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养马(东经114.67°,北纬38.52°),隶属于河北省
曲阳县,是一个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村落。其地处曲阳、新乐、行唐三县(市)交界处,背靠穆山,西邻沙河,自然条件优越而又人才辈出。著名人物如李左车、卢进桥、安荣杰等皆出于此。
历史沿革
北养马历史悠久,约6300年前即有人类聚居,商周时期形成村落。在古代,由于此地山川秀美风景宜人,故始称苑内村,意为花园中的村落。西汉中期,因人口增加耕地紧缺,部分村民南迁至南养马一带。及至北宋,因该地地处边境,又因水草丰美非常适合养马,以致有大批军马来此寄养,故而称为养马滩,此是养马村名之肇始也。此后历代皆有军马来此寄养。《
重修曲阳县志》载:北养马,县南三十里,东至南故张村六里,西至沙河二里接行唐县界,南至南养马四里,北至田家庄一里;道路一,东北行十二里北折通县城;巷衢九,东西七,南北二;井泉五;庙宇十二,为玉皇、龙王、观音、大士、关帝、马王、天地、真武、五道、河神、山神,镇海寺在村东;每月四、七、十日集。
建制沿革
1953年以前未知。
1953年1月----1958年3月,设北养马乡。
1961年5月----1984年4月,设北养马人民公社。
1984年4月----1992年3月,北养马人民公社改为北养马乡。
北养马为乡镇级建制时,辖田庄、元坦、南养马、岸下四村。
2010年9月,曲阳县人民政府发布曲阳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县将由362个村庄优化为131个,其中中心村36个,基层村95个。北养马作为羊平镇的中心村,届时将兼并田庄。
随着
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扶贫开发,省十三五三大战略的实施,北养马将逐步兼并剩下的元坦、南养马、岸下三村,并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村庄。
区划沿革
明朝以前不可考。
明及清初曲阳县划分为四个乡、25个社及城关,4个乡为嘉禾乡、黄尧乡、从化乡和归善乡。属南乡(黄尧乡)之故张社。
民国26年(公元1937年)10月,属晓林区。
民国27年(公元1938年)10月,属西羊平区。
民国28年(公元1939年),属燕赵乡。
民国34年(公元1945年),属西羊平区。
1953年1月,设北养马乡。
1958年3月,属西羊平乡。
1958年8月,属燕赵人民公社。
1961年5月,设北养马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恢复乡镇制,北养马人民公社改为北养马乡。
1992年3月,撤北养马乡,属羊平镇至今。
地理环境
北养马处沙河之东,穆山之阳,燕赵平原之上,有浑圆状丘陵、河谷平原、山前沉降平原三种地貌。距曲阳县城行车距离15km。属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大陆季风气候显著,无霜期约190天,水质为重碳酸镁型水。
穆山:海拔363.1m,山势雄伟挺拔,为城南第一高峰。因山顶原有玉皇阁,故山顶称玉皇顶。公元前229年,
赵王迁中秦国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
李牧兵权并将其杀害,李牧后裔避难于苑内村。因身处异乡,又遥想家门之惨祸,遂将此山命名为牧山以为纪念。宋雍熙年间(公元986年),为收复
后晋石敬瑭割让给辽的燕云十六州,宋太宗派遣20万大军分兵四路北伐,史称
雍熙北伐。宋将
杨延昭率兵驻扎县境东北部军城寨,同期,穆山亦驻扎宋兵。山顶古城墙等遗迹即为此时所留。此后相传宋代穆桂英在此山智擒
杨宗保并于阵前招亲,又抗辽时驻扎于此,故民国后改称穆山。民国26年(公元1937年)9月,日军轰炸曲阳城,县国民政府保卫团副团总许子英(县城东大街人)率部分保卫团士兵南逃至南庄、中佐一带,并纠集人马,自任司令,占穆山为寇。后于民国27年(公元1938年)春被驻曲阳县十一大队围歼。
山上景观颇多。原山中有古庙,东顶有玉皇阁,惜皆毁。今山东麓有镇海寺,寺中有升龙泉。山南有支锅石及一小溪。山顶有古城墙,拴马桩等遗迹,又有空中草原数亩。东顶怪石嶙峋,势若犬牙,有观音阁设于绝壁孔隙之中,非勇者不能至也。每至晴空万里,登临绝顶,方圆百里皆睹目中,豪迈之气油然而生。或至淫雨绵绵,顶入云中,身临其境,有登云入太虚之妙。
铁山:海拔259m,处穆山之东,因山石坚硬似铁而得名。
烽山:海拔192m,处穆山西南,因山顶原有烽火台而得名。
见龙山:海拔181m,下临沙河,为县境最南部山峰,俗称南山坡。因登顶西望沙河如玉龙蜿蜒匍匐于地而得名。旧志载:山有伏龙,状如青羊。每遇冰冱则顺流而南,冰为之开,至山下辄回,辛卯壬辰间相传滨河居人犹或见之。其说颇荒唐云
