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简称PV(
photovoltaic)。我国76%的国土光照充沛,光能资源分布较为均匀;与水电、
风电、核电等相比,
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
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
基本介绍
政策规划
2012年12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确定了以下五大政策措施:
一是加快
产业结构调整和
技术进步。增加利用市场“
倒逼机制”,鼓励
企业兼并重组,淘汰
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
二是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加强光伏
发电规划与配套
电网规划的协调,建立简捷高效的并网
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技术
标准体系,加强
市场监管,对
关键设备实行强制检测
认证制度。
三是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着力推进
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有序推进
光伏电站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
四是完善支持政策。根据
资源条件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
标杆电价,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的政策,根据成本变化合理调减上网电价和补贴标准。完善中央
财政资金支持光伏发展的机制,光伏电站
项目执行与
风电相同的增值税优惠政策。
五是充分发挥
市场机制作用,减少
政府干预,禁止地方保护。完善电价定价机制和补贴效果考核机制,提高政策效应。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
行业自律,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会议要求各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完善配套政策,确保落实到位。
国六条
一是加强规划和
产业政策引导,促进合理布局,重点拓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
二是
电网企业要保障配套电网与光伏发电项目
同步建设投产,优先安排光伏发电计划,全额收购所发电量。
三是完善
光伏发电电价支持政策,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
标杆电价,扩大可再生
能源基金规模,保障对
分布式光伏发电按电量补贴的资金及时发放到位。
四是鼓励金融机构采取措施缓解光伏制造企业融资困难。
五是支持关键材料及设备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强光伏产业标准和规范建设。
六是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优做强,抑制产能盲目扩张。”
六大政策
(1)大力支持用户侧光伏应用;
(2)完善电价和补贴政策;
(6)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和建设管理。
电价和补贴政策是制约光伏行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光伏原理
光伏发电是利用
半导体界面的
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
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
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光伏发电的优点是较少受地域限 制,因为阳光普照大地;
光伏系统还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低污染、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
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及
建设周期短的优点。
光伏发电是根据
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
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论是独立使用还是并 网发电,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
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由
电子元器件构成,不涉及机械部件,所以,光伏发电设备极为精 炼,可靠稳定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理论上讲,
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上至
航天器,下至
家用电源,大到兆瓦级电站,小到玩具,光伏电源 无处不在。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基本元件是太阳能电池(片),有
单晶硅、多晶硅、
非晶硅和
薄膜电池等。单晶和多晶电池用量最大,非晶电池用于一些小系 统和计算器
辅助电源等。
国产
晶体硅电池效率在10至13%左右,国外
同类产品效率约18至23%。由一个或多个太阳能电池 片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板称为
光伏组件。光伏发电产品主要用于三大方面:一是为无电场合提供电源,主要为广大无电地区居民生活生产提供电力,还有微波中 继电源、通讯电源等,另外,还包括一些移动电源和备
用电源;二是太阳能日用电子产品,如各类
太阳能充电器、
太阳能路灯和
太阳能草坪灯等;三是并网发电,这 在发达国家已经大面积推广实施。我国并网发电还未起步,不过,
2008年北京奥运会部分用电由太阳能发电和
风力发电提供。
产业优势
1、永不枯竭。
2、采集太阳能的地点的
地理位置要求不高;相对而言,水电站或风电站对地理位置要求则比较高。
3、建立
太阳能发电站所需的时间和成本都比水电站要低。
4、使用太阳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理想的绿色能源。但原料开采和生产光伏产品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能源和造成污染 。
5、适用范围广,就算一般家庭也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
也因此,世界各国为了更有效地开采和使用太阳能,不断地发展着太阳能光伏组件技术,尽可能地利用这个“永不枯竭”的能源。
特点
太阳能是唯一能够保证人类未来需求的能量来源。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将光子转化为电子的一个纯
物理过程,转化过程不排放任何
有害物质,其特点如下:
充足性:据
美国能源部报告(2005年4月)世界上潜在
水能资源4.6TW(1TW=1012W),经济可
开采资源只有0.9TW;风能实际可开发资源2~4TW;生物质能3TW;海洋能不到2TW;地热能大约12TW;太阳能
