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前323年),是对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
马其顿王国的称呼,由著名的征服者
亚历山大大帝开创,其版图东起
葱岭与
印度河平原,南至
波斯湾并包括
埃及,西到
色雷斯和
希腊,北抵
黑海及
阿姆河,是历史上继波斯
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第二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
早期历史
亚历山大帝国,是
马其顿王国的一个历史时期的称呼,马其顿地处
希腊东北边缘,南接贴撒利,中隔
奥林匹亚山,西为伊利里亚,东邻
色雷斯。根据自然地理条件,马其顿明显分成两部分:上马其顿,位于西部,地域广大,山脉纵横,森林密布,适于
畜牧业,是马其顿人基本居住地;下马其顿,是块濒临
爱琴海的
沿海平原,适于农业发展。
马其顿人来源不清,可能是伊利里亚人、色雷斯人、希腊人的共同后裔。由于僻处一隅,马其顿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基本被排除在
希腊邦际生活之外。而马其顿人则粗犷勇武,被看作非严格意义的希腊人,许多希腊人甚至称他们是异族蛮人。马其顿国家形成的过程极为模糊,长期处于
希腊世界外围,没有史家专门以它为记载对象。
根据现有零星材料,马其顿早期存在过一些独立的
部落联盟,各部落均有自己的巴赛勒斯。
约在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马其顿
可能发生过类似
提修斯改革的统一运动,形成早期国家,定都上马其顿的埃盖,实行
君主制,但
公民大会仍然起一定作用。在
希波战争中,马其顿依附于波斯,并被迫加入波斯军队。
公元前5世纪末叶,马其顿开始介入邻国事务,国都移至下马其顿的派拉。
进入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发生权力之争,国家几面受敌,危在旦夕。危机是转变的契机。
摄政王腓力二世临危受命,将威胁一一去除。后来他废黜幼主,自称国王。经他苦心经营,马其顿很快成为强大国家。
腓力当政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加强王权,削弱
贵族会议和
公民大会的职能,把它们变成听命于他的工具。
他改革
币制,确立了金、银币的兑换价格,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他建立起一支忠于个人的
常备军,创造了具有很强打击力的
马其顿方阵,其核心是贵族组成的
重装骑兵,称“王友”。其
重装步兵谓之“步兵王友”,装备一杆长6.3米的长矛,所列
阵形纵深最多达32列。步兵的作用在于顶住敌人的攻击,战斗的结局则取决于骑兵的对敌两翼的攻击。
腓力是希腊人中第一位赋予骑兵重大意义的人。
腓力征服希腊
公元前355年,毗邻马其顿的
中希腊发生城邦混战,弗西斯因财政紧张,竟洗劫了希腊人的圣地
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
腓力借机南下,控制了
希腊中北部地区,马其顿的崛起使一些与
北希腊有
利益关系的城邦感到了威胁。
雅典四方串连,组成反马其顿联盟,一度使腓力的扩张企图受挫。事后雅典人在坚决反马其顿的政治家德摩斯提尼的倡导下把观剧津贴用于军事开支并令富人分成若干捐献组,负责造舰。
雅典成为希腊人反马其顿侵略的中坚,但在雅典人中也有一部分人希望借腓力之手摆脱遍及希腊的
城邦危机,把战火引向波斯。这种看法的代表是修辞家
伊索克拉特,他曾多次上书腓力,对腓力思想有很大影响,但主导雅典政策的仍是抗战的思想。
公元前338年夏,马其顿军与以
雅典、底比斯军为首的反马其顿联军决战于中希腊的克罗尼亚,联军惨败。战后,希腊各邦被迫承认马其顿的霸主地位,只有
斯巴达保持了自己的尊严,拒绝参加腓力在科林斯主持的希腊和会。
科林斯大会满足了
希腊大
奴隶主的要求,确立了马其顿的统治秩序。各邦禁止互相攻伐,各邦被内部禁止重分土地,没收富人财产,
取消债务,不准为政治目的解放奴隶。马其顿军于会后驻希腊各
战略要地,以保持自己的统治。
亚历山大时代
初露锋芒
公元前336年,
腓力二世被波斯派来的
刺客杀死在他女儿的婚礼上。
亚历山大,
腓力二世的儿子,当年年仅20岁就继位了,并以权谋和武力镇压了希腊人反马其顿运动,举义的
