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军,指民国时期
广西实力派所辖军队的习称,其前身为旧巡防队和广西新军(辖1混成协另2标),由广西地方实力派组建、指挥和武装的一支相对独立的军队。
发展历史
清末桂军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从广西本土招募500人,在桂林编为一营,定名为新练新军第一营,训练6个月后,全营调往广东肇庆。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边仿督办郑孝胥在龙州练1营新军,约600余人。次年,陆军部制定在全国练新军36镇的规划,限广西在5年内编练一镇。广西陆军混成协由步兵2营、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机枪队组成,总共2000多人。为了培养新军骨干,在
龙州、
南宁、
桂林创办了讲武堂、陆军小学、干部学校等。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广西同盟会决议出师援鄂,陆军混成协组成援鄂军。10月10日由桂林誓师出发。陆军部在和议达成协议后,除将巡防营6个大队遣散外,混成协和邕、龙标合编为陆军第8师,师长为
陈之骥,赵恒锡、
陈裕时被任命为旅长。
北伐军出发,都督沈乘堃、副都督
王芝祥离桂,
陆荣廷继任广西都督,握军政大权,成为旧军首领,广西进入旧桂系军阀统治。
民国时期
民国四年(1915年)12月12日,
袁世凯称帝。12月25日,云南省宣布独立,进行护国讨袁。民国五年民国五年(1916年)1月,袁世凯派兵征滇,除由
四川、
湖南省分别向
云南、
贵州省进攻外,并派广东省广惠镇守使龙觐光为云南省查办使,由广东省率军假道广西向云南省进攻,令
陆荣廷协助。陆荣廷秘密策划围剿进入广西的龙觐光部队,然后参加反袁。
民国五年(1916年)1月,
龙觐光率领粤军虎门要塞司令
黄恩锡,陆军第2旅第3团团长李文富两部约4000人进入广西。龙觐光对在广西招募的4000名新兵,采取随接收随编练的办法,连同从广东省带来的官兵,合共8000人,编为20个营。
民国五年(1916年)3月上旬,龙军分4路,由
百色向云南进攻。龙觐光和其子龙少怡由南宁移驻百色。3月11日,陆荣廷以贵州省宣抚使名义,率兵12个营到达
柳州。3月14日夜,陆裕光在百色城以宴请为名扣押龙觐光部在百色的连以上军官。第二天拂晓,黄自新组织部队突袭龙觐光的司令部,歼灭其卫队营。龙觐光被迫签字。3月15日,陆荣廷在柳州宣布广西独立,向
广东省、
湖南省两路出兵,讨伐袁世凯。
1,第一次粤桂战争
民国九年(1920年)8月11日,旧桂系以护法军政府名义发布攻击
粤军之命令时,粤军大部正驻扎于福建和广东边界。桂军以
沈鸿英为攻粤总司令,中路为桂军
刘志陆部,右路为浙军吕公望部,左路为滇军方声涛部。粤军于
漳州出发,兵分三路反击。
民国九年(1920年)8月16日,双方接战。
粤军接连攻取蕉岭,大埔等地,桂军前锋被击败。浙军观望形势而按兵不动,滇军主动后撤避战,形势对粤军有利。粤军随后攻占
潮汕地区。至8月下旬,粤军攻占
东江地区所属
河源,
海陆丰各县,桂军败退。10月22日,粤军攻占
东江地区重镇惠州。次日,护法军政府主席总裁
岑春煊通电辞职,
陆荣廷以四总裁名义宣布护法军政府解散。并宣布取消护法,与北京政府南北议和。
11月,旧桂系部队退出广东,返回广西,第一次粤桂战争结束。
孙中山自上海返回广州,宣布重组护法军政府,继续