潜在资源120000TW,实际可开采资源高达600TW。
安全性:运行可靠、使用安全;发电
规律性强、可预测(调度比风力发电容易)。
广泛性:
生产资料丰富(地壳中
硅元素含量位列第二)、建设地域广(荒漠、建筑物等)、规模大小皆宜。 免维护:使用寿命长(20~50年、工作25年效率下降20%)、免维护、
无人值守。
清洁性:无
燃料消耗、
零排放、无噪声、无污染、
能量回收期短(0.8~3.0年)。
缺点:
1)照射的能量
分布密度少,
能量转化效率低下需要占用巨大的地面面积。2)获得的电力受昼夜及阴晴雾天等
气候条件的显著影响。3)光伏板的制造
生产过程中高污染、
高能耗。
分布式光伏现状
《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要达到60GW。根据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2018-2020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每年装机量要超过10GW。
2018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分布式发电
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两个办法加强了对光伏项目的管理力度,减少了补贴金额。但是随着今年531新政的来临,10GW的分布式指标规模可能所剩无几,今年后续需求视各开发商交补而定。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的细节将大幅度影响2018-2020的需求状况。分布式光伏发展环境较好的省份较有利,而不好的省份会比较艰难,之后的分布式光伏将会遭遇寒冬。
产业技术
率先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是发达的
欧美国家和日本。自1969年世界上第一座
太阳能发电站在法国建成,太阳能发电的比例在欧美国家逐渐提高,太阳能
光伏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其中,欧盟是世界上光伏发电量最大的地区。在2008年,这个区域占全球光伏发电量的80%。而德国和
西班牙的光伏发电总量总和约占欧盟的84%,是名副其实的光伏发电强国。这些成就要归功于欧盟近20年来持续推动光伏产业发展。欧盟预计在2020年,
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欧盟总发电量的12%。
日本也是太阳能发电的强国,而且使用范围非常广,一般家庭都可以使用太阳能光伏装置发电。他们的做法是通过
政府补贴,鼓励家庭购买家用的光伏发电装置。每个家庭通过光伏发电装置产生的
剩余电量可以卖给政府或
电力公司。这使日本的光伏发电量不断提高,也使
日本的能源利用率大幅提升。
美国虽然在光伏发电技术上较早起步,但由于以往
美国政府对光伏发电并不重视,以至美国的光伏发电的发电量和技术革新不如欧盟和日本。但随着美国
奥巴马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发展新能源的政策,美国在光伏发电产业上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现在,美国的不少州出台了《可再生能源配额标准》。以
加州为例,凡在住屋、
商业建筑或
公用建筑屋顶上安装太阳能设备的家庭或企业,都可获得州政府的多项补助,其中包括享受30%的减税优惠,减少30%的安装成本等。
国内现状
中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迅速的
经济体,在光伏发电领域的技术和应用只是处于世界的下游水平。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还没有掌握电池所需要的多晶硅提纯技术,该技术被国外的大企业所垄断,因而国内生产太阳能
光伏电池的成本很高。光伏发电的成本是一般
发电成本的数倍,也因此造成无法广泛普及。
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体系。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依赖
外需,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
能源生产和
消费方式变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光伏产业当前遇到的困难,既是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特别是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为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要按照
创新体制机制、完善
政策措施、扩大
消费市场、规范
市场秩序、推进
产业重组、降低发电成本的思路,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着力提升
产业竞争力。
2022年9月20日,工信部举行“
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第九场“大力发展新一代
信息技术产业”主题
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取得的主要成就,2021年,
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全球占比均超过70%;光伏新增装机54.88吉瓦,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工信部发布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引导光伏产业合理规划布局和智能升级。同时,支持光伏行业组织建设,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鼓励光伏产业“走出去”并沿“一带一路”加强
国际合作。
2024年12月13日,工信部官网显示,2024年1-10月,我国光伏产业运行整体平稳。根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20%,光伏电池出口量增长超过40%。
迅猛发展
由于国际上对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的需求日益庞大,越来越多国内企业成为光伏电池的
OEM工厂,并且借此机会不断发展壮大。美国的新能源政策为国内光伏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良机,一些国内的行业龙头已经开始在美国成立承包光伏发电项目的子公司,积极进军当地光伏发电市场。
中国的光伏产业有95%的市场都在国外,国内的应用还是十分有限。长期来看,中国再不广泛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中国经济发展所遇到的
能源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能源问题必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中国是
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有荒漠面积108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光照资源丰富的
西北地区。1平方公里面积可安装100兆瓦