底比斯被毁灭,公民或被卖为奴,或被处死、流放,土地则被分割予它邦。马其顿国内的政敌也被悉数清除。
在希腊的一片喧哗声中,亚历山大恢复了统治,并于公元前335年组建起一支由3万步兵、5000骑兵构成的东征军,在第二年初春渡过赫沦斯滂海峡,开始了历史性的希腊化征程。
亚历山大从小兴趣广泛又聪明勇敢,12岁时曾驯服过别的骑手不能驾驭的烈马。13岁到16岁,他的父亲为他聘请了当时希腊“最博学的人”
亚里士多德作为
家庭教师,他向老师学习了哲学、医学、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他最喜欢的书是《
伊利亚特》,他一心想向
阿喀琉斯学习,创下辉煌的伟绩。
腓力二世被害后,希腊被征服的城邦认为这是摆脱
马其顿帝国控制与奴役的天赐良机,他们纷纷起义暴动,但年轻的亚历山大在短短的两年里就平息了骚动。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以镇压希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为了实现自己征服世界的野心,亚历山大把目光放向了领土辽阔、资源丰富、财富滚滚的波斯。
东征
公元前334年的春天,
亚历山大率领35000人的大军和160艘战舰,开始了远征东方的行动。行前,他把自己的所有地产收入、奴隶和
畜群分赠给人。一位大将问道:“请问陛下,您把财产分光,给自己留下什么?”亚历山大说:“希望,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无穷的财富!”
此时的波斯正值
大流士三世统治,内政腐败,危机四伏。马其顿军与波斯军在
小亚细亚的格拉尼库斯河畔展开首次会战,大胜(
格拉尼库斯河战役)。随后马其顿军轻取整个
小亚细亚。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率军在
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打败了
大流士三世亲率的10万余波斯军,俘虏
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
伊苏斯之战)。
亚历山大称赞
大流士的宫殿:“这样才像个国王!”
接着,亚历山大向南进军
叙利亚和
腓尼基,又派手下大将攻占了
大马士革,从
大流士的军械库里获得大量战利品。他亲自率领部队南下,经过7个月的艰苦战斗,攻下了推罗城,把推罗城的3万居民卖为奴隶(
推罗围攻战)。亚历山大围攻推罗城时,
大流士三世曾派使者求见亚历山大,愿意出巨款赎回他的母亲、妻子和女儿,还要割让半个
波斯帝国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的一员大将
帕曼纽心满意足地说:“如果我是亚历山大,我就接受这个条件。”亚历山大则毫不动心,他说:“我不是
帕曼纽,我是
亚历山大。”
公元前332年,
亚历山大切断波斯陆军与海上舰队的联系后,长驱直入
埃及,自称是
太阳神“阿蒙之子”。他亲自勘查设计,在
尼罗河三角洲西部,建立
亚历山大城,他要它永存人世,做为他伟大战绩的纪念碑。埃及的
法老为亚历山大加上了“
法老”的称号。在庆功的宴会上,亚历山大分外兴奋,他说:“英雄的伟大就在于不断开拓疆土,不断增加权力,尽情享受美味佳肴和少女的美色。”
公元前331年春,亚历山大率军插入
两河流域北部,10月同号称百万的波军决战于高加美拉。在交战中,
大流士三世弃阵逃跑,致使全线崩溃,波斯从此丧失抵抗能力(
高加米拉之战)。马其顿军占领波斯都城
巴比伦和苏萨,缴获无数战利品。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通过
波斯波利斯战役突破波斯山口,占领波斯波里斯,获12万
塔兰特巨资,并焚烧在
巴比伦、苏萨、
波斯波利斯和
埃克巴坦各波斯王宫以示报复,
波斯帝国至此灭亡。不久,亚历山大又沿
里海东进,穷追
大流士三世。进入安息前获悉大流士三世被其部下所杀。但他并未因此止步,于公元前329年穿越现今
阿富汗和
巴基斯坦交界处的
兴都库什山(与中国新疆的
帕米尔高原相接),直至
中亚锡尔河一带。
撤军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领军队离开
中亚,经过
开伯尔山口,南下侵入印度,企图打到“大地终端”。他在印度河谷建立了两座亚历山大城,迅速占领了西北印度的广大地区。他想进一步征服印度的
心脏地带,向
恒河流域进发。但此时亚历山大的士兵已厌倦了长期的紧张战争,再加上印度的炎热、暴雨和疾病,他们拒绝前进,要求回家。他们纷纷举行集会,发生哗变,印度的
