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酱菜,顾名思义至少有八种蔬菜,经腌制而成。 这道八宝酱菜是北京的传统名小吃,一道菜能吃出八种
宝贝,
酱香中透着清香,还有淡淡的甜味和辣味,口感多样,是
下饭的好菜。由至少八种蔬菜,经腌制而成。品种多样,口味清新可口。
原料选配
腌制八宝酱菜常用的原料有:苴莲、
白萝卜、茴子白、笋尖、中期黄瓜、莲藕、大青椒、荸荠、
银条、花生仁、生姜等。一般配菜时苴莲、笋尖、生姜、花生仁必不可少,其它则可任选四种。要挑选脆嫩,无虫、无伤,水分大的菜。也可根据地方盛产的蔬菜,因地制宜地选料配菜,但品种必须多样,否则,不能称为“八宝”菜。同时,还要备足食盐、黑酱和各种调味品。
成品加工
腌制八宝酱菜的原料都要去皮、
刮皮、削根和反复洗净。但由于各种蔬菜不同,加工时要各有重点。如苴莲要去根、除叶,刮去外面的硬皮,
白萝卜要削去菜头、尾梢,刮净
毛根和伤疤。直径大于8厘米的萝卜,要从上到下切开。黄瓜要挑出过嫩和过老的,以中期的为最好,并要切成2厘米长、8毫米厚的薄片。莲藕要刮去硬皮,切成薄片。
荸荠和
银条要洗净粘附在上的土杂,掐头去尾。笋尖要削去外皮和硬皮,但不必切开。茴子白要从上至下切开,使其宽不超过7厘米,直径小于7厘米的可不切。要冲洗干净、放在竹筛内沥尽水。花生仁要拣去破粒、杂质,
青椒去掉果柄,即可腌制。这两种菜不必入酱缸。生姜洗净后,可上盐腌制20天,然后切成细末,供配菜时用。
腌制方法
将加工好的苴莲切成4厘米厚、重0.5公斤左右的大块,这样可尽快腌透。然后一层层放入腌缸内,放一层菜撒一层盐,每公斤菜约需食盐150克,腌
24小时后,将菜取出,倒入另一缸内,放一层菜,再稍撒一层盐,并将用过的盐液倒入缸内,几天(春季2-3天、冬季4-5天)后,倒第二次缸。这样可使所有菜充分吸收盐分,真正腌透。如果盐液挥发减少,腌不住菜时,可另加盐水,使菜全部浸入盐液中,再加入少许花椒、大茴和
五香调料等调味品。最后,要放上木架,压上干净的石头腌制。夏天7天左右,冬天10天左右即可入酱了。具体做法是:将苴莲取出,切成4厘米长、3毫米厚的细丝,装入干净的布袋内,每袋不超过4公斤,扎紧口袋。然后放入盛有黑酱腌液的第一酱缸内,20天后,倒入酱液较浓的第二酱缸内,再腌20天,最后倒入第三酱缸内,并要根据
酱色深浅,适当加入新黑酱,复腌20天后,就可配菜食用销售了。
白萝卜、黄瓜、
荸荠、银条、笋尖、茴子白菜腌制,入酱,用盐量等 ,均与苴莲相同,但要分别单独腌制,以保持各自的气味和特色,大青椒和花生仁一般腌制一星期后即可配菜。
品种搭配
为保持八宝酱菜的独特风味,配菜工作也很重要,待上述各菜腌好后,即可用来配菜了。通常配菜比例 为:
白萝卜40%、苴莲30%、黄瓜10%、笋尖5%、
花生仁2%、生姜末适量。其它菜则根据本地食 用习惯,任意进行搭配,但要品种多样,才能体现八宝酱菜清香可口,别具特色的风味小菜。
腌制原理
八宝酱菜在腌制过程中,其外观和成分上起着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可分为
渗透作用和
发酵作用两方面(见
食品腌渍保藏)。渗透作用是利用食盐具有的较高的
渗透压,阻止微生物的
生长发育。
腌菜时食盐浓度越高,其防腐效果越好。但是高浓度的食盐溶液会引起强烈的渗透作用,蔬菜就会因为细胞的骤然失去水分而致皱缩。为了避免皱缩,可分层加盐。使用盐水的浓度,因蔬菜种类而异。组织细嫩和
细胞液较稀薄的蔬菜,应少加盐;反之则可多加。例如,
白菜的用盐量为4~5%,
雪里红为8%,
芥菜为12%,而
辣椒则为15~20%。
发酵作用是利用微生物能将蔬菜的
碳水化合物和
蛋白质等复杂的
有机物乳酸发酵(由
乳酸菌分解糖,生成
乳酸;或者,除生成乳酸外,还能产生
醋酸、
乙醇和
二氧化碳)、酒精发酵(由醇母将糖分发酵而生成乙醇)、
醋酸发酵(由糖发酵生成乙醇,再氧化为醋酸)和
丁酸发酵(由
丁酸菌分解糖分,生成丁酸)等。蔬菜的糖分由于被不同的微生物所作用,其发酵生成的产物也不同。乳酸发酵过程中生成的乳酸,可以预防
腐败菌,因为腐败菌只能在pH5以上的环境中生长发育,而乳酸菌可在pH3.0~3.5的环境中生长发育,所以乳酸的积累是蔬菜耐贮的主要原因之一。
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过程中,生成的微量乙醇与醋酸化合产生酯类,发出的芳香可增进腌菜的风味。
丁酸发酵生成的丁酸,不仅对蔬菜的腌制加工无益,而且会使腌菜变味,应予防止。乳酸菌的发酵不需空气,而大多数产膜酵母和
