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知德(1525~1604),明代理学家、易学家,著名诗人。 字矣鲜,别号瞿塘,明
夔州府梁山县(今
重庆市
梁平区)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屡上公车不第,便“杜门谢客,穷研经史”,隐居求志,著述为乐。其晚年,朝廷特授
翰林院待诏,不赴,敕建“
聘君仁里”石坊。著有《
周易集注》《来瞿唐先生日录》,分别收入《
四库全书》和《
续修四库全书》。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起,主要精力用于研究《
周易》。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完成《易经集注》一书。万历三十年,被特授翰林院
侍读。死后建来子嗣,皇帝御赐“崛起真儒”匾额,以褒其贤。后世尊其为“一代大儒”、“崛起真儒”,建
来公祠以祀。其学术思想和文学创作,别开生面,卓然成家,《易》学成就更是独树一帜,时称“绝学”,“
孔子以来未曾有”,对后世影响至深,研究者遍及海内外。
简介
来知德(1525一1604),
梁山县(今
重庆市
梁平区)人,字矣鲜,号瞿塘。嘉靖三十一年(1551)举于乡,万历三十年(1602)经总督王象乾、巡抚郭子章推荐,特授翰林侍诏,以老疾辞,诏以所授官致仕,有司月给米三石终其身,终年八十岁。
其名、事在《
明史》中有记载,是继孔子后,用象数结合义理注释《易经》取得巨大成就的惟独一人,故称夫子。
其著作颇丰,著有《釜山虬溪诗稿》、游记有《华山》、《峨眉》等;理学有《
周易集注》、《大学古本章句》等;自省有《谨言功夫条目》等;训诫子孙的有《
家训》等,尤以《周易集注》用功尤厚。
来知德与当代著名周易大师觉航居士(罗世发)的先祖交情深厚,据
罗氏家谱记载及民间说法佐证,来夫子曾在万县
演易台的山中闭关研易数十年,终年极少下山,其生活皆由觉航居士先祖罗朝元供养,二人一起
学易研易、相互切磋。
成就
周易集注
来知德,易学著作今存《易经集注》(本名《
周易集注》)十六卷。
《易经集注》侧重取《
系辞》“
错综其数”以论象。自序曰“像者,乃事理之仿佛近似可以想像者也,非真有实理也”,“有象则大小远近精粗、千蹊万径之理咸寓乎其中,方可弥纶天地,无象则所言者,止一理而己,何以弥纶?故象犹镜也,有镜则万物毕照。若舍其镜,是无镜而索照矣。不知象,《易》不可注也”,“注既成,乃僭于
伏羲、文王圆图之前,新画一图,以见圣人作易之原。又画八卦变六十四卦图,又画八卦所属相错图,又画八卦六爻变自相错图,又画八卦次序自相综图,又画八卦所属自相综图,又画八卦所属自相综文王序卦正综图,又画八卦四正四隅相综文王序卦杂综图。又发明八卦正位及
上下经篇义并各字义,又发明六十四卦启蒙,又考定《系辞》上下传,又补定《
说卦》传以广
八卦之象,又改正集注分卷,又发明孔子
十翼。其注先训释象义、字义及错综义,后加一圈方训释本卦本爻真意”。此亦足见其著书之宗旨。
易经》本以物象出现,来夫子重点研究事物的本质,以
象数为宗,强调理、气、象数相统一,专取《系辞》中错综其数以论
易象周易集注》被称为绝学。
“八卦图”
来氏所谓僭于前之图为《梁山来知德圆图》,谓“此圣人作《易》之原也。理气象数阴阳老少往来进退常变吉凶,皆尚乎其中”、“盖伏羲之图,《易》之对待;文王之图,《易》之流行,德之图,不立文字,以天地间理气象数,不过如此,此则兼对待流行主宰之理而图之也,故图于伏羲、文王之前”。实则此图乃
