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的政治
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
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准则。它集中体现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法律、规章、条例及措施等。它既是一国总
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国
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简介
对外贸易政策是对各国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手段的总称.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
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的有组织的管理和调节的行为。它是一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政策和措施的总体, 它为发展经济服务,并随着国内外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含义与性质
含义: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
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
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有组织的管理和调节的行为。
性质:是一国对外经济和
政治关系政策和措施的总体,属于
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对外,它服务于一国的对外经济和政治的
总政策;对内,为发展经济服务,并随着国内外的
经济基础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目的
1、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
(1)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实现经济增长
经济体制不同,贸易政策随之不同。科学的外贸政策,能促进一个国家积极参与
经济全球化,同时又能加强和完善
市场经济体制。
贸易政策在调整、改善、巩固国与国之间经济与政治关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构成
一项完整的
贸易政策应包括:政策主体、
政策客体、
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和政策手段。
从对外贸易政策的内部构成看应包括三个层次:
1、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
这是根据本国
国民经济的总体情况,本国在世界舞台上所处的经济和
政治地位,本国的
经济发展战略和本国产品在
世界市场上的
竞争能力以及本国的资源、
产业结构等情况,制定的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对外贸易
基本政策。
2、对外贸易国别(或地区)政策
这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及
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本国与不同国别(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关系,分别制定的适应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
这是在对外贸易总政策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需要,不同商品在国内外的需求和供应情况以及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分别制定的适用于不同产业或不同类别商品的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一般反映本国
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在
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
资产阶级内部,一般存在着若干不同的
利益集团。在一定时期,某一集团在政治上占上风,则该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就反映这个集团的利益和意志,主要为这个集团服务。因此,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常在此问题上发生争吵。
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一般是由该国的
立法机构进行。在资本主义国家是由其议会直接
通过贸易法案,或由议会授权总统或政府制订 、颁布有关的法令或规章,如进出口商品关税的提高或降低、进出口商品的限额、是否实行许可证制、
商品检验规章以及与外国签订
贸易协定等。
对外贸易政策在制定以前,立法机构一般要征询各大企业集团的意见。大
企业主也必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通过其组织──企业主协会或商会向立法机构提出建议,施加影响。
在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和贯彻方面,国家一般设立一系列专门机构,按照对外贸易政策的规定对进出口商品进行管理。如在政府中设立外贸部或
商业部作为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在对外开放的口岸地点设立海关作为进出口商品的通道,对商品进行监督查验、征收关税、查禁走私;设立
进出口银行,从金融上支持商品的进出口,发放
出口信贷、办理国际
支付结算;设立
商品检验局和
卫生检疫机构,从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卫生和
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把关。
类型
从国际贸易的历史考察,以国家对外贸的干预与否为标准,可以把对外贸易政策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
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和
管理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商品进出口不加干预,对
进口商品不加限制,不设障碍;对出口商品也不给以特权和优惠,放任自由,使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18世纪至19世纪),主要在英国、
荷兰等首先进入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和竞争上居优势的国家实行,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和
大卫·李嘉图。
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商品进出口积极加以干预,利用各种措施限制
商品进口 ,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生产 ,使之免受国外商品竞争;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 ,鼓励扩大出口 。保护贸易政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其所保护的对象、目的和手段不同,可以分为:
重商主义,
保护幼稚工业论,
超保护贸易政策,
新贸易保护主义 。
管理贸易政策
管理贸易政策,又称协调
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内制定一系列的贸易政策、法规 ,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实现一国对外贸易的有秩序、健康的发展;对外通过谈判签订双边、区域及
多边贸易条约或协定,协调与其他贸易伙伴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管理贸易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
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加强而
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双重背景下逐步形成的。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既保护本国市场,又
不伤害国际贸易秩序,保证
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和协调,从而逐步形成了管理贸易政策或者说协调贸易政策。管理贸易是介于
自由贸易和
保护贸易之间的一种对外贸易政策,是一种协调和管理兼顾的国际贸易体制,是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发展的方向。
演变
1、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发达