霉菌均系好气菌,所以
蔬菜腌制时要压紧或密封,也可用盐水淹没,以隔绝空气。
潜在危害
危害分析
在腌制过程中,
亚硝酸盐能抑制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及其他类型腐败菌生长,具有良好的呈色作用和抗氧化作用,并且能改善
腌制食品的风味。但是,亚硝酸盐能与
腌制品中
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反应形成
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强
致癌物,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存在是主要的潜在危害。
传统蔬菜腌制的时间很长,并不是腌几天就能拿出来食用的。一般来说,蔬菜腌制刚开始的时候
亚硝酸盐的含量会不断增长,达到一个高峰之后就会下降。这个峰叫做亚硝峰。有的蔬菜出现一个峰,也有的出现三次高峰。一般来说,蔬菜腌制一周左右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而到20天之后就已经很低了。这个时候再吃,就比较安全了。而一些餐馆为
降低成本,可能没有等到足够长的时间就把腌菜拿来做菜,而且食客们吃的数量又比较大,容易造成事故。蔬菜腌制的时候应选择施氮肥比较少的蔬菜,尽量把菜洗干净,用干净的水和缸来腌,让蔬菜腌制缸少进空气。
为了降低
腌制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还可在蔬菜腌制时放点
维生素C,1公斤白菜放4粒维生素C,放入维生素C的作用主要是阻断亚硝酸盐的生成,而且还能防止
酸菜生霉,减少酸败和异味。盐也要放够量,要腌透。用盐不足,细菌不能被完全抑制,会使菜中
硝酸盐还原成有害的亚硝酸盐。[2]
急性中毒
人体长期摄取大量
亚硝酸盐,可使
血管扩张,血液中
血红蛋白的铁被氧化而不能与氧结台,产生氧化血红蛋白
血液病,使血液的输氧能力降低、
血球破坏,在血浆和尿中出现
血色素使
肾小管堵塞。一般人体摄入 0.3~0.5 g 的亚硝酸盐可引起中毒,超过 3g则可致死。
致癌作用
亚硝酸盐能与
腌肉中
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反应形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据动物试验,一次多量或长期摄入都可引起
癌症。人类的
鼻咽癌、
食道癌、
胃癌、
肝癌等都与亚硝胺有关。亚硝胺在体内微粒体羟化酶作用下,经过一系列代谢,使细胞产生突变或
癌变。
致畸作用
研究表明,亚硝酸盐能够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6个月以内的婴儿对亚硝酸盐特别敏感,5 岁以下儿童发生
脑癌的
相对危险度增高与母体经食物摄入亚硝酸盐量有关。此外,亚硝酸盐还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造成婴儿机体组织缺氧,皮肤、黏膜出现青紫斑。
降低危害
化学方法
运用化学方法来降低亚硝酸盐主要有:通过添加天然物质,从而阻断亚硝胺的合成,如
蒜汁、
姜汁、
芦荟汁等;添加
抑菌剂部分替代亚硝酸盐的作用,如
抗坏血酸、
柠檬酸等,其作用机理也是阻断
亚硝基与
仲胺的结合,防止亚硝胺的产生;添加一些能起到类似亚硝酸盐发色或防腐作用的物质,如
红曲色素、抗坏血酸等。
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降低腌制品中的pH值、产生
亚硝酸还原酶降解亚硝酸盐的微生物或者直接利用亚硝酸还原酶降低腌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有学者利用
植物乳杆菌、
肠膜明串珠菌、
乳酸片球菌和
短乳杆菌冻干菌粉,制成一种直投发酵剂,对酸菜中亚硝酸盐的降解率达98%,该技术可用于工业化生产。也有研究从
巨大芽胞杆菌中
分离纯化得到
亚硝酸盐还原酶,
酶反应的
最适温度为 40℃、
最适pH 为 6.5,
热稳定性好,80℃下保温4h后仍有70%~80%的
酶活力,将该酶和
特异性辅酶组成的复合酶制剂,在肉的腌制过程中加入, 在不改变
蒸煮香肠的加工工艺条件下,使亚硝酸盐的
残留量比原来降低 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