胡一桂《文王十二
月卦气图》和
韩邦奇“维天之命”、“圣人之心”二图的进一步演化图。与韩邦奇二
图比较,只不过是把中间圆圈变小而己。此等无“鱼眼”之图皆来源于十二月卦圆图。所列《伏羲六十四卦圆图》即本
朱熹之说将《先天图》内方图“拿出放外”只余圆图者,所列《伏羲八卦方位之图》及《文王八卦方位之图》即是朱熹《周易本义》卷首之图,所列《孔子太极生两仪四象八卦图》则是《周易本义》小横图之演
变图。所列《来知德八卦变六十四卦图》则是本《
京氏易传》
八宫世系所出卦变图,而《来知德八卦所属自相错图》又是本《八卦变六十四卦》所得八宫世系之卦,谓之“自然相错”之图,所列《来知德
六爻变自相错图》为八纯卦初爻变至上爻变所得卦图,谓“因乾坤相错,故六爻变亦相错”、“因兑艮相错,故六爻变亦相错”、“因离坎相错,故六爻变亦相错”、“因震巽相错,故六爻变亦相错”。所列《来知德八卦次序自相综图》即为取“相综”之义将《周易本义》大横图六十四卦重新组合之图,如上体本乾下体本乾一至坤八之序所得八卦,与下体本乾上体本乾一至坤八之序所得八卦,配为“相综”,“四正之卦”出
四图,“四隅之卦”出四图。此图“相综”者五十四对,“相错”者二对(《
大过》错《颐》、《
中孚》错《
小过》。所谓“八卦次序自相综”之
图名并不严密)。所列《来知德八卦所属自相综图》则又是八纯卦一个爻变至五个爻变所得五卦配“相综”之图,有所谓“文王序卦杂综”四图。
《来知德八卦四正综四正临尾二卦图》则是以八纯卦十六卦“相综”之图,有所谓“文王序卦杂综”二图。来氏所列诸多“错综”图,实不出孔颐达所说“
六十四卦二二相偶,非覆即变。覆者,表里视之遂成两卦,屯蒙、需讼、师比之类是也;变者,反复唯成一卦,则变以对之,乾坤、坎离、大过颐、中孚小过之类是也”(见《周易正义·序卦》)范围。来氏所谓之“综”,即是《屯》与《蒙》类之“覆”,来氏所谓之“错”,即是《乾》与《坤》类之“变以对之”。准此,来氏演变而出《伏羲文王错综图》等诸图。此外,还有《来知德八卦正位图》及其“易学六十四卦启蒙”中准朱熹《
易学启蒙》“考变占”篇三十二图演变而来之六十四卦“六爻变”之卦变图。
至清康熙
甲寅(1674年)高雪君“重刻瞿唐来夫子易注”时,于来知德诸图之后增“来图补遗”,列《
太极图》、《伏羲卦》、《伏羲八卦方位》、《阳直图消息盈虚》、《阴直图消息盈虚》、《天上月轮图》、《文王八卦方位》、《一年气象》、《大混沌》、《天地形象》、《帝王图大混沌》、《历代文章大混沌》、《以周家论小混沌》、《一日混沌》、《历代人才大混沌》、《天下混沌三教》等图。(皆为就十二月卦圆图衍出之图)。曰:“《易注》成梓后,始访得先生日录诸稿中有太极诸图,明白精透,晰理如列眉。不知当日先生自叙中何以不及此?今为编入,一以见作者精研之深,一以见述者
大成之集。裨益后进,不厌其多。”(见今
巴蜀书社一九八八年影印之《
易经来注图解》)高雪君所增补诸图,以来知德“注既成,乃僭于伏羲文王圆图之前,新画一图”之说考之,皆似后人据《梁山来知德圆图》衍出之图。以其中之《伏羲卦》图即可明了此图原本自十二用卦圆图衍出。
从《梁山来知德圆图》之由来,有人谓似本
章潢《
图书编》所列之“古太极图”(有“眼”之“黑白鱼”互绕之图)演变而来,其实则不然。章潢所谓之“古太极图”即为赵撝谦列于《
六书本义》卷首之《天地自然河图》,亦即如高雪君于《易经来注图解》
卷末“周易采图”所列《心易发微伏羲太极之图》,将是图中间挖空之后并不得《梁山来知德圆图》(`黑白相绕方向相反)。高雪君所列之图乃本
