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镇是分布在五个方位的大山自唐、宋以来五镇奇观,一直与“五岳风光齐名。隋代封天下四大
镇山。
基本情况
中镇霍山位于
山西省
霍州市,境内有华夏现存的州级官衙
霍州署,相传为唐朝开国元勋
尉迟恭的帅府
行辕;西镇吴山位于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为陕西第二名山,有“五峰挺秀”的美称;北镇医巫闾山位于
辽宁省
北宁市,山名在
满族语里的意思是“翠绿的山”,为东北三大名山(另两山为
千山、长白山)之首,其山形奇特,回环掩抱,有六重之多;东镇沂山位于
山东省
临朐县,为“五镇”之首,古
齐长城绵延山巅,犹以“石奇、谷翠”著称;南镇会稽山位于浙江省
绍兴市,为佛教胜地。
起源
五镇起源于何时,其实当前已经很难讲清了,《
明史》上说:“《周官》:兆四望于四郊,《郑注》以四望为五岳四镇四渎”。似乎周朝就已有“四镇”了。
正如
五岳一开始只有四岳一样,五镇起先也只有
四镇,少一个中镇。一直到唐朝时,在国家祀典中还只有四镇,《
旧唐书》卷二十四《志第四·礼仪四》载:“五岳、四镇、四海、四渎,年别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东镇沂山,祭于沂州;西镇吴山,于陇州;北镇医巫闾山,于营州;祀官以当界都督刺史充。”每年由当地的地方最高长官刺史,相当于
地级市的市长代表国家进行拜祭。
到了宋朝,加了一个中镇,才正式有了五镇的说法,《
宋史》卷一0二《志五十五·岳渎》记载:“立春日祀东镇沂山于沂州。立夏日祀南镇会稽山于越州。立秋日祀西镇吴山于陇州,。立冬祀北镇医巫闾山于定州,北镇就北岳庙望祭。土王日祀中镇霍山于晋州。
封号
到了明朝,五镇的地位似乎有所提高,因为在元朝的时候,五岳都被皇帝封为“帝”,五镇却什么封号也没有。明朝则一视同仁:“今依古定制,并去前代所封名号。五岳称东岳
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五镇称东镇沂山之神,南镇会稽山之神,中镇霍山之神,西镇吴山之神,北镇医巫闾山之神。”(见《
明史》卷四十九《志第二十五·礼三岳镇海渎山川之祀》)。
评价
五岳归来不看山。山岳崇拜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信仰传统,据我推测可能在我们的祖先还淹留于昆仑山(口口相传而已,无法确指,但并非昆仑山,昆仑山是
汉武帝在中国的西部划了一个圈定下来的)时形成的,后来迁移到中原后,在昆仑信仰之外,适应新的
地理环境,逐渐又产生了五岳五镇信仰。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在全中国都把旅游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做,五岳的名声日甚一日,被做足了文章,而五镇却始终默默无闻,甘于寂寞,这实在是一种反常的现象。即使是以精明著称,商业开发无所不用其极的
绍兴人,在旅游宣传上也很少提到境内的五镇之一,让我很有些不解和疑惑。
所谓“五镇”是指在国家祀典上仅次于五岳的五座山: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说白了就相当于五岳的副官。东镇沂山位于山东省临朐县,为“五镇”之首;南镇会稽山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中镇
沂山介绍
沂山为沂蒙山主脉之一,旧名为“东
泰山”,又称“东
小泰山”。在山东省
临朐与
沂水县交界处,素有“泰山为
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之首”之说。其主峰玉皇顶海拔1032米,周围有29座山峰,风景幽美。
百丈崖瀑布汇诸泉之水倾泻而下,十分壮观。玉皇顶上有巨大的“
探海石”,是观东海日出最佳处。“沂山晚翠”风景极佳,现有环山公路可达山顶。
南会稽山
会稽山又名苗山、茅山。在浙江
绍兴城外。松竹交翠,繁花似锦。山麓著名的古迹
禹陵、
