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发田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周发田(1911年10月—1998年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曾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通讯班副班长、师政治部通讯班班长,赤江县政治保卫局局长,芦山县军事指挥部指挥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干事、三八六旅政治部民运科科长、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支队长、东进纵队第三支队政委兼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东进纵队第八支队第三团政委、东进纵队第一团政委、新编第七旅第十九团政委,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冀南部队北路军第二梯队政委,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旅副旅长、旅长,第二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第二十九师师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川南军区内江军分区司令员兼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第二十九师师长,志愿军第15军副军长,武汉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湖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湖北钢铁厂厂长,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水利电力部汉江丹江口工程局局长,富水水库工程指挥部指挥长,青山水库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咸宁地区生产指挥组副组长、农业办公室副主任、革委会副主任等职。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1年10月,周发田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吴家店镇枣榜村周上湾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9口人,父亲周厚志,勤苦耕作。母亲吴氏,节俭持家。周发田兄弟姊妹7人,3个哥哥、1个弟弟、2个妹妹,周发田排第四。大哥周发祥,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敌人逮捕,惨遭杀害。
土地革命时期
1929年5月6日,周发田家乡爆发了立夏节起义。为了给大哥报仇,周发田动员三哥周发全和自己一起,赶到吴家店参加了农民暴动。一夜之间,金寨西部地区的丁家埠、李家集、牛食畈、白沙河、南溪等处农民暴动先后成功。5月9日,立夏节起义胜利后的各支农民队伍汇集斑竹园镇,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下辖第九十七、九十八两个团。周发田被分配到第九十七团,给连长杨运城当传令兵。红三十二师刚一成立,强大的敌人便扑了过来,妄想一举消灭红军。期间,周发田随红三十二师参加了粉碎敌人连续发动的三次“会剿”。
1930年4月,红十一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后,周发田被分配到军直属教导队学习。同年12月,周发田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1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此时,周发田由教导队学习返回部队,被分配到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警卫连当战士。11月,周发田调团部任通讯员,后任副班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至四次反“围剿”斗争。
1932年10月,周发田随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苏区西进川陕后,任红四军第十一师政治部通讯班班长。