光伏阵列,每年可发电1.5亿度;如果开发利用1%的荒漠,就可以发出相当于中国2003年全年的耗电量。在中国的北方、沿海等很多地区,每年的日照量都在2000小时以上,
海南更是达到了2400小时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太阳能资源大国。可见,中国具备了广泛应用光伏发电技术的
地理条件。
中国政府在也出台了一些关于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其中以最近出台的《
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最为引人注目。该通知重点支持用户侧并网光伏发电、独立光伏发电、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等示范
项目建设,以及
硅材料提纯、并网运行等光伏发电关键
技术产业化和相关
基础能力建设,并根据技术先进程度、
市场发展状况等确定各类示范项目的单位投资补助上限。对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原则上按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
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其中偏远无电地区的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对于光伏发电关键技术产业化和基础能力
建设项目,主要通过贴息和补助的方式给予支持。
这一政策推动中国从光伏电池的
代工工厂逐渐成为
太阳能光伏发电强国。对于这一历史良机,国内光伏企业所面对同行的挑战其实更为严峻。只有不断地提升光伏
产品质量,打通国内、国际
销售渠道,才能更好地利用机会,将企业做大做强。
太阳能具有可再生和环保等方面的特点,这种优势让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将太阳能作为重点发展的
新能源产业。中国大陆光伏产品主要供应给
欧美市场,国内市场份额很小。近年来,由于欧美各国市场需求的增大,我国光伏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最近5年的年均
增长速度达到40%以上。在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的背景下,未来光伏产业的增长前景将更为广阔。
光伏发电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的产业链条包括
多晶硅、硅片、
电池片以及
电池组件。在产业链中,从多晶硅到电池组件,生产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相应地,公司数量分布也越来越多。因此,整个
光伏产业链的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多晶硅生产环节,上游企业的
盈利能力明显优于下游。
中国大陆多晶硅生产获取的利润在最终电池
组件产品利润总额中的比例最高,约达到52%;电池组件生产的利润占比约为18%;而电池片和硅片生产的利润占比分别约为17%和13%。
自2008年以来,
多晶硅价格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到目前,国内多晶硅
现货价格已由去年的500美元/千克回落至100-150美元/千克。
多晶硅产能扩张速度过快,而需求增长相对缓慢是导致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据iSuppi公司的预测,2009年,全球多晶硅
供应量将翻一番,而需求的
增长幅度仅为34%。因此,多晶硅的价格存在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iSuppi甚至表示,到2010年的时候,多晶硅现货价格将降至100美元/千克,这将大大降低多晶硅供应商的盈利能力。
多晶硅价格下跌将增厚电池片生产商的利润,不过,纯硅片业务也存在很大风险。不论是上游的
多晶硅供应商,还是下游的电池片制造商,制造硅片都不存技术性难题。当上下游同时进军硅片业务的时候,硅片业务这一链条的利润受到大幅挤压。
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2009年中国内地多晶硅产量超过了两万吨,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了4000兆瓦,连续3年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国。
2010年5月,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成立,吸引22家国内光伏骨干企业、行业协会及研究机构加入。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以引导行业联合创新、推动应用、规范发展为核心,研究鼓励光伏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
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将致力于整合
产业资源、推进
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行业
凝聚力,扩大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国家能源局发布统计
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份,我国光伏发电量达106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72%,光伏年发电量首超1000亿千瓦时。截至2017年11月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12579万千瓦,同比增长67%。
2022年12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信息显示,2022年1—10月,我国光伏产业运行良好,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各环节产量再创新高。根据行业规范公告
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晶硅电池产量超过 230GW(吉瓦)。
多晶硅环节,1—10月全国产量约 61万吨,同比增长超过 49.3%。硅片环节,1—10月全国产量同比增长 40.7%。
电池环节,1—10月全国晶硅电池出口约 19GW , 同比增长 117.4% 。组件环节,1—10月全国晶硅组件出口约 132GW , 同比增长61% 。
产能过剩
大多数观点都认为中国的光伏产业面临的形势很严重,甚至有灭顶之灾。我们应该实事求地认识光伏产业。光伏产业并不像媒体所描述的是哀鸿遍野。因为,在2008年
金融危机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全球光伏产业的装机容量增长了49%,而2009年、2010年光伏产业的装机容量的
增长率都超过了70%。2012年上半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增长了35%。这些都是在
全球经济负增长的情况下取得的成就。这证明,第一,光伏市场是没有问题的。第二,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没有错。实际上,光伏产品价格下降,是必然的趋势,光伏实现平价上网是光伏产业的梦想,也是光伏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的
