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属明时期(
越南语:thời thuộc Minh /时属明1407年—1427年),在
越南被称为“
第四次北属时期”(越南语:thời Bắc thuộc lần 4 )。
越南归附
背景
历史上,中国与越南一向有着密切的联系。越南古称
安南,也称交州、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属地。五代后晋时,交趾唐林州人吴权自立为王,这是安南独立的开始。洪武年间,安南成为明朝的藩属国。明朝永乐年间,安南
陈朝发生陈氏与胡氏的内讧,胡季犛(本名黎季犛,即位后又改名胡一元)篡位建立
胡朝。明廷支持陈天平,攻打胡氏父子。永乐四年(1406年)1月,明廷派
张辅首次出征安南,明军出师仅一年,就大获全胜,消灭了
胡朝。
1400年,
陈朝权臣
胡季犛篡位,建立
胡朝,改
国号为“大虞”。不久后自称
太上皇,由儿子
胡汉苍即皇帝位。由于前朝陈氏原是向明朝称臣,世世受明册封,凭著篡夺得国的胡氏为免惹起明朝猜疑,便于1403年农历四月
丁未遣使赴明,向刚起兵夺位的
明成祖声称陈氏“宗嗣继绝,支庶沦灭,无可绍承。臣,陈氏之甥,为众所推”,欲借此声称自己具有统治资格,要求明朝册封。明成祖派杨渤到越南观察后,当地陪臣
耆老跟随他向成祖上奏称“众人诚心推臣权理国事”,明廷一时再没有怀疑的理由,便封胡汉苍为“
安南国王”。
1404年农历八月
乙亥,陈朝遗臣
裴伯耆到明廷,控诉胡季犛父子“弑主篡位,屠害忠臣”,要求明朝出兵“擒灭此贼,荡除奸凶,复立陈氏子孙”;八月丁酉日,有一位自称陈氏子孙,名叫陈天平的人(越南史籍写作“
陈添平”,《
大越史记全书》称他的身份本是“陈元辉家奴阮康”),从
老挝入明,亦向
明帝诉说胡氏篡位的经过,要求恢复陈氏统治。其后,明成祖当着胡朝的来使面前,安排陈天平与他们会见,使一众来使都错愕下拜,甚至涕泣,适值裴伯耆在场,向来使责以大义,场面紧张。明廷于是对越南政局多所干涉,派员查核实情,胡朝明白势不得已,唯有承认责任,要求“迎归天平”。
另外,明越两国又因领土问题出现外交风波。1405年,广西省
思明土官及云南省
宁远州土官向明廷控诉,辖境猛慢、
禄州等地被越南所占。为此,明廷于该年农历二月,遣使责难胡朝,要求归还禄州,胡朝便被迫将
古楼等五十九村交给明朝政府。
胡朝虽然愿意
息事宁人,但两国关系仍然紧张。其后,胡朝所派到明廷的使节,都遭扣留,不许回国。明廷又派员入越,查探山川道路险要之地,以为日后南征的准备。另外,胡朝的南邻
占城,曾于1404年遣使入明,声称遭到胡氏“攻扰地方,杀掠人畜”,并进一步“请吏治之”,这亦引起了明廷的注意。
不过,明成祖仍未敢轻言出兵。1405年年底,云南将领
沐晟建议出兵,却遭明成祖反驳说:“尔又言欲发兵向安南。朕方以布恩信,怀远人为务。胡奃虽扰我边境,令已遣人诘问,若能摅诚顺命,则亦当弘包荒之量。”至于陈天平的处置,明廷则决定送归越南,并要求越人“以君事之”,奉为国主。越南方面,胡朝有感于对明关系紧张,亦积极防备,重编军制,在多邦城(陈仲金说位于山西省先丰县古法社)加强防守,于各个河海要处装插木桩陷阱,整顿军库,招募人民有巧艺者入伍。但胡朝君臣对明主战或主和,意见分歧甚大,有官员认为只好“从他(明朝)所好,以缓师可也”,左相国