市场经济国家在美国主导下,创建了1947年
关贸总协定,推动了
贸易自由化。
2、70年代以后,
发达国家出现了
新贸易保护主义和
战略贸易政策,抑制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发展中国逐渐从保护
幼稚工业贸易政策转向接受贸易自由化。原有的
社会主义国家,从80年代以前的国家高度垄断的
贸易保护主义转向开放型的贸易政策和
自由贸易政策。整体而言,贸易自由化是贸易政策的主流;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和
产业竞争力变化的情况下,不时出现的
新贸易保护主义干扰贸易自由化。
制定与执行
(一)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考虑的因素
3、本国与别国经济和投资方面的合作情况;
4、本国国内物价和就业状况;
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关系;
6、本国在
世界经济、
贸易组织中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
8、政治和
社会因素(多数选民的支持程度、利益密切
社会阶层的
集体行动和有效的游说、竞选贡献)。
执行方式
2 国家广泛设立各种机构,负责促进出口和管理进口
3 国际政府出面参与各种国际经济贸易等国际机构与组织,进行国际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协调工作
影响因素
上述说明的对外贸易
政策类型,实际上也是对对外贸易政策演变的历史总结。不同的贸易政策在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曾有不同的作用;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曾选择了不同的贸易政策。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采取何种贸易政策,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这一点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国内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目标不同,制约着对外贸易政策。一般来说,处于
工业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国家,采取
保护贸易政策;而处于工业经济发达阶段的国家,采取
自由贸易政策。另一方面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和力量对比制约着对外贸易政策。一般来说,处于劣势地位,商品竞争力弱的国家,采取保护贸易政策;而处于优势地位,商品竞争力强的国家,采取自由贸易政策。上述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但不完全一致。第一方面仅从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考察,第二方面强调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实力对比。由于经济发展
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会随着各国的经济实力地位和力量对比的变化而调整变化。20世纪70年代,
美国经济虽然处于发达阶段,且仍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由于面临日本和
欧共体国家日益赶上的强有力的竞争,转向采取
保护贸易政策就是证明。
从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总是呈周期性变化、
波浪式前进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周期性变化,在不同阶段,其国内经济状况不同,总经济政策不同,必然引起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一般来说,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繁荣阶段,各国经济普遍高涨,如19世纪中叶和20世纪中叶,
贸易自由化倾向就占上风;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危机、萧条阶段,如20世纪3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 ,
保护贸易倾向就会蔓延和加强。
3、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代表统治阶级中占上风的
利益集团的利益的。因此,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政权的更迭,也会带来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一般说来,
商品市场主要在国外的一些
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主张
贸易自由化;相反,商品市场主要在国内,并受到进口商品激烈竞争的资产阶级利益集团,则主张
限制进口 ,实行
保护贸易政策。
实施措施
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通过实施具体的措施实现的。这些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关税措施、
非关税措施、出口管理措施等。
关税措施
关税(Customs Duties;
Tariff)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
关境时,由海关对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税。关境是一国征收关税的领域。关税的纳税人虽然是进出口企业,但是企业可用增加
商品价格的方法,将关税负担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所以说消费者是关税的直接承担者。
非关税措施
出口管理措施
出口鼓励措施:主要有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
出口补贴、
商品倾销、
外汇倾销等。
(1)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为了鼓励出口,增强商品的
竞争能力,通过本国银行对本国
出口商(卖方)或国外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买方)提供的
优惠利率的贷款。
(2)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就是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于本国出口厂商或商业银行提供的信贷,由国家设立的担保机构出面担保,当国外债务人
拒绝付款时,该机构就按照承保的数额给予补偿。
通常保险公司不承保的出口项目都可向担保机构投保。
担保风险一般分为
政治风险和
经济风险,前者一般为
合同金额的85%-95%,后者一般为合同金额的70%-80%。
(3)
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
国外市场的竞争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
优惠待遇。需要指出的是,有些补贴会造成市场扭曲,属于不公平贸易行为,应根据有关承诺禁止使用。
出口退税可以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鼓励出口的措施,它不属于不公平贸易行为。
出口退税就是在
商品出口时,国家将其在国内生产流转过程中被征收的所有
税款全部退还给出口商,使商品能够
零税率出口的措施。中国已在逐步提高出口退税税率。
商品倾销是指出口厂商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
大量抛售商品的行为。
(5)外汇倾销
本国货币贬值,则用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就会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竞争力提高,有利于扩大出口。同时,用
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的价格增加,进口商品竞争力下降,有利于限制进口。
但外汇倾销是有条件的:货币贬值的程度大于国内
物价上涨的程度;他国不同时实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或采取其他报复措施。
(6)鼓励出口的其它措施:政府利用
国家财政经费举办出口商品展销会,邀请外国贸易代表团来访和组织本国贸易代表团出访,以促进
商品出口;颁布各种
出口奖励政策;设置促进出口的行政机构,建立各类为出口厂商服务的信息情报网络;创办经济特区,鼓励出口加工贸易和
转口贸易,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出口管制措施:国家对有些商品的出口是实行管制的,出口管制的商品包括:
(2)国内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及国内市场供应不足的某些
必需品。
(3)实行“自动”出口控制的商品。
(5)为了实行经济制裁而对某国或某地区限制甚至禁止出口的商品。
(6)重要的文物、艺术品、黄金、白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