必要条件。只是,今天光伏产业的步子走得快了一点,光伏产品的价格降了下来,但
光伏产业链还没有适应。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
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
产业基地;全球多晶硅产量20万吨,我国占近9万吨,却不掌握
核心技术;产能巨大,国内市场总量却较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这就是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
由于近年来,多晶硅利润巨大,众多地方政府、企业投资者一哄而上,产能扩张过快,一时间,“光伏基地”遍地开花。而今年以来欧洲需求急剧降低,
光伏组件价格
跌幅超50%,风光一时的光伏产业迅速进入寒冬。
据光伏联盟秘书长王勃华介绍,2010年国内多晶硅产量是4.5万吨,今年将翻一番,达到9万吨。而同期需求仅增长了25%。前几年,全球太阳能组件需求一直以近乎100%的速度猛增。专家预测,原来预计2014年才到来的光伏
行业整合期,将提前到来,2012年将是行业整合的
高峰期。
光伏产业大量上马,除了
企业投资者的
逐利心态外,更有一些地方政府政绩焦虑作祟。作为新兴产业,大量吸引光伏企业投资,不但可以增加
GDP,更可以获取城市经济发展的政治资本。“有的城市根本就不具备基础,没有条件,没有
产业配套,就从头做起,完全不顾实际情况。”可
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说。
2011年将是光伏产业的转折年。2011年5月开始,多晶硅价格急剧下降,从每吨70万元迅速下降到21万—25万元,跌幅近70%。专家分析,光伏行业产能与需求比已经从2010年的41∶16.7下降到63∶21。企业仓促
盲目跟风上马,导致供需进一步失衡,价格持续下降,利润下降,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一些企业甚至开始停产、半停产。产能严重过剩却有大量投资者疯狂进入
其实早在2009年,多晶硅就被定位为十大
产能过剩行业之一。但由于当时的
暴利和行业的红火,大量投资者疯狂进入,最终导致产能进一步过剩。在2010年后全国仍有100多家中小企业上马,这些企业多数亏损严重。
由于
市场竞争加剧,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行业大整合似乎已经不可避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快速,产能已处于绝对的世界第一,产业链也比较完善。但与
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光伏产业在技术上还相差太远。光伏行业
盲目建设、
低水平重复、
同质化竞争现象仍十分严重。
行业景气指数较低,迫使国内光伏生产企业面临加快
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向高端领域发展的局势。
产业基地
在气候变化和
能源短缺的背景下,太阳能发电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追捧。2006年,全球250万千瓦的太阳能电池产量中,我国占到37万千瓦,超过美国,成为继日本、德国之后世界第三大太阳能电池
生产国。
在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较为集中的江苏,近两年此类企业如雨后春笋,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记者走进无锡尚德太阳能电池生产车间,看到现代化流水线上,
产品检验后迅速合成,一块纸巾大小的
太阳能电池板市场价格达到100元。
不久前,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
CREIA)与
绿色和平、
欧洲光伏产业协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了《2007中国光伏发展报告》。这份由CREIA秘书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等专家执笔的报告指出,这几年我国光伏产业迅速崛起,但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到
国外市场。
为了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德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家纷纷鼓励发展包括太阳能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迅速增长的国际市场拉动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由于
生产成本较低,我国成为国外太阳能光伏产业生产基地。有人戏称,尚德等太阳能
电力企业政策制约明显
这个局面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光伏产业的政策制约。在国内,光伏发电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农村电气化和离网型光伏产品。由于电力部门尚未正式接受光伏发电上网,并网型的光伏市场没有真正启动。截至2006年,光伏发电累计装机仅为8万千瓦。
无锡尚德副总经理解晓南的看法在光伏产业界具有
代表性:由于
政策问题,国内市场不能很快启动,我们非常着急。
由于光伏发电成本高昂,只能依靠政府支持。一些国家采取收购上网、
财政补贴上网电量;日本的政策倾斜体现为给用户补贴。
在我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部法律对支持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列有专门条款,但很长一段时间内缺乏实施
细则附加费,并准备在上海等城市启动屋顶光伏
发电计划。此外,国家将在一些
公开招标的
大型工程项目中要求电网
公司收购光伏电力。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
石定寰认为,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还应加大。从长远看,国内市场缺失会限制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要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光伏产业的竞争力,必须建立和刺激国内消费市场。国内光伏产业已经做好准备,在
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投资,但必须有稳定的政策保证这些投资可以获得相应回报。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风能不稳定,
生物质能资源有限,核能所需的
铀矿今后也可能用完,而太阳能取之不尽。如果等到太阳能价格降到和
化石能源差不多的时候再来发展,机会就错过了。
技术困境
我国光伏企业的自主研发实力普遍不强,主要的半导体原材料和设备均靠进口,技术瓶颈已严重制约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在整个
光伏产业链中,封装环节技术和资金门槛最低,致使我国短时间内涌现出170多家封装企业,总封装能力不少于200万千瓦。但由于原材料价格暴涨、封装
