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总目
由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图书
《中国古籍总目》是2009至2013年由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
内容简介
《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自一九九二年以来,历时十七年,于二〇〇九年六月终告完成。这期间规划筹备、调查清理、编纂审订、校勘定稿、印制出版,几十家图书馆几百名专家学者,大家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不但完成了“总目”巨著,而且加深了对中华古籍“浩如烟海”的认识,值得认真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文献记载历数千年而未中断。中华民族的典籍文献,夙称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数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厚,举世无双。这些丰富的典籍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深刻影响,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保护并继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要求今人对现存中国古籍作系统整理与研究,首先需要对文献资源作全面调查与清理。在中国历史上,像编纂《中国古籍总目》这样在全国图书馆界、学术界对古籍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清理,尚属首次。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出版,具有开创性与总结性,堪称中国古籍整理研究的重大成果。
编纂全面反映中国古代文献流传与存藏状况的总目录,是文献学界、图书馆界多年的共同理想。中国历代有编纂史志目录、公私藏书目录的传统,并重视书目编纂“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指导作用。史志与公藏目录多反映各朝皇家或官府的典籍积累,私家藏书目录则较多反映民间的文献收藏,两者各有局限,互为补充。收罗完备、着录详明、体例精严的总目录,惟有文献典籍大多归于公藏,各地区、各系统图书馆开展联合编目的当代,才有可能产生。近代以来,各大图书馆逐步积累的馆藏古籍记录与各学科专家合作编纂的专科目录,是《中国古籍总目》编纂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的《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大型书目,为《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提供了文献调查与收集、书目汇总与校订的成功范例。
《中国古籍总目》作为反映中国古籍流传与存藏状况的最全面、最重要的成果,其编纂特点如下:一、完成了迄今最大规模的调查与著录,第一次将中国古籍书目著录为约二十万种。二、著录了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北美、西欧等地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古籍稀见品种。三、著录了现存中国古籍的主要版本。四、依据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并有所突破。五、在编纂过程中注重人才培养。文献整理与研究中,书目指导的重要作用,久已成为共识。古籍编目似易实难,人才培养须经多年历练。六、吸收了古代文献研究的最新成果。
《中国古籍总目》,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013年出版,由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联合编写,是收书最多的古籍目录,虽有不少错误,但瑕不掩瑜,可称世纪工程、惠泽学林。经部2册,史部8册,子部7册,集部7册,丛部2册,共26册。《中国古籍总目》以古代至民国初人撰著并经写抄、印刷的历代汉文书籍为收集范围,汇聚各家馆藏记录,在传统四部分类法的基础上,以经、史、子、集、丛书五部,分类著录各书的书名、卷数,编撰者时代、题名及撰著方式,出版者、出版时地、版本类型及批校题跋等信息,同时标列各书的主要收藏机构名称。各部陆续付印告竣,随即推出全书索引。