禹庙及南镇庙、禹穴寺遗址等向人们诉说着英雄大禹的佳话。相传禹王有死于此、葬于此,后人就立庙、建亭、树碑来纪念他。
中镇霍山
中镇霍山又名“霍太山、
太岳山。据《
禹贡》注,最早为中国古代
冀州之
镇山。《周礼.职方氏》载“九州之镇山,在冀曰霍,名于后世不可移。惟冀州据北方,地最广邈,河东尤认山水之雄,而独以霍为镇,意在其巍大隆峻,深厚广博,子诸峰而求群垤,其气象有以冠境内”。
尧帝时期,霍山雄居五镇名山之首,商以后始号中镇。
隋开皇十四年册封为中镇,迄今历时1400余年。
西镇吴山
吴山又称为“吴岳”,在陕西宝鸡市
陈仓区新街镇内,属于陇山支脉,系二亿年前
岩浆侵入上升而形成。共有17座山峰,其中尤以镇
西峰、会仙峰等著称。另有真人洞、
餐霞洞、神雷洞、凤凰石、元鹤巢等风光名胜,秀丽多姿。在吴山东侧不远处,有始建于隋代开皇十六年(596)的东乐庙建筑群,现存者多为明代所重建。
北镇医巫闾山
医巫闾山(简称闾山)位于辽宁省
北镇县境内,周围约120公里。主峰望海山,海拔866.6米。这里最著名的风景区是观音阁一带的望海寺、老爷阁、旷观亭、
古佛。
文献记载
《旧唐书》
《旧唐书》卷二十四《志第四·礼仪四》
五岳、四镇、四海、四渎,年别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
东岳岱山,祭于祇州;东镇
沂山,祭于
沂州;东海,于莱州;东渎大淮,于
唐州。南岳
衡山,于衡州;南镇
会稽,于越州;南海,于广州;南渎大江,于益州。中岳
嵩山,于
洛州。西岳
华山,于华州;
西镇吴山,于
陇州;西海、西渎大河,于同州。北岳
恒山,于
定州;
北镇医无
闾山,于营州;北海、北渎大济,于洛州。其牲皆用
太牢,笾、豆各四。
祀官以当界都督刺史充。
《宋史》
《宋史》卷一0二《志五十五·社稷 岳渎 籍田 先蚕 奏告 祈禜》“
岳镇海渎之祀”载
太平兴国八年,河决
滑州,遣
枢密直学士张齐贤诣
白马津,以一太牢沈祠加璧。自是,
凡河决溢、修塞皆致祭。
秘书监李至言:“按五郊迎气之日,皆祭逐方岳镇、海渎。自兵乱后,有不在封域者,遂阙其祭。国家克复四方,间虽奉诏特祭,未著常祀。望遵旧礼,就迎气日各祭于所隶之州,长史以次为献官。”其后,立春日祀东岳岱山于
兖州,东镇沂山于沂州,东海于莱州,
淮渎于唐州。立夏日祀南岳衡山于衡州,南镇会稽山于越州,南海于广州,江渎于
成都府。立秋日祀西岳华山于华州,西镇吴山于陇州,西海、河渎并于
河中府,西海就河渎庙望祭。立冬祀北岳恒山、北镇医巫
闾山并于定州,北镇就
北岳庙望祭,北海、济渎并于
孟州,北海就
济渎庙望祭。土王日祀中岳嵩山于河南府,
中镇霍山于
晋州。
《元史》卷七十六《志第二十七·祭祀五》“岳镇海渎”载
岳镇海渎代祀,自中统二年始。凡十有九处,分五道。后乃以东岳、东海、东镇、北镇为东道,中岳、淮渎、济渎、北海、南岳、南海、南镇为南道,
北岳、西岳、后土、河渎、
中镇、西海、
西镇、江渎为
西道。既而又以驿骑迂远,复为五道,道遣使二人,
集贤院奏遣汉官,
翰林院奏遣蒙古官,出
玺书给驿以行。中统初,遣道士,或副以汉官。至元二十八年正月,帝谓
中书省臣言曰:“
五岳四渎祠事,朕宜亲往,道远不可。大臣如卿等又有国务,宜遣重臣代朕祠之,汉人选名儒及道士习祀事者。”
其礼物,则每处岁祀银香合一重二十五两,五岳组金幡二、钞五百贯,四渎织金幡二、钞二百五十贯,四海、五镇销金幡二、钞二百五十贯,至则守臣奉诏使行礼。皇帝登宝位,遣官致祭,降香幡合如前礼,惟各加银五十两,五岳各
中统钞五百贯,四渎、四海、五镇各中统钞二百五十贯。或他有祷,礼亦如之。
其封号,至元二十八年春二月,加上东岳为天齐大生仁圣帝,南岳司天大化昭圣帝,西岳金天大利顺圣帝,北岳安天大贞玄圣帝,中岳中天大宁崇圣帝。加封江渎为广源顺济王,河渎灵源弘济王,淮渎长源溥济王,济渎清源善济王,东海广德灵会王,南海广利灵孚王,西海广润灵通王,北海广泽灵佑王。
蒙古人统治中国时,也入乡随俗,《
元史》中就记载忽必烈对大臣们说:“五岳四渎祠事,朕宜亲往,道远不可。大臣如卿等又有国务,宜遣重臣代朕祠之,汉人选名儒及道士习祀事者。”这些山河之神,本来是应该我亲自去的,但是路太远了,又没有发明飞机,我只好让我的大臣代劳了。忽必烈送给五镇的礼物要比五岳低一个档次,“五镇销金幡二、钞二百五十贯”,实际上都便宜了山上的道士。