产能过剩,这些企业基本上没有多少利润,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
不过,在世界范围内,太阳能电池产品正由第一代向第二代过渡,第二代产品的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硅材料用量少得多,其成本已低于
晶体太阳能电池。在专家看来,薄膜太阳能电池今后将和晶体太阳能电池展开激烈竞争。
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孔力认为,我国在晶体太阳能电池的后续研发,以及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发等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至少落后10年。
世界光伏技术不断突破,产业成本不断下降。《2007中国光伏发展报告》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
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光伏发电的成本有望在2030年以后与常规电力相竞争,成为主流能源利用形式。
政策支持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正处在上升期,如果能够突破政策和技术方面的瓶颈,必然前途无限。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崔荣强认为,当前国家应加强政策引导,促进行业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第三,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在金融财税等环节实施费用减免政策。如国内电费中抽出
专用资金补贴到光伏产业中;贫困地区发展光伏用电,政府补贴一部分,企业支持一部分,以
成本价支持等。
第四,借鉴发达国家普通建筑必须要有光伏产品的经验,在发达地区实施
公共设施、政府建筑必须采用太阳能的刚性政策。
第五,扶持上游高纯度硅原材料产业,降低光伏电池成本,进而加快光伏并网电站成本的降低和应用推广。
光伏人才紧缺
全国1200多所高职院校中,真正开设光伏发电技术
应用专业的不超过30家。 教育部高职高专新能源分教指委主任委员
戴裕崴教授说,因为国内缺少专门的高
技能人才,一般只好招用电子、化工等专业毕业生,根据需要再培养。光伏产业大部分需要的是复合型技能人才,巨大的缺口亟待高职毕业生填补。
某知名太阳能公司负责人也表示: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太阳能的
应用领域愈来愈广,但是
专业对口的人才太少了,每年缺口约有20万。
市场发展
市场不佳
2007年底中国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
总市值达到最高点,约为320亿美元,彼时还只有9家公司在美上市。如今上市数量已经增加至11家,但总市值仅为20亿美元,较最高峰时已经跌去九成多。在过去一年半中,光伏产品的价格
需求弹性理论完全失效,价格大幅下跌,需求却一度紧张。徐珉认为,主要是
银行信贷政策紧张。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欧洲正在经历严重的
债务危机,信贷出现紧张局面,光伏
市场状况不佳。
光伏行业停产破产等层出不穷,企业从市场上拿到资金亦十分困难。徐珉称,已经有约10家光伏企业试图上市却并没有成功。
国际合作要进行
我们必须要正确看待光伏产业面临的国际贸易形势。现在反观欧美的光伏企业,在美国,除了第一太阳能公司(
First Solar),其余的光伏企业基本上都破产了或面临破产;在欧洲,几大光伏企业相继破产,剩余的也在苟延残喘。这些企业已到了非常困难的境地,甚至在反倾销申诉中,签名的企业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
大家都要生存,有
国家利益在其中,但更多的是
企业利益。如果中国企业有一天也如此,我们的政府不站出来,我们会高兴吗?所以,中国的光伏企业不要意图做到惟我独尊、惟我独大,这是不现实的。中国的光伏企业需要和欧美的企业进行联合合作,来共同分享市场和技术等等。
发展现状
一、应用现状
2011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财政部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鼓励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不仅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补贴力度大,而且
非常科学合理。例如,家庭屋顶
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每生产一度电就可以获得国家0.42元的补贴,使得普通家庭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投资在短期内得到回收。但相对于欧洲尤其是德国,我国的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尚处于起步状态。
2012年底,中国首个居民用户分布式光伏电源在青岛实现并网发电,从申请安装到并网发电,整个过程用了18天就全部完成。2013年7月2日,
攀枝花学院2.1MW
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运,
装机容量为2.1MW,
总投资达3738万元,
年发电量达261.01万kWh,每年可节约
标煤886t,减少二氧化碳
排放量1933.12t,减少
二氧化硫排放量13.10t。这些范例表明,
公共服务领域建设
分布式光伏电站具有很强的
节能减排效应。
在政府大力鼓励发展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政策推动下,
生态农业与光伏的结合正在建成一些成功的项目。如:
江西省首家现代化
养殖场光伏屋顶发电站在
东乡县江西东华种畜禽有限公司竣工并正式投入运营,
项目总投资为550万元,总容量为282.72kW。项目采用光伏发电,自发自用,余量上网,
能量循环,既能满足现代化养殖场的生产和生活用电,又可实现节能减排,还能余电并网带来可观利润。2013年9月1日国内首个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超市在
浙江省台州市建成。该超市面向潜力巨大的家用和商用屋顶光伏发电市场,为顾客提供产品体验、
设备选型和
方案设计等一站式
购物服务,方便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普及建设。
1、必须大力推进近期国家对分布式太阳能
光伏发电系统相关补贴政策与标准的执行,同时简化不必要的审批程序和相关费用,从根本上促进光伏发电产业化的发展。建议上海市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对污染严重区
强制执行光伏发电份额。借鉴国外经验,立法要求如果某地区
PM2.5数值超标,则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新能源
发电量,这是因为光伏发电的高成本与煤炭发电相比还是难有市场竞争力。
2、建议采取
经济杠杆保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持续稳定增长。德国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光伏发电的补贴办法,对于屋顶光伏和地面光伏等各类光伏发电的
应用模式,其规模不同,补贴力度不同。德国2012年最新修改的法律规定,光伏发电的每千瓦时