沙河:又名大沙河,总长211.6km,是流经县境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山西省
灵丘和
繁峙县深堂堡的小五台山白坡头,因河槽多沙而称沙河。现从阜平县王快镇入
王快水库,流经县内党城、齐村、产德、晓林、羊平五乡镇,并于南养马南部入新乐县境。县境内长45.5km,流域面积361.6km2。最终流入
白洋淀。其支流有二道沟、齐村沟等季节性河流。《
重修曲阳县志》载:旧志以沙河为恒水,州志以沙滱二水为禹贡之恒卫,俱与汉书地理志不合。然汉志之恒水小,而沙滱二水甚大,疑恒水与滱合流后仍谓之恒,故禹贡特详记之,不然大禹导水岂反舍大而详小耶?年远无考,姑阂疑以俟知者。
荣臻渠:又名抗战渠,长13公里,可灌溉农田2.4万亩,受益村社23个。建国后扩建支渠三条,灌溉面积发展到8.5万亩。民国20年(公元1931年)10月,西羊平村医刘稳立萌发引沙河水灌溉羊平一带农田的想法,后未能如愿。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刘稳立之子刘作中等12人又拟开挖沙河大渠。提案得到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的批准后成立了挑渠委员会,北养马杨彩章任主任。民国30年(公元1941年)4月开工。开工后,当地民众积极参加, 争相出力,边区亦不断拨出粮款予以支持。民国31年(公元1942年)2月,由于日军阻挠,工程被迫停止,后于民国33年(公元1944)年春恢复施工。民国37年(公元1948年),大渠竣工。当地民众出于对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爱戴,将该渠命名为荣臻渠。后
聂荣臻提出将荣臻渠改为抗战渠,把功劳归于人民群众,自此两渠名并称。渠道线路始自七区西北的钓鱼台,东向穿元坦山口,绕穆山、黄山南麓,经狗塔坡、刘堡内直入孟良河。经过村庄包括:店头、南辛庄、张家庄、元坦、北养马、田庄、北故张、西羊平、刘堡内等。
自然资源
花岗岩:分布在穆山一带,资源丰富,适宜开采。颜色多样,花纹各异,质地坚硬,耐酸耐碱,荒料储量达1亿m3以上。
蛭石:分布在穆山的太古界片麻岩中,零星出露,呈鸡窝状。每个矿点长数十米,宽小于一米,深数米。质量较好,呈暗铜黄色,片状。炒烧后体积扩大五倍以上,达到国家Ⅱ级质量标准。
建筑沙:分布在大沙河一带,为冲击沙层,储量丰富。
此外,穆山太古界变质岩地带伟晶矿脉中含稀有金属和放射性元素,但丰度很低。
著名人物
李左车(前246---前149):楚汉之际赵国上曲阳人。祖籍赵郡,祖父李牧,战国时任赵国大将军,封为武安君,因遭诬陷被杀。从祖李齐曾任中山相,故家门之祸后,子孙逃难迁居于曲阳苑内。父李汩,任秦中大夫詹事。
楚汉之际,李左车在赵王手下做官,被封为广武君。西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派
韩信、
张耳率兵数万东下井陉攻打赵国,赵王成安君不采纳李左车计策,战败。成安君被杀,李亦被俘。韩信待李左车为上宾,倾听其良策,接连取胜。李左车提出以讲和争取燕齐。韩信用其计,燕从。后,刘邦为了遏制韩信,把李左车调到太子刘盈身边,让其辅佐太子。韩信被杀后,李左车辞官归隐,扶危济贫,广施恩德,以97岁高龄无疾而终。
李左车在军事上“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并给后世留下名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著有《广武君略》。李左车卒后,葬于穆山之阳,苑内村东。今墓已毁。
李左车故里版本颇多,然其余皆谬也。李左车原墓与墓碑一直留存至唐中期,墓碑上详细记载了李左车的生卒及生平。唐安史之乱时碑毁墓平,然有碑文遗世。后明朝复刻一碑立于墓前,建国后又毁。
孟英魁(1905---1979):又名孟臭货,祖籍曲阳慈顺村,后祖父辈搬迁至北养马落户。孟幼年时家境贫寒。自幼心灵手巧,酷爱戏法,受外地杂技演出影响,18岁时自学杂技,在当地摆摊卖艺。到绥远(今呼和浩特)演出时,因不懂行话被外地同行强行撤摊,回家后经营肉铺。翌年,卖掉房产,携家眷加入山东省长胜马戏团。几年后,到兰州拜张氏为师,学习接骨技术八年。后又拜名师五品蓝翎剑英顺,苦学杂技十年,终于身得国内绝技-----后水平口叼四人。出徒后,在兰州招童徒5人,挑担步行,演出于集市村镇,队伍也逐步壮大。
1950年,孟臭货率徒弟赴石家庄演出,加入李志平的明星魔术歌舞团,后归山西省太原杂技团。1952年,应聘加入保定市说唱艺术团。后回家乡成立河北曲阳巨型魔术杂技团,广招门徒,全团达50余人,演出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河南、山东、北京、天津、武汉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1956年,孟率团赴宝兰铁路慰问沿途铁路职工和解放军筑路队。1957年赴吉林慰问空军部队。后进北大荒在各建设兵团巡回演出。
