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的渡舟
欧仁·德拉克罗瓦创作的画作
《但丁的渡舟》是法国著名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的画作。油彩;纵189 厘米,横246厘米;作于1822年;藏于巴黎卢浮宫
创作背景
作品取材于但丁的《神曲》,画面上,头戴月桂花环的诗人维吉尔正引导他的伙伴但丁乘小舟穿越地狱。船头,一围裹着长条蓝布的赤身男子为其摇橹。浪花翻卷的河水中,几个被罚入地狱者紧紧抓住小船不放。其中还有一个女子,水珠在她身上闪光。近看,那些飞溅的水花其实就是红绿互补色中黄色和白色的涂点。如此精练的手法,如此真实的效果,不能不令观者惊叹。这幅画中展示了新颖的审美观表现手法,与大卫及其后继者安格尔的古典画风截然不同。欧仁·德拉克罗瓦的作品充满活力的布局、富于动感的画面、奔放的线条和带有鲜明色彩的笔触,动摇了一切视觉的习惯。
画面渲染
欧仁·德拉克罗瓦1822年创作的、取材于但丁名著《神曲》的油画《但丁的渡舟》(又译《但丁和维吉尔共渡冥河》),画面上,头戴月桂花环的诗人维吉尔正引导他的伙伴但丁乘小舟穿越地狱。船头,一围裹着长条蓝布的赤身男子为其摇橹。浪花翻卷的河水中,几个被罚入地狱者紧紧抓住小船不放。其中还有一个女子,水珠在她身上闪光。近看,那些飞溅的水花其实就是红绿互补色中黄色和白色的涂点。如此精练的手法,如此真实的效果,不能不令观者惊叹。艺术史家认为,《但丁的渡舟》的悲剧性感受是对米开朗琪罗和鲁本斯的缅怀,其所表现出来的画家的执拗个性则奠定了德拉克洛瓦在法国浪漫主义画派中的先行者地位。
德拉克洛瓦以《但丁和维吉尔共渡冥河》及《巧斯岛的屠杀》这两幅作品闯入巴黎艺术界,它们分别于 1822 年和 1824 年在沙龙展出,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他在这两幅画中展示了新颖的审美观和表现手法,与大卫及其后继者安格尔的古典画风截然不同。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充满活力的布局、富于动感的画面、奔放的线条和带有鲜明色彩的笔触,动摇了一切视觉的习惯。
这幅画根据《神曲》的故事,表现站在船中央的但丁被维吉尔引导乘着卡隆的渡船,穿过地狱湖的情景。画中在风浪里颠籐的小船,象徵着人们被激情所折磨的情景,和被死亡威胁的悲剧,这样的主题在德拉克洛瓦的画中时常出现。在这幅画里,他运用了对比色调,以突出主题,两个站立的、裹着大衣的人物的衣着色彩,为互补的绿色和红色;这和惨烈的旋风以及一群扑向渡船的冥界裸身人物,形成鲜明的对照。
作品赏析
欧仁·德拉克罗瓦在这幅画中展示了新颖的审美观和表现手法,与大卫及其后继者安格尔的古典画风截然不同。欧仁·德拉克罗瓦的作品充满活力的布局、富于动感的画面、奔放的线条和带有鲜明色彩的笔触,动摇了一切视觉的习惯。
画中在风浪里颠簸的小船,象征着人们被激情所折磨的情景,和被死亡威胁的悲剧,这样的主题在德拉克洛瓦的画中时常出现。在这幅画里,他运用了对比色调,以突出主题,两个站立的、裹着大衣的人物的衣着色彩,为互补的绿色和红色;这和惨烈的旋风以及一群扑向渡船的冥界裸身人物,形成鲜明的对照。
作品轶事
法国浪漫派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的油画《但丁的渡舟》于1822年在沙龙展出,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据说当时画家没有钱买画框,把墙板拆下作画框,涂上黄色颜料,凑合使用。
作品意义
24岁的德拉克洛瓦,以但丁的《神曲》为题材创作了《但丁之舟》,直接向学院派挑战。在这幅画中,画家以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但丁在维吉尔的引导下游地狱。在地狱里的斯谛吉河中浸透着一群曾经在人世间犯下罪行的人的灵魂,他们被罚在污泥浊水中无休止地互相咆哮、互相斗殴,看到但丁的小舟,他们个个竞相争着求生,踩着别人往船上爬,在这群罪恶的灵魂中有个但丁的仇人,想请但丁搭救他免受黑暗之苦,被维吉尔又推到河中,并说:“滚开些,到你的狗群那里去。”这些灵魂在人间时妄自尊大、罪行累累,无善可录,所以死后他们的灵魂还在这里咆哮如雷,他们中有许多自命不凡的大人物,将同样像蠢猪一样躺在这阴暗的地狱里受苦受难,遗臭万年。