上网电价从17.94欧分到24.43欧分;未来12个月内如果安装容量超过350万kW,上网电价下降3%;如果超过750万kW,上网电价下降15%。在挽救国内的光伏企业的同时,需要采取合理的策略保证其稳步发展。
3、建议制定合理的
分布式光伏发电管理方式,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例如西班牙政府要求某一区域安装的
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应保持为该区域的峰值负荷的50%以下,尽量避免分布式电源反送电。德国要求100kW以上的分布式电源必须安装
远程通信和
控制装置,以便调度实时了解其出力,并且可以进行调度。
4、要加速研发与应用人才培养。组织科研力量解决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关键技术问题,包括高效
转换率、电池板
多晶硅加工工艺、高质量国产
逆变器、
控制仪表,并网技术等。同时,在有相关研究背景和技术力量的大学、科研院所开设可再生能源技术课程,制定中短期专业技能
培训计划,既培养有高素质的科技领军人物,又培养经验丰富的
工程技术人员。
市场形势
光伏产业作为我国
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遇到的市场情形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2009年和2010年整个行业高速扩张,欣欣向荣,然而,仅仅过了两年形势便急转直下,2012年全行业更是陷入集体亏损。2013年3月20日
无锡尚德宣布
破产重组,市场对光伏企业的未来陷入悲观之中。
继2012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
双反之后,欧盟也开始对我国光伏企业展开反倾销调查,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中国政府于今年1月1日发布了《
国务院关于印发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即将“十二五”光伏
发电装机容量的目标提高到21GW,比先前的规划上调了66.7%。
通过详实的分析和调查,我们相信光伏产业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各种有利的因素正在出现,对于各类投资者而言,把握住这一波
投资机会,将决定未来的
市场格局。
2013年7月27日,中国光伏产业代表与欧委会就中国输欧光伏
产品贸易争端达成“
价格承诺”协议。8月6日,此项协议正式实施。中欧贸易史上
涉案金额最高的一起贸易争端落下帷幕。
从2014年以来,中国企业创造世界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就达到56次。中国光伏行业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速达到了23.1%,专利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其中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率,中国企业已经引领世界。截至2024年1月,中国太阳能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为12.64万件,全球排名第一。
2023年国内光伏制造业(不含逆变器)产值超过1.75万亿,同比增长17.1%;产量方面,去年国内实现多晶硅产量143万吨,同比增长66.9%,硅片产量达到622GW,同比增长67.5%,电池产量545GW,同比增长64.9%,组件产量达到499GW,同比增长69.3%。
发展前景
借鉴强国经验
如今,世界光伏产业的领导者非德国、日本莫属。这两个并不具有得天独厚的
太阳能光伏发电条件的国家为何成功?其背后的原因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与日本相比,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
装机。中国的光伏产业可以借鉴日本的哪些经验呢?
中投顾问新能源
行业研究员沈宏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可以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全球变暖以及
能源价格的高企,倒逼日本这样一个能源缺乏的国家将光伏产业放在了国家发展的优先地位。日本
经济产业省运用各种措施,发展本国的光伏产业,包括“新阳光工程”、“5年
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与
开发计划”和“住宅
光伏系统推广计划”。相关资料显示,日本经济产业省在1993年开始实施“新阳光工程”,布局建立日本本土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和太阳能市场。通过一系列的
政府资助和
相关研究、开发、示范,在
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和
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此过程中,日本不仅拥有了多家世界顶尖的
太阳能公司,为50万户家庭安装了
太阳能屋顶系统,同时,日本也结束了对屋顶系统的政府资助,光伏产业完全具备了和其他电源竞争的能力。
企业蓬勃发展
首先,政府对光伏产业大力支持,接连出台相关政策。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便把太阳能发展作为未来能源战略的一部分,从那时起便不断出台支持政策。纵观日本政府政策出台的思路:实行高额补贴,推动光伏企业研发和投产的积极性,表明了国家对新能源的鼓励态度。同时解决
并网发电系统的运用问题,免除企业的后顾之忧。之后向民用系统倾斜,扩大装机量。根据中国的情况,一开始就高额补贴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但日本政府光伏政策的思路还是值得借鉴的。
其次,企业坚持不懈,把
光伏发电的
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相结合。在日本刚
发展光伏产业时,很多企业的光伏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到10%,但由于企业都认识到了光伏产业的前景,依旧高投入进行光伏研发。如今,日本的光伏企业成就斐然。根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日本
夏普公司2000-2006年连续七年占据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榜首位置,此外,夏普、京都陶瓷等日本企业的科技研发水平也处于世界前列。 最后,日本民众节约
环保意识强。日本国民从小就接受了
节能环保的教育,对国家的环保政策强烈支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
太阳能光伏系统普及率的提升。
另外,中投顾问
研究总监张砚霖也指出,日本发展光伏产业的经验,还有一点值得借鉴,那就是注重人才的培养。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日本政府对太阳能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投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促进了光伏产业的发展,更减轻了