杨甲《伏羲八卦图》演变而来,就其所列《先天画卦图》正推之即得《心易发微伏羲太极之图》,反推之则得杨甲《伏羲八卦图》。以其所画弧线曲度分毫不差分析之,则高雪君似已明白此图乃本杨甲《伏羲八卦图》推来。否则以赵撝嫌所列原图之弧线曲度,绝对不能得到高雪君所列之图形(此图三环半径之间成比例关系)。
来知德自谓“《易》自孔子没,而亡至今日矣”、“四圣之易,不在四圣,而在我矣”、“德因四圣人之《易》千载长夜,乃将纂修性理大全去取于其间,更附以数年所悟之象数,以成明时一代之书”、“一部
易经,不在四圣,而在我矣”,可见其自诩亦过高。又其自谓依十二月卦圆图衍得之图为“此则兼对待流行主宰之理而图之也,故图干伏羲、文王之前”,亦是有些不甚自量。
来氏所谓“其注先训释象义、字义及错综义”,则有涉于反对卦变说。所述卦变以“卦综”释
卦名及《彖》辞凡二十九例。与
俞琰《
周易集说》比较,除俞氏所释十九例之外,来氏又多出《讼》反《需》、《
同人》反《
大有》、《大有》反《同入》、《贲》反《
噬嗑》、《解》反《蹇》、《益》反《损》、《困》反《井》、《丰》反《旅》、《涣》反《节》、《履》反《
小畜》七例。其实来氏之卦变说乃本俞谈而来,只不过以反对卦为“
综卦”而已。其后清儒
江永将来知德之卦变厘定为二十二卦,删其不易晓处有七。至
焦循于《易图略》“论卦变”,则谓“凡传称外内刚柔往来上下,皆指旁通,以为卦变,非也,以为反对,亦非也”、“说《易》者,沾沾于卦变反对者,何也?以《象》传有往来上下进退之文也。荀、虞以来,大抵皆据以为说,传文不可强通,故不能画一耳”,把一切以反对之义释《彖》传卦变者都否定了。江永于《
河洛精蕴》曰:“屯、蒙倒转似翻车,不止上下,安得谓之综?其易卦变为卦综,自是来氏之谬”。来知德自谓“综字之义,即织布帛之综,或上或下,颠之倒之者也”,又谓“综者,高低织综之名”,然织布帛亦止高低,仅有上下之动,来氏以卦综释《彖》辞,却不是上下进退之动,仅是上下卦“翻车”而己,难怪江永要称其谬了。来氏自谓其卦综说为自得,而俞琰义又谓其反对卦变说,是“自
秦汉之后唐宋以来,诸儒议论,绝无一语及此”,此皆自诩太甚。其实,以反对卦变说释《彖》辞者,已先见于
朱震《
汉上易传》。
当时蜀中之人,一般以来知德“圆图”和诸多“错综”图,为出于来氏之发明。究其本,则前人已有类似之图和相关议论。特别是其以“卦综”说释《彖》辞之举,亦不是来氏开其端,来氏只不过以“反对”为“卦综’’而已。此即是说,来氏《
周易集注》所论“象数”之精华部分,客观上看大都不是其本人之发明。然而,来知德居于穷乡僻壤阅二十九年方成此书,亦当有其自晤而得之成分。
易道广大,可谓“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也正因其易学著作中以象数为本,多衍出易图、多言及卦变,我们方将其书列为易图学要著,从中可见明代中后期易图学的发展和演变情况。
明来知德易学图式。其图白者为阳仪,黑者为阴仪。黑白二路,表阳极生阴,阴极生阳。说明气机生生不息、循环不绝之理。“非中间一圈,乃太极之本体。”中空以圆,用来象征太极,共阴阳渊由自微而显,则显而著,均与自然消息而合。来氏作《美圆歌》:“我有一丸,黑白相合,虽是两分,还是一个。大之莫载,小之莫破。无始无终,无右无左。”其源出于古太极图。清
杭辛斋《易楔》:“此本瞿塘氏之图,亦从古太极图研索而出者也。”图中以居中的黑白二条线代表原古太极图中的两点。来氏认为:“此图为圣人作易之原。理气象数,阴阳老少,往来进退,常变吉凶,皆寓于其中”。体现伏羲六十四卦阴阳消长之理,反映
伏羲八卦、
文王八卦方位,及一年气象、一日气象、天地形象、帝王文章、人材等混沌状态.