1933年2月,周发田被选为川陕省苏维埃代表,参加了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会后,周发田作为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骨干,到赤江县(今通江县毛浴镇)担任县政治保卫局局长。8月,周发田调芦山县任军事指挥部指挥长,统一指挥该县的地方武装,维护苏区的社会治安,组织侦察防奸,对群众进行军事训练,支援和配合红军作战。
1935年3月,周发田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长征途中,他奉命带领红四方面军总部保卫局特务队负责沿途收容伤病员任务,三过草地,历尽艰辛。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周发田参加了山城堡战役
1937年1月,周发田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五队学习。
全面抗战时期
1937年8月,周发田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干事。10月,周发田任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政治部民运科科长。
1938年4月,周发田随三八六旅进至平汉铁路东侧的永年肥乡成安一带,担负开辟新区任务,任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支队长。5月下旬,周发田任一二九师东进纵队第三支队政委(支队长孙树林)兼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司令员宋树权),率全团1000多人活跃在永年、肥乡、广平鸡泽曲周临漳大名邯郸地区,打击日伪军,发展党的组织,扩大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6月10日,日军军火车队在1个中队的日军护卫下,自邢台出发,经永年、石家庄去束鹿县城。周发田得知情报后,迅速率第三支队经一夜急行军,于凌晨进入设伏阵地,一举击毁敌人军车15辆,歼灭日军30余人,使东进纵队第三支队声名大震。8月下旬,奉上级命令,为钳制日军向潼关、洛阳进攻,周发田率部和兄弟部队一道,在陈再道王新亭的指挥下,参加了漳南战役。从8月底至9月10日,在临漳、安阳内黄间,连克楚旺回隆等重镇,并解放豫北滑县道口镇。经1个月作战,基本肃清了平汉铁路以东、漳河以南地区的伪军和土匪,扩大和巩固了冀南抗日根据地。10月下旬,第三、七支队整编为第三团,团长刘杰三,政委周发田。
1939年2月11日,第三团整编为东进纵队第八支队第三团,团长刘杰三,政委周发田。8月26日,第八支队第二、三团合编为东进纵队第一团,团长李定灼,政委周发田。
1940年5月,一二九师部队进行整编,东进纵队改编为新编第七旅,原东进纵队第一、二、三团改编为新编第七旅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团,周发田任第十九团政委(团长李定灼)。期间,他和团长率部在南宫威县广宗、企之、广曲、垂杨、清江、临清等8个县的广大区域,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大“扫荡”,保卫了抗日根据地,壮大了武装力量。
1942年6月,十九团编入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黄光霞任团长,周发田任政委。
1944年5月,冀南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组建新的冀鲁豫军区,原冀南军区的6个军分区,分别改编为冀鲁豫军区第二至第七军分区,周发田被任命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政委赵一民)。
1945年8月,为适应大反攻形势,冀南部队组战8个梯队为北路军,周发田任第二梯队政委(司令员雷绍康),率第十一、第十九团和军区第一团向平汉线出击,连续攻克平乡、鸡泽、曲周、广平等城镇,切断了石德铁路。在抗日战争中,周发田一直战斗在冀南这块土地上,带领部队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蚕食”与“合围”,为开辟、巩固和扩大冀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8月20日,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下辖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4个军区。周发田仍任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9月,为反击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犯和滋扰,周发田率所部向平汉线上重镇邢台和邯郸展开攻击。9月4日,周发田率部攻占夏津县城,10日,解放高唐县城。随后,周发田率部挥师西进,进击邯郸。