护法运动。民国十年(1921年)4月,南下广州的国会议员召开国会,宣布取消护法军政府,成立
中华民国政府,选举
孙中山为大总统,宣布北京政府为非法,并通电劝告北京政府之“
中华民国大总统”
徐世昌辞职。南北政府对峙之形势继续。
2,第二次粤桂战争
主词条:第二次粤桂战争
民国十年(1921年)6月13日,陆荣廷下令攻粤,南北两路首先入广东省,即占领了
广东灵山、
廉江、
化州、
高州、
怀集、
连山、
阳山等县。6月18日,孙中山下达命令讨伐陆荣廷。20日,孙中山任命
陈炯明为援桂军总司令。22日,主力中路粤军首先向梧州进攻。23日,桂军陈炳焜部巡防队副司令
刘震寰响应粤军,通电与陆荣廷脱离关系。刘震寰率部配合粤军里应外合进攻梧州。26日,粤军占领
梧州。
粤军中路攻占梧州后,即兵分三支。此时,粤军南路黄大伟部已收复高州、化州,迫使桂军黄业兴部败退钦廉,倒戈附粤;粤军北路许崇智部将桂军沈鸿英部击败,克复阳山、连山。沈鸿英遂通电宣称“自治”,脱离同陆荣廷的关系,并将所部改称“救桂军”,自任总司令。
驻湘黔边界的
滇军李烈钧响应孙中山讨伐陆荣廷的号召,称“滇、黔、赣讨陆联军总司令”,率滇、黔、赣军向
桂林、
庆远(今宜山县)、
柳州进攻。湘军
赵恒惕亦派2旅进攻桂林。陆荣廷急电北洋政府派兵援桂,北洋政府自顾不暇,无力相助。7月12日,桂军旅长贲克昭在柳州自称“柳庆救桂军总司令”,脱离同陆荣廷的关系。7月13日,驻桂林的桂军统领
秦步衢自称“桂林救桂军总司令”,脱离同陆荣廷的关系。7月16日,粤军中路攻占
浔州,桂军原驻守梧州司令
韦荣昌率部投降。陈炳焜在南宁通电自行解除广西护军使职务。
民国十年(1921年)7月19日,陆荣廷率由南宁走
龙州。7月21日,粤军攻克
贵县。粤军于8月4日由
韦荣昌等迎接开进南宁。8月13日,李烈钧指挥滇军
杨益谦、
朱培德部,黔军
谷正伦部占领桂林,桂军沈鸿英部败退入湘。滇军
李友勋和
龙云部队分别占领
庆远和
柳州。9月24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下令攻击龙州。9月30日,粤军
黄大伟部攻克龙州。陆荣廷和潭浩明等逃往
越南,后经
香港往
上海。粤军随后占领了广西大部,但许多偏远地区和山区被旧
桂系部队占领,并不断与粤军发生小规模的战斗。
民国十一年(1922年)5月,粤军退出广西。同年9月,陆荣廷由上海经越南入
龙州,收集旧部。民国十二年(1923年)11月,陆荣廷移驻南宁,就任北洋政府委任的“广西全省善后总办”职。
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陆荣廷率陆裕光部约1000余人,经柳州抵桂林。陆荣廷进入
桂林,即派边防军司令谭占荣带领部队驻防
兴安、
全州等地,令韩彩风率部自柳州进占
平乐、
昭平等地。沈鸿英3月下旬,从粤湘桂边境分两路回桂。陆荣廷令韩彩凤、陆裕光部防堵沈军。沈军邓佑文部、邓瑞征部于4月11日进抵桂林。韩彩风、陆裕光部逃回桂林。13日,沈军
邓佑文、
邓瑞征两部将桂林城包围。陈良佐率武卫军1个团从
湖南省驰援桂林,抵大南口,被沈军沈恩甫旅击败,退全州。谭浩明、陆福祥4月下旬分别由
龙州、
南宁率部北上,沈鸿英即调部在黄冕、鹿寨、雒容等地展开大战,谭、陆两部惨败。沈军乘胜追击于6月11日攻占柳州。随后
吴佩孚应陆荣廷的请求,令湘军
赵恒惕派马济率武卫军全部和湘军叶琪旅,由湘入桂,进行武装调停。
民国十三年(1924年)6月中旬,叶琪旅与陈良佐团及陆荣廷部将谭占荣部会攻