就业压力。
尽管这些政策是否符合中国光伏
产业发展的“胃口”还有待进一步讨论,但中国不妨从日本光伏产业发展经验中汲取一些养分,让国内的光伏产业少走一些弯路。
发展历程
2001年国家推出“光明工程计划”,旨在通过光伏发电解决偏远山区用电问题。
2003年
英利、无锡尚德相继投产,成为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
光伏组件生产企业。
2004年德国出台光伏并网政策,中国光伏组件出口激增。
2004年无锡尚德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第一个在
海外上市的民营新能源企业。
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通过,鼓励风能、太阳能、水能、
生物质能、
地热能、
海洋能等
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007年《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提出到2020年光伏
总装机容量实现2000兆瓦。
2008年《可再生能源法》修订案提出可再生能源补贴标准,即用户每使用1
千瓦时电需支付1厘钱。
2009年国家开始实施“金太阳”工程,对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给予50%或以上的
投资补助。
2009年国家能源局实施了
甘肃省第一批光伏发电项目
特许权招标,总装机容量为10兆瓦。
2010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光伏
产业定位:科学规划、适度发展,启动了国内
太阳能发电市场。
2010年国家能源局实施第二次光伏发电项目特许权招标,中国光伏电价进入1元时代。
2010年中国5大民营光伏企业获得了国家贷款支持。
2010年12月中国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家能源局四部门强力推动光伏发电在国内的大规模应用。
遭遇双反危机
2011年10月
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商Solar World要求对中国75家企业展开“双反”调查。
2011年11月
2012年3月
美国商务部初裁,决定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
反补贴税。
2012年5月
美国商务部初裁对从中国进口的
光伏产品征收31.14%至249.96%的高额
反倾销税。
2012年9月
欧盟启动针对中国输欧光伏产业反倾销调查,但并未就中国输欧光伏产业提出反补贴调查。
2012年10月
美国商务部10日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
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2012年10月
欧盟提交针对中国输欧光伏产业反补贴调查请求。
2014年6月
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做出反补贴初裁,拟对两家强制应诉企业无锡尚德和
天合光能分别征收35.21%和18.56%的反补贴税,对其他中国企业征收26.89%的反补贴税。
中国紧急救市
一边是反补贴调查,一边是政府频出扶持政策,中国光伏企业的处境只能用“尴尬”形容。对此,首都经贸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指出:“政府出台扶持政策确实给
欧美‘双反’调查提供了‘口实’,但是,我们不能着眼于短期利益,而是要看产业长远发展。”
最近一段时期,国务院先后多次表示,要解决中国的光伏产业危机。
中电联、
国家电网、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以及财政部都接到了批示,正在启动相关项目,新的
政府投资或达700亿元。
在陈及看来:“当前环境下,如果政府不采取‘急救’措施,中国光伏产业可能遭遇毁灭性打击。因此,对于这样一个
新兴产业,无论是从产业发展、抢占新能源市场,还是调整
中国经济结构都至关重要。”
根据美国
投资银行Maxim Group报告称,在中国最大10家太阳能公司的
资产负债表上,债务累计达到175亿美元,表明整个行业已接近破产边缘。有鉴于此,国家频繁出台扶持政策无疑是“雪中送炭”。目前,
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完成关于进一步加强
金融信贷扶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建议,将重点确保“六大六小”12家光伏企业
授信额度“但是,从长期来看,光伏行业的
产业结构存在许多问题,不是换一个市场就能解决,更不是补足资金可以解决的。政府和企业还是应该在危机过后,长远地看待行业发展。”陈及分析称。
2012年11月5日,中国正式将欧盟光伏补贴歧视性措施诉至WTO。据了解,欧盟成员国
意大利和
希腊的法律规定,如果光伏发电项目的主要零部件原产于欧盟国家或
欧洲经济区国家,该项目生产的电力即可获得一定金额或比例的上网
电价补贴。以意大利为例,2010年中国
光伏电池片和组件对意
出口额为48亿美元。2011年意方出台上述补贴措施,当年中国相关光伏产品出口额降至38.8亿美元,前9个月对意出口额仅为7.6亿美元,
同比下降78.8%。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5日发表谈话表示,中方认为,欧盟部分成员国上述补贴措施违反了
世贸组织协定关于
国民待遇和
最惠国待遇的规定,构成了世贸组织协定禁止的
进口替代补贴,并严重影响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损害了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正当权益。中国政府有权利也有责任为本国光伏企业争取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
在看到商务部消息的第一时间,
英利集团媒体负责人王志新对记者表示,这一消息让业内感到欢欣鼓舞。这是国家层面的一些努力,也说明了国家对光伏这个行业的重视。企业正在积极应对欧盟的调查,国内光伏企业已经联合了欧洲当地的上下游企业成立了平价太阳能联盟C A SE,从公关游说和法律事务方面来应对。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史利民表示,欧盟的一些法规和做法有悖于世贸组织的原则,中国的诉讼有利于创造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
进入关键期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的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
市场需求。据了解,产能已经达到了50GW~60GW,而全球的需求也只有25GW~30GW。此外,由于美国和欧盟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将使我国光伏产业主要依赖
国际市场的状况难以持续,从而加剧光伏组件产能的继续过剩。在这种情况下光伏产业发展前景,
兼并重组、淘汰过剩产能似乎成了光伏企业的唯一出路。
我国光伏企业普遍面临亏损和
资金链紧张的严峻局面。据一些大企业第二季度的
财务报表显示,主要光伏企业
亏损额均加大:英利
绿色能源亏损9019万美元,同比增加255.21%;赛维
LDK NYSE:LDK亏损2.21亿美元,同比增加(此处没有亏损
百分比)
从光伏企业的
现金流和
