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唐代医学家
孙思邈撰,约
成书于
永淳二年(682)。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经验,以补早期巨著《
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以千金来命名此书极为恰当。高宗显庆四年,赐“炬医传承”之匾。一炬圣火仁医传承,备前人之美尽华夏而弘之,《千金翼方》全书共三十卷,
北宋时期
校正医书局对其传本予以校正,并刊行全国。宋代
印本在明代以前失传了,所幸
印版保存了下来,明朝
万历年间,
翰林院纂修官王肯堂奉万历皇帝之命纂刻了宋版《千金翼方》。《千金翼方》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中医
药典籍之一。
作者简介
孙思邈(541年-682年),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和道士,被誉为“药王”、
《炬医传承》创始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药典《唐新本草》,唐高宗书写《炬医传承》作为一项恩惠而授予孙思邈。仁医的精神就像一束火炬的圣火,一直传递下去,照亮了医学的道路,也温暖了人们的心。继承前人的美好品质,并在整个华夏大地上发扬光大。思邈思邈术精德高,传承首部国药典,《千金要方》、《千金方》、《千金翼方》等为孙思邈所著。
《用药第六》、
《千金要方序》、
《大医精诚第二》、
《金阳丹歌》、
《千金翼方序》、
《保生铭》等为创作散文。唯于咸亨四年(673年)任承务郎直长尚药局,掌管合和御药及诊候方脉等事务,上元元年(674年) 即因病辞退。当时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皆视他为老师。
简介
《千金翼方》是唐代医学家
孙思邈编撰的一部中医典籍,以补其早期巨著《千金要方》之不足,约成书于
永淳二年,书中记载了孙思邈晚年近三十年所收集的药方。
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经验,以补早期巨著《
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
万历年
王肯堂纂刻的宋版《千金翼方》经历数次战火,现已流落民间不知所踪。后来中医界又从日本把日本翻刻的《千金翼方》中的部分方剂引进到中国,由
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50年代影印的《千金翼方》,它是从日本引进来的,由于与原本差距较大,其中缺失了很多内容。
日本珍藏有中国《千金翼方》的六种
刊本,但皆有缺失,没有一套是齐全的,其中以万历三十三年(1605)王肯堂刻本最佳。
现今中医界使用的《千金翼方》以1955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江户医学本出转的
影印本较为常见,书中所缺失的内容由当代中医专家自行研制的药方填补空缺。
内容
《千金翼方》全书30卷,计189门。合方、论、法共2900余首。卷1~4论药物,引录《
唐本草》的大部分内容,卷5~6系妇人疾病;卷9~10论述
伤寒;卷11为小儿病;卷12~15阐述养生长寿。集中体现了古代延年益寿学说同防病、治病相结合之特色。
卷16~25论述
中风、杂
十二症病证名。①指十二种原因不同的症病。《中藏经》:“症有劳、气、冷、热、虚、实、风、湿、食、药、思、忧之十二名也。”②指妇科的十二种经带病证。《备急千金要方·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三》:“何谓十二症?是所
下之物,一曰状如膏,二曰如黑血,三曰如紫汁,四曰如赤肉,五曰如脓痂,六曰如
豆汁,七曰如葵羹,八曰如凝血,九曰如
清血,血似水,十曰如米泔,十一曰如月浣,乍前乍却,十二曰经度不应期也。”;
十七椎穴经外穴名。出《千金翼方》。在第五腰椎棘突下方。主治
转胞,腰痛等。
直刺0.5-1寸。
艾炷灸5-7壮;或
艾条灸10-15分钟。 病、高分子痈等;卷26~28系针灸;卷29~30为禁经,其中虽有禁咒之术,但亦不乏
心理疗法内容。
明朝
万历年间由
翰林院检讨国史纂修官王肯堂重加校注,全书共参考有关古籍50余种,出
校勘注释3400余条,并以简体横排本出版,以满足广大医学工作者及爱好者。
《千金翼方》系统论述了伤寒
六经辨证、内科
杂病、