明来知德以其太极图解释伏羲八卦方位的图式。其图中空,以圆象征太极,白线居于黑中,黑线居于白中,说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黑中分太阴、少阴,白中分太阳、少阳,说明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精义。来氏认为:“伏羲只在一奇一偶上,生出六十四卦,又生出后圣许多爻象。如一阳上加一阳为太阳,阳自然老之象;加
一阴为少阴,阴自然少之象;一阴上加一阳为少阳,阳自然少之象;加一阴为太阴,阴自然老之象。太阳上加一阳为乾,加 一阴为兑;少阴上加一阳为离,加一阴为震;少阳上加一阳为巽,加一阴为坎;太阴上加一阳为艮,加一阴为坤。皆阴阳自然生八之卦。”(《易经来注图解》)说明伏羲八卦体现太极自然之妙。
来氏图解
明来知德以其太极图解释文王八卦方位的图式。以白路为
坎卦,黑路为离卦,说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理。认为诸儒依据
邵雍解释文王八位,通说穿凿,解之反晦。“殊不知文王之卦,孔子已解明矣。‘帝出乎震’一节是也。”“盖文王以伏羲之卦,恐人难晓,难以致用,故就一年
春夏秋冬方位、卦所属木火土
金水相生之序,一阳复,自复而临,而泰,而
大壮,而夬,阳以渐而长,至乾为纯阳;黑路,为一阴姤,自姤而遯,而否,而观,而剥,阴以渐而长,至坤为纯阴。说明其太极图完全体现
伏羲六十四卦而列之。”(《易经来注图解》)说明文王八卦体现四时、五行之理,而与其太极图合。
明来知德以其太极图解释一年、一日之象的图式。一年
气象图将
二十四节气配以太极图,说明一年之气象。来氏认为“万古之人事,一年之气象也。
春作夏长秋收冬藏,一年不过如此。自
盘古至
尧舜,风俗人事,以渐而长,盖春作夏长也。自尧舜以后,风俗人事,以渐而消,盖秋收冬藏也。”一日气象图将十二辰配以太极图,说明一日之气象。来氏认为:“万古之始终者,一日之气象也,一日有昼有夜有明有暗,万古天地,即如昼夜。”
来知德太极图从
昼夜交替与四季更迭模式,让我们了解了宇宙
阴阳消长与阴阳循环的规律。
明来知德以其太极图解释
河图的图式。《易经来注图解》认为:“河图虽曰一六在下,二七在上,其实皆阳上而阴下;虽曰三八在左,四九在右,其实皆阴左而阳右;虽曰以五生数统五成数,其实皆生数在内,而成数在外;虽阴阳皆自内达外,其实阳奇一、三、七、九,阴偶二、四、六、八,皆自微而渐盛。不可分裂将其几点置某处。阴阳左右虽旋转而
无定在。阴阳合于中心,而上本天地之中气,故不可拘执河图虚中五十
无位之说。”河图阴阳数排列符合太极之理。
风范
万历三十二(1604)年,来知德终老山林,万历
丁未(1607)年,朝廷下旨在今
梁平县城西
农机聘君仁里石牌坊,以示对来知德的怀念。
年谱
嘉靖四年(1525年)乙酉 一岁 在梁山
“十月初五日亥时生于(梁山)沙河铺
釜山下”。(3)
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 八岁 在梁山
“先生八岁,成诵。”
“先生八岁,知读书。”
嘉靖十二年(1533年)癸巳 九岁 在梁山 “九岁即能为
长短句。”
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 十岁 在梁山
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 十一岁 在梁山疾未愈。
嘉靖十五年(1536年)
丙申 十二岁 在梁山 疾未愈。
嘉靖十六年(1537年)
丁酉 十三岁 在梁山疾未愈。
嘉靖十七年(1538年)
戊戌 十四岁 在梁山疾未愈。“尝梦独立巫峰上,遂别号十二峰道人。”
嘉靖十八年(1539年)
己亥 十五岁 在梁山疾未愈。
嘉靖十九年(1540年)庚子 十六岁 在梁山“游泮。督学毛批是卷‘心思精透,口声不凡,当不止于科目。’是年疾愈。”
嘉靖二十年(1541年)
辛丑 十七岁 在梁山“初治《诗》。是年,改《
礼记》。”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壬寅 十八岁 在梁山“督学周考居第二。”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癸卯 十九岁 在梁山“赴乡试,有疾未入场,归。十月,冠,娶倪氏。”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 二十岁,在梁山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