王震观看节目后,高度赞扬该团表演技艺,热情招待全团人员。同年,随王震赴朝鲜慰问演出,受到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欢迎。1958年至1959年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辗转演出时,名声大振,达到鼎盛时期,并培养出了孟小玲、郭爱玲、刘金玲、柴冬华、李林生等一代杂技艺人。1960年初,在张家口与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同台合演。1960年6月,受国民经济困难影响,杂技团难以维持,孟携家族演员回北养马务农,杂技团解散。
卢进桥(1927---2009):中国石雕界一位国家级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国第五届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劳模、原河北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
出身贫苦,8岁时随舅父刘东元学习雕刻技术。1953年参加了宝成铁路建设,被评为甲等劳模,获得“宝成线上铁巴掌”称号。1977年10月当选为河北省第五届人大代表,1978年当选为全国五届人大代表。1980年创办县手工艺术雕刻厂,后改称第二雕刻厂、卢进桥建筑艺术雕刻公司,先后任厂长、经理。1988年4月28日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其作品多次获奖,其中“三大仕”被定为国宝,永久收藏。1988年其作品《坐兽观音》被
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1958年,国家把首都人民大会堂、
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十大建筑的部分雕刻工程交给具有石雕传统的曲阳,卢开始接触到现代工艺美术家设计的图案,感悟到曲阳传统石雕应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新的创意与突破。此后,他认真学习绘画、剪纸,观察戏剧人物中的衣裙动态,并从徐悲鸿、齐白石等画家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同时,他还浏览古希腊不同流派雕刻艺术风格的画册和美国著名工艺美术家安德鲁·路米斯的《人体素描》来充实自己,开拓思路。1965年,年近40岁的卢进桥又去天津牙雕厂学习牙雕,并兼学木雕。
传统的
曲阳石雕,因石材硬脆,雕刻难度较大,一般只适于雕大型的石兽和碑刻,雕刻一些微型的人物、佛像,其衣纹、服饰、首饰的细微之处往往死板、僵硬。卢进桥在熟练地掌握了牙、玉、木、石雕的刀法后,将这几种雕刻技法反复尝试、比较,经过数年不断地探索,他终于独创出剥荒、定型、雕琢、磨光、打亮结合的镂雕技法。在作品《天女散花》中,他运用了牙雕的玲珑手法,让人物的飘带、罗裙飘离主体,回旋转折进行部位的连接,易断处让飘带穿越其间进行加固。雕刻首饰、服饰纹样时,他糅进了木雕的细腻手法,再经玉雕精细逼真的手法全面处理后,形象典雅高洁,生动细致,不仅具有时代的气息,还带有画意。
“文革”中,卢进桥被打成“牛鬼蛇神”。1973年,他在“牛棚”中无石可雕,心里又十分憋闷,就找了一截木头,冒着遭受批判的风险,雕了封神演义中的《三大仕》,即文殊坐青狮、普贤坐白象、观音坐独角兽。三神象各乘坐骑,罗衣披于两肩,中胸袒露,皱折精细流动,衣裙曳地,衣袂饰带随风飘逸。作品完成后,立刻被厂内掌权人抄走,并恶狠狠地说:“这些东西,只能卖给外国人!”三件作品被送到了广交会,一日本收藏家一眼相中,如获至宝,后将作品在日本东京、大阪、神户等地展出,作品以静中有动,动中有情的艺术形象征服了日本观众。
1977年,卢进桥终于迎来了艺术的春天,他先后雕刻了《卧兽观音》、《坐兽观音》、《三大仕》、《木兰从军》等多件传世精品。作品中的人物亲切、善良,耐人回味,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美德。他把西方古典雕塑的写实手法、现代雕塑的抽象性以及中国古代庙堂艺术的写意性,贯注在传统的汉白玉雕刻中。后陈放在中南海紫光阁的《卧兽观音》、《坐兽观音》,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普贤坐白象》均以工精、玉美、形神毕肖获全国第六届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银杯奖”。卢进桥的作品刀法圆浑淳厚,巧取俏色,能雕出不同姿态的神像与坐骑,专家们说,他雕的作品很难模仿,而且不用标明印记,一眼就能认得出来。
卢进桥的大型雕塑也走向了城市园林。北京滨河公园北园,有他雕刻的《儿童与天鹅》、《鹤鹿同春》等十组雕像。1983年,他带领