胡元澄则认为只决定于“民心之从违耳”,对明作战并无十足把握。
明军南下
1406年,明朝派镇守广西
都督佥事黄中领五千士兵(《
大越史记全书》称领兵十万),护送陈朝“前国王孙”陈天平回越南(《
明实录》把事件列在该年农历三月丙午;《大越史记全书》则列入农历四月八日)。当进入越南境内的支棱隘时,遇上胡军截击,明军不敌,陈天平及部份士兵被俘。陈天平经胡朝审讯后,被“处凌迟罪”。明成祖得悉后大怒,便“决意兴师”。
同年年中,明成祖派总兵官
朱能、左副将军
沐晟、右副将军
张辅、左参将
李彬、右参将
陈旭等领兵(《大越史记全书》称共有八百万人,中国学者
郭振铎、
张笑梅认为可能有夸大),分兵两路,开进越南的白鹤江会师,一边向越南腹地步步推进,一边发出檄文向越人呼吁胡季犛父子的行为是“肆逞凶暴,虐于一国”,并列出胡氏“两弑前
安南国王以据其国”、“贼杀陈氏子孙宗族殆尽”、“淫刑峻法,暴杀无辜,重敛烦征,剥削不已”等二十大罪,又称明军的到来是“吊尔民之困苦,复陈氏之宗祀”,以使民心动摇。果然,不少越人“厌胡氏苛政,罔有战心”,有助明军前进更为顺利。农历十二月
丙申十一日,胡军的主力退守多邦城,明军亦看准该城位于河边,有较大面积的沙滩可供抢滩,于是分兵进攻,成功以火铳击退胡军
象兵。其后,明军攻入越南的重要城市东都
升龙,并大肆掠夺,“掳掠女子玉帛,会计粮储,分官办事,招集流民。为久居计,多
阉割童男,及收各处铜钱,驿送金陵”。
收复越南
1407年年初,明军攻破升龙后,向胡朝的首都清化继续前进,胡氏皇子
胡元澄领军退守黄江(在今越南河南省的一段
红河),与胡季犛、胡汉苍会合。明将沐晟则进驻木凡江(在今越南
河西省,与黄江相接)预备出击。农历二月,沐晟沿江两岸击败胡元澄军,追击至闷海口(在今越南
南定省),因军中爆发疾疫,明军移师到咸子关立塞备战。农历三月,胡军集合水步大军七万,号称二十一万,与明军爆发咸子关之战。结果胡军溃败,大批兵士溺毙于该处河流,无数船只及军粮沉没,胡氏父子败逃,最终在农历五月十一日在奇罗海口(在今越南
河静省奇英县)被明军俘获,胡朝灭亡,领土被明朝占领。据当时的统计,越南土地人口物产资料为: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六十八、户三百一十二万九千五百、象一百一十二、马四百二十、牛三万五千七百五十、船八千八百六十五。(※此一统计数字,按《明实录》记载的1408年农历六月的计算,则是“安抚人民三百一十二万
有奇;获蛮人二百八万七千五百有奇,粮储一千三百六十万石,象、马、牛共二十三万五千九百余只,船八千六百七十七艘,军器二百五十三万九千八百五十二件。”)
胡朝亡后,明成祖在农历六月癸未朔下诏,声称这次军事行动是为了越南原本的陈氏王室着想,“期伐罪(指胡朝)以吊民,将兴灭而继绝”,并打算对“久染夷俗”的越人“设官兼治,教以中国礼法”,以达致“广施一视之仁,永乐太平之治”。明廷又以陈朝子孙被胡氏杀戮殆尽,无可继承,于是在越南设置“
交趾都指挥使司”、“交趾等处
承宣布政使司”、“交趾等处
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将之直接管辖。