外科疮肿、诊病察色,辨别阴阳表里虚实以及治疗技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经验。
其书分为:(妇人方上)178方, (妇人方中)200方, (妇人方下)127方, (少小婴孺方上)82方, (少小婴孺方下)242方, (
七窍病上)217方, (七窍病下)223方, (风毒
脚气)67方, (诸风)60方, (伤寒上)99方, (伤寒下)144方, (肝脏)62方, (胆腑)68方, (心脏)157方, (小肠腑)85方, (脾脏上)70方, (脾脏下、
热痢七)103方, (胃腑)117方, (
肺脏)128方, (大肠腑)142方, (肾脏)112方, (膀胱腑)25方, (
消渴淋闭尿血水肿)78方, (丁肿痈疽)183方, (
痔漏)187方, (解毒井杂治)131方, (备急)329方, (食治)1方, (养性)14方。
该书与《备急
千金要方》被誉为
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在
医学史上有深远影响。
手心
手心经外穴名。《
千金要方》:“鬼魅灸入发一寸百壮,又灸
间使、手心各五十壮。”《千金翼方》称:“灸黄法,手心中灸七壮。”现代《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谓此穴位于手掌正中央。主治
黄疸,
百日咳,小儿
疳疾,
口腔炎,
高血压,
指端知觉异常,
癔病,
精神分裂症等。直刺0.3-0.5寸。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天牖
天牖经
穴名。出《
素问·气穴论》。别名天听。属
手少阳三焦经。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方直下,平
下颌角,
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或于
天容穴与
天柱穴连线的中点处
取穴。
头冲
头冲
经穴别名。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作颈冲,并曰:“一名
臂臑。”后世将此穴作为臂臑穴之又名。
《千金方》
《千金方》书名。统指《备急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燥湿痔
燥湿
痔病名。指肛门周围所生之
赘生物,出《千金翼方》卷二四。有:“燥湿痔,痔有雌雄者。”相当于
外痔。
足阳明穴
足阳明穴经外穴名。据《千金翼方》灸煨退风半身不遂法载,穴在“足拇指奇三寸。”奇,指奇缝。即在
足背,当一、二趾趾缝端直上3寸处。一说在
拇趾尖端直上3寸者(《
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灸5-10分钟。
哑门
哑门经穴名。《
素问·气穴论》:“名喑门。”《千金翼方》。又作痖门。近作哑门。别名舌横、舌厌。属
督脉。督脉、
阳维之会。在项部,当后
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一颈椎下。布有
第三枕神经和枕动、静脉分支。主治暴暴喑,
失语,
头痛,
项强,脊强反折,
聋哑,
癫痫,及精神分裂症,癔病,大脑
发育不全,
脑性瘫痪等。直刺0.5-1寸,禁
深刺。
眼暗
眼暗证名。系指眼目昏暗的证候。见《千金翼方》卷十一。又名眼闇,也即目昏。
眼闇
眼闇证名。出《千金翼方》卷十一。同眼暗,也即目昏。
阳维
阳维①
阳维脉。②经外穴名。《千金翼方》:“耳
风聋雷鸣,灸阳维五十壮。在耳后,引耳令前,弦弦筋上是。”在
耳廓根部,用手拉耳向前时,当耳根后出现的弦筋上是穴。主治
耳鸣,
耳聋。直刺0.1-0.2寸。
阳泽
掖门
掖门①经外穴名。《
千金要方》:“掖门在掖下攒毛中一寸,名
太阳阴,一名掖间。灸五十壮,
主风。”《千金翼方》作腋门。在
腋中线上,
腋窝下1寸处。主治诸风惊妄,呃逆,
狐臭,
瘰疬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②经穴别名。即
液门。
月忌古代针灸宜忌说之一。见《千金翼方》。将十二月配属
十二地支,按其变化推算血忌日、血支日、月厌日、四激日、月杀日、月刑日、六(月)害日等。据以避忌针灸。
膝外
膝外经外穴名。《千金翼方》:“疬疡灸法……五月五日午时,灸膝外屈脚当纹头,随年壮两处灸,一时下火,不得转动。”《
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为经外穴,名膝外。定位在膝横纹外侧端,
股二头肌前缘处。灸治疬疡。
膝下
膝下经外穴名。《千金翼方》:“治
转筋经