曲阳石雕艺人,为天津引滦工程雕塑了汉白玉《母子情》雕像,已成为天津的一个景观。还有广州越秀公园的《五羊》、哈尔滨的《天鹅》……他已为全国近20个省、40多个城市和台湾、香港以及日本、意大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园林雕塑了神像、动物等雕刻作品。
安成信(1939---2012):中共党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国务院原副秘书长,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会长,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原理事长。
1965年6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1965年8月,毕业于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专业;1965年9月,在中央财贸政治部参加工作,曾在北京天桥百货商场、北京市政府财贸办公室、北京市委财贸政治部、
人民日报社、国务院直属机关军代表办公室工作;1972年9月起,任国务院办公室党组秘书、政治部宣传组副组长,
国务院办公厅调研室副处长,国办秘书局会议组副组长、副局长、局长,国务院秘书长助理兼秘书局局长;1988年5月,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后兼任国务院机关党组成员、中央保密委员会委员、中央密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1993年4月起,任中国贸促会党组副书记、副会长,
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2002年10月退休。
安荣杰:生于1947年10月,
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会员、河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河北省企业家学会会员等。被河北省政府授予“河北省劳动模范”及“河北省技术革新能手”荣誉称号。1992年12月在杭州举行的中国工艺美学会雕塑研究会常务理事会议上,被推选为:“中国雕塑研究会石雕委员会石雕研究会会长”。其雕刻作品多次收入《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1985年,制作两尊日本国家巨型木雕“哼哈二将”,被中国著名专家教授张汀、
郑可、
吴劳、
黄苗子、徐焕茹、
钱绍武等十一人评审组评定为“中国出口艺术珍品”,并赢得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郑天祥、省委书记刑崇智、地委书记藏振国等领导现场观摩和高度赞扬。总书记对省市领导说:“像安荣杰这样的人才难得,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应予以重用。”产品抵达日本国后,受到日本首相中曾根的亲临迎接,并予以极高评价说:“简直是旷世杰作。”安放在日本清大寺,定为日本“一级国宝”,并被列为木雕世界吉尼斯纪录。1994年-1996年间,安荣杰率队南下广东,在三水市开辟了新的巨雕战场。以超人的艺术,惊人的速度,仅用108天的时间就圆满完成了长108米的世界第一卧佛工程,该工程比
乐山大佛工程制作面积大1.3倍。外国专家评论说:“这样巨大的雕像工程至少需要五年以上时间制作,可中国只用三个多月就能完成,而且还这样精细,简直是不可思议!”又被列为世界吉尼斯纪录并编入中国大佛全书;在广东三水市大南山开凿了中国第四大石窟——龙山石窟和世界最大的石刻浮雕,“中国历史雕刻艺术画廊”总长两公里,人物雕像高1.8米-2.5米,刻画了从盘古开天地到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整个历史过程,将人类发展史上历代著名帝王将相,历代民族英雄和外夷进犯场面,尤其是辛亥革命以来进行了更为详尽的雕塑。
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国内革命战争、开国大典直至改革开放所有场面,全部用浮雕记载下来,成为一幅石雕历史教科书。
2000年10月18日,安荣杰又率五百余众进入山东蒙山,把蒙山顶上一座高三百余米的山峰雕凿成一尊高218米、宽198米的老寿星半身像,历时36个月,于2003年10月底完成,制作面积比
