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败毒散又名十味汤,由柴胡、甘草、
桔梗、人参等十味药材制成的
散剂,
味辛,苦。具有抗炎,
解热,镇痛,护肝等功效。临床上用于
急性病毒性肝炎、
婴幼儿腹泻等症。
简介
人参败毒散
《
汤头歌》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
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组成
柴胡(去苗) 甘草(烂) 桔梗 人参(去芦)
芎藭 茯苓(去皮) 枳壳(去瓤,
麸炒) 前胡(去苗,洗) 羌活(去苗) 独活(去苗)各900克(非现代用量)
集成方 官拣参(五七分,不用亦可) 芽桔梗(一钱二分) 正
川芎(一钱) 白云苓(一钱) 陈枳壳(一钱)信前胡(一钱)
川羌活(七分) 川独活(五分)
北柴胡(一钱) 南
薄荷(一钱)
荆芥穗(一钱)北防风(一钱) 净连翘(一钱)
炙甘草(五分)
用法
上药十味,研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
薄荷各少许,同煎至10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寒多则
热服,热多则温服。
功效
扶正匡邪,疏导经络,表散邪滞。
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
伤寒时气,头痛
项强,
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
咳嗽,鼻塞
声重,
风痰头痛,呕哕寒热。
附注
【禁忌】非夹表证不可用。
【附注】
败毒散(《
活人书》卷十七)、
羌活汤(《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十味汤(《圣济总录》卷一七四)、人参
前胡散(《鸡峰》卷五)。
各家论述
1.《
寓意草》,
伤寒病有宜用人参入药者,其辨不可不明。若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
得药,一涌而出,全非补养虚弱之意也。
2.《
医方集解》:此足太阳、少阳、手太阴药也。羌活入太阳而理
游风,独活入少阴而理伏风,兼能去湿除痛,柴胡散热
升清,协
川芎和血
平肝,以治头痛目昏,前胡、枳壳
降气行痰,协桔梗、茯苓以泄
肺热而除湿消肿,甘草和里而发表,人参辅正以匡邪,疏导经络,表散邪滞,故曰败毒。
3.《
张氏医通》:问时疫初起,用人参败毒,得毋助邪为虐之患乎,又何以治非时寒疫,汗后热不止?盖时疫之发,必入伤中土,土主百骸,无分经络,毒气流行,随虚辄陷,最难叵测。亟乘邪气未陷时,尽力峻攻,庶克有济。其立方之妙,
全在人参一味,力致
开合,始则鼓舞羌、独、柴、前,各走其经,而与
热毒分解之门;继而调御津
精血气,各守其乡,以断邪气复入之路,以非时之邪,混厕经中,屡行疏表不应,邪伏幽隐不出,非藉人参之大力,不能载之外泄也。
4.《
温病条辨》:此证乃内伤水谷之酿湿,外受时令之
风湿,
中气本自不足之人,又气为湿伤,内外俱急,立方之法,以人参为君,坐镇中州;为督战之帅,以二活、二胡合
芎䓖,从半表半里之际领邪外出,
喻氏所谓逆流挽舟者此也,以枳壳宣中焦之气,茯苓渗
中焦之湿,以桔梗开肺与大肠之痹,甘草和合诸药,乃陷者举之之法,不治痢而治致痢之源。痢之初起,憎寒
壮热者,非此不可也。
5.《
成方便读》:方中必先以人参补正却邪。羌活走表,以散游邪,独活行里,以宣
伏邪,柴胡、桔梗散热升清,枳壳、前胡消痰降气,
川芎芳香以
行血中之气,茯苓淡渗以利气中之湿,甘草协和各药,使之不争,生姜辟秽祛邪,令其无滞。于是各建其长,以收全功,皆赖人参之大力,驾驭其间耳。至于治痢用此者,此喻氏
逆流挽舟之法,以邪从表而陷里,仍使里而出表也。
临床医案
1.时行
瘟病:
嘉靖己末,五六
七月间,江南淮北,在处患时行瘟热病,沿门阖境,传染相似,用本方倍人参,去前胡、独活,服者尽效,全无过失。
万历戊子己丑年,时疫盛行,凡服本方发表者,无不全活。
2.
