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王
古代爵位
中国历史上的东平王有很多,从西汉至明朝,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58位东平王。
简介
中国历史上的东平王有很多,如唐代也有,但其中最出名的还是明代靖难名将朱能汉宣帝的第三子刘宇,在公元前52年十月受封为东平王,建都无盐(今山东东平县东10里)。史称刘宇也是一个骄淫无道的藩王,曾因与奸邪之辈交往和不孝罪多次受朝廷切责。刘宇在位33年去世,谥为东平思王。刘宇死后由他的儿子刘云继任为第二代东平王。东平炀王刘玄在位17年,因诅祝皇帝,窥凯皇位,事发后自杀。东平王国也被废除。还被称为东平王的还有北宋大将高怀德,红楼梦人物东平郡王等。
西汉
刘宇
刘宇,汉宣帝刘询的第四子,母公孙婕妤。公元前52年十月受封为东平王,建都无盐。他在位期间多有不法之事,曾一度削藩。刘宇在位33年去世,谥为东平思王。
刘云
刘云(?-前4年),汉宣帝刘询之孙,东平思王刘宇之子,刘宇死后,承封东平炀王。前4年,由息夫躬孙宠诬陷,自杀,史称“东平案”。
刘开明
刘开明,刘云之子。元始元年,王莽欲反哀帝政,白太皇太后,立云太子开明为东平王,开明立三年,薨,无子。
刘匡
刘匡,严乡侯刘信之子,刘开明侄子。立为东平王,奉刘开明后。王莽居摄,东郡太守翟义与严乡侯刘信谋举兵诛莽,立信为天子。兵败,皆为莽所灭。
东汉
庞萌
庞萌(?-公元30年),东汉初年将领。更始元年(23年),刘玄称帝,任庞萌为冀州牧,隶属尚书令谢躬,共同击败王郎
后来,庞萌便归降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任命庞萌为侍中
庞萌后来反叛,自立为东平王。兵败被杀。
刘苍
刘苍(?―83年3月4日),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汉明帝刘庄同母弟弟,母光烈皇后阴丽华。刘苍于建武十五年(39年)受封为东平公,十七年进封为东平王,官拜骠骑将军。在位四十五年,卒,谥宪王。苍所著章奏、记、赋、颂、七言、别字、歌词很多,有集五卷。
刘忠
刘忠(?-84年)东平怀王。宪王刘苍之子,建初八年即位为东平王。同年九月己未去世。
刘敞
刘敞(?-132年),东汉东平孝王。怀王刘忠之子,元和元年即位为东平王。立四十八年。薨。
刘端
刘端,刘敞之子,嗣封东平王。立四十七年薨,谥:顷王。
刘凯
刘凯,刘端之子,嗣封东平王。立四十一年,魏受禅,以为崇德侯。
三国
曹徽
东平灵王曹徽,曹操之子,奉叔父朗陵哀侯曹玉后。建安二十二年,封历城侯。
黄初二年,进爵为历城公。三年,为庐江王。四年,徙封寿张王。五年,改封寿张县。太和六年,改封东平王。青龙二年,徽使官属挝寿张县吏,为有司所奏。诏削县一,户五百。其年复所削县。正始三年薨。
曹翕
曹翕,魏晋间官吏,医学家。东平灵王曹徽之子。正始三年(242年),嗣封东平王。入晋,封廪丘公。曾撰《解寒食散方》、《黄帝明堂偃侧人图》,均佚。
孙瑾
孙瑾,东吴后主孙皓长子。建衡元年春正月,立孙瑾为太子,及淮阳王、东平王。
晋朝
司马楙
司马楙(?―311年),字孔伟,晋宣帝司马懿三弟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孙,义阳成王司马望第四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堂弟,西晋宗室、诸侯王。
司马楙初仕曹魏,担任参相国军事,封乐陵亭侯。西晋建立后,封东平王,历任散骑常侍、尚书、大鸿胪、侍中、抚军大将军。
光熙元年(307年),晋怀帝司马炽即位后,改封司马楙为竟陵王,授任光禄大夫。
永嘉五年(311年),汉赵军队攻陷洛阳,司马楙被乱兵杀害。
南朝
刘休倩
刘休倩(445-454),刘宋文帝刘义隆第十六子,母为颜美人。孝建元年(454年),年九岁,封东平王,食邑二千户,未拜而薨,谥号为冲。宋明帝泰始六年,追改刘休倩为临庆王。
刘子嗣
刘子嗣(463-466年),字孝叔,彭城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第二十七子,母为谢昭容。
大明七年(463)出生,出继给东平冲王刘休倩。刘休倩母亲颜氏性格严酷,宋明帝允许谢昭容索回。泰始二年(466年)十月赐死,时年四岁。
刘智井
刘智井(?-470年9月5日),宋明帝刘彧第五子,母为郑修容。