土著居民也群起反击。亚历山大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公元前325年,将大部队撤出印度。
亚历山大的部队分两路撤回:一路在海军将领涅阿霍斯的率领下取海道由伊朗海湾入
波斯湾;一路由亚历山大亲自率领,从陆路经卡曼尼亚
沙漠而归。公元前324年初,两路大军会师在
巴比伦境内的奥皮斯城。由于长途跋涉,亚历山大的部队损伤极大。将近10年的亚历山大远征,终于结束了。亚历山大将巴比伦作为首都,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它的版图西起
希腊、马其顿,东到
印度河流域,南临
尼罗河第一瀑布,北依
多瑙河和
黑海,仅起名为亚历山大的要塞便建起70多座。
意义
在远征以前,亚历山大认为希腊民族是世界独特的民族,只有这个民族才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而其他非希腊民族都是野蛮的民族。随着东征,亚历山大逐渐认识到波斯人和希腊人一样具有杰出的智慧和才能,他们也应该受到尊敬。因而亚历山大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他认为各民族应该是公平、平等、和睦相处。他因此产生了一个伟大的计划,想让波斯人、希腊人与马其顿人结为友好的同伴。为了促进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东方人的融合,亚历山大和
大夏贵族
罗克珊娜结婚,并鼓励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在苏萨,亚历山大举行了一次盛大奢华的
结婚典礼,他亲自和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结婚。同一天举行婚礼的马其顿将士有1万对之多。在婚礼上,亚历山大宣布: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给新婚夫妇馈赠了许多礼物。
亚历山大的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希腊、西方,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亚历山大的东征,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通路。他在东方建立的几十座城市,都逐渐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如
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当代仍是
埃及著名的大海港。
帝国尾声
在
巴比伦,
亚历山大还整编一只庞大的军队,将3万波斯青年编入马其顿部队,并准备继续进行远征。他计划侵入
阿拉伯与
波斯帝国北面的土地,还想再次入侵印度,征服罗马、迦太基和
地中海西岸地区。但不幸的是公元前323年6月,亚历山大突然患恶性疟疾,从发病到生命结束仅10天时间,他匆匆离开了世界。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筹备远征
阿拉伯半岛时突然病亡,时年33岁。由于死亡的突然降临,亚历山大未明确他的接班人,导致争夺王权的激烈斗争。在斗争中,他的母亲、妻子与儿女都被反对党杀死。将领们纷纷拥兵自立为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
马其顿王国从此分裂为四个希腊化的国家:
马其顿、
色雷斯和
小亚细亚、
埃及与
叙利亚。亚历山大庞大的帝国只存在了短短的13年。
公元前301年,在弗里基亚的伊浦苏斯之役(又被称为继承者之役)结束了争执,帝国分裂为一些独立的王国,
卡山德统治希腊,
利西马科斯占据
色雷斯,塞琉西一世(被称为“胜利者”)得到了
美索不达米亚和
伊朗,而
托勒密一世分得
黎凡特(指地中海东部诸国)和
埃及,
安提柯一世在
小亚细亚和
叙利亚建立了短暂的统治,但很快就被另外四个将领击败。对印度领土的控制也只是昙花一现,当
塞琉古一世被
旃陀罗笈多(
孔雀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击败时即归于结束。其中
托勒密王国(公元前305—30年),
塞琉西王国(公元前312—64年)和
马其顿王国最为强大。