这幅画表达了悲剧性的主题和画家的民主思想,说明行恶者必然受到惩罚,罪恶深重的魔鬼们如果有求生的欲望,也必然遭到拒绝。这幅画在人们面前展现另一个世界可怖的景象,令人不寒而栗。但丁的小舟四周波涛汹涌,气氛恐怖、郁闷而紧张,色调沉郁深重,受着苦难煎熬的灵魂有的愤怒,有的因痛苦而气喘,有的咬牙切齿,有的因激动而狂吼,画面极其恐怖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当这幅画展出时受到进步艺术家和思想进步人士的赞扬,年迈的格罗叫自己的木工为他订做一只精致的新画框。但这幅画同时也受到学院派画家的讥讽、嘲弄和攻击,官方甚至不给展出。可是人们终于发现沉闷的法国画坛出现了一位巨大的天才,希望又恢复了,古典主义更显得暗淡无光。
附带说一下,以前古典主义画家多半取材于希腊、罗马的神话;但从德拉克洛瓦开始,浪漫派画家却多半从但丁、莎士比亚、司各特、拜伦等人的作品选取画材。 《但丁的渡舟》不仅博得浪漫派年轻画家们的好评,也获得古典派画家的好评。特别是格罗男爵大加赞赏,说是“超过了鲁本斯”,竟给买了漂亮的画框送去。
作者介绍
人物生平
1798年4月26日欧仁·德拉克罗瓦生于沙朗通-圣莫里斯,1863年8月13日卒于巴黎。1816年进入美术学院,在P.盖兰画室学习,崇尚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并且继承和发展了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和P.P.鲁本斯、J.康斯特布尔等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  欧仁·德拉克罗瓦的作品充满浪漫主义风格,善于把抽象的冥想和寓意变成艺术形象,其表达感情的深度与力量以及在描绘运动的激烈和气势方面,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成名作《但丁的渡舟》在1822年沙龙展出后,立即轰动巴黎艺术界。这幅取材于但丁《神曲》表现善与恶矛盾的作品,以其情感洋溢的形象、悲剧性的力量、对人类灾难的真实描绘和大胆的构图,使他成为浪漫主义的中心人物 。  1821~1828年希腊人民举行的争取民族独立起义遭到血腥镇压,他以极大的同情创作了《希阿岛的屠杀》和《迈索隆其翁废墟上的希腊》,表现了希腊人所受灾难和不屈以及土耳其人的残暴。这两幅使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斗争进一步尖锐化的作品,虽遭到学院派的非难,却受到进步人士的爱戴,并使德拉克洛瓦一跃而成为当时的第一流画家。  1825年欧仁·德拉克罗瓦访问英国,英国绘画的鲜明色彩,使他对法国学院派线条的艰涩和色彩的贫瘠更为不满,在其后的作品中他着意强调光和色的微妙关系,取材于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等文学作品的一批画作,均以缤纷的色彩、宏大的构图、强烈的明暗对比和深刻的心理刻画,被后人称之为浪漫主义的典范之作。  1830年完成的《自由引导人民》,是一首歌颂人民争取自由和权利的颂歌,画面上描绘了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形象,绘制手法上把比喻和现实结合起来,高举三色旗的自由女神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征,主题明确,光色融合强烈,感情奔放,是其最具特色的代表作。  1832 年以后,由于对当局的不满,他开始回避现实 ,1832年他去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旅行,此后许多作品表现出唯美主义的倾向。这期间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创作历史画上,《塔耶堡之战》、《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等都以悲壮的气氛、戏剧性的情节和热情洋溢的人物造型,而有别于古典主义的历史画。他的大量肖像画,都能准确地抓住对象的精神面貌。1847年前后他绘制的波旁宫众议院壁画、卢森堡图书馆壁画和卢浮宫阿波罗天顶画等,虽有丰富的想象力,但由于脱离生活,形象塑造显得异常贫乏和空虚。逝世之后,人们在他的画室找到各种作品9000多件,其中油画853件,水彩和素描近8000件。
艺术成就