乐山大佛大33.7倍。第三次被列为世界吉尼斯纪录,并被国际吉尼斯总部定为:“世界寿星,旷世杰作”,再次被公认为世界巨雕大王,被载入《世界雕塑大全史书》中。本项巨雕工程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山体巨雕。在安荣杰先生的亲自指挥下,还出色的完成了美国夏威夷岛景区工程、泰国郑王庙888尊木刻佛像工程、俄罗斯国家陵园墓碑工程、北京八达岭大象群雕工程、詹天佑纪念馆工程、刘少奇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广东大昭寺汉藏文化艺术殿堂等雕塑工程等,他本人受到中国、俄罗斯、日本、泰国、新加坡五个国家元首的高度赞扬和亲切邀请。他所作的作品远销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名扬海内外。尤其质量之高,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不已。在安荣杰大师的才智和奋斗下,三十多年来,先后白手起家创建了八个大型雕刻工厂。创效益数亿元,培养技工数上万名,其中已荣获省级以上民间艺术家、及大师称号的数十名,为中国雕刻之乡的推进与发展起到了龙头和主帅作用,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有关组织授予“国际一级民间工艺
美术家”、“世界名人”、“世界杰出人物”荣誉称号。被国家有关组织授予
高级工艺美术师、爱国之星、科技专家、中国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员。被河北省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河北省一级
工艺美术大师,上海世博会先进个人,省科技革新能手,被保定地区授予优秀党员。被河北省志编纂委员会在市县概况史册中列为:古往今来的曲阳八大名人等荣誉称号及职称,并被国际和国家有关部门将他的业绩先后载入
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世界雕塑艺术大全、中国专家大典、中华人物大典、中国年鉴(1991)、中国世纪颂、中国专家人名辞典、时代先锋、群星谱、中国跨世纪人才大典、新时期的共产党人、中国企业家大辞典、《长城》、中国政协委员风采录、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名录、中国民间工艺
美术家名典等大型史书中。
安荣杰在2007年又以超常的速度和极品质量,与刘同保、安英刚等位大师一起制作了大型组雕“
井冈山会师”——《胜利的起点》,本工程是中央政治局指定的“中国红色基地一号工程”,已于2007年十月份全部竣工。收到了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贺信,受到了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亲临现场祝贺和接见及时任中国政治局委员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等领导的接见和剪彩;2009年,组织施工设计并指挥雕刻圆满完成“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大型汉白玉雕塑像重要政治性工程任务。其质量之高,速度之快,均受到了中央领导和江西省委的赞扬和感谢。
卢若华:教师,1944年11月,在南故张村试办“一揽子”(既学文化政治,又学生产技术)民校成功,《晋察冀日报》介绍了其办学经验。
历史古迹
田庄大墓:处北养马村东,因此墓发掘于田庄耕地中,故名田庄大墓,现墓主未知。由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于2011年5月至2013年底抢救发掘。墓葬形制极其罕见和独殊,在河北同期墓葬中规模最大、形制最为复杂。
该墓为带长斜坡墓道的大型砖室墓。开口距地表约2米,开口至底深约6米。墓葬坐北朝南,南北长达66米。封土呈圆形,由内、外两圈组成,外缘有一周柱洞。封土制作考究,形制独特,逐层夯筑而成,直径34米。墓葬仅地面以下开挖土圹面积达675平方米,地下结构由墓道、仪门、庭院、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组成中轴,侧室及耳室分列东西,墓室总数达12个之多,全部用青砖砌筑而成,仪门、庭院和甬道两侧的大型壁龛,别具一格。封土覆盖甬道、前室及后室。
墓道位于南端,平面呈梯形,南窄北宽,底面呈斜坡状。南北水平长29、东西宽3.6—7米,底面呈斜坡状。在墓道东、西两壁北部发现大型仪卫壁画。其中东壁可辨6人,其中北端人物通体高达1.8米,头带黑色软脚幞头,白色抹额,深目高鼻、满脸短髭,右手执钺,上身服圆领长袍,腰间系带,前襟撩起在胯间打结,足服黑靴,胯右侧斜挎胡禄。人物形象高大魁梧,衣着飘逸,面容刻划细腻,笔法熟练、高超,具有很高的历史及艺术价值。
