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旧为礼乐、
典章制度的统称。人们多把古代遗留的东西称为文物,但对于究竟什么是文物,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
现代汉语词典》中,称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
辞海》中对文物的解释是:“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一般包括:
(1)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
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2)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3)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
工艺美术品,(4)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5)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单位,是指不能移动的文物。包括:①革命遗址和革命
纪念建筑物;②古代遗址;③古代墓葬;④古建筑以及历史纪念建筑物;⑤石窟等;⑥石刻及其他。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
珍贵文物和
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
一级文物、
二级文物、
三级文物。”
散存文物,是指可以移动的文物。包括:①革命文物:指我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至1919年)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至1949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有关遗物;②历史文物:历代的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金属器、
骨角器、漆器和砖瓦、石刻、
织绣、
玺印、书画、
舆图、货币、徽章、文献、拓片以及纸笔墨砚、钟表、眼镜、
景泰蓝、下班器皿、名遗照片等;③
民族文物:指近现代国内
少数民族文物。1840年以前的古代少数民族文物归入历史文物类;④外国文物:指古代、近代和现代由外国传入中国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
其一,文物是向
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
革命传统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令人信服的实物教材。人们通过文物右以深刻体会历史、祖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以及无数先辈为了反抗外敌入侵和推翻
旧制度而英勇斗争的光辉事迹。
其二,文物是祖国历史发展的见证,是最可靠的史料,可以起到补充历史记载的作用。我国商代以前的历史,就是完全靠地下
出土文物得到证实和恢复的。
其三,文物是我们
文明古国的标志,是我国最重要的
旅游资源;其四,文物可以发挥它忠实记录历史上地理变迁、水文、地震情况的作用,可以为今天的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营养,可以为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提供必不可少的借鉴,可以在现实国际
政治斗争中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总之,文物在我们的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
代表性建筑;
第三,国家保护的文物具有
广泛性,应是反映历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有代表性的实物。各个方面的文物之间具有广泛和密切的联系。只有全面保护各个方面的文物,才能使文物的价值不受损害。
至此,可以这样认为: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也可以说,它是历史上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重要的
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