明朝统治
地理建置
1407年农历六月,明朝消灭越南胡朝后,声称为了回应当地官吏耆老“原复古郡县”的请求,便将之改名“交趾”,依照明朝中国的行政区划模式,设置
都指挥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
三司”。接着,明廷在交址设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多个县,以及五个直隶
布政司的州,分辖二十九县,在要地则设十一卫、三所,一
市舶司。
户口管理
明朝对交址人口,采取与中国相同的黄册制度来办理。官府把交址人丁的姓名、年龄和籍贯,记载到簿册,并按这些资料,制成证件,由人丁持有,以备官府查核。若发现某人的证件与簿册所载不符,便须抓去当兵。
明人官府的薄册,会登记交址境内每一里(在乡村,则设立
里甲制,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十户为一甲,里有
里长,甲有
甲首)、一坊(城市)及一厢(城郊)的所有丁数及田数。孤寡残疾者则另用称为“畸零”的簿册来登记。这些簿册又会在卷首绘画地图。簿册编制完毕后,即抄成一式四份,一份黄色封面的交到中央
户部,其余三份封面为青色,交给交址
承宣布政使司及各府、县保存。每十年更新田丁的数目。
经济赋役
明朝对交趾采行多项税务及赋役制度。负责征收的官员,在府州县有税课司、河泊所副使等,另外有本场局使副等名目。1414年,明廷规定交址每亩田征粟五升,植桑沙每亩征丝一两,每一斤丝征绢一匹。明政府又设
盐税,交趾人民每月煮盐若干,送交提举司收藏,待承宣布政使司检验后,才可发卖。若私煮或私卖,则会被判罪。
明朝又加紧开取交趾资源,运回中国。凡是金银矿产,都设官督民开采。在山林地区,令人民寻找象牙、犀角。在海滨地区,令人民到下海采集珍珠。另外,土产如胡椒、香料,以及珍禽异兽如鹿、象、龟、雀、猿、蛇等,都大肆搜刮,以带回中国,以致民不聊生。
文教及选拔
明朝政府在交趾开设学校,访求有在儒学、医术、僧道方面有才能的,都委以官职,并使之教授有关才艺。而在交趾人的学习课程方面,明廷把中国儒家典籍中的《
四书五经》、《
性理大全》等书颁发给各州县做读本,并派僧道传布佛教、道教。
对交趾知识分子,明廷在占领之初便致力招揽。如在1407年农历六月癸卯,明成祖向交址总兵官张辅等下令,将该地“
怀才抱德、
山林隐逸、明经能文、博学有才、贤良方正、
孝弟力田、聪明正直、廉能干济、练达吏事、精通书算、明习兵法、武艺智谋、容貌魁伟、语言便利、膂力勇敢、阴阳术数、医药方脉之人,悉心访求,以礼送赴京擢用。”后来更制定了
岁贡生进入国子监的措施:起初规定
府学每年两名入选,
州学每两年三名入选,
县学每年一名入选。后来改为:府学每年一名入选,州学每三年两名入选,县学每两年一名入选。由
承宣布政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及府州县地方官员负责,安排生员在入选后第二年的农历正月一日进京朝觐。至于入选为岁贡生进入国子监的条件,则是“不拘入学年月浅深,择有学行者”。
习俗民生
明朝统治交趾期间,曾实行与越人习尚及生活有关的措施。按越南史家