10月5日,与兄弟部队一起,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全歼邯郸城内守敌,毙敌2800余人,生擒守敌副司令王冠英以下2100余人。邯郸城攻下后,为了迟滞沿平汉线北犯之敌,10月24日,周发田奉命率部参加了邯郸战役,在攻克淦阳河的重要渡口阎家浅之后,协同第一纵队在旗杆樟与敌激战,堵住了敌南逃之路。周发田指挥第六军分区主力部队在邯郸战役中共歼敌740多人,缴获大炮11门、重机枪64挺、长短枪560余支及大批军用物资。11月4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旅正式组建,王天祥任旅长,刘华清任政治委员,周发田任副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9月,解放战争爆发后,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周发田和旅领导奉命率六旅开赴定陶战役前线,参与围歼敌整编第三师的战斗,战至9月8日,全歼敌整编第三师,该师师长赵锡田被六旅第十六团俘获。
1947年3月23日至5月25日,在两个多月的豫北战役中,第六旅官兵英勇作战,所向披靡,共歼敌2300多人,解放了豫北广大地区,为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6月,周发田升任第六旅旅长。6月30日晚,根据中央军委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二、三、六纵队共12万余人,一举突破了敌人的黄河防线,揭开了全国战略进攻的序幕。第六旅在周发田旅长、刘华清政委的指挥下,在山东鄄城以北林楼渡过黄河进人西南地区后,参加了鲁西南战役,于7月10日解放曹县。28日,周发田率部参加了羊山集战斗。羊山集是一座千户人家的村落,北面靠山,东、南、西三面寨墙外均被敌挖有丈余宽的壕沟。周发田部署十七团由村西面沿羊山实施主要突击,十八团由羊山集正面和西南方向实施攻击,十六团为第二梯队。战斗打响后,周发田到十七团坐镇指挥。当突击队被敌火力压制时,周发田跳出壕沟挺身大叫:“机枪!机枪!给我压住它!”这时,一串子弹袭来, 直打得壕边的石头火花乱迸,警卫员急忙跳起来,把他往交通壕里拽,周发田甩开警卫员,大叫:“你不让老子指挥啦!妨碍指挥老子毙了你!”说着,他跃出堑壕,向前冲去,高喊:“敌人顽固,用刺刀捅死他!”战士们听到旅长拼刺刀的命令,立刻发出震天杀声,冲向敌防线,很快就占领了西大街北半部。全面总攻羊山集开始后,周发田将3个团全部投入战斗,很快占领了敌核心工事,他随部队进入东街,给守敌六十六师师长宋瑞珂写了封劝降信, 派俘虏送到宋瑞珂的指挥部。宋瑞珂不肯投降,最终被六旅活捉。这次战斗全歼敌整编第六十六师,俘敌师长宋瑞珂、参谋长郭雨林以下1900多人。战役结束后,第六旅被刘邓首长记大功一次,二纵陈再道司令员也给六旅第十七、十八团各记集体大功一次。接着,周发田、刘华清率六旅以“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越过陇海路,涉越黄泛区,渡过了洪河涡河汝河沙河淮河等河流,克服重重障碍,战胜敌人围追堵截,于8月28日一举占领河南省商城县,胜利进入大别山北麓。进入大别山后,为了迅速发动群众,站稳脚跟,周发田率第六旅遵照中原局“全心全意地、义无反顾地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的指示,协同各主力部队于新县、商城、光山红安麻城地区消灭敌人的地方武装,放手发动群众,筹粮筹款,建立地方政权。10月,周发田率部进至黄梅宿松开辟根据地。11月,国民党集中14个师33个旅的兵力,于27日对大别山展开全面围攻。周发田率部北返商城坚持内线斗争,以运动战结合游击战与敌周旋,并寻找战机,打击和牵制敌人。
1948年3月,第六旅跳出敌人重围,进至皖北临泉休整待机,同时在部队开展了以“诉苦”、“三査”、“三整”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使全旅战斗力得到极大提高。4月,周发田、刘华清率六旅在中原战场上马不停蹄,东征西战,连续作战长达8个月之久,先后参加宛东战役宛西战役睢杞战役郑州战役等战役。11月,在淮海战役中,周发田和刘华清率全旅在安徽蒙城小涧镇地区阻敌黄维兵团增援徐州,以保证华野部队歼灭黄百韬兵团。12月,周发田率部南移解河地区,担负阻击敌李延年兵团自蚌埠沿津浦路北援任务,以保证全歼黄维兵团的胜利。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第六旅作为战役预备队,先后集结于涡阳、临泉进行休整。
