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版画,是绘画种类之一 。
木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版画艺术。版画,也是
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
铜版刻和
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
木味使它在
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
艺术价值与地位。
简介
木刻版画是发祥于我国的一种印刷方法,由于其可复制的特性,在古代用来印制插图、年画、笺谱、画谱等,对图像传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印刷的成品,能保持原作的风格达到乱真的效果,被誉为“再创造的艺术”。
以刀或
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
两个阶段。早期版画画、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画稿刻版,称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来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创作版画。
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创作版画则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
鲁迅提倡,后来取得了巨大发展。在西方,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伦勃朗则把铜版画从镂刻法发展到腐蚀方法,并进入到创作版画阶段。木刻版画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是在19世纪。
发展历史
来自
北欧人历史上16世纪的木刻,奥劳斯·玛格弩斯制作,描绘的是在
乌普萨拉大教堂里的
天文钟,后来毁于火灾。
中国古代
四大发明之一的
印刷术是
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它由文字印刷和图像印刷两部分组成,而图像印刷即是最初的木刻版画。
制版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
新石器时代时期的
出土文物(譬如甲骨、陶器、玉石、青铜器)上面的文字和纹样雕刻,
秦汉时期的
画像石、
画像砖和石碑等,都是利器在各种材料上镌刻而成。流传已久的印章艺术更是与制版流程相差无几。
印刷术的成型一般认为在于唐代。宋人朱翌的《
猗觉寮杂记》(下卷)便说:“雕印文字,唐以前无之,唐末益州始有墨版。”
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木板印刷品,卷中含有不少制作精美的木刻
扉页。
中国的雕板印刷始于佛教传播的契机,但很快便漫布世俗生活。及至宋代,书籍及其插图的
印刷工艺已经相当娴熟,在民间流传最广的纸币和纸牌就是一些小型的木版画。尤其是纸币,因有防止伪造的要求,刻工更为细密繁复。这些深入民间、流传范围极广的小版画,正是印刷术西传的先锋。
欧洲出现印刷术,较中国约晚700年。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西方印刷术直接得自东方,但欧洲最初印刷品的
技术特征和构图方式与中国先前的印刷品蔚为相似,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各地最早出现的印刷品多是为了满足宗教推广的需要,欧洲也一样。当时的印刷品多以图像为主,最常见的内容为圣经故事,如基督受难、基督背负十字架、圣母圣子像等。初期木版画大多出现在德国南部和佛兰德斯的莱因河畔,并多见于
修道院中。版材有胡桃、
苹果、梨、
樱树等常见果木。
在中国,由于接近生活,又价廉物美,至明清年间,民间木刻年画异军突起,河南
朱仙镇、苏州桃花坞、
天津杨柳青、山东
潍坊、四川
绵竹的木刻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刻年画。它们不仅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和全国许多地方,而且远渡重洋去到日本、英国和
西德。版画的技术传到日本以后,日本人将这这项技术带入装饰美术领域(如年月绘历),创造了珍奇璀璨的
浮世绘文化。
江户末期至
明治时代之间(19世纪后半叶),日本
浮世绘版画借由
包装纸、海报大量流传到海外。莫奈、
文森特·梵高、马奈、
雷诺阿等
印象派画家,皆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分类
应用范围
插画,如中国明代
陈洪绶为《西厢记》等戏曲小说所作插图。
年画,如中国天津的杨柳青水印年画。本身也成为一种相当便捷的创作方式,今属三大传统绘画种类(
中国画、油画、版画)之一。
制作工具
木板
木板 一般选用木纹细密、木质匀净、板面光洁的
梨木、
白果木、
桦木、
枣木和
椴木。用椴木和桦木制成的
三合板、
五合板、七合板效果甚佳。
水曲柳制的多合板,木纹变化多,在水印版画中能取得拓印的特殊
艺术效果。
在刻制木板之前,首先要用木砂纸磨板,使木板表面平整光滑,以便刻制和拓印。用木砂纸打磨时,应将木砂纸包在长方形小木块上,平贴在木板上顺着木纹磨擦,直到平整为止。如用作副版,质地不一定十分光滑,稍粗糙有木纹痕迹的,易印出各种天然趣味,达到水印版画的“
木味”效果。
木刻刀
木刻刀 备好一套12件装的高级木刻刀,一般适合新手。如能设法定做顺手的木刻刀则更好。刻水印版画尤以圆口刀、方口刀、三角刀、平口刀、斜口刀为宜。方口刀和平口刀可用来铲大面积剔除部分。斜口刀可用来切断
木质纤维,斜口刀的刀头要尖而锐利,宜备