墓道北端东西两侧相向伸出一段翼墙,墙体端面各竖立一砖柱,东西对称,上部髹黑漆,下部髹红漆,象征一道仪门,可能即为文献上所说的乌头门,为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
墓道北接庭院,庭院平面呈东西向长方形,东西长8.6、南北宽3.6米,底面平整。庭院东、西两侧砖墙上有券门通往东、西两耳室。庭院北侧有砖砌慢道连接墓门,墓门高耸,宽阔,虽上部毁坏,高仍近6米,门洞宽达3.4米,其上原为各种仿木构砖雕,有筒瓦、板瓦、彩绘椽头、雕花勾头、花口板瓦等。耐人寻味的是墓门券洞上方的封门砖外侧发现有“大今皇统九年三月日重修保”字样的铭文砖,说明墓葬在金代有过一次修缮。
墓门北接甬道,甬道为南北向长方形券洞式,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二层券,北部为三层券,通长7.4、南部券洞高4.1、北部券洞高3.9米。南部东西两侧各有一大型壁龛,北部东西两侧各有一耳室。在南北两部分的北端各有一高大汉白玉石门框,门额上有门簪三枚,门额上方有拱形门楣。在甬道及南北两侧发现尺寸30—50厘米的石块共计百余立方,可能原为封门之用。甬道北端接前室。前室呈八边形,内切直径8米,左右两侧对称分布四个侧室的券洞。前室墓壁,为八根立柱分隔,墓底铺砌方砖,方砖非常规整,质密坚硬,表面磨光,边长37—38厘米。
前室与后室之间有后甬道相连。甬道北端也有一大型汉白玉石门框,门额上有拱形门楣。后室呈弧方近圆形,直径7.6米,四立柱分隔,柱头有
铺作,为把头交项作,柱头铺作之间有
补间铺作斗口跳,制作规整。墓壁东西两侧各有一券门,通往两个侧室。后室内堆砌大量的汉白玉残块,可拼合成石椁、石棺床等大型构件。石棺床为莲瓣
须弥座式,平面作梯形,上、下枋顶面上各有一周汉白玉勾栏,栏板上雕刻花卉并着红绿彩。上、下枋之间的四角,各有一力士作托举状。
棺床束腰部
壸门内雕刻精美的人面,人面神态各异。棺床顶面内置木棺,棺外置
石椁。石椁呈棺形,顶面弧曲,有贴金泡钉,前、后两侧有拱形堵头,椁盖前堵头浮雕朱雀,后堵头浮雕玄武。椁门位于椁室南壁,上有贴金门钉和铺首衔环。棺床前面有弧形踏道,即为“圜桥子”,踏道两侧有弧形栏板,踏道中间浮雕两人,居上者仰面屈肢,居下者作匍匐爬行状,左臂抚地,右臂前伸勾拽居上者之左脚,形像生动、逼真,寓意深刻。棺床南北长4.03、北端宽1.95、南端宽2.42、高1.1米,上置一椁一棺,说明后室仅为墓主一人,其它合葬者可能置于侧室,突出此墓以墓主一人为主,这不同于一般的夫妻合葬墓,而是强调个人为中心,说明身份非同一般。整个棺椁结构复杂、精美,体现出了墓主显赫的等级。
另外后室还发现汉白玉莲花方座柱础一件、汉白玉
八棱柱一件以及汉白玉石盆一件,这三件器物原为一件石灯的组成部分,其中尤以莲花方座雕刻最为精美。10个侧室(耳室)分列庭院、甬道、前室、后室的东、西两侧,结构相近、大小不同、高低错落,最小耳室的直径也接近3米。墓室平面为近圆形,穹隆形顶,墓壁多有仿木结构的
砖雕,柱枋间有艳丽的彩绘。彩绘多为牡丹花卉,施绿、红、黑等多种颜色,墓室顶部绘有星宿图。前室的东南、西南侧室和后室的东、西侧室规模相当、尺寸最高最大,高约4.5、直径约3.5米,前庭东、西侧室和前室的东北、西北侧室规模相当、尺寸次之,高约4、直径约3米。甬道东、西侧室再次之,高约3.3、直径约2.8米。墓葬虽然经过历代多次盗扰,但仍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以汉白玉造像和陶瓷制品尤为突出。汉白玉造像有力士像和武官俑两种,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生动传神、衣纹刻画简约洗练,局部可见衣纹边缘彩绘贴金,雕塑技艺炉火纯青,人物造型粗犷彪悍。大量的瓷器残件,以白瓷为主,部分为细白瓷,其中可复原器物30余件,器型有碗、盘、钵和执壶,仿金银器的花口器数量较多。还有部分
酱釉瓷器,可辨器型有执壶、双系罐等,另外出土一件具有
紫定风格的瓷器,非常难得。曲阳是久负盛名的
雕刻之乡,又是
定窑瓷器的原产地,墓地所处羊平更是
曲阳雕刻的策源地,墓葬所出遗物皆能体现当地最高的工艺水准。陶器主要有泥质
灰陶和泥质红陶两种,主要有罐、盆、釜等,以大型器皿为主,其中
红陶罐和盆上有墨线勾绘花卉图案。另外墓葬中还出土有各种金、铜、铁、玉石等制品,其种鎏金铜门钉、鎏金铜锁、鎏金蝴蝶合页、鎏金
开元通宝以及滑石浮雕带饰等皆为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墓葬规制大大超越一般勋臣贵戚,具有明显的僭越现象,仿木结构墓室近圆形,侧室(耳室)结构发达,瓷器流行执壶和花口器,这些特征皆体现出唐后期墓葬的时代特征。另外从墓道人物壁画风格来看又表现出一定的盛唐遗风。推测该墓时代约在唐后期,下限抑或进入五代。唐后期至五代曲阳为藩镇势力所据,先后隶属于
成德军和
义武军,依据墓葬的形制、规模来分析,墓主至少应当为一位势力显赫的藩镇节度使。
田庄墓葬宏大壮观,内涵丰富,建成不久,即被大规模毁坏,甚至部分砖雕结构被砸毁,应当与一次政治事件有关,另外墓葬在金皇统年间被重修,其中的原因发人深思,这些都令墓主身份显得神秘和非凡。