陈仲金的说法,明廷是企图“使安南人同化于中国人”。不过,其若干措施,亦如中国学者郭振铎、张笑梅所说,是“稳定社会秩序”具体情况是:
祭祀:1414年农历九月,下令设立
文庙、风云、山川等
神坛壝,依时进行拜祭。
衣冠服饰:1414年农历九月,男女不许剪发,妇女必须穿短衣长裙,与中国衣冠制度相同。
民众待遇:在战事中死亡的将士民众,均予以妥善安葬;年迈有声威者,给以礼遇;鳏寡孤独无依者,设
养济院收容。又对被胡朝迫害惨死的陈朝贵族,给以追赠谥号及修理坟墓。
驿站制度
1415年农历十月,明廷听从
总兵官张辅的建议,从广西钦州地区至
东关城(今越南
河内)一带,建立驿站系统。于是,明政府于东关城至慈山府
嘉林县(今越南
北宁省嘉平县)设置马驿;另外,明政府又在
至灵县(在越南
清化省)、
东潮县(在越南
海阳省)而到与钦州接壤的万宁府,设置
水驿,以便公文传递。
兵制
1416年,明总兵官张辅在交趾抽调人民当兵,方法是:在设有
卫所的地方,每户抽三丁当兵,而清化以南,因人口较少,每户只抽二丁为兵。在没有设立卫所的地区,则在险要处设立堡栅,由民兵负责把守。
越人抗明
历史原因
中国明朝收复越南不久,越人便奋起抵抗,虽然多次遭明军平定,但起兵潮流仍此起彼落,持续了二十年,最后更成功驱逐明人。越人之所以要发动抗明,越南近代史家陈仲金简单归纳为两点:“
陈朝宗室还有人企图恢复旧业,况且我国尚有许多人不愿做中国的奴隶”。详细而言,则有如下因素:
明朝官府的压迫:明廷在越南实行的统治措施当中,无可避免地扰乱了越人的生活,加上派往越南的官员,往往以高压控制,使当地人大感困苦,《
明史》记载“交人(越南人)苦中国约束,又数为吏卒侵扰,往往起附贼,乍服乍叛。”较显著的例子是侵渔当地百姓的
中官马骐,连交趾
承宣布政使司也无法禁制,“马骐贪暴,洽不能制,反者四起”;“中官马骐以采办至,大索境内珍宝,人情骚动,桀黠者鼓煽之,大军甫还,即并起为乱”,但是明政府仍不恤当地民情,刑罚严酷,使起事者有增无已。抗明势力之一的
清化蓝山豪族
黎利,曾忆述他的起兵,本是不得已地被明人迫出来的:“及其(明朝)贼虐愈甚,民命弗堪,凡有智识者,皆被其害。朕虽罄家所有以奉事之,冀其免祸,而彼害朕之心曾不少恕,义兵之举,朕实出于不得已焉耳。”
交阯之失,原因非常复杂,而用人是最大的失误。交阯初入疆土,正当抚恤,可明朝只把这块“新疆”当作利源,实行敲骨榨髓的剥削,光每年进贡孔雀羽毛即达一万支。交阯地处边远,内地士人都不愿意到那里去做官,交阯州县官员多是西南地区云、贵等省之人,或官员劣转、贬谪,都把他们打发到交阯去。这种状况使得交阯地方官员的素质普遍较为低下,百姓何以依靠?当战乱起来时,朝廷战略方针左右摇摆,择将又十分轻率失宜,使得交阯分崩离析之势一旦形成,就无法挽回。处理交阯军政,必用一位素有威望、熟知地理民情,且为交阯人所畏惧的名将,昔日三平交阯的大将军、英国公张辅,可称不二人选,当时他年龄也不算太老。但不知何故,朝廷没有起用他。当宣宗放弃招抚之策,决心一意进剿后,先用的是荣昌伯陈智和都督方政,岂知这两个是死对头,素不想能。二人战败后,又用年轻的成山侯王通担任总兵官。王通出身勋臣之门,其父王真是靖难功臣,追封宁国公。王通虽是将门之后,却无多少将才,更乏威重之势,对交阯的情况也不太了解,朝廷竟如此轻率地将祖宗之业及数十万军民的性命托付此人!