470年7月20日,刘智井出继东平冲王刘休倩。470年9月5日,刘智井去世。
萧岌
萧岌(?-567年),梁宣帝萧詧第六子,梁明帝萧岿之弟,萧皇后叔父。封东平王。
萧岌秉性淳和,幼而好学。梁明帝在位期间,萧岌官至侍中、中卫将军。天保五年(567年),萧岌去世,追赠侍中、司空,谥曰孝王。
北朝
苻崇
苻崇(?―394年),氐族前秦高帝苻登之子,十六国时期前秦最后一位皇帝,在位仅四个月。
太元十二年(387年),苻崇担任尚书左仆射,封爵东平王。太元十三年(388年),苻崇被立为皇太子。
太元十九年(394年),其父苻登东征后秦,苻崇奉命守卫胡空堡。同年四月,苻崇听闻苻登战败后出逃。六月,苻登被杀,苻崇逃奔湟中即位,改元延初。十月,苻崇遭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驱逐,而投奔陇西王杨定,并与杨定联合对抗西秦。不久遭西秦军击败,与杨定一同遇害,前秦政权灭亡。
拓跋翰
拓跋翰(?―452年),鲜卑族,太武帝拓跋焘第三子,景穆帝拓跋晃异母弟,母椒房舒氏。初封秦王,官拜侍中、中军大将军,后改封东平王。
正平二年(452年),拓跋翰被中常侍宗爱所杀。
拓跋道符
拓跋道符,东平王拓跋翰之子,袭爵,任中军大将军。显祖践阼,拜长安镇都大将。皇兴元年,谋反,司马段太阳讨斩之,传首京师。
元匡
元匡,字建扶,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大臣,阳平幽王拓跋新成第五子,出嗣广平王拓跋洛侯
肃宗元诩继位,以为御史中尉,加镇东将军,封东平郡王。出为平州刺史,徙青州刺史,行关右都督,兼尚书行台,遇疾还京。
孝昌初年,卒,谥号文贞,追封济南王。
元略
元略,北魏中山王元英之子。北魏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刘腾、元叉政变,元熙起兵讨伐,兵败被杀。元略逃到南梁避难,南梁武帝萧衍甚礼敬之,封略为中山王,邑一千户,宣城太守。
后来元略归本国,北魏肃宗元诩封元略侍中、义阳王,食邑一千户。不久,改封东平王,又拜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领左卫将军,侍中如故。又本官领国子祭酒,迁大将军、尚书令。后来被尔朱荣所杀。赠以本官,加太保、司空、徐州刺史,谥曰文贞。
陆俟
陆俟(392年―458年),鲜卑族,本姓步六孤,北魏将领。
正平二年(452年),文成帝拓跋濬即位,陆俟因子陆丽有策立皇帝之功,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进爵东平郡王。太安四年(458年),陆俟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谥号成。
陆馛
陆馛,陆俟长子,袭封东平郡王。后,改封建安王。
陆丽
陆丽,陆俟之子。陆丽有策立皇帝之功,封平原王。陆丽以父亲未封王,不肯受。于是其父陆俟封东平郡王。
陆丽在本传中记载封平原王。在本纪中则记载封东平郡王。
高俨
高俨(557年-571年),字仁威,北齐武成帝高湛第三子,北齐后主高纬同母弟,母胡皇后。他初封东平王,后任开府、侍中、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领军大将军、领御史中丞,又迁任司徒、尚书令、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后主即位后改封琅琊王。
武平二年(571年),高纬将高俨绑进皇宫,杀死,然后追封为楚王、楚皇帝。
高恪
高恪,北齐后主高纬次子,封东平王。
唐朝
李韶
李韶,唐太祖李虎之孙,毕王李璋长子,唐高祖李渊的堂兄弟。武德时,追封东平王,赠户部尚书。
李续
李续,唐太宗李世民之孙,纪王李慎长子。封东平王,和州刺史,早死。
萧阇提
萧阇提,隋末割据军阀萧铣所封的东平郡王。后来被赵郡王李孝恭所杀。
安禄山
安禄山(703年—757年),胡人,本姓康,名轧荦山。他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
安禄山后来得到唐玄宗的赏识,身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封东平郡王。权力让安禄山的野心日渐放大,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