1949年2月,周发田任第二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第二十九师师长。4月,二十九师在师长周发田、政委于笑虹指挥下,向长江北岸开进,围困安庆国民党守敌,做渡江的准备。4月20日晚,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二十九师参加了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于安庆以东鸭儿沟口突破敌防守胜利渡过长江,旋即追歼闻风即逃的敌军,在吴田铺地区歼敌一七四师及安徽保安第三旅。接着,周发田不顾疲劳,日夜兼程,率二十九师迅速向浙赣线出击,开始了千里大追击和向西南进军的任务,于12月中旬到达川南自贡地区,完成了迂回成都之敌,截断其南逃退路的任务。12月下旬,周发田率二十九师参加了成都战役,在邛崃郏县东北的童桥地区将敌九十军军部及一七五团全歼,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
建国之后
1950年1月,成都战役胜利结束后,周发田奉命率部开向四川省内江,建立川南军区内江军分区,由二十九师师部兼军分区司令部,周发田兼任内江军分区司令员。就在周发田率领部队在崇山峻岭剿匪平叛、建立政权、发动群众、恢复生产时,12月18日,西南军区决定将二十九师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序列,准备出兵朝鲜。
1951年2月17日,中央军委命令15军正式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辖第二十九师、第四十四师、第四十五师,隶属志愿军第三兵团,周发田任副军长。随后,15军各师开始从四川北上,抵达河北省邢台地区,集结待命,进行入朝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打好出国第一仗,了解敌军情况,把握美军作战和朝鲜山地作战经验,周发田率领二十九师副师长傅严森、四十四师副师长李钟玄、四十五师师长向守志等20多名师团级干部,进入朝鲜,向先期入朝的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学习。周发田不但认真听取了经验介绍,还亲身体验了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带回许多具有针对性的经验。3月1日,周发田等人自朝鲜返回以后,向军党委作了汇报,军党委向全军发出了“坚决打响出国第一炮”的号召,军、师、团、营各级都召开了干部会和党员代表动员会。在全军誓师大会上,周发田和秦基伟等军领导带头立下誓言:“在朝鲜战场上,自己的名字不书英雄榜,便上烈士碑!”15军经过动员、宣誓、表决心、挑战应战等活动之后,于3月下旬从安东跨过鸭绿江,向战役地域开进。4月2日18时,15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在战役的第一阶段,秦基伟、周发田指挥第二十九师、第四十四师主力先后突破汉滩川,越过三八线,一直追到汉城北大门议政府和东面仁仓里等地区。至此,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结束。5月16日18时,第二阶段作战开始后,秦基伟、周发田指挥15军对当面之敌展开了进攻,17日晨攻占了沙五郎峙、双德洞、古约洞及三年洞等地,歼美第二师一部,18日攻占了板项里、大水洞及德田岘地区,并在大水洞将美第二师第三十八团团部及第一、第二营大部歼灭。战至21日,第二阶段作战结束。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一个月之内连打两仗,部队已很疲劳,并且第一线部队粮食、弹药供给极为困难。5月21日,中朝联合司令部下达主力转移休整的命令,命令15军转移至铁原、金化地区休整。然而,志愿军转移后撤行动尚未开始,“联合国军”利用志愿军和人民军补给困难的弱点,全线展开大规模的猛烈反扑。中部战线在撤退中出现罕见的混乱,美韩军队3天推进80公里,长驱直入,造成了志愿军主力转移的被动局面。为迅速制止敌军进攻,稳定战局,彭德怀司令员命令15军迅速在金化以南芝浦里地区角屹嶂、呜城山、朴达峰一线占领要地,组织防御,坚决阻敌北进至少7天,以掩护志愿军东线兵团调整部署。周发田接过秦基伟军长递过来的电报,看过后坚定地说:“大局之下,天大的困难也要克服。”秦基伟说:“15军打光了,国内还可以拉出几个、几十个15军,但光荣的任务只有一次。为了完成掩护任务,15军准备打光一兵一卒。”在志愿军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下,15军停止休整,迅速展开构筑工事,阻击“联合国军”北进。从5月29日至6月7日,15军在芝浦里地区执行阻击任务10昼夜,毙伤敌人5700余人,击落击伤敌机4架,彻底粉碎了敌人攻占铁原、金化,截断志愿军东线主力兵团退路的企图,胜利完成了志愿军首长赋予的任务。在整个第五次战役中,秦基伟、周发田等指挥15军从4月20日至6月10日,连续奋战50个昼夜,首挫美三师,再创美二师,从三八线一直打到汉江北岸,发扬了英勇旗强机动灵活的战斗作风,在运动中歼敌9400余名,并开创了群众性的打敌机运动,击落击伤美机40多架,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15军荣记集体功一次,并受到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的表扬。