全州。17日,沈军沈恩甫旅战败,湘军叶琪旅进占全州。沈鸿英答应停战,于6月下旬撤桂林之围。马济武卫军和叶琪旅退出
全州返回
湖南。8月21日,沈军分3路昭平北上,23日,重将桂林城包围,陆荣廷于24日下午率队由北门撤出桂林,经
灵川、兴安退往全州。
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中旬,在柳城方面被白崇禧打败的韩彩凤残部1000余人来到全州,陆荣廷顷全力向沈军反攻,陆、沈两军在兴安、全州展开激战。21日,沈军攻占陆荣廷的最后据点全州。陆荣廷率残部进入湖南境,于10月9日在湖南省永州通电第二次下野。
民国十一年(1922年)5月以后,粤军和其他外省军相继退出广西,全省形成三大军事力量:一是陆荣廷的自治军,3万多人,散处桂、柳、庆和左、
右江一带;二是沈鸿英军,2万多人,占踞
平乐、
贺县、
蒙山一带;三是李宗仁和黄绍竑的定桂、讨贼两军,不足2万人。
李宗仁和
黄绍竑的军事实力同
陆荣廷、
沈鸿英两军相比,相差甚远。李宗仁和黄绍竑确定统一广西的战略是:先联沈倒陆,后灭沈。
1.联沈倒陆
民国十三年(1924年)4月,沈鸿英将陆荣廷围困在桂林。李宗仁、黄绍竑利用陆荣廷部散处各地,并得沈鸿英的同意,决定将主力集中在
贵县,向南宁进攻。5月下旬,两路分进合击,南宁守军
林俊廷部向
都安撤退;
蒙仁潜部亦撤往左右江的
百色、
龙州等地。
民国十三年(1924年)6月4日,左路军进占南宁。右路军攻击
宾阳、
上林、武呜后,陆福祥部退都安一带。右路军与左路军在南宁会师,成立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兵分3路向柳州和左、右江攻击。右路山李宗仁、白崇禧指挥
夏威、何武、
钟祖培、
韦肇隆等部,并约沈鸿英军
杨子德师和沈锡刚旅进攻
柳州。此时,沈鸿英围攻陆荣廷于桂林,双方相峙未决,
李宗仁、
白崇禧率部乘虚占领柳州。陆荣廷急调韩彩风部回师柳州,白崇禧率部迎击,韩彩风退踞大埔、沙埔。经联军和沈鸿英两军同时压迫,韩彩风部不支,退逃湘黔边界。
民国十三年(1924年)8月下旬,联军基本肃清了陆荣廷在柳庆地区的势力。中路军由
俞作柏指挥所部和蔡振云部,向那马(今马山县)、
都安进攻,
林俊廷率部退
贵州边界,陆福祥率部经
果德逃镇结、
靖西,后只身入
安南(今越南)。中路军遂转向恩隆、百色进攻。占踞百色的刘口福率部投降,右江一带的陆荣廷残部被肃清。左路军
胡宗铎部,沿左江而上,直捣
龙州。盘踞龙州的谭浩清、谭浩澄部,除在
崇善(今崇左)一部份逃窜,一部份投降。8月中旬,左路军进驻龙州,左江一带的陆荣廷残部也被解决。陆荣廷经直系
吴佩孚和湖南省督军
赵恒惕的武装调停而退出桂林,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10月通电再次下野,经
湖南省转赴
苏州。
2.灭沈
陆荣廷下野以后,
桂林、
平乐、
柳州为沈鸿英军所占,在桂林、柳州的陆荣廷残部,多为其吸收,沈鸿英秘密将军队分向
贺县、
柳州、
蒙山3处集中。李宗仁、黄绍竑的定桂讨贼联军占领南宁和左右江之后,立即将主力调回
浔州和
梧州。李宗仁、黄绍竑兵力不及沈军,得驻梧州粤军
李济深的同意,派
陈济棠旅相助。左路首先与沈鸿英军在
武宣激战,沈军主将
邓佑文受重伤,沈军主力被击溃。右路军进攻
贺县后,粤军陈济棠旅不再前进,调回
西江下游,夏威部继续向平乐进攻。沈鸿英军集中兵力在
荔浦的马岭圩向夏威部反攻,夏部伤亡惨重。中路军
俞作柏部攻占
蒙山后增援,将沈军击溃,右、中两路遂联合向桂林进攻,左路收复柳州后,吕焕炎和钟祖培部协同中、右两路会攻桂林,