偿债能力来看,光伏产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已处于底部洗牌期,不排除一些企业退出市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而由于国内诸多企业面临的资金债务问题,使洗牌者很有可能是光伏行业之外的企业。
要改变现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光伏产业需要
改革创新,改变受制于人的状况,并重视技术创新。政府行业部门应鼓励创新,在财政创新等方面给予优惠,提升其积极性,
行业协会组织应发挥其
协调功能,在组织光伏企业集体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作用,避免不必要的单打独斗和恶性循环。
反观美国
光伏业现状,也并非欣欣向荣。据有关报道称,美国部分光伏厂商不赞同美国此次对华双反政策,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其自身发展。虽然我国光伏产业不宜乐观,但从长远角度看,对于已经意识到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重要性的中国
太阳能光伏企业来说,我国光伏业前景仍有发展空间。
政策效应
随着中国一揽子光伏救市政策的出台,
国内市场的启动蓄势待发。
德意志银行2013年1月14日发布报告表示,在全球太阳能发电领域,中国今年将超越德国成为市场
领头羊。
德银预计,今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翻倍,跃升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市场。与此同时,得益于德国能源市场转型,中国
太阳能电池板供应商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市场资本
2012年,尽管光伏企业普遍陷入困难,但光伏产业发展仍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其中产业规模与投资都在不断增长。全国新增装机量约为4.5GW,同比增长66%,约占全球
市场份额的14%。光伏行业
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就业人数接近50万人。除此之外,全球前十大组件制造商中,中国企业占据了6-7席位。
光伏市场该走怎样的发展之路?我国光伏企业已拥有自主技术和
自主品牌,在技术和销售渠道方面完全独立,不依赖于国外厂家。多数企业又都是民营企业,在运营绩效和市场反应度方面更具弹性和
敏捷性,生存能力更强。
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行业的公平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
商业模式,因为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就不会吸引投资者来投资,为此,就需要推动光伏行业的市场化和资本化。
当然,要形成一个成熟的
商业模型,只有市场化是不够的,资本化也是成功商业模型的重要前提。资本化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要解决行业先期投资方面的问题,其次,要解决企业及项目的
长期融资方面的问题。
所以,打开大型
投资基金是进入光伏市场的大门的入口。例如在国外,基本都是养老、保险等偏好长期、稳定回报的大型基金持有
太阳能电站,这是因为太阳能电站在获得国家承诺补贴的同时,还能带来稳定的回报和现金流收益。我们不妨效法,鼓励该类基金进入,从而推动可再生
能源行业的发展。
市场化
确保合法电站的并网及运行发电、补贴及时发放、完善分布式电站的相关
法律法规等都是推动市场化的核心内容。
推动光伏行业的市场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确保合法电站的并网及运行发电。令人欣慰的是,着重解决风电和太阳能等电力难以全额收购难题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优先上网管理办法》正在由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中;行业期盼已久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也将择机出台。我们相信这两项利好政策的出台会有效解决这个难题。
2.电站的补贴要及时发放。要综合考虑光伏电站、电网公司和发电端的利益,对于电网、调峰电源的建设和光伏发电进行一定的补贴,确保充分利用光伏电站所发的全部
清洁能源。电价补贴的及时发放会有效鼓励光伏电站的开发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因此这是一个亟待落实的问题。
3.完善分布式电站的相关法律法规。现在中国正在大力推进分布式电站应用的工作,与此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比如商业屋顶电站的使用权和所有权问题、电站赔偿的标准问题等;也要明确屋顶
所有者和电站所有者的权利义务等。
4.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商品化。要出台相关政策确保电站
持有者发电能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同时,要消除相关的
政策法规瓶颈,并使
市场参与者不局限于大型国有发电集团,鼓励民间和外资资本参与竞争。这样就可以激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着眼于未来,长期持有电站。
5.明确实施细则,促进商业模式完善。现在关于光伏电站的政策法规还有许多细节仍待明确。比如补贴年限、发放细则以及土地问题等细节都需尽快明确。
资本化
资本化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要解决行业先期投资方面的问题,二是要解决企业及项目的长期融资方面的问题。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光伏企业在
资本市场上的
优先性。建议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建立
快速通道,使他们能够在上市、发债等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得到一定的
优先权,这就能解决企业做大做强的资本需求。
2.打开大型投资基金进入光伏市场的大门。在国外,基本都是养老、保险等偏好长期、稳定回报的大型基金持有光伏电站。
3.开放国外资本窗口。国外资本想要进入国内光伏市场十分不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国内光伏发电行业的
发展速度。因而,可适当考虑放开资本市场的限制,加强资本的流动性导向。
4.考虑退税政策,鼓励
民间资本。根据美国法案,光伏发电
投资额的30%可获政府现金补助。为此,大量资本涌入住宅光伏和
公共事业光伏市场,百花齐放的局面促成了美国光伏市场的良好发展。中国在这方面也可以借鉴美国的
成熟模式,通过退税政策吸引优质投资者进入光伏市场。
在解决企业及项目的长期融资问题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降低商业银行进入光伏发电市场的门槛。中国的一般商业银行最长只能提供5年的贷款,而光伏电站的最长运营期限为25年,这是清洁能源发展的一大瓶颈。
2.利息补贴,引导资本进入。可利用利息补贴来降低
融资成本,让民间资本、基金愿意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