朱温
朱温(852年—912年),五代十国后梁开国皇帝。早年参与黄巢起义,后脱离黄巢大齐政权而归唐。后被唐廷赐名朱全忠,篡唐建梁后又改名朱晃。仕唐时,先后封沛郡侯、吴兴郡王、东平郡王、梁王。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李柷,自行称帝,建都开封,国号为“大梁”,史称“后梁”,是为后梁太祖。
乾化二年(912)六月,朱温被亲子朱友珪所害,终年 61 岁。庙号太祖,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
五代
房知温
房知温(?-936),字伯玉。五代后唐时任泰宁军节度使、青州节度使,曾被赐名为李绍英,封东平王。
张全义
张全义(852-926年),初名张言,字国维,唐末五代时期将领。
张全义初为田农,参与黄巢起义黄巢攻入长安,以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黄巢败亡,投降河阳节度使诸葛爽。生性勤俭,善抚军民。
唐昭宗赐名张全义,屡立战功,诸葛爽表为泽州刺史,累授忠武军节度使、守中书令,封为东平王。
朱温篡位,兼领河阳节度使,进封魏王,赐名张宗奭,累进太师。
后梁灭亡后,归降后唐,改封齐王,任守太尉、中书令、河南尹并兼领河阳节度。同光四年,卒,册赠太师,予谥忠肃。
范延光
范延光,五代时期将领,历仕后唐后梁后晋后晋高祖时期,册封东平郡王、天平军节度使,赐铁券。以太子太师致仕。
王建立
王建立(871年—941年),字延绩。初为后唐代州刺史李嗣源部下的虞侯将,因同契丹和后梁作战,屡建奇功,升任镇州节度副使、青州节度使,官至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充任集贤大学士,封开国公。
后晋石敬瑭即位称帝后,又先后策封他为临淄王、东平王、韩王。
杨光远
杨光远,原名杨檀,字德明,沙陀族人。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徙镇平卢,封东平王。后晋出帝即位,拜太师,封寿王。
宋朝
赵允弼
赵允弼(1007—1069),宋太宗赵炅之孙,镇恭懿王赵元偓之子。允弼累迁武宁军节度使兼侍中,判大宗正事,封北海郡王。宋英宗时,拜中书令,徙封东平郡王。神宗即位,拜太保、凤翔雄武军节度使。
薨,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相王,谥孝定。
赵德文
申恭裕王赵德文(975—1046年):字子矼,魏王赵廷美第八子。
淳化初,授右监门卫将军,累迁滑州观察使冯翊郡公。
天圣中,迁横海军节度观察留后,拜昭武军节度使,易感德、武胜二军,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庆历四年,进封东平郡王,加兼侍中
庆历六年,薨,年七十二。,赠太尉、中书令、申王,谥恭裕。
赵承乾
赵承乾,魏王赵廷美之孙,安乡侯赵德钧之子,终怀州防御使,赠保静军节度使、萧国公。宋神宗时,追封为东平王。
刘安成
刘安成,宋哲宗昭怀皇后的父亲,赠东平郡王。
王则
王则(?-1048),北宋仁宗时河北士兵起义领袖。王则投宣毅军,升为小校,参加弥勒教,习五龙、滴泪等经。
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冬至日在贝州发动兵变,捕知州张得一,他被推为东平郡王,建国号为安阳,年号得圣。战士面刺“义军破赵得胜”。字样。次年,朝廷派明镐文彦博率重兵围攻,城陷,他被俘至开封,遭肢解而死。
辽国
萧排押
萧排押(?-1023) 字韩隐,萧挞凛之子。萧挞凛死后,专任南面事,及宋议和成,为北府宰相。二十八年,率军以编师从攻高丽,攻克开城,封兰陵郡王。圣宗开泰五年(1016年),晋封东平郡王。圣宗太平三年(1023年)封豳王。
续资治通鉴》中名为:萧巴雅尔。
萧韩宁
萧韩宁,东平王。曾征高丽,败还。
萧孝穆
萧孝穆(981年―1043年),小字胡独堇,淳钦皇后述律平阿古只五世孙,萧陶瑰之子。
萧孝穆历任建雄军节度使、北府宰相、南京留守、北院枢密使等,先后被封为燕王、东平王、秦王、吴国王、楚王、齐王。
重熙十二年(1043年),萧孝穆去世,死后追赠大丞相、晋国王,谥号贞。
萧朵鲁不
萧朵鲁不(都尔本),兵马都元帅萧斡里剌长子。尚西辽德宗耶律大石耶律普速完,拜驸马。崇福元年(1164),耶律普速完称制,是为承天太后,并与其弟萧朴古只沙里(博果济萨里)私通,他被出为东平王,继遭罗织罪名杀害。