亚历山大的帝国最初被分割为四大部分(如图《后亚历山大时代版图》所示):
到公元前270年, 上述希腊化的国家经过吞并战争剩下了:
●以马其顿-希腊为中心的卡山德王朝
●亚洲的塞琉西王国
由于这一时期是
希腊文化在
北非、
西亚广泛传播的时期,也是希腊文化和
东方文化广泛交流的时期,因此在历史中,自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到最后一个希腊人统治的王国——
托勒密王国灭亡为止这段时间被称作“
希腊化时代”。到公元前一世纪大多数西部的希腊化地区都被
罗马共和国吞并, 而东部的希腊化地区则由于
安息帝国的扩张和
大夏王国(也称吐火罗)的脱离而被明显的减弱。
马其顿王国
亚历山大病故的消息传到希腊,雅典、弗西斯以及埃陀利亚和帖撒利地区的城邦掀起独立运动,将安提帕洛斯为首的马其顿驻军赶出境外。马其顿从亚洲调回援军,在帖撒利击败
希腊联军。
公元前322年,
安提帕特洛斯在雅典派驻军队,扶植起亲马其顿的寡头政权,反马其顿的坚强斗士
德摩斯梯尼在马其顿的追捕下自杀身亡。从此雅典在希腊政治生活中失去了过去的重要意义,仅在文化方面保持了自己的影响。然而,希腊人反马其顿统治的斗争并未止息,一些原先经济、文化落后的城邦随着
古典时代诸先进城邦的衰落而崛起,成为希腊人争取独立运动的中坚。
公元前4世纪末,地处
中希腊西北部的埃陀利亚地区的城邦组成埃陀利亚同盟,长期同马其顿抗衡。公元前3世纪初,南希腊西北部阿卡亚地区的小邦也组成自己的地方军事同盟,科林斯、墨加拉等大邦也相继入盟,包括
伯罗奔尼撒大部分地区。这两个同盟和原先的
伯罗奔尼撒同盟、
提洛同盟不同,完全是独立国家的联合体,每个入盟城邦具有相等的一票
表决权,两个同盟之间既联合又斗争。
在此期间,
斯巴达虽衰弱不堪,仍顽强维持了自己的独立。进入公元前3世纪,斯巴达公民只剩下700人,其中只有100人拥有土地。年轻的
斯巴达国王阿基斯四世(公元前245—241年)和克利奥蒙尼三世(公元前235—222年)力图振兴斯巴达的努力,均以失败而告终。斯巴达丧失了长期免强保持的孤傲,被迫加入阿卡亚同盟。由于埃陀利亚同盟和阿卡亚同盟的存在,从亚历山大帝国分离出的
马其顿安提柯王朝对希腊的统治实际是不完整的。这种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一直维持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征服马其顿和希腊为止。
托勒密王国
托勒密王国由
亚历山大的主要将领托勒密在埃及所建,疆域基本上局限于
尼罗河流域,极盛时也将
地中海的一些岛屿和
巴勒斯坦、
叙利亚以及
小亚细亚的部分地区纳入王国范围之内,首都亚历山大里亚。
托勒密王国继承了埃及
法老的
君主专制制度,国王集军、政、财、宗教大权于一身,以神在人间的代表自居。国家保持了
古埃及以州为单位的行政区划,各州州长、财政官和下属区级官员均由马其顿人和其他希腊占领者担任,国王掌握着他们的任命权,并在各地驻军。埃及土著一般只担任村级政权的职务。另有包括亚历山大里亚在内的三个
自治市(另外两座是恼克拉提斯和托勒迈依),集中居住着希腊
殖民者。
王国最重要的
生产资料土地名义上统归国王,称“国王的土地”,但实际占有状况十分复杂。有国王通过王室
财政部门直接支配和经营的土地,这样的土地约占埃及
可耕地的一半以上;有神庙僧侣、高级官吏及希腊军事殖民者的土地。社会上买卖、转让土地也是合法的现象,并不需要国王代理机构的认可。但军事殖民者的土地却不能
自由转让,包括不可继承。一般农民除每年需上交1/3至3/4的租税外,还要承担劳役的重负。其他土地占有者的捐税数额不等,也有高级官吏享受免税的待遇,但这是个别的现象。
国王不只是最大的土地
所有者,也是最大的
手工业和商业财产的拥有者。王室经营矿山、大手工作坊、商业和内外贸易活动,以充分满足王室的
消费需要。由
托勒密二世统治时期的一些文献得知,国王控制了全国的
橄榄油的收购、加工和销售。其它手工业产品,如
纸草、
呢绒、盐铁等的生产和销售也受到国王的严格控制。希腊商人和作坊主也是手工业和商业活动的积极从事者。由于王国政治一度稳定,亚历山大里亚是东
地中海的海上
交通枢纽,因此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公元前3世纪是托勒密王国的全盛期,首都亚历山大里亚成为整个
地中海地区的工商业和文化中心。这里的居民除埃及人、希腊人之外,还有远道而来的阿拉伯人、犹太人、波斯人等,人口多达70万。市内有繁荣的市场,出售的商品包括中国的丝绸,印度的香料。象牙、珍珠,
阿拉伯的宝石等等。因商旅云集,亚历山大里亚港口专门修建了大理石灯塔,