陈朝支持者的企图恢复旧业:1407年十月,明朝灭胡朝后不久,便有简定帝
陈頠的起兵,务求“兴复陈室”,历史上称为
后陈朝。到重光帝
陈季扩领导时,更是“豪杰从风响应”,声势浩大。
民族因素:越共学术机关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提出,越人起义抗明与
民族气节有关,“我国(越南)人民仍然保持了象征著民族的崛起和自豪的英雄气概。从明军侵占我领土、践踏民族独立的时候起,我国人民就在全国各地拿起武器跟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到后来
黎利得胜后发布的《
平吴大诰》,便提出中越本为两个不同的国家:“惟我
大越之国,实为文献之邦。山川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风俗亦异。自赵、丁、李、陈之肇造我国,与汉、唐、宋、元而各帝一方。”此种概念,成为越人起兵抗明的动力之一。
陈氏遗裔起事
1407年,明军占据交趾后,访求陈氏子孙,但近代越南学者
陈仲金却认为这只是故意欺骗,以便杀害,因此无人敢出。到该年的农历十月初二,
陈頠(旧号简定,据越南史载是
陈艺宗的次子)在谟渡(在今越南
宁平省安谟县安谟村)与陈肇基起兵,自称“简定帝”,建元
兴庆,是为
后陈朝,在
乂安、
化州一带活动,曾降明军的邓悉改投陈頠,于是军势逐渐强大,更于1408年农历六月的
日丽海口之战击败明军,窃据了乂安以南的国土,这令交趾的明人官署感到难以收拾,向明廷上奏“逆贼简定、邓悉等聚众,请益兵剿之。”到农历十二月中,陈頠会合
顺化、乂安、
清化等地军队,准备进攻东都。明廷派大将沐晟与
都指挥使司吕毅所率领的四万云南兵讨伐,并在逋姑杆(在今越南
南定省)与陈军爆发激战,结果明军大败,吕毅战死,沐晟退至古弄城(在今越南南定省懿安县平格村)。陈頠正想乘胜追击时,被邓悉劝阻,于是
后陈朝发生内讧,邓悉被诛,邓悉之子
邓容到清化,并找到陈艺宗之孙陈季扩,于
支罗县(在今越南
河静省)尊立为帝,年号重光。其后,陈季扩乘着陈頠忙于跟明军作战之机,俘虏陈頠,尊为
太上皇,以图一同抗明。
明廷调兵遣将,务求镇压交趾的动乱。1409年农历二月,派
张辅为
总兵,
王友为辅,率军进入交趾救援。张辅先追击陈頠,于美良县将之擒获,俘送
金陵。陈季扩则逃回乂安。张辅军所到之处又多行杀戮,甚至积尸为山、抽肠系树、煎肉取膏、
炮烙为戏等等,尚生存的则被掠为奴婢而转卖。
1410年以后,陈季扩军与明军周旋后,始终无力抵御,向明廷求封请和又不被接纳。1413年农历四月,张辅军攻打乂安,陈季扩军缺乏粮食,残存者仅十分之三四。最终,张辅攻破
化州,陈季扩潜逃不遂就擒,被押解
燕京途中投海自尽。
后陈朝告终。
民变蜂起
除陈氏遗族的反明抗争外,尚有其他多股起事势力,情况如下:
黎利暴乱
1418年农历正月,
清化梁江蓝山乡的豪族
黎利发动起义,自称“平定王”,盘踞该地与明军对抗。明军征讨数年,还未能将之消灭,便尝试采取利诱策略。据《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实录·黎纪·太祖高皇帝》的记载,1423年农历四月,明将
陈智、
山寿等给黎利军送来大批牛、马、鱼、盐,及谷物农器,目的在于招诱黎利。黎利亦派人赠送金银回礼,并暗中作出防范。明军了解到黎利不愿妥协,便扣留黎军来使,此举反令黎利更坚定信念,“帝怒,遂绝之,将士发愤,皆誓死战”。
1424年,
黎利听从少尉黎只的建议,制定了“先取茶隆(在今越南
乂安省),略定乂安,以为立脚之地,资其财力,然后返斾东都”的方略,在越中地区日渐坐大,包围