1952年4月,15军奉命接替26军的防御作战任务。防区是朝鲜中部战线有名的“铁三角”,这个地区有南北相通的铁路和公路,是汉城通往元山军港的门户,也是东海岸至西海岸的连接点,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敌人在这个地区的第一线部署了美军第七师和南朝鲜第二师。为坚持执行毛泽东“长期作战,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和“零敲牛皮糖上甘岭是志愿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的前沿阵地,位于金化以北3公里。上甘岭东西有两座小山头,东面是537.7高地,西面是597.9高地。这两个高地互为犄角,是五圣山的屏障,可俯瞰金化,控制南北交通。上甘岭一失,五圣山就直接受到威胁;五圣山若失,“联合国军”居高临下,志愿军在平康平原就很难立足。因此,志愿军必须守住上甘岭。“联合国军”发动所谓“金化攻势”,就是企图先占领这两个高地,再取五圣山,在防线中央打开缺口。这次进攻是由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亲自指挥。从10月14日至11月25日,敌人先后投入6万余人、300余门大炮、近200辆坦克、3000余架次飞机,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投掷炸弹5000多枚,向上甘岭这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我军阵地轮番进攻,不仅推毁了全部表面阵地工事,而且把山顶削低2米。国际军事评论家们也说:在这样一个狭小的战区,双方参战兵力之多,持续时间之长,火力之猛,不仅在朝鲜战场上是第一次,也为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秦基伟、周发田等首长深知这一仗打得好坏将会对朝鲜局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面对优势敌人的凶猛进攻,秦基伟、周发田等向全军发出号召:这一仗只能打胜,不能打败,为了实现朝鲜的和平,就是15军拼光了也在所不惜!在上甘岭战役第一阶段作战中,“联合国军”先后投入17个步兵营的兵力,在飞机、大炮和坦克支援下,向志愿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一天竟达二三十次之多,把两座小山头打成一片火海。“联合国军”白天进攻,志愿军夜间反击,双方都不断增加兵力,在两个高地上进行反复激烈争夺。为避开敌人锋芒,减少部队伤亡,周发田和秦基伟决定使用少数连队,坚守前沿阵地,进行顽强阻击。战士们面对优势的敌人,发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敌人展开英雄拼杀,反复争夺每一个阵地。危急时刻,不少战士奋不顾身,拉响手雷,冲入敌群,和敌人同归于尽,气贯长虹。在反击597.9高地战斗中,更出现了以自己的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为反击部队开辟了道路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15军经过7天的浴血奋战,共歼敌7000余人,胜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阻击任务。从10月21日至10月29日,在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中,周发田和秦基伟指挥部队转入坑道作战,决定利用“地下长城”保存力量,拖住和消耗敌人,以争取时间,为决定性反击创造条件。这是一场无比艰苦和顽强的坑道保卫战。当时,已占领了上甘岭两座山头表面阵地的敌人得意猖狂,用飞机、大炮对主要坑道进行狂轰滥炸;在坑道口上面挖掘深沟,用炸药爆破;向坑道口内投掷炸弹、炸药包、爆破筒、手榴弹、汽油弹、硫磺弹、毒气弹,或用火焰喷射器喷;用石土、麻袋、成捆铁丝、铁丝网封堵坑道口;组织兵力、火力封锁坑道口,或在坑道口建碉堡、设障碍,断绝坑道内外交通等种种残酷的手段,破坏坑道,企图歼灭坑道内的志愿军部队。坚守坑道作战的15军广大指战员极其艰苦。有的坑道被炸塌,坑道口被堵,坑道空间小,人员行动极为困难;坑道内空气极度污浊,常引起人员窒息;粮食缺乏,特别是饮水困难,坑道内志愿军忍受着种种常人无法忍受的困难,特别是伤员更加痛苦,形势极其险恶。在军指挥所里,周发田和军长秦基伟连续7天7夜几乎没合眼,全靠一天吸两三包香烟支撑着。他们极力按住心头的怒火,保持冷静,沉着指挥,悉心计算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千方百计地加强前沿坑道兵力和物资补充,及时组织指导坑道内外的部队密切配合,采取各种有效手段,积极打击敌人。