欧仁·德拉克罗瓦不但尊重当代进步艺术家,而且极为推崇古代艺术大师。他之所以能进入艺术之门,得力于他的舅舅J.-H.里兹内尔的帮助。作为J.-L.大卫的学生的里兹内尔发现了他的艺术才能,鼓励他于1816年进入美术学院P.盖兰画室学习。在那里他认识了浪漫主义的先驱T.热里科,并深受其影响。  他与历史画家A.-J.格罗和保皇派画家F.热拉尔交往;他博览群书,特别喜欢但丁、W.莎士比亚、G.G.拜伦和W.司各特的作品;他为J.W.von歌德的《浮士德》作的插图深受老年歌德的赞颂;他盛赞米开朗琪罗、提香、伦勃朗、D.委拉斯贵支,特别崇拜鲁本斯和康斯特布尔;他与诗人C.波德莱尔有着亲密的友谊,对W.A.莫扎特的天才赞叹不已。只要拿起画笔,他的浪漫主义激情就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发出巨大的叫啸,他画画就像狮子吞食猎物一样,一气呵成,所以人们把他叫做“浪漫主义的狮子”。  在表达感情的深度与力量方面,除去伦勃朗外,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在表达运动的激烈和气势方面,除鲁本斯外,很少人达到他那样动人心弦的程度;在把抽象的冥想和寓意的东西变成艺术形象上,除米开朗琪罗外,没有人具有他那样的才能。  欧仁·德拉克罗瓦曾师从法国著名的古典主义画派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学习绘画,但却非常欣赏尼德兰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的强烈色彩的绘画,并受到同时代画家热里科的影响,热心发展色彩的作用,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  他的画作对后期崛起的印象派画家和梵·高的画风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著名画作“自由领导人民”是对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名作“悲惨世界”的呼应,这幅画曾被印入法国政府发行的100法郎的钞票和1980年的邮票上。据说印象派画家从他的作品“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前景的女人背部色彩运用上得益不少。他初期的作品“希阿岛的屠杀”曾被古典主义画家让-巴蒂斯-卡米尔·柯罗惊呼为是:色彩的屠杀!。他曾经为波兰音乐家肖邦画了著名的画像。他访问过阿尔及利亚和非洲,创作了大量异国风情的作品,甚至潜入伊斯兰教徒的后室画出“阿尔及利亚女人”。
代表作品
欧仁·德拉克罗瓦自幼喜爱文学音乐和绘画。早年受鲁本斯和友人波宁顿的影响,后受籍里柯的影响较大。如他画的《但丁与维琪尔》便是受籍里柯的名作《梅杜萨之筏》启示下创造出的。他坚持浪漫主义,与法国官方学院法的古典主义相抗衡,由于他在艺术上的革新成就,加强了浪漫主义画派的地位和影响。他的画风特点是构图重气势,强调对比关系,重视人物情感和动势的描绘。巨作《希柯岛的屠杀》,直接反映希腊人民反对土耳其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事件,鲜明的思想倾向和浪漫主义手法,是对古典主义学院派更加有力的挑战。1830年创作的《自由引导人民》是他的最优秀的作品,把浪漫主义运动推向顶峰。因对现实的失望,1832年去非洲旅行写生。此后的作品转向追求异国情调和在古代神话传说题材中寻求寄托。他是一位多产画家,创作了上千幅油画,一千五百多幅水彩画和色彩画,七千幅素描,以及装饰巴黎宫廷、教堂的壁画和许多石版画,总计约万幅。他的日记多记述艺术生活和创作心得,也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自由引导人民》又名《1830年7月28日》。 1830年7月在法国巴黎爆发了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革命运动,画家被人民在汹涌澎湃的街垒战中表现出来的英勇行为所感动。当年就创作了这幅有如战斗进行曲的名作,用浪漫主义手法,从而再现了巴黎巷战的激烈景象。画面的主题是一个象征法西兰西共和国的自由女神,高擎起三色国旗召唤着人民,从自由神那里吸取力量,从而使全国上下举刀持枪紧紧跟随,踏着烈士的血迹奋勇前进,表现了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战斗精神。这幅画构图奔放而生动,色彩鲜明而沉郁,气氛热烈而激昂,具有深刻而巨大的感人力量,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作品。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09 15:27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画面渲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