西都,进占
顺化、
新平等地,明廷也不得不多派兵员赴越增援。1426年,黎利军进迫
河内,明征夷将军
王通会合十万大军迎敌。农历十月,在崒洞之役(又作𡨧洞。《明实录》记载战事发生于农历十一月,《大越史记全书》则记载在农历十月)中,王通拟定设置伏兵,引诱黎利军队,但因军中的侦察人员被黎军所擒获,因而早有准备。黎利军便故意引诱明军,时值大雨滂沱,道路难行,明军遭黎利军四面夹击而大败。据《大越史记全书》所说,此役中明军阵亡者有五万余人,被俘者万余人。
明朝征夷将军王通在崒洞之役大败后,便争取机会重整军力,又佯作与黎利议和。黎利明白这一点,便继续进兵,攻取东都(
河内)附近城池。到1427年正月务求把一部份明军部队围困在内,使之孤立无援。明廷派
柳升(越南典籍作“柳升”)再加兵十万前来增援。柳升抵达边境时,黎利曾要求“罢兵息民,立陈氏之后主其地”,唯柳升没有即时处理,只把信函原封不启,送交明廷,自己则领兵再战。黎利军则采取诱敌深入的方法,在支棱之役中击杀柳升,明军又遭黎利军从各路进攻,陷于总溃败的状态。
明征夷将军
王通见援兵战败,知道大势已去,便与黎利议和,并向明廷通知实况。
明宣宗皇帝亦考虑到“数年以来,一方不靖,屡勤
王师”,便允许撤兵。黎利得胜后,就发布
阮廌所起草的《
平吴大诰》,称他自己的反明斗争是“仁义之举,要在安民,吊伐之师,莫先去暴”;提出中越两国是“山川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风俗亦异”,因而有必要脱离明朝统治,自行建国,于是建立
后黎朝。
其后,1431年农历正月五日,黎利接受明朝册封,安南从此
朝贡不绝。
1527年,
后黎朝权臣安兴王(越南语:An Hưng Vương)
莫登庸(Mạc Đăng Dung)胁迫
黎恭皇( Lê Cung Hoàng)禅让,改元
明德,仍以
升龙为都,建立
莫朝(Nhà Mạc )。时任
黎朝右卫殿前将军的
阮淦,在莫登庸篡位后率族人逃入
哀牢,招兵买马图谋复兴黎朝。
1529年末,莫登庸让位给太子
莫登瀛。翌年正月,登瀛正式即位,是为莫太宗,改元
大正。登庸自称太上皇。1532年,阮淦在哀牢寻获
黎昭宗的幼子
黎维宁并拥立为帝,是为黎庄宗(Lê Trang Tông),在南方的清化与北方的莫朝对抗,越南大乱。1537年,黎庄宗遣使北京陈述莫氏篡位夺权,请求
明朝讨伐莫氏。
次年,
明世宗(嘉靖皇帝)任命
仇鸾为
都督,
毛伯温参赞军务,屯兵
镇南关,准备入越攻莫。大兵压境之下,1539年3月,莫登庸遣使至镇南关请降,将
安南土地册及
户籍献于大明。
1540年十一月初三,莫登庸与大臣数十人自缚跪拜,入镇南关向明朝官员纳地请降,明朝将
安南国(越南语:An Nam quốc) 降为安南都统使司(越南语:An Nam Đô thống sứ ty)从
属国降为
属地,改其十三
道为十三
宣抚司,各设
宣抚、
同知、
副使、
佥事,听
都统黜陟。命莫氏为安南都统使秩从二品,
世袭,三年一贡。名义上越南再入中国版图。
中越交流
文献流传
越南在属明期间,中越两地的书籍,因明政府的政策关系而有所流通。明廷下令将《四书五经》、《性理大全》等中国思想文化要籍颁行交址各地,以供人民学习。另外,明朝政府又曾将一批越南书籍文献带到中国。这批文献的情况见如下表:
※ 以上各项,参见《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卷之十三、陈仲金《
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三章,以及
明峥著、范宏科译的《越南史略》。
工商技术