斜角不同的刀各一把。三角刀用来刻出基本线条。
纸张
纸张 水印版画在拓印时,常用宣纸,宣纸以“特净”最好。根据需要选用单宣或夹宣,也有人习惯用皮宣、
过滤纸、
吸水纸和专业版画纸。总之,印水印版画的用纸,以吸水性能好、敏感、有韧性、干后变色少者为宜。
颜料
颜料 选用透明性能好的中
国画颜料和
水彩画颜料。使用水粉广告之类的粉质颜料,亦可达到滋润厚重的效果。日本制的水性版画颜料也不差,但不宜用油性的颜料。
磨擦器
磨擦器 在拓印过程中,一般使用“马连”。“马连”一词来自日本,即用大
毛竹笋皮做的笋皮擦子。
“马连”的制作方法:选好一块较宽的笋皮浸泡在热水中,到完全柔软时取出,再根据小于笋皮的宽度,剪一块圆形硬纸片,涂上一层胶,将细麻绳盘粘在这块圆形硬纸片上,成为一个有硬纸垫着的绳饼,再将此绳饼贴在笋皮光的一面,将笋皮紧贴绳饼边缘卷紧,两头在中间打结制成一个“马连”。
刷笔
刷色色用笔 根据版面部分的大小,准备好各种尺寸的
底纹笔、
水粉笔、
油画笔和
羊毫毛笔。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为版画画面的效果是和工具及材料的性能分不开的,只有熟悉和掌握这些工具的特性,才能发挥出工具及材料的
表现力。
制作方法
凹版与凸版相反,是在版平面上刻出凹线,滚上油墨时,即可印出黑地白线的图像。磨光的金属版面不吸收油墨。铜版版画的油墨可用布轻轻擦光,但如果版面有被刻破的痕迹,油墨便会留在那里。现代凹版版画的版材,主要是铜和锌,亦有时用铁或钢,有如下刻制方法。
线刻法
一种最古老的凹版雕刻法,用实心
尖刀,在铜版面上刻线。刻出的线明快而
锋锐。版面可以刻得十分精致。以前的钞票便是用此法
雕版印刷的,现在的邮票仍有少数采用此法刻制。
凹版版画:(德)珂勒惠支《母爱》
干刻法
用针直接
刻铜版面,刻出的
线与线刻法不同。针尖只刻破版面,线条旁边留有铜刺,因此在版面上墨时,铜屑内亦含有墨,印出后线沿带有茸毛似的淡墨,视觉效果柔和美观。
腐蚀法
在铜、锌、钢等可以被
酸素腐蚀的材料版面上涂满防腐剂,防腐剂的主要成分是
沥青、
松香和蜂蜡。然后用针在上面刻图像,针到之处,
防腐剂被刮去,露出版面,最后把它浸在
硝酸溶液里,露出的部分便被腐蚀。由于腐蚀的时间长短和硝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出来的线条有深浅粗细之别。腐蚀版画一般都是多次分层腐蚀的,故色调非常丰富,层次十分分明,是凹版版画最常用的制版法。
美柔丁
制造美柔丁的版式须用摇凿。这是一种有锋锐密齿的
圆口钢凿,用手握住摇动它,把版面全面刺伤,满布斑痕。滚墨印出是一片
天鹅绒似的黑色。然后在上面用一把
刮刀刮平被刺伤的(即满布铜刺的)版面,轻刮得深灰色,重刮得浅灰色,不刮得全黑色,反复刮光则成白色。
浮雕法
让一部分版面深腐蚀,而且腐蚀的面积要大些,却不在上面滚墨直接放到凹版机上压印,纸面就显出浮雕式的无色花纹。这种方法一般只宜局部使用。
飞尘法
飞尘腐蚀用来造成各种深浅的灰色表面。先须造好一个飞尘箱,箱内装有一把手摇风扇,然后将磨光的铜版放在箱内。箱内贮有大量松香粉,当关闭箱口摇动风扇时,松香粉便在箱内飞扬,并慢慢均匀地落在版面上。到作者认为适当的时候,将洒满
松香粉的铜版取出,放在
电炉上烤。经热,松香粉溶化,聚结成无数小点,冷却而凝结成一层薄膜。将此带有松香薄膜的铜版浸入硝酸溶液中腐蚀后,印出便是一片由斑点组成的灰色。灰色的深浅,看松香粉的粗细及薄膜的厚薄以及腐蚀时间的长短。作者便按其
艺术构思处理
飞尘法而获得所需的效果。
软地法
把用沥青、松香、蜂蜡制成的防腐剂固定在版面上,形成一层硬质的薄膜,在防腐剂内加入适量的
羊脂,薄膜便可软化。在版面滚上软地子后,上面覆上一张纸,用铅笔在纸背画画,画毕,揭开纸,有笔道的地方
吸上软地子,版上便露出铜面来,其线条的性质完全与
铅笔画的一样。亦可用一些实物如
纺织物、网纹、
叶子、
纸团、线等
压印在软地子上面,经腐蚀便可将实物的形象转印到纸上。
照相法
先将感光液溶入防腐剂内,涂在版面,再取黑白分明的
胶卷正片,紧贴在版面上,然后让它在
强光灯下曝光,之后在特制的溶液中冲洗。这时地子上被胶卷黑色遮掩的部分逐渐溶化,露出版面,而感光的部分却被加固而描在版画上,然后即可进行正常的腐蚀。硝酸溶液只能腐蚀露出版面的地方,成深浅的黑色,留着地子的地方腐蚀不到,便是白色,照相便显现出来。
套色法
在几块大小相同的铜版上面,用飞尘腐蚀法制成几块分色版。版画家按计划选定先印那块色版,后印那块色版。把版放在机上压印时,先将一张
厚纸垫在铜版下面,并把这纸粘在机台上,印好后,小心取出铜版,垫纸仍留在机台上不动。这时在垫纸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一次压印时留下的痕迹,然后小心地将上好色的第2块版,嵌放在这个痕迹当中。这时第1次印上画的纸的边缘仍压在印刷机的上滚筒下面,只能揭开其离开滚筒的部分。然后将印上第1版的纸小心放下,覆在第2块版上,摇动滚筒,便能准确地套印上第2版。其余各版同。
相关艺术家
德国
凯绥·珂勒惠支(en:Kathe Kollwitz)(1867年-1945年)
挪威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944年)
西班牙
巴伯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年-1973年)
传承保护
2022年4月29日,木刻版画(
兴宁版画)被列入“
广东省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
项目编号Ⅶ-31。
2024年12月4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将“春节--中国人民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福建
漳州木版年画等9个“春节”相关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同参与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