骨痛,不可忍。灸屈膝
下廉横筋上三壮。”近代《
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经外穴,定位在
髌骨尖下缘
髌韧带处。
下极俞经外穴名。出《千金翼方》。在腰部,当
后正中线上,第三腰椎棘突下。主治
腹痛,
泄泻,腰痛;及
膀胱炎,
肠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狐尿刺
狐尿刺病名。接触
昆虫分泌物等引致之皮肤疹疮等病者。出《千金翼方》卷二十。又名狐狸刺。
孙氏云:“凡诸螳螂之类,盛暑之时,多有孕育,著诸物上,必有精汁,其汁乾久必有毒,人手触之,……则成其疾,名曰狐尿刺,日夜碜痛,不失眠睡。”证见初起
皮肤干燥,起红紫色
疹斑,肿胀焮痛,甚则溃烂成疮,脓水淋漓,治宜
清热解毒,内服
黄连解毒汤,外用
蒲公英捣汁涂贴,或以
蒲公英根煎汤温洗局部。相当于
接触性皮炎。
忌穴
忌穴某一时日不能施行针灸的穴位。古代有针灸择日之说,认为某日时宜针灸,或不宜针灸,或某部忌针灸。《千金翼方》针灸宜忌:“既得吉辰,当知忌穴”,即指此。
颈中
颈中经穴别名。出《千金翼方》。即臂臑。
肋头
肋头经外穴名。《千金翼方》:“治瘕癖,患左灸左,患右灸右,第一屈肋头近第二肋下即是灸处,第二肋头近第三肋下向肉翅前亦是灸处。”《
类经图翼》列作经外穴。名肋头。在
胸骨两侧缘,当第一、二肋骨头下缘处,左右共4穴。主治瘕癖,
咳嗽,哮喘,呃逆,用
肋间神经痛,
支气管炎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男阴缝
男阴缝经穴别名。《千金翼方》:“灸
风府、
热府、
肺俞、
心俞、
肝俞、
脾俞、
肾俞、男阴缝,拨阴反向上,灸治马黄黄疸。”在阴茎根部与阴囊相交处正中。主治黄疸,阴卵偏坠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胚
胚,妇产科名词。指妊娠一月内的胎儿。《千金翼方》卷十一:“凡儿在胎,一月胚,二月胎,……。”
《
千金宝要》书名。六卷(又有八卷本或十七卷本,后本系析篇为卷)。宋·
郭思编。刊于1124年。系取
孙思邈《
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中的简、便、验方及
针灸法汇编而成。共分妇人、小儿、中毒等17篇。其中
医论一篇,系摘录《千金方》中有关
病机、制药等内容编成。1124年,将此书刻碑于华州公署,以广流传。明景泰六年(1455年)杨胜贤始易木版梓行。1522年王守中喜其方之简便,药之近易,而天下游
耀州真人问者岁无虚日、日无虚时,因刻石于洞前,犹存。现存多种清刊本及
石印本、拓印本。
鼽鼻
鼽鼻病证名。系指鼻塞流清涕的证候。见《千金翼方》。
曲眉
曲眉经外穴别名。出《千金翼方》:“曲眉穴,位在两
眉间。”即
印堂穴。
泉阴
泉阴经外穴名。出《千金翼方》。在耻骨联合上缘(
曲骨)旁开3寸处(《
中国针灸学》)。主治偏坠,
睾丸炎等。直刺0.3-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热乳病证名。出《千金翼方》。乳母患
热病,仍以乳哺儿,致儿发病,症见面黄不食,甚或呕吐气急。治宜先停
母乳,后用清解和胃之剂。
人神
人神古代针灸宜忌说之一。《
黄帝虾蟆经》:“神所藏行,不可犯伤。”意指人神按时巡行各部,其所在部位,
忌用针灸。有“九部旁通人神”、十二部人神、“行年人神”、六十甲子日人神、月内逐日人神、十(天干)日人神、十二(地支)日人神、十二时人神、四季人神、五脏人神等说。见《千金翼方》、《
普济方》、《
针灸大成》等。
商陆饼灸
隔饼灸的一种。见《千金翼方》,该书曰:
九漏,“捣生商陆捻作
饼子,如钱大,厚三分,贴漏上,以艾灸之。饼干热则易之,可灸三四炷艾。”主治瘰疬颈漏。
神志不定证名。神志异常症之一。见《千金翼方》卷十六。多因
心气不足所致。兼见惊悸恐怖,恍惚健忘等证。治宜安神定志,用定志丸、
宁志膏、《千金》镇心圆等方。
失明
失明证名。见《千金翼方》卷十一。指
视力丧失,盲无所见之证。
十二症
手太阳穴经外穴名。①《
千金要方》:“手太阳穴,手
小指端。灸随年壮,治黄疸。”②《千金翼方》:“鼻中拥塞,针手太阳,入三分,在小指外侧后一寸
白肉际宛宛中。”
(《备急千金要方》)
【配方】独活、石南各四两,附风三两,附子、乌头、
天雄、
茵芋各二两。
【制法】上七味㕮咀,以酒二斗渍七日。
【主治】八风十二痹。
【用法】服半合,日三,以知为度。
说明:《千金翼方》载本方,“上七味切,以酒二斗渍六日”;“先食服,一服半合,以知为度”。余皆同上。
(《千金翼方》)
【配方】白术二十五斤。