金国
卓翼
卓翼,红袄军将领国用安的部将。国用安封他为东平郡王。
王义深
王义深,本红袄军将领。后来投降金国,封东平郡王。
把胡鲁
把胡鲁,金国末年名臣,平章政事。死后,赠右丞相、东平郡王。
《续资治通鉴》中名为:巴图鲁。
徒单克宁
徒单克宁(?—1191年),本名徒单习显,金朝大臣、名将,汾阳军节度使徒单况者之子。左丞相完颜希尹之甥。
徒单克宁从金熙宗朝就开始入仕为官,到金世宗金章宗两朝更是官居宰相,可谓是四朝元老。先后封延安郡王、东平郡王、淄王。死后,配享世宗庙廷祭祀,后改配享章宗庙廷祭祀。
《续资治通鉴》中名为:图克坦克宁。
元朝
速浑察
速浑察,蒙古国太师国王木华黎之孙,孛鲁次子。
【新元史】速浑察,从太宗伐金,又从皇子阔出伐宋,攻枣阳,入郢州。太宗十一年(1239年),袭兄爵,驻于桓州西阿儿查秃之地,总燕京行省蒙古、汉军。凡他行省事,必先取决可否,而后上闻。赏罚明信,人莫敢犯。太宗尝遣使至其部,见纪纲整肃,还朝具以上闻。帝曰:“真木华黎家儿也。”速浑察严重有威,诸王使者入见,皆仓遽失辞。左右或请待以宽恕,速浑察曰:“尔言诚是也,然为政宽猛,各视乎时。今中原初附,民心未安,万一守土吏弛纵,反仍复生,悔之何及?”未几卒。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赠宣忠同德翊运功臣,追封东平郡王,谥忠宣,余官如祖父。又进封鲁国王,改谥忠烈。[8]
霸都鲁
霸都鲁,国王木华黎曾孙,孛鲁孙,培思次子。
从世祖伐宋,渡江围鄂,命以舟师趣岳州,遇宋将吕文德自重庆赴投,败之。中统二年(1261年),卒于军。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赠推诚宣力翊卫功臣,追封东平王,谥武靖,余官如祖父。妻贴木伦,宏吉剌氏,世祖察必皇后同母女兄也。
安童
安童(1245年-1293年),元朝政治家,蒙古札剌儿氏,国王木华黎曾孙,霸都鲁长子。
安童少年时即随同忽必烈征战,忽必烈称帝后,即任命其为四怯薛之长,掌管宿卫。至元二年(1265年)八月,安童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在任丞相期间,安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积极协助忽必烈推行汉法,在权力争斗中扳倒了阿合马。至元十二年(1275年),辅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防御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进攻。次年,部将叛乱,将其绑献于金帐汗国的忙哥帖木儿,忙哥帖木儿又将其转送窝阔台汗国的海都,直到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方才被放还。
被放还后,安童逐渐失去忽必烈的信任。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忽必烈新建尚书省,架空安童,不久又将其免职。至元三十年(1293年)正月,安童去世。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赠推忠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东平王、谥忠宪。碑曰《开国元勋命世大臣之碑》后加赠推忠守正同德翊运功臣,进封鲁王。后至元二年(1336年),又赠推忠佐运开国元勋,于所封地建祠,官为致祭。
【元史 顺帝二】至元三年(1337年)六月戊寅,赠丞相安童推忠佐运开国元勋、东平忠宪王,于所封城内建立祠庙,官为致祭。
兀都带
兀都带,鲁王安童之子。国王木华黎之后。
【新元史】兀都带器度宏达,世祖时袭长宿卫。父殁,凡赐赙之物,一无所受,以素车朴马归葬祗兰秃先茔。事母以孝闻。成宗即位,拜银青荣禄大夫、大司徒,领太常寺事。常侍掖庭,赞画大政,帝及中宫咸以家人礼待之。
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卒,年三十一。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赠输诚保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东平王、谥忠简。加赠宣力迪庆保德翊运功臣,进封衮王,余如故。