在这样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下,坚守坑道的15军广大指战员,依靠坑道内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顽强地坚守着坑道,并在坑道外炮兵火力支援下,频频出击,不断给阵地上敌人以杀伤。同时,志愿军总部和第三兵团不仅向上甘岭前线增调了近百门大炮和充足的粮、弹等物资,而且调遣12军副军长李德生率两个步兵师配属15军,加强了总反击的力量。从10月21日至29日,15军共组织班组兵力,以突击手段出击158次,共歼敌2000余人,有效地坚持了两个阵地的坑道斗争,为准备决定性的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创造了有利条件。10月30日,周发田和秦基伟指挥15军开始了决定性反击。强大炮火把成吨的钢铁砸向敌人,步兵指战员如猛虎首先对占领597.9高地之敌实施反击。敌人凭险固守,我军前后继,英勇拼杀,连续7个昼夜,同敌人展开反复的阵地争夺战,击退了在飞机、大炮和坦克掩护下的美军4个多团兵力的多次反扑,毙伤敌6000余名,至11月4日全部夺回了这个高地。11月11日,周发田和秦基伟乘胜把反击的铁拳又砸向了537.7高地。他们仅用3个精锐的步兵连,在炮火掩护下,出敌不意,突然袭击,经过两小时拼搏,就全歼守敌一个营,恢复了该高地的全部表面阵地。虽然敌人不甘心失败,从第二天起每天都动用几十架次飞机进行轮番轰炸,并投入6个营的兵力不断进行反扑,但我军指战员越打越勇,经过16夜奋战,共击退敌人130多次进攻,又歼敌1800余名,终于全部收复和巩固了阵地,把敌人逐出了上甘岭。至此,上甘岭战役宣告结束。整个战役共歼敌2.5万余人,击落击伤飞机274架,击毁大口径火炮61门,坦克14辆。我军阵地屹立未动,创造了以坑道工事为主体的防御作战的辉煌范例,被誉为“突不破的防线”,美国报纸惊呼:“这次战役实际上变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黄继光、孙占元邱少云等战斗英雄气吞山河的壮举也使15军享誉天下。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加速了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失败进程。打得骄横一时的美国代表再次在板门店谈判桌旁低下头来。朝鲜局势缓和后,15军军长秦基伟奉命回国,升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周发田副军长继续率15军在朝鲜东海岸担任防御任务,直到抗美援期战争胜利结束,于1954年5月从朝鲜回国。抗美援朝时期,周发田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4年5月,周发田奉命从朝鲜回国后,根据中央军委的安排,进入北京军区文化学校学习。
1955年9月,周发田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56年7月至1957年5月,周发田任武汉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兼湖北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韩东山)。
1957年5月至1959年6月,周发田任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韩东山)。
1958年9月,周发田任第一届全运会筹备委员会委员。
1959年2月,周发田兼任湖北钢铁厂厂长。6月,周发田转业到地方,任湖北省汉江丹江口水利工程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省长张体学兼总指挥长)。
1961年11月至1965年2月,周发田任水利电力部汉江丹江口工程局局长。丹江口水库是一座大型现代化水利枢纽工程,施工队伍多达几百支,民工以十万数计。作为副总指挥和一局之长,周发田以军人特有的气质和风度,用他长期革命战争锻炼铸就的胆略和指挥艺术,有条不紊地指挥着这一场万人“大合唱”。在周发田的指挥下,汉江丹江口水库于1959年12月26日完成汉江截流,开始二期土石围堰填筑和左岸河床基坑开挖。1960年2月,左岸主体混凝土浇筑开始,7月围堰达到设计高程。1961年11月,水电部对大坝进行质量检查,发现已浇筑的坝体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1962年3月,主体工程停工后,周发田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及时复查坝体质量,分析、研究处理措施,同时着手进行施工辅助工程的改建扩建,为机械化施工做准备。1964年,正式形成混凝土机械化施工一条龙系统,使坝体混凝土恢复浇筑。虽然周发田没有等到工程竣工便离开了水利工地,但他的足迹却留在了方圆几十里的土地上,印在几十万先后参加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干部群众和民工的脑海里。