塔高122米,被当时的希腊人称作
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此外,托勒密王室重视市区市政和
文化建设,修建有许多公共花园、剧场、神庙、图书馆、博物馆等建筑。其中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是地中海地区的学术中心,不仅收藏有大量书籍,而且集中了一大批学者由国家供养,专门从事图书文献整理和自然科学研究工作。现存的古典著作大多是由这里的学者校勘分卷的,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如
欧几里德、
埃拉托色尼、
阿基米德等都曾在亚历山大里亚进行过学术访问和研究。
公元前2世纪,托勒密王国因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
社会矛盾的激化而走向衰落。公元前1世纪,托勒密王国沦为后起的罗马霸国的被
保护国,末代女王克娄奥帕特拉在
罗马内战中左右逢源,以便维持国家的存在。后因支持罗马将军安东尼,于公元前31年为安东尼的政敌
屋大维所灭。
塞琉古王国
由亚历山大的另一部将
塞琉古建立的这一王国是希腊化国家中领土最大的一个,盛时包括西亚、
中亚、小亚细亚以及
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部分地区,稳定的统治区是叙利亚,首都安条克坐落其上,因此又有叙利亚王国之称。在中国古书中将
塞琉古王国称作“
条支”(但在
张骞通西域的时候已经接近于消亡),大概出自首都名安条克的缘故。
同基本是单一民族的埃及不一样,塞琉古王国的属地是一个多民族的杂居地,历史上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社会关系更为复杂,因此统治难度较托勒密要大。该国因历史和文化的惯性分成三个基本地区:叙利亚地区,巴比伦尼亚地区和小亚细亚地区。位于叙利亚的安条克为东地中海仅次于亚历山大里亚的手工业、商贸、文化中心。巴比伦尼亚的最重要城市已不再是巴比伦,而是希腊人在巴比伦附近新建的城市
塞琉西亚,该城实际是塞琉古的第二首都。小亚细亚地区的中心是原
吕底亚王国首都撒尔迪斯。
除三个基本地区外,
伊朗高原和中亚(新疆以西的地区)是相对隔离的地区。为了对如此广阔的国土和众多的民族实行有效的统治,塞琉古沿袭了古波斯帝国的
君主专制制度,但也结合了部分希腊的传统政制。全国分为25省,由国王任命的总督治理,另设有将军一职,直接听命于国王。此外还有几十个希腊人的自治市和一些
军事殖民地作为控制全国的战略网点。虽内部有一定程度的
自治权,市民在城内有类似
希腊公民的权利,但在政治大局上要服从中央,并需向中央纳税。君主专制的支柱是由马其顿人和来自希腊各地的公民组成的军队。
塞琉古的经济发展很
不平衡:历史上发达的地区,如巴比伦尼亚、小亚细亚、叙利亚仍在王国经济中起重要作用。历史上落后的地区,如中亚、伊朗高原东部地区的工商业仍然落后。国王同样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有专门的王室土地,由依附农民(称劳伊)在王室
财产管理部门的监督之下进行耕作。“劳伊”可同土地一起转让,地位有些类似中世纪欧洲的农奴。国家
统治阶级的其他阶层,如官僚、神庙和地方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神庙的地产基本是独立的,由自己的劳伊和奴隶耕种,不受国王的管辖。国君因需要神庙的支持,赐予后者很大的特权,使得各
大神庙犹如一个个
国中之国。
塞琉古王国具有自
波斯帝国继承下来的良好的
道路系统,其有利的
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古代欧洲和印度、阿拉伯半岛甚至中国贸易的中介。在
对外贸易方面,海路经
波斯湾可达印度和阿拉伯半岛,陆路与
东亚、
南亚和欧洲联接,著名的
丝绸之路的西部终点便是安条克。古代东西方的一些
旅行家均记载过塞琉古王国相对和平时期的经济繁荣景象。
公元前3世纪以后,中央权力衰落,塞琉古王国逐渐分裂出一系列独立的国家,如中亚的大夏(
巴克特里亚)、伊朗高原的安息王国(
帕提亚)。公元前142年,巴勒斯坦的
犹太人起义获胜,建独立国家。安息几乎同时夺取了
两河流域地区,塞琉古国土仅限于叙利亚一地,在内外交困中挣扎到公元前64年,被东进的罗马所灭。
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