痢疾:一人病痢,发寒热,
头痛,左脉浮紧,而右
脉滑大,乃内伤挟外感也;先用
败毒散加姜、葱一服,
表证悉退。但中脘作胀闷,
后重不已,以
平胃散加
枳壳、木香、
槟榔、
山楂,又二服胀闷移于小腹,投
木香槟榔丸三钱,下粘硬物而愈。《
江苏中医》(1962;8:24):王某,男,患痢疾,前医用白头翁、芩、连等药证情趋重,病延一周,
里急后重,肛门下脱,畏风憎寒,
脉弦紧,苔白厚腻,经用人参败毒散原方,每用四钱,研末煎服,一剂而汗出畅适,痢下减轻,三服即痢止痛除,其病如失。后以
香砂六君法调治而愈。
3.小儿
斑疹:王某,男,一岁,患儿
发热三天,全身出现
猩红热样
皮疹,颌下、颈部及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肝肋下二指,
血常规:
白血球26000/立方毫米,分类淋巴51%,有异常
淋巴细胞,诊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面色萎黄,六脉细浮数,舌尖红,苔薄津少。用人参败毒散(人参改
党参)加
丹皮、
紫草、赤芍、板兰根,连服三剂。病情较减,后隔日一剂,加减服药二旬而愈。
药理作用
主要有抗炎,解热,镇痛,护肝等作用。
1.抗炎:人参败毒散能抑制蛋清所致
大鼠足肿胀;抑制
二甲苯所致
小鼠耳廓肿胀;能提高大鼠
肾上腺中
胆固醇含量,对
维生素C含量也有升高趋势;能使大鼠血浆中
醛固酮和
皮质醇含量下降;能抑制腹腔
毛细血管通透性。
2.解热:将人参败毒散的各药味共同煎煮提取(合煎)给酵母致热大鼠灌胃,服药后3小时能明显解热。但将组成方剂的各药味分别煎煮(分煎),然后混合,以相同剂量给予动物,未见解热作用。
3.镇痛:醋酸扭体法实验结果表明,人参败毒散无论是合煎或分煎,均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以合煎的作用为强。
4.护肝:对
硫代乙酰胺中毒大鼠,能明显降低血清的
乳酸脱氢酶、
谷草转氨酶(sGOT)、
谷丙转氨酶(sGPT),合煎的作用均强于单煎。
临床应用
1.
急性病毒性肝炎:用人参(
党参代)、茯苓、枳壳、桔梗、柴胡、前胡、
川芎、羌活、独活、甘草各9g、
薄荷3g,生姜3片,每日1剂,分2次煎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152例,其中男121例,女31例;年龄16-35岁;病程5-12日。参照1978年全国
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提出的
急性肝炎临床治愈标准。结果治愈139例,占91.4%;无效(包括中途更医)13例,占8.6%。服药剂量28-42剂。
2.
婴幼儿腹泻:用人参(党参代)、茯苓、甘草、枳壳、桔梗、前胡、柴胡、羌活、独活、川芎、薄荷、生姜,
表邪较重,加
荆芥、防风;
咳嗽痰多,加陈皮、半夏;呕吐,加
竹茹、半夏;
伤食,加
焦麦芽。
脾虚久泻,加白术,
扁豆;湿重,加苍术,
苡仁;
脾胃虚寒,以
炮姜易生姜。风寒型以
汤剂为主,脾虚型以
散剂为主。治疗婴幼儿腹泻132例,男性74例,女性58例,其中1岁以内的35例,2岁以内的68例,3岁以内的29例。结果:服1剂痊愈者14例,占11%;服 2-3剂痊愈者79例,占60%;服4剂痊愈者24例,占18%;服2剂无效而改用它法或服药中又用抗生素者15例,占11%;总有效率89%
其他信息
【组成】羌活6克,独活6克,前胡6克,柴胡6克,甘草6克,人参6克,茯苓9克,桔梗6克,枳壳6克,
川芎6克,生姜6克,薄荷6克。
【功用】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憎寒
壮热,头痛
项强,肢体酸痛,无汗,脉浮紧,苔白滑者。又如时疫、
痢疾、
疟疾、
疮疡等,若有上述表证者,也可用。
【古籍论】本方是治外感风寒而又挟湿的通剂,常用于时疫,即具有
传染性的外感疾患。方中羌活、独活以发散风寒、胜湿、止痛为主。柴胡
升清散热、前胡
降气行痰,是为
辅药。人参、甘草益气扶正,茯苓、桔梗
宣肺化痰兼制。枳壳行气,
川芎行血,
生姜散寒,薄荷散热为引和。
【点评】痢疾初期表里俱寒的,宜用人参败毒散;表里俱热的,宜用
葛根黄芩黄连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