1965年9月,周发田向省长张体学主动请缨,到鄂南咸宁地区工作,先后担任富水水库工程指挥部指挥长,青山水库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咸宁地区革委会常委、生产指挥组副组长、农业办公室副主任、革委会副主任、行署顾问等领导职务。周发田到富水时,水库工程已近尾声,1966年9月,第一台机组便投入运行,但周发田以极大的注意力抓了综合配套和灭螺工程。作为主管水利、水产的咸宁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副组长和后来的副主任,周发田等主持提出《富水水利灭螺治理工程设计报告》,对富水水利工程提出“上蓄、中筑、下排”的整体治理方案,即上游已建水库,积蓄雨量,削减洪峰;中游沿河筑堤,使河湖分家,河水泄入长江;下游修建堤坝水闸和电排站,阳挡江水倒灌,减轻汛期河水对堤防的压力,同时开发湖洲,消灭钉螺。1974年至1978年冬春之际,周发田等领导又提出“一河两堤,河湖分家,束水归河,逼水入江,分片治理,灭螺增产”的全面治理富水水系方针,带领10万民工在宝塔湖、戎湖、下羊湖、网湖、富池口进行治水灭螺施工,完成土石方2500万立方米,修筑堤坝60多公里,建闸站6座;治理五湖13.5万亩水面,增加耕地面积10万亩,保收5万亩,改造钉螺孳生地7万亩。之后,周发田先后指挥了王英水库、青山水库、阳(新)武(昌)干渠等治水工程,这些工程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的综合效益。周发田在咸宁担任地方党政领导职务期间,无论是在哪个水利工程建设工地,都能深入工程建设的第一线,吃苦耐劳,像当年指挥战斗一样带领和指挥广大干部群众搞建设,特别是在“文革”中担任青山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长期间,能够顶住极“左”思想的影响,出色地完成了水利工程建设任务,为湖北省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富水时,有一次工地上放《上甘岭》的电影,陪周发田看电影的人发现他边看边擦泪水。事后,有人问周发田:“《上甘岭》的电影拍得真实吗?”将军回答:“战斗比电影残酷一百倍还不止,哪里还有人在唱什么‘一条大河波浪宽’哟。”周发田当时也确实挨过造反派的批斗,但由于他平日平易近人,能与民工打成一片,很得质朴民工们的拥护。每次,当龙港民工团的民工们听说造反派要批斗周发田时,他们就自觉地组织起来,打起“打倒周发田”的旗子,喊着“打倒周发田”的口号,直冲到批斗现场把周发田“截走”,说是要接到龙港团去批斗,可接到目的地后,就好吃好喝地款待他,气得造反派直跳脚,但也拿民工们毫无办法,民工大多是地地道道的贫下中农,总不能说连贫下中农也要批斗吧?
1982年11月,周发田离职休养,经中央批准享受省级干部待遇。
1998年2月22日,周发田因病医治无效,在咸宁逝世,享年87岁。中央军委赠给周发田少将的挽联是:十七岁投身革命金戈铁马出生入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仰斯人长存浩气,七十年报效人民赤胆忠心赴汤蹈火为民族振兴为事业繁荣愿来者再鼓雄风。周发田逝世后安葬于金寨县吴家店镇吴家店村周家祖墓园内。
轶事
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8月第二次印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一书(以下简称《名录》)第3集第219页写到:周发田,安徽省金寨县人……然而在此书1987年7月份第一次印刷时,这位将军还不知在何处。第一次印刷的《名录》在出版说明中指出:“有的人未收集到材料,只能暂付阙如”。周发田将军的籍贯及简历材料因资料缺乏而暂时空缺。那么周发田将军到底是哪个地方的人呢?这引起了金寨县党史办的注意,他们在工作中,不忘寻找周发田将军的有关线索。1987年秋,党史办游家云同志到班竹元区支农,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吴店乡遇到了一位姓周的人,在聊天中,他告诉游家云,他有个当将军的叔叔叫周发田,1986年回来探过亲,探亲时已离休,离休前在湖北省咸宁地区工作。为了证实自己的话,他还特意拿出了周氏家谱,家谱上确有周发田其人。但是这位周发田和《名录》上的周发田是同一个人,还是同名同姓?一时尚搞不楚。然而这毕竟是一条重要线案,游家云异常高兴,回来后立即向咸宁地委组织部发函调查,并派人前去咸宁走访周发田本人。在地委组织部,他们查阅了大量的档案,又通过和周发田本人详谈,得知家谱上的周发田和《名录》上的周发田确系一人。由此,这位被“遗忘”的将军被找到了。
所获荣誉
抗美援朝时期,荣获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20:1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