湖公园、三角洲公园等文化旅游景点十余处,3A景区2家,星级农家乐5家,3A级旅游村2个、2A级旅游村2个,市级研学基地2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家,旅行社5家。
颍东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千年古刹北照寺、真武庙、七孔桥遗址、程文炳宅院、三国徐庶母亲墓、童古堆、风凰台、刘伶墓、望月楼、钓鱼台、青邱城遗址、七十二眼辘轳井、72座老连窑、上天梯、杜岗、陈古堆等。
北照寺
北照寺位于阜阳市颖东区东约九公里处的袁寨镇北照村,始建于东晋,兴盛于明,历代香火兴旺,高僧辈出,故有“真山真水真龙地,古寺古刹古禅林”之称,又名善观寺;明太祖
朱元璋出家、参军、称帝、托钵均寄籍于此;又是奉建和敕封的皇家寺院。
程文炳宅院
程文炳宅院位于颍东区袁寨镇,是清长江水师提督
程文炳所建,始建于清
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砖木结构,三院进落,清题建筑为两层楼房,门窗雕几何图案,变化丰富。左右回廊贯通前后院落。
杜康烧酒遗址
杜康烧酒遗址位于口孜镇东北方向2千米处,今杜康行政村杜家岗。
白夏墓
白夏墓位于口孜镇白屯村白屯。属于明代。说明:墓葬原存封土高约3米,占地约50平方米,墓前有石碑,题“白郡丞夏之墓”,该墓民国时期被黄泛覆于地下。
康桥古城孜遗址
康桥古城孜遗址位于
口孜镇康桥行政村古城孜自然村东侧。当地群众称此处为西古城(颍上县江口镇北有古城,习惯称其为东古城)。
地方特产
著名人物
明颍州人,任汾州知州,著《道南屯》、《步城小咏》,旧志有传。
爱国名将,长江水师提督,谥号壮勤今,清末
阜阳县(今颍东区枣庄镇)人。
清
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第六子。20岁入安徽武备陆军学堂学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东渡
日本,入同文书院,结识
孙中山,参加
同盟会。
别名吕文渊,插花集人,
吕浩汝胞兄,毕业于安徽省第三师范学校。民国十五年(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小学教员,校长,参与领导了“四九”起义,起义失败,他到凤台,田家庵一带进行革命活动,民国20年,他去金家寨苏区工作,在反“围剿”战斗中牺牲,时年32岁。
新华区潘寨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解甲归里,被任为导准委员会主任,莅任后,常冒雨监督修提,1951年病逝。
荣誉称号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20年3月19日,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区”称号。
2020年11月25日,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2月22日,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