该书是现存中国汉文古籍的总目录,旨在全面反映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主要图书馆及部分海外图书馆所存中国汉文古籍的品种、版本及收藏现状。
分类体系
《中国古籍总目》在大构架上,弃用通行的二十二类中图分类法,而坚持采用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基础上形成的五部分类法,是一个明智而且科学的选择,因为唯有四部或五部分类法,才能确切反映中国古代图书学的学术观念与各部的内在学理联系。然而延用了千百年的四部分类法又非一成不变的,历代文献目录学家,对部下类属设置的调整增删,其实反映了各个时期对文献资料的视域拓展与学理深化。这是一种在传承中发展的过程。
经部
01总类:石经之属、正文之属、古注之属、注疏之属、传说之属、文字音义之属、附录、纬书之属
02易类:正文之属、传说之属、图说之属、沿革之属、文字音义之属、丛编之属、附录、易占之属、易纬之属、古易之属
03书类:正文之属、传说之属、分篇之属、书序夕属、沿革之属、文字音义之属、丛编之属、附录、书纬之属、逸书之属
04诗类:正文之属、传说之属、分篇之属、三家诗之属、诗序之属、诗谱之属、沿革之属、文字音义之属、丛编之属、附录、诗纬之属、逸诗之属
05礼类:周礼(正文之属、传说之属、分篇之属、文丰音义之属)、仪礼(正文之属、传说之属、分篇之属、图谱之属、文字音义之属、附录、逸礼之属)、礼记(正文之属、传说之属、分篇之属、文字音义之属、附录、大戴记之属、夏小正之属)、三礼总义(论说之属、名物制度之属、三礼图之属、目录之属、通礼之属、杂礼之属、丛编之属、附录、礼纬之属)
06乐类:乐理之属、律吕之属、丛编之属、附录、乐纬之属
07春秋类:左传(正文之属、传说之属、凡例之属、文字音义之属)、公羊传(正文之属、传说之属、文字音义之属)、谷梁传(正文之属、传说之属、文字音义之属)、春秋总义(正文之属、传说之属、文字音义之属、丛编之属、附录、春秋繁露之属、春秋纬之属)
08孝经类:正文之属、传说之属、文字音义之属、丛编之属、附录、孝经纬之属
09四书类:大学(正文之属、传说之属)、中庸(正文之属、传说之属)、论语(正文之属、传说之属、分篇之属、附录、论语纬之属、古论语之属)、孟子(正文之属、传说之属、附录、逸文之属)、四书总义(正文之属、传说之属、文字音义之属、丛编之属、附录、四书纬之属)
10尔雅类:正文之属、注解之属、图赞之属、文字音义之属、丛编之属
11群经总义类:石经经义之属、传说之属、图说之属、别编之属、类编之属、沿革之属、目录之属、文字音义之属、音义、集字、附录、羣经纬之属
12小学类:说文之属(二徐本、注解、音释、六书、部目、总义、丛刻)、文字之属(字典正字字体训蒙字学、丛刻)、音韵之属(韵书、音说、等韵、拼音、总义、丛刻)、训诂之属(羣雅、字诂、方言、总义)、文法之属、译文之属、总义之属、丛编之属
史部
总类
纪传(丛编之属、通代之属、断代之属)
编年(丛编之属、通代之属、断代之属)
纪事本末(丛编之属、通代之属、断代之属)
杂史(丛编之属、事实之属、琐记之属)
史表(丛编之属、通代之属、断代之属)
史钞(丛编之属、通代之属、断代之属)
史评(丛编之属、义法之属、议论之属、考订之属、咏史之属)
传记(总传之属、别传之属、年谱之属、日记之属、姓名之属、科举录之属、职官录之属、杂录之属)
谱牒
政书(丛编之属、通制之属、仪制之属、科举学校之属职官之属、邦计之属、邦交之属军政之属、刑法之属、考工之属水利之属、章则之属公牍之属、档册之属杂录之属)
诏令奏议(诏令之属、奏议之属)
时令
地理(丛编之属、总志之属、杂志之属、专志之属、山水志之属、游记之属、中外杂记之属)
方志(丛编之属、地志之属)
金石考古(丛编之属、总志之属、郡邑之属、金之属、石之属、钱币之属、玺印之属、玉之属、甲骨之属、陶之属、竹木之属)
目录(丛编之属、通论之属、总录之属、专录之属、版刻之属)
子部
01总类:丛编之属、综论之属
02儒家类:儒学之属(合编、先秦、两汉至唐、宋元、明、清)、礼教之属(合编、鉴戒、俗训、家训、劝学、修身、蒙学、女学)
03兵家类
04法家类
05农家类:丛编之属、综论之属、耕作之属(附农田水利)、时序之属、农具之属、防灾之属、作物之属、蚕桑之属(合论、养蚕、种桑)、园艺之属、牧养之属(附兽医)
06医家类:丛编之属、综论之属、医经之属(内经、素间、灵枢、难经)、本草之属(本草经、综合本草、歌括便读、食疗本草、炮制、杂著、专类药)、脏象之属(五脏、病源)、诊法之属(通论、脉诊、望诊、舌诊、其他诊法)、方论之属(伤寒金匮、温病、内科、五官、外科、妇幼科、验方)、缄灸推拿之属(缄灸通论、经络孔穴、缄灸方法、推拿按摩、外治法)、医案医话之属(汉唐宋元明、清)、养生之属(通论、导引气功)
07天文算法类:丛编之属、推步之属(天文、历法)、算书之属(合编、算法)
08术数类:汇编之属、数学之属、占候之属、堪舆之属(合编、阴阳二宅、地理)、占卜之属(筮占、兵占、龟卜、六壬、杂占)、命相之属(命书、相书)、阴阳五行之属(太乙遁甲、詉吉通书、其他)、杂术之属