墓葬北依太行余脉,黄山、铁山与牧山环抱于后,南有见龙山遥相呼应,山南大沙河呈西北——东南方向蜿蜒流过。墓葬背山临水,地势舒展开阔,体现了墓葬设计的环境理念。
田庄墓葬其重要性和独特性都非同一般,具有较高的
文物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汉白玉雕刻表现出的高超技艺,体现了曲阳作为
雕刻之乡的历史渊源和深厚底蕴,其在唐代达到登峰造极的艺术水准,对研究当时铠甲、服饰、风尚有重要价值,对当代雕刻技术有良好的借鉴作用。田庄墓葬规模之大,令观者无不惊叹,不仅砖构墓室整体体量大,甚或超出实际宅院,而且单体建筑的跨度也相当惊人,同时
斗栱用材大、雕作精工,都体现了极高的建筑技术水平,说明唐代在砖构领域的不菲成就。唐后期藩镇势力雄据河北,成为与中央政府相抗衡的政治势力,河北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中心。“河朔故事”成为其它藩镇艳羡和效仿的模式,虽父子、将帅逐戳时有发生,但社会发展并未象一般认为的那样完全停滞和混乱,留下很多值得深究的历史课题。田庄所处之地是
义武军辖域,地理形势尤其特殊,义武军忠于唐廷,是唐廷控制
河北三镇的桥头堡。墓葬的发掘为我们揭示藩镇势力统治下,社会物质文化、思想形态、艺术工艺、丧葬制度等发展演进和成就特点,提供了重要资料。墓葬在墓葬形制、棺椁结构等方面表现出对辽文化的重大影响力,对于研究
辽墓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这个墓葬年代初步推测为唐朝晚期,墓主身份地位显赫。墓葬坐北朝南,南北长66米,分前后两室。地下部分由墓道、前庭、前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组成。墓葬除建造面积巨大之外,侧室和
耳室的数量多达10个。主墓室顶部为青砖砌成的穹庐尖顶,地面用方砖铺砌,四周
均匀分布着四个青砖立柱,整座墓葬为仿木质斗拱建筑样式。
此外,在墓道腔内和四壁有壁画和“星象图”的痕迹,并出现红、黑、黄等多种颜色绘制的莲花等图案。出土的文物主要有汉白玉质地的建筑构件、瓷器残片及少量鎏金饰品。文物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其他侧室还未发掘,墓志铭和珍贵文物的出土值得期待。
据介绍,从古墓中出土的壁画和各类彩绘痕迹等推测,此墓为高等级官僚、贵族墓,大约为唐朝晚期,是河北已发现的同时期墓葬中结构最复杂的
砖室墓,在全国亦属罕见。
镇海寺:遗址位于北养马小学处,始建于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元、明、清多有修葺,1972年失火被焚,仅存一驮碑赑屃。
北养马古时多河湖海淀,又有沙河过境,水患多发,而处于沙河西岸的河合村亦常为水患所扰。两地便商议合建寺庙以镇水灾。但在寺庙选址上两地发生了分歧,都希望寺庙能够建在自己的村中。就在争执不下时,河合村有人指着旁边的大石头提议举石定输赢。北养马人听后窃喜,都在嘲笑河合人愚蠢。因为北养马地处雕刻之乡,村民多以为业,举块石头当然不在话下,结果:河西诸民一一 试之,然莫能举。及至养马,止一人,扛石肩上即走,河西诸民皆惊骇,乃大呼:义士可矣,举石欲何往耶?其人曰:君若不止,可行二十里。遂掷石于地。众皆抚掌大笑。后来将寺址选在了沙河东岸离河不远的地方,但是地基刚打好就被洪水冲掉了“凡三次,地基皆毁”,后来才将寺址选在了今天的北养马小学处。
建成后的镇海寺有三进院落,第一进中有水凝阁,为平面八角形,三层檐,布瓦顶,花琉璃脊,内外檐柱各八根,四面设券门,台基高半丈,玲珑俊俏。其左右各有碑亭一,左曰建安,右曰崇福。第二进中即镇海寺主体建筑——玄武殿。其雄伟壮观,坐北朝南,通高三丈余,面宽5间,进深3间,建筑在石砌的台阶之上,周围有白玉石栏杆,殿前有月台,殿四周出廊,重檐庑殿式,琉璃瓦剪边和花脊,青瓦盖顶,整个建筑结构严谨而又不失秀美,可谓精品。更为独特的是,玄武殿大量采用汉白玉作为建筑材料,并以汉白玉制作建筑构件,使得整个大殿宛若冰雪白玉做成。尤其是在月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实为一绝。故而玄武殿又名白玉宫。第三进中有一池,名为定海,海中荷苇水草丛生,清幽宁静。又有一岛,曰宁岛,岛上有石塔,高不盈尺,曰镇海塔。定海西侧有亭,曰静亭,单檐八角,绝美不凡。
晚晴时期镇海寺多破败,民国初年兴学之风日盛,遂依托镇海寺建北养马小学,增建校舍。
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停滞,村民多将柴草堆于寺中,结果一疯子为点火取暖,引燃了柴草堆,镇海寺得到了和北岳庙飞石殿同样的命运。1994年四月初八,北养马重建镇海寺于穆山东麓,但已不复当年盛况,只是一间小房子。