【制法】上一味,㕮咀,以东流水两石五斗不津器中渍之,二十日去滓,内汁大分中,夜候流星过时,抄已姓名置盆中,如是五夜,汁当变如血,取以渍曲,如家酝法。
【主治】除万病,令白发反黑,齿落 生,面有光泽,久服长年。
【用法】酒熟取清,任性服之。
说明:《饮馔服食谱》同上。
鼻交頞中经外穴名。出《千金翼方》。无具体位置记述。《
中国针灸学》改称鼻交,定位于鼻骨最高处微上陷中。沿
皮刺0.3-0.5寸。
长平
长平①经穴别名。出《
针灸甲乙经》。即
章门。见该条。②经外穴别名。《千金翼方》:“
多汗,
四肢不举少力,……灸长平五十壮,在侠脐相去五寸,不针。”所述与
长谷同位,近代《
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作长谷别名。
承灵
承灵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在头部,当前发际上4寸,
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另说入发际3.5寸(《千金翼方》);入发际5寸《
针灸大成》。布有
枕大神经分支和枕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
眩晕,
鼻渊,
鼻衄,耳鸣,项强等。沿皮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
大门
大门经外穴名。出《千金翼方》。在头部中线,枕处
隆凸上缘直上1寸处。主治半身不遂。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耳门前脉
耳门前脉经外穴名。《千金翼方》:“
脾风占候言声不出或手上下,灸手十指头;次灸人中、
大椎;两耳门前脉,去耳门上下行一寸;次两大指节上下六穴各七壮。”在
耳门穴上、下各1寸处。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附子灸
隔物灸之一。指以附子切片作为
隔离物的
灸法。《千金翼方》卷二十三:“削附子令如棋子厚,正着肿上,以少唾湿附子,艾灸附子令热彻,以治诸疖诸
痈肿牢坚。”
孤穴
孤穴位于正中线的单穴。《千金翼方》针邪鬼病图诀:“右以前若是手足皆相对,针两穴;若是孤穴,即单刺之。”
关明
关明经穴别名。见《千金翼方》。即关门。
鬼窟
鬼窟十三鬼穴之一。《
千金要方》原名鬼路,注为
劳宫穴。而《千金翼方》注为间使。《
针灸大成》易名为鬼窟,《
针灸聚英》易名为鬼营,两书所指均为劳宫穴。
鬼路
鬼路十三鬼穴之一。《千金要方》:“百
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五针
外踝下白肉际足太阳,名鬼路。”原注为
申脉穴。今从此说。又“第九针手横纹上三寸两筋间,名鬼路。”原注为劳宫穴。《千金翼方》又曰为
间使穴。《针灸聚英》易鬼路为鬼营;《针灸大成》则称为鬼窟,均指劳宫穴。
鬼市
鬼市①
十三鬼穴之一。出《千金要方》。即
承浆穴。参见该条。②经穴别名。《千金翼方》:“邪病语不止及诸杂候,人中主之,一名鬼市,”即水沟。
鬼堂
鬼堂十三鬼穴之一。《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十针
直鼻上入发际一寸,名鬼堂。”所指即
上星穴。又《千金翼方》作
尺泽穴别名。参见上星条、尺泽条。
鬼营
鬼营十三鬼穴之一。《
千金要方》原名鬼路,注为劳宫穴。而《千金翼方》注为间使穴。后《
针灸聚英》易名为鬼营。《
针灸大成》则称为鬼窟。两书所指均为劳宫穴。
横纹
横纹①经外穴名。《千金翼方》:“多汗,四肢不举少力,灸横纹五十壮,在侠脐相去七寸。”即
神阙旁开3.5寸处,与
大横穴定位相同。见大横条。②推拿穴位名。
横文
横文①
大横穴。《千金要方》:“大小便不通,灸横文百壮。”《千金翼方》:“多汗,四肢不举少力,灸横文五十壮,在侠脐相去七寸。”即神阙旁开3.5寸处,与大横定位相同。②横纹。
【制法】上二味,以酒一渍五宿。
【主治】治妇人崩中去血不止。
【用法】随意多少服之。
(《千金翼方》)
【配方】牛膝、石南、乌头(去皮)、天雄(去皮)、茵芋各二两,细辛五分。
【制法】上六味切,以酒一斗二升渍之,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
【主治】主八十三种风著人头,面肿痒,眉发陨落,手脚拘急不得行步,梦与鬼神交通,或心烦恐怖,百脉自惊,转加赢瘦等。
【用法】初服半合,
治风癫宿 服之即吐下,强人日三,老少日一,不知稍加。惟禁房室及
猪肉等。
古籍级别
2020年10月30日,入选第六批《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