09艺术类:丛编之属、书画之属(合编、书画论、史传、著录、题跋、书画谱、书画、书、画)、篆刻之属(合编、印学、印谱)、音乐之属(合编、论、谱、考记)、游艺之属(合编、棋、诗钟、射书、投壶、博戏酒令、谜语、杂艺)
10谱录类:汇编之属、器用之属(合编、器物文房、服饰、香类)、饮食之属(总论、合编、粥、调味、茶、酒)、花木鸟兽之属(合编、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观赏之属(庭园瓶花、石)
11杂家类:丛编之属、杂学杂说之属、杂考之属、杂记之属、杂品之属、杂纂之属
12类书类:类编之属(通编、专编)、韵编之属
13小说类:丛编之属、文言之属(笔记、短篇)、白话之属(短篇、长篇)
14道家类:先秦之属(合编、老子、庄子、其他)、道教之属(合编、经文、劝戒、科仪、表章赞颂、修炼、道术符图、谱录、诗文杂著)
15释家类:大藏之属、汇编之属、经藏之属(宝积部、般若部、华严部、涅盘部、阿含部)、律藏之属、论藏之属(释经论部、宗经论部)、密藏之属(金刚顶部、胎藏部、杂咒部、附藏密经籍)、疑伪之属、撰述之属(章疏部、论著部、纂集部、史传部、音义部、目录部、杂撰部、忏仪
16诸教类:基督教之属(合编、圣经、景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史志、传记、附辟驳)、伊斯兰教之属(经典、至圣言行、教义、仪规、史志、附辟驳)、民间宗教之属(罗教、三一教、黄天教弘阳教青莲教、其他各教、史传、附禁教)
17新学类:丛编之属、史志之属(诸国史、别国史、政记、战记、帝王传、臣民传)、政治法律之属(政治、制度、律例、刑法)、学校之属交涉之属(公法、外交、案牍)、兵制之属(陆军、营垒、海军、船舰、枪炮、子药)、农政之属(农务、蚕务、树艺、畜牧、农家杂制)、矿务之属(矿学、矿工)、工艺之属(工学、汽机、杂工、杂艺)、财经之属、船政之属、格致之属、算学之属(数学、形学代数、三角八线、曲线、微积、算器)、重学之属、电学之属、化学之属、声学之属、光学之属、气学之属(气学、水学、火学、热学、器具)、天学之属、地学之属(地理学、地志学)、全体学之属、动植物学之属(植物学、动物学)、医学之属(诊疗、方药、卫生)、图学之属(图算、测绘)、理学之属(理学、文学)、幼学之属、游记之属、报章之属、议论之属(通论、论政、论兵)、杂撰之属(杂记、小说)
集部
01楚辞:汉魏六朝之属、唐五代之属、宋代之属、金元之属、明代之属、清代之属(清前期、清中期、清后期)
03总集:丛编之属(各体、通代、断代、分体、通代、断代)、通代之属、断代之属、郡邑之属、氏族之属、尺牍之属、课艺之属
05:丛编之属、别集之属、总集之属、词谱之属、词韵之属、词话之属
06:诸宫调之属、杂剧之属、传奇之属、散曲之属、俗曲之属(杂调鼓词八角鼓子弟书马头调木鱼歌)、弹词之属、宝卷之属、曲选之属、曲谱之属(附身段谱、锣鼓谱脸谱)、曲律之属、曲韵之属、曲评曲话之属、曲目之属
丛书部
01杂纂类:宋元、明代、清代前期、清代后期、民国以来
02辑佚
03郡邑
04氏族
05独撰类:明代以前、明代、清代前期、清代后期、民国以来
《中国古籍总目》藏书单位简称表
出版信息
(参考资料:)
编纂介绍
编纂原委
《中国古籍总目》(简称《总目》)是现存中国汉文古籍的综合目录,旨在全面反映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如日本、美国等)现存汉文古籍的主要品种、版本及其收藏单位。《总目》著录以古籍品种立目,同时反映入录各书的主要版本;《总目》兼具联合目录功能,各版本后附注相关收藏图书馆的简称。
编纂分工
(1)经部北京大学图书馆(2)史部上海图书馆(3)子部:南京图书馆(4)集部:国家图书馆(5)丛书部:湖北省图书馆(6)子部新学类:天津图书馆(7)总校订:复旦大学图书馆
分类设置
(1)参照《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类表,分为经、史、子、集、丛五部;(2)参照《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类表,拟定各部下类、属名目及内容;(3)各类、属名目及内容调整,均经编委会讨论并协调各分编馆确定;(4)新学类书籍独立著录,作为子部新增的二级类目,置于子部之末。
著录内容
(1)书名项(包括书名、副书名、附录及其卷数等);
(2)著者项(包括主要著者及其他著者的朝代、姓名及著作方式);
(3)版本项(包括出版年、出版者、出版地、版本类型、丛书名、批校题跋者等);
(4)附注项(对于书名、著者、版本项著录的补充说明);
(5)图书馆业务注记(收藏图书馆简称,简称表见各部后);
(6)分类标记(依《中国古籍总目分类表》标记于各部、类、属之首)。
编纂人员
主编:傅璇琮杨牧之
副主编:陈力吴格
作品影响
2013年12月,该作品入选“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8 14:31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