乙巳 二十一岁 在梁山是年,于慎行生。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丙午 二十二岁 在梁山“疾,未入场。”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 二十三岁 在梁山“长子时敏生。”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
己酉 二十五岁 在梁山“疾,未入场。”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
庚戌 二十六岁 在梁山石礅寺
“督学陈考居第一。陈公曰:‘此段才川中少有,须当读书。’遂客石礅寺读书。”
是年,潘季训成进士。
嘉靖三十年(1551年)
辛亥 二十七岁 在梁山石礅寺“读书石墩寺。”
“先生未第前,少宁居,尝读书石墩寺,每诗酒遨游三峡之间。”(8)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壬子 二十八岁 在梁山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癸丑 二十九岁 在梁山、京师“不第”。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甲寅 三十岁 在梁山虎城寺
“读书虎城寺。”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乙卯 三十一岁 在京师“入京会试。”
是年,董其昌生、王维桢卒。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
丙辰 三十二岁 在京师,经三峡返梁山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
丁巳 三十三岁 在梁山“家居。”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 三十四岁 在京师
“入京师
会试。父嘱曰:‘如不第,不必回,可住京师,尔有琴僻、酒僻,戒之。’”
是年,陈继儒生。
“不第。客京师。”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庚申 三十六岁 在京师“客京师。”
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 三十七岁 在京师“客京师。”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 三十八岁 在京师,旋返梁山 “壬戌,先生复梦立巫峰,叹曰:‘巫峰乃川水汇归,峰多秀拔,文章之征,非富贵之征也。’果又不第。”(14)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癸亥 三十九岁 在梁山“家居,读书。题《了心歌》。”
“家居。读书。有司催上公车,先生乃书联于堂曰:‘彩服堂前幸喜双亲今八秩,红尘路上不将一日换三公。’”
“家居。读书三年,乃叹曰:‘此出口入耳,非学也!’置祭田数亩,与族人轮流应祭。长孙许生。”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丙寅 四十二岁 在梁山“画太极图于室中,味程子终日端坐,李延平澄心默坐。”
隆庆二年(1568年)
戊辰 四十四岁 游九江、南京、
泰山、北京,还梁山
是年,于慎行成进士。
隆庆四年(1570年)
庚午 四十六岁 在梁山“庐墓。
隆庆五年(1571年)
辛未 四十七岁 在梁山“庐墓。丁母忧。”
隆庆六年(1572年)壬申 四十八岁 在梁山“庐墓。”
“庐墓。次子时升并所养族子时良俱入学。”
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 五十岁 在梁山
“居釜山。作《
客问》、《釜山稿》。所养族子来鋐入学。”
万历五年(1577年)
丁丑 五十三岁 在梁山、
万县求溪
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 五十六岁 在万县求溪
“庚辰岁,余客求溪,注《易》”。
万历九年(1581年)
辛巳 五十七岁 游华山、
华阴,返万县求溪
万历十年(1582年)
壬午 五十八岁 游
峨眉山,返万县求溪
是年,张居正卒。
万历十一年(1583年)
癸未 五十九岁 在万县求溪
“客求溪。刺史傅公叙《日录》,谓先生
六经、百家书无不读,乐道安贫,抱膝长吟,所著诗中更无一愁字;又谓先生所著内外诸书,读之汗出,直接孔氏绝学,虽朱、程复生,亦必屈服,岂意孔子之学至今日方大明哉!”