拜住
拜住(1298—1323),蒙古札剌儿氏,元朝政治家。成吉思汗开国功臣木华黎之后,名相安童之孙。扎剌儿氏为元朝王室世袭贴身侍卫,在蒙古各部中尤有声望。元英宗在位时间官至中书右丞相,全力支持英宗的“以儒治国”政策。
拜住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令知文学者为之讲陈儒家孝悌忠信之说。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袭怯薛长。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拜资善大夫、太常礼仪院使。四年,进荣禄大夫、大司徒。五年,进金紫光禄大夫。六年,加开府仪同三司,每参议大政,辄问是否合于典故。常延儒士咨访古今典章制度和治乱得失。余并如故。七年春三月,元英宗即位,拜中书平章政事;五月,升中书左丞相,以与把持朝政的答己太后和右丞相铁木迭儿相抗衡,
至治二年(1322年),右丞相铁木迭儿、太皇太后答己先后去世,元英宗得以亲政。同年十一月,为中书右丞相,并且不设左丞相,以拜住为唯一的丞相。元英宗遂与拜住等进行改革,任命大批汉族儒生入朝为官,并削减徭役和赋税,三年三月,颁布了继《至元新格》之后元朝第二部法律典籍—《大元通制》。
至治三年(1323年)五月,元英宗开始追查铁木迭儿贪污一案,引起一些蒙古大臣不安,御史大夫铁失等便于当年八月初四(1323年9月4日)发动南坡之变,刺杀了元英宗和拜住。拜住端亮有祖风,泰定初,中书奏拜住尽忠效节,殒于群凶,乞赐褒崇,以光后世。诏赠清忠一德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遣封东平王,谥忠献。至正初,改至仁孚道一德佐运功臣,进封郓王,改谥文忠。
不忽木
不忽木,康里氏。世为其部大人。祖海蓝伯,事克烈王汗。王汗灭,率所部遁去,太祖使招之,不从,后莫知所终。父燕真,海落伯第十子,方六岁,为太祖所获,分赐庄圣皇后。性恭谨,善为弓衣,侍世祖于潜邸,配以高丽女氏名长姬。及长,从征伐有功。宪宗将伐宋,命世祖居守,燕真谏曰:“上素疑殿下,今上亲征,殿下不从可乎?”世祖请从,宪宗悦,使世祖分兵趋鄂州。宪宗崩,燕真统世祖留部,知阿里不哥有异志,奉皇后至上都。世祖即位,未及擢用而卒。后赠太傅、河南行省左丞相,追封晋国公,谥忠献。
不忽木,幼年就读于国子学,至元十四(1277)年,任利用少监。十五年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十九年,升任提刑按察使。二十一年,参议中书省事,不拜。二十二年,擢为吏部尚书。二十三年,改任工部尚书,九月,转刑部尚书。二十四年,称病免职。二十七年,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二十八年五月,为中书平章政事。至元三十一年,出为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将行,留为昭文馆大学士、平章军国重事,成宗元贞二年(1296)月,复拜该职。大德二年(1298),特命为行御史中丞。三年兼领侍仪司事。
大德四年六月,以病卒,年四十六。武宗即位,赠纯诚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傅、上柱国,追封鲁国公,谥文贞。惠宗时,加赠太师,进封东平王。
明朝
朱能
朱能(1370年-1406年),字士弘,明朝初期名将。
朱能早年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随燕王朱棣征漠北,骁勇善战。靖难之役时,朱能夺取北平九门,先后击败耿炳文李景隆,在灵璧俘虏平安等十万人,累功至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加太子太傅。
永乐四年(1406年),朱能担任征夷将军,征讨安南,不幸病死于军中,追封东平王,谥号武烈。洪熙时,配享成祖庙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10 18:34
目录
概述
简介
西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