明朝统治交趾时,曾吸纳当地的技术人员。1407年农历九月癸酉,交趾总兵官
张辅遣送当地“诸色工匠”七千七百人入明。在1413年农历正月,明政府选取匠人,携同其家眷送到燕京,负责造船。二月,明政府招揽商客,将粟航运到中国广东、福建、浙江、四川、云南等地售卖。
在明廷吸纳的技术专才当中,还包括越南胡朝的皇子
胡元澄。胡元澄曾替胡朝领兵作战,在火药及武器方面有较深的认识。据《明实录》的记载,胡元澄被俘到明廷后,得到
明成祖的赦免,并获“授以官,督造
兵仗局铳箭、火药”。《
明史》亦记载了明廷得到新的火炮技术后加以应用的情况:“至明成祖平交阯,得神机枪炮法,特置
神机营肄习。制用生、熟赤铜相间,其用铁者,建铁柔为最,西铁次之。大小不等,大者发用车,次及小者用架、用桩、用托。大利于守,小利于战,随宜而用,为行军要器。”
胡元澄为明朝政府效力,推动了火器军事的发展,获得明人的肯定,甚而尊之为“火器之神”。
历史意义
在越南,古今大都把属明时期视为一个乱世及亡国阶段。如《平吴大诰》便污蔑明朝的罪状是“狂明伺隙,因以毒我民。恶党怀奸,竟以卖我国。焮苍生于虐焰,陷赤子于祸坑。欺天罔民,诡计盖千万状。连兵结衅,稔恶殆二十年。败义伤仁,乾坤几乎欲息。”
后黎朝史家黎嵩说当时是“明人肆虐,生民涂炭,未有甚于此时也。”越共学者亦认为明朝统治时越南“国土遭到蹂躏、社会受到箝制、人民的生活和人格遭受践踏”,但这段饱遭外侮的历史,也唤醒了当时的越南人民认识到自身正“面临着一场十分严峻的考验。这就是祖国的存亡、民族的独立、人民的生存权利和人的尊严”。
中国学者
郭振铎、张笑梅则提到“明朝对安南的占领是正义的”,但同时亦指出,“明朝在安南二十余年里,推行中国的封建
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封建经济模式以及科技文化等,均对安南封建社会的发展起重大作用,这是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
对于中国明王朝而言,占领安南时适值是
郑和下西洋的年代,《明史》就提到占领安南有助于招俫诸国:“是时,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不过,明王朝亦为占领安南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学者
陈学霖便提到明成祖罔顾
明太祖把安南列为
不征之国,将之占领后所带来的问题:“
永乐帝不顾这种祖训,错误地认为安南的内部事件威胁着明帝国的安全,于是他想把安南并入帝国的版图。这一决定造成了明代初年政治上和军事上最大的灾祸。”
相关文艺作品
在中越两国,有若干以安南属明时期这段历史为素材的文艺创作如下。
《
皇越春秋》:为越南的历史演义小说,分成初、中、下三集,每集二十回,共六十回,作者姓氏年代无考,内容讲述1400年胡氏篡陈至1428年
黎利复国称帝期间越南人民与明朝抗争的故事。《
后陈逸史》:越南历史小说,二十世纪初
潘佩珠所著,全书二十二节,内容讲述
后陈朝势力对抗明朝的故事,当中大部份人物是虚构,作者要通过他们来号召越南国民抗法救国。明朝群臣《平安南颂》:
明成祖出兵占领
安南后,朝中官员都各自撰文,以歌颂明成祖对安南用兵及实施直辖统治的事迹,例如
姚广孝 、
夏原吉 、
杨荣 、
梁潜 等也有撰文。 《
明史演义》,中国历史小说,
蔡东藩所著,全书一百回,其中的第二十八回《下南交杀敌擒渠》、第三十一回《二竖监军黎利煽乱》及第三十二回《弃交趾甘隳前功》,便是以明朝占领及管治越南的历史作为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