钟亭:属于镇海寺附属建筑,建于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位于镇海寺山门正南四尺,通告两丈,基座四角,高一丈二,为砖木夯土结构,南北有门洞,东西皆有台阶可上,顶有汉白玉栏杆。基座上有钟亭,单檐四角,为砖木结构,亭内悬钟,其重四百余斤,其声举村皆闻。钟钮蒲牢,紧啃钟首,钟身以楷书刻金刚经,字体遒劲有力。钟带内铸有座式佛像32尊。钟体下部是按方位排列的八卦纹。底部由重弧纹将钟口分为八瓣。钟身共有佛像176尊,乳钉纹136颗及其它纹饰,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大跃进时,大钟被砸掉炼了钢铁,钟亭也于文革时期被毁。
李左车墓:处穆山之阳,养马村东。始建于公元前147年,占地20余亩。自南向北有戏楼、山门、香亭、李公祠、墓碑、墓冢等,祠中有李公汉白玉塑像,祠前左右各有偏殿。祠后有甬道直达墓前,甬道两侧有三对石像生,从南至北依次为狮、獬豸、骆驼。墓前有石碑一座,正面上书“广武君李公左车之墓”,背面详细记述了其生平及生卒。墓冢呈圆形、封土高约十余米,周长约100余米,四周古柏虬松,清幽宁静。后因自然、政治、经济诸因素,墓地逐步变小,享堂屡建屡毁。至明朝时,仅剩一碑一冢。建国后碑冢无存。
奉孝石塔:建于1189年(金大定29年),六角七层,高一丈,由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每层六面雕龛,龛内雕有佛、菩萨、弟子像数尊。塔前有碑,其文曰:定州曲阳县从化乡苑内村董宽,今为先亡慈父垒世重修百年坐化归天诸男祸毁灾止,特建奉孝石塔一座往于坟侧。已酉年建,甲戌月已酉日立,金大定二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为记,杨平张宗山刊。明末清初毁。
未来建设
道路交通:修建通向河西的水泥路,并修建沙河大桥,方便两地人员往来。在穆山东侧修建通往山北的水泥路。
村镇规划:多建小区,吸引外村人口居住,发展服务业,向城镇靠拢。在建设时规划好道路公园等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在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后重建中学,并重建镇海寺、钟楼等古迹。也要兴建图书馆、养老院等公共性场所。
环境治理:修建垃圾站,整修街道,在穆山上植树造林、绿化荒山,适当退耕还林,整治大沙河河道,杜绝溺水事件的发生,并对沙河两岸进行综合治理,修复环境。引穆山水至村中,修建人工湖,并依托人工湖建公园。
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智能化,并大力发展村镇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石雕等优势产业。总之,要把北养马建成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人口3万余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新型小镇。要将岸下、车固、南养马、北故张、南故张、元坦、张家庄、南辛庄、杜家庄、南庄、中佐、石门、河合等村的人口吸引到北养马来,要让北养马成为中心。
大事记
前229年,李氏宗族落难于此。
前147年,李左车墓成。
前89年,部分村民南迁,南养马村成。
1192年,镇海寺成。
1372年,
洪武大移民时,大批外来人口来此,“山西老鸹窝”一词流传下来。
1916年,依托镇海寺建成北养马小学。
1927年,晋奉两军交战于曲阳一带,晋军将司令部设在曲阳城内,并分兵驻扎在南北养马、辛庄等村,把守沙河两岸。
1937年,许子英占穆山为寇。
1940年,日军于村东修炮楼一座。
1948年,荣臻渠成。
1965年,北养马耕读小学被誉为保定地区的先进典型,《河北日报》、《保定日报》予以报道。宣传北养马耕读小学事迹的歌曲“耕读小学开红花”广为传唱。
1965年,在“
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县委成立农业学大寨办公室,以方田规划、水利状况、粮食征购为标准,将北养马公社评为“三个典型”之一予以表彰。
1969年,建成北养马乡中学,1992年停办,其旧址在今安逸小区东侧。
1975年,在县委号召下,北养马公社在砂质土壤上陆续打成大口井四眼。
1985年,河北电视台拍摄了第一中学和北养马农技学校勤工俭学的电视片。
1983年,县民政局对全县24个重名大队的13个大队更改了名称,北养马乡人民公社的田家庄改为田庄。
1986年,多方集资2.6万元,民政局下拨2.7万元,建立了北养马、东邸村、南洪德、北台、邓家店五所敬老院。
1988年,卢进桥捐款两万元兴修西羊平至北养马公路。北故张村于村东立碑纪念。
1999年,于村东修朔黄铁路支线。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