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
西汉时期封国
昌邑国,西汉时期封国,都城昌邑。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封刘定为山阳王,分梁地置山阳国,治昌邑(今山东菏泽巨野县城南昌邑村)。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改山阳国为山阳郡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改山阳郡昌邑国,封其子刘髆(bó)为昌邑王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为邑,秦时设昌邑县,属东郡汉高祖六年,封昌邑人彭越梁王,都定陶,昌邑属梁国
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分梁地,置山阳国,封梁孝王之子刘定为王,昌邑城成为山阳国都城。
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改山阳国为山阳郡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改山阳郡昌邑国,封期子刘髆昌邑王刘髆在位十一年,死后其子刘贺继,是为第二代昌邑王。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嗣,昌邑王刘贺被征为帝,仅在位仅27天,因昏庸淫乱,被大将军霍光所废,霍光亲送刘贺回昌邑,仍为昌邑王。其后刘贺被贬为海昏侯
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昌邑国为山阳郡
昌邑故城
1980年、1982年,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对该城址进行了两次调查勘探,探清古在平面略呈方形,档城墙长1215米,西城墙长1377米,北城墙长1585米,南城墙长1720米。城墙分段板筑,土质为掺有石灰的粘性黑土,夯层9、10、11厘米不等。《山东通志》载:此城“纵横皆六里”,“外城周长三十余里”。城址上现有前昌邑、后昌邑、侯花园、城角刘四个村庄,范围内发现大量汉代遗物和少量的战国遗物,有瓦,小鼻罐,浅盘细柄豆,壶,铜镞,铁柱,弩机陶井圈等。还发现了石磨,石槽房屋基址,酿造窑址。另有部分唐、宋、金、元时期的遗物如:铁釜、研究碗、盘等。大量的文化遗存,为我们研究古昌邑的历史与兴衰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历史辉煌
昌邑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秦二世楚汉之战七国之乱彭越从这里揭竿;东汉末,费亭侯曹操任兖州牧于此。战国至魏晋,是昌邑的鼎盛时期。当时,这一带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冶造贸易中心。西汉时,昌邑城内已有了自己的冶铁业和专门管理冶铁的铁官,是当时全国49处从事铁器生产的官办工业之一。据《汉书》记载,当时昌邑从事冶铁生产的工役就有280人。从繁荣昌盛逐渐走向衰落。迨至元末,黄河几次决口,厚厚的泥沙把这座古城湮没在黄土之下,仅留下城廓残垣隐约可现。
据《巨野县志忆秦娥郦商冲锋泣壮烈。泣壮烈,彭王略地,千古英杰
昌邑古城处在一个盛产五谷的富庶地区的中心,因此就成了当时的经济都会。北方的牛马牲畜,南方的丝茶竹器,东方的鱼盐海产,西方的皮革纹族,都可以在昌邑买到,商业贸易发达,全国各地的特产都齐聚此地,形成了贸易特资集聚地。
从1977年出土的1056件文物的禹梁山汉墓随葬物品中可以看出,当时昌邑不仅桑麻遍野,盛产五谷,而且有了比较先进的冶铁工厂。据查证,古城内外,地上地下的丈物古迹极为丰富,除已在禹梁山发掘了汉昌邑王刘骨尊之墓外,还有梁王彭越墓、汉荆州刺史李刚墓、汉御史大夫卜式墓、西侯楼文化遗址兖州刺史杨叔恭碑等。东汉时,城内建有一佛塔,名昌邑塔,为全国少有的古塔之一。由于以后几次大的黄河决口,这座雄伟的古城便长眠于地下了,但每遇阴雨烟雾天,人们仍然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这座古城的城门、城垛、垣墙、宫殿,这就是著名的巨野八景之一一“昌城烟雨”。
昌邑还是东汉名儒杨震辞金之所。清代,在昌邑立了杨震辞金碑,碑阳刻杨震却金处”五个大字,碑阴刻有杨震的生平和政绩。西汉东汉三国、两晋、隋唐均在此建都设郡,一度成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交流中心。
西汉封王
刘髆
第一代昌邑王刘髆,乃汉武帝刘彻与孝武李皇后[李夫人]所生之子,是汉武帝第五子、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外甥 。刘髆于公元前97年受封为“昌邑王”,建都昌邑。刘髆死后,谥号为“哀王”,史称“昌邑哀王”。
刘贺
第二代昌邑王刘贺,刘髆在王位10年去世,于公元前87年,他的儿子刘贺承嗣王位,为第二任昌邑王。公元前74年,昌邑王刘贺即汉朝皇帝位,是为汉废帝
参考资料
昌邑故城址.山东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2008\u5e74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7 14:3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昌邑故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