元朝还规定,新皇帝登宝位,都要给这些山河之神送礼物,给五岳“各中统钞五百贯“,五镇就要少一些”各中统钞二百五十贯”。毕竟是副职吗,想必这些神仙也能理解。
《明史》
《明史》卷四十九《志第二十五·礼三(吉礼三)》“岳镇海渎山川之祀”载
洪武二年,太祖以岳渎诸神合祭城南,未有专祀。又享祀之所,屋而不坛,非尊神之道。礼官言:“虞
舜祭四岳,《
王制》始有五岳之称。《
周官》:“兆四望于四郊”,《郑注》以四望为五岳四镇四渎。《
诗序》巡狩而礼四岳河海,则又有四海之祭。盖天子方望之事,无所不通。而岳镇海渎,在诸侯封内,则各祀之。奏罢封建,岳渎皆领于祠官。
汉复建诸侯,则
侯国各祀其封内山川,天子无与。武帝时,诸侯或分或废,五岳皆在天子之邦。
宣帝时,始有使者持节祠岳渎之礼。由魏及隋,岳镇海渎,即其地立祠,有司致祭。唐、宋之制,有命本界刺史、县令之祀,有因郊祀而望祭之祀,又有遣使之祀。元遣使祀岳镇海渎,分
东西南北中为五道。今宜以岳镇海渎及天下山川城隍诸地祇合为一坛。与天神埒,春秋专祀。”遂定
祭日以清明霜降。前期一日,皇帝躬省牲。至日,服
通天冠绛纱袍,诣岳镇海渎前,行
三献礼。山川城隍,分献官行礼。是年,命官十八人,祭天下岳镇海渎之神。帝皮弁御
奉天殿,躬署御名,以香祝授使者。百官
公服,送至中书省,使者奉以行。黄金合贮香,黄绮幡二,白金二十五两市祭物。
三年,诏定岳镇海渎神号。略曰:“为治之道,必本于礼。岳镇海渎之封,起自唐、宋。夫英灵之气,萃而为神,必受命于上帝,岂国家封号所可加,渎礼不经,莫此为甚。今依古定制,并去
前代所封名号。五岳称东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五镇称东镇沂山之神,南镇会稽山之神,中镇霍山之神,西镇吴山之神,北镇医无闾山之神。四海称东海之神,南海之神,西海之神,北海之神。四渎称东渎大淮之神,南渎大江之神,西渎大河之神,北渎大济之神。”帝躬署名于祝文,遣官以
更定神号告祭。六年,礼官言:“四川未平,望
祭江渎于
峡州。今蜀既下,当遣人于南渎致祭。”从之。十年,命官十八人分祀岳镇海渎,赐之制。
万历十四年,巡抚胡来贡请改祀北岳于
浑源州。
礼官言:“《大
明集礼》载,汉、唐、宋北岳之祭,皆在定州
曲阳县,与史俱合。浑源之称北岳,止见州志碑文,经传无可考,仍祀曲阳是。”其他山川之祀。洪武元年躬祀
汴梁诸神,仍遣官祭境内山川。二年,以天下山川祔祭岳渎坛。帝又以安南、
高丽皆臣附,其国内山川,宜与中国同祭。谕
中书及礼官考之。安南之山二十一,其江六,其水六。高丽之山三,其水四。命著祀典,设位以祭。三年,遣使往安南、高丽、
占城,祀其国山川。帝斋戒,亲为祝文。仍遣官颁革正山川神号诏于安南、占城、高丽。六年,琉球诸国已朝贡,祀其国山川。八年,
礼部尚书牛谅言:“京都既罢祭天下山川,其外国山川,亦非天子所当亲祀。”中书及礼臣请附祭各省,从之。广西附祭安南、占城、
真腊、
暹罗、锁里,广东附祭
三佛齐、爪哇,福建附祭日本、琉球、
渤泥,
辽东附祭高丽,陕西附祭甘肃、朵甘、
乌斯藏,京城不复祭。又从礼官言,各省山川居中南向,外国山川东西向,同坛共祀。其王国山川之祀,洪武十三年定制。十八年定王国祭山川。
仪同社稷,但无瘗埋之文。凡岳镇海渎及他山川所在,令有司岁二祭,以清明、霜降。
《清史稿》卷八十三《志第五十八·礼二(吉礼二)》“地祇岳镇海渎山川”载
(康熙)三十五年正月,为元元祈福,始遣大臣分行祭告,凡岳五:曰东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镇五:曰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中镇霍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海四:曰东海、南海、西海、北海。渎四:曰江渎、淮渎、济渎、河渎。又兀喇长白山。翕河乔岳自此始。朔漠平,遣祭岳、镇、海、渎如故。雍正二年,赐号江渎曰涵和,河渎曰润毓,淮渎曰通佑,济渎曰永惠。并赐东海为显仁,南为昭明,西为正恒,北为崇礼。乾隆二年,封泰宁山曰永宁,附祀地坛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