李石愚部追歼从柳州退出的沈军至贵州边界。
民国十四年(1925年)2月14日,李宗仁、黄绍坎部占领桂林。沈军向桂、湘、粤边境溃退。白崇禧部继续追击,后至
湖南省的
城步、
武冈,将沈军歼灭,沈鸿英只身赴
香港。
3.驱唐
主词条:第一次滇桂战争
当李宗仁、黄绍竑军向桂林沈鸿英军进攻之时,云南省
唐继尧以“川黔滇联军总司令”名义,出兵假道广西赴粤,企图占领两广。滇军进兵广西,分为两路。李宗仁、黄绍竑急电广州军政府派兵援助。
民国十四年(1925年)2月,
滇军龙云率部进逼南宁,
伍廷飏部约1个团退出南宁,龙云前锋直抵
宾阳附近。广州军政府派
范石生军援助,乘船于5月初抵
贵县。黄绍竑率兵由
宾阳以北、
范石生率部由宾阳以南,向龙云的先头部队包围攻击,滇军退守南宁。黄、范两军追抵南宁城下,攻城半月,无法攻破。后唐军
胡若愚部到达南宁,守城滇军遂从城内出击,范石生军和黄绍竑部退到蒲庙圩。黄绍竑部和范石生军渡过
邕江,重将在南宁城的龙云部包围,滇军即回南宁城救援。相峙到滇军往云南撤退时止。
唐继虞军民国十四年(1925年)4月从贵州进入黔桂边,
李石愚率部在边境阻击失利。5月,
滇军吴学显部占领
三江围攻柳州,李宗仁、黄绍竑急电白崇禧率部赶回柳州,同时黄绍竑将
伍廷飏、
钟祖培部从南宁调往柳州,柳州守军突围而出,
吴学显部向沙塘和沙埔退却,与唐的主力会合。随后滇军溃退到长安、庆远,后出
东兰、凤山经凌云逃回云南。
困守南宁城的滇军弃城经
大新、
靖西、镇边撤退回云南。至此,广西遂为新桂系所统一。
1.平乐荔浦之战
民国十八年(1929年)11月,被蒋介石驱赶的新桂系和退入广西的
张发奎第4军联合反蒋,组成护党救国军。约8个师另2个旅,4万多人,进兵广东。 民国十八年(1929年)12月底,桂张联军攻粤失败,粤军进占
梧州,桂张军退守
平乐、
荔浦,粤军向平乐、荔浦进击。此时,新桂系留守后方的第一纵队指挥官
吕焕炎投降蒋介石。黄绍竑率部由
荔浦、
修仁,经象县下
武宣,于1930年1月19日攻占
桂平。同时,分兵一部,协同
张发奎军沿桂邕公路经
柳州、
宾阳攻
贵县。驻南宁的
吕焕炎部营长覃应、杨俊昌、岑建英叛吕倒戈,南宁不攻自破,吕焕炎率余部退守
玉林。民国十九年(1930年)1月下旬,蒋军
朱绍良率
毛炳文、
谭道源、
陈继承3个师进入平乐。梁瀚嵩师于1月29日由荔浦进到栗木,击退蒋军警戒队,第二日击败蒋军一个团,进抵平乐对岸,被蒋军击退。2月2日,蒋军毛炳文和谭道源两师西犯。2月5日、6日,桂军在
荔浦县的马岭、栗木、龙高等地击败蒋军。7日,蒋军分散数处过
漓江,退入八步。10日,蒋军退信都,转往
梧州与粤军会合。桂军停止追击。
2.北流之战
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上旬,桂张联军击溃吕焕炎和击退蒋军后,张发奎沿邕钦路进攻广东省南路的
钦县、
廉州,
化州、
高州等地。黄绍竑则率第15军沿
西江,占领
平南、藤县,留黄梦年师1个团围困玉林的吕焕炎部。粤军陈济棠集中余汉谋、香瀚屏、蒋光鼐3个师,由容(县)苍(梧)公路经
岑溪,
容县向北流挺进,对桂张联军实行中间突破以解玉林吕焕炎部之围。黄绍竑得悉粤军创行动,由
西江急调许宗武师赴玉林,张发奎军则由
高州折回
容县,以截击正在前进的粤不意,粤军已进抵
容县,张军即由陆川转入北流与黄绍竑部会合阻击。黄部和张军遂与粤军在北流展开激战。从2月13日—16日,激战4昼夜,桂张联军退
贵县隔
郁江防守。
3.衡阳之战