是年,叶向高成进士。
万历十二年(1584年)甲申 六十岁 在梁山釜山,游白帝城
“居釜山。友人张成夫访先生,临别索言,曰:‘为学如
烧窑,切不可助长。火候功夫到,烟自生清亮。
仲尼到而今,千载道已丧。只因名利关,终日作膨胀。因此自沉溺,堕落深万丈。仰视鲁仲尼,仲尼在天上。不须求花谱,鸳鸯旧花样。只于心上觅,何处是荡荡。’游白帝城,作《重游白帝稿》。长孙许入学,曾孙象观生。”
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 六十一岁 在万县求溪
万历十四年(1586年)
丙戌 六十二岁 在万县求溪
万历十五年(1587年)丁亥 六十三岁 在万县求溪
“客求溪。”
“丁亥春,(隆)见山游
岱宗,余即欲走吊,以病足不能。除夕前二日,扶筇往之,见余
笔迹犹如故也,不觉伤悼。”
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 六十四岁 在梁山釜山
是年,张佳胤卒。
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 六十五岁 在梁山釜山
万历十八年(1590年)
庚寅 六十六岁 在万县求溪
是年,王世贞卒。
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 六十七岁 在万县求溪
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 六十八岁 在万县求溪
是年,袁宏道成进士。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癸巳 六十九岁 在梁山釜山家居。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 七十岁 在梁山釜山家居
是年,作《报郭梦菊》书。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 七十一岁 在梁山釜山家居
是年,曹学佺成进士。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丙申 七十二岁 在梁山釜山
“家居。伯兄知行卒,公哭之恸。坟墓、衣冠皆公所备。”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 七十三岁 在梁山釜山家居
八月二十五日,作《六十四卦启蒙说》是年,僧破山海明生。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 七十四岁 在梁山釜山家居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己亥 七十五岁 在梁山釜山家居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 七十六岁 在梁山釜山家居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 七十七岁 在梁山釜山家居
是年,
郭子章序刻本《周易集注》问世。万历三十年(1602年)壬寅 七十八岁 在梁山釜山家居
出版图书
陈列馆
2006年11月10日,来知德陈列馆在重庆市梁平县红旗中学内落成,陈列馆占地100米多平方米,共4间屋子,收藏了来之德的生平简介、主要学术成就和5部著作、13块裱有诗歌、赠言的牌匾。据陈列馆管理人介绍,当初修复陈列馆就花了近20万,里面珍藏的作品更是无价之宝。
来夫子坟
来夫子坟是来知德生前为自己看的一块
风水宝地,在梁平。
知德故里
梁平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
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知德故里”文化名片。2014年已将位于
高速公路旁的啄子岩公园更名为知德公园,并计划在其中修建釜山书院(原型为来知德曾经授课的釜山堂)、“知德故里”牌坊等,让“知德故里”成为醒目的
城市名片。来知德墓遗址也已开展相应的复建与打造。已经建好的“来知德铜像”位于
梁平县石马山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