民国十九年(1930年)5月,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率部入湘,响应
阎锡山、冯玉祥进行反蒋中原大战。张发奎第四军为先头部队,击溃何健湘军,长驱直入长沙,兵指岳阳。然而联军尾部的黄绍竑第十五军没有跟上,在衡阳被粤军先到堵截,于是第四军与第七军被迫回衡阳接应第十五军。双方在衡阳展开大战,张桂联军大败,退回广西。
4.南宁之战
蒋介石任命云南省
龙云为讨逆军第十路总指挥,派兵从后方攻击桂军。龙云以卢汉为前敌总指挥,率卢的第98师,朱旭的第99师和张冲的第101师,约1.9万人,于6月间分两路入
广西。卢、张两师由入
百色,沿右江而下;朱旭师由
富宁入
靖西,沿
左江而下。两路军于7月18日进抵
南宁近郊。桂军师长、守备司令韦云淞固守南宁城待援。
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13日,桂张联军由湖南败退回
桂林。湘军和粤军分途向桂张联军进逼。8月初,桂张联军以梁朝玑师守桂林,主力移驻
柳州。此时,粤军余汉谋师和李杨敬师从
平乐、
阳朔向南推进,余汉谋师占
贵县,8月26日占
宾阳,切断柳州通往南宁的公路。桂张军避开
宾阳的粤军,绕道上林、武鸣急进,进攻南宁滇军,先解南宁之围。 民国十九年(1930年)9月28日,白崇禧率3个纵队从
柳州出发。10月13日凌晨,白崇禧率部向围困南宁城的滇军发起攻击,滇军向
右江败退。10月23日,白崇禧又率张发奎和杨腾辉两军追到平马,滇军退回
云南。占踞宾阳的粤军余汉谋部撤到
贵县。李宗仁将总司令部由
柳州迁往
南宁。1931年4月,李宗仁、白崇禧与广东省陈济棠释嫌修好,合作反蒋。湘军和蒋军先行退出桂境,5月中旬,粤军亦退出广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夏,
中央苏区红军反对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受挫。7月,红军第六军团9000余人,作为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的先遣队,退出湘赣根据地,突围西征,9月2日至10日,途经
广西灌阳、
全州、
资源县境。11月,红军第一方面军7万余人又路经广西边境,11月25日进入广西,12月13日离桂。蒋介石命令西路军总司令(后改为“追剿军”总司令)何健、粤军陈济棠部和新桂系军李宗仁,共派出26个师约30万人,进行围追堵截,企图在湘桂边境消灭中央红军。
1.追击红六军团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8月11日,红军第六军团到达湘桂交界的
桂东地域。西路军总司令何健急令5个师的兵力在湘传边境尾追防堵。新桂系军队为防止红军进入广西,以第7军军长廖磊指挥驻在桂林的第19师向桂湘边境开进,防守
富川、
龙虎关一线。8月23日,红六军团进抵
湘江东岸的
湖南省零陵地域,准备抢渡湘江。廖磊又调驻柳州的第24师的第70团进驻
平乐,军独立团进驻
荔浦。
9月3日,红六军团前锋向文市挺进,占领灌江浮桥。桂军即在各地大量征用汽车调动部队。红军迅速渡过
湘江,进入今资源县的西延山区。9月10日,红六军团全部离开广西进入
湖南省城步县的蓬洞。
2.追击红一方面军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1月,红军第一方面军继红六军团长征路过广西边境。桂军在10月上旬沿
湘江、
漓江的西岸线布防。11月中旬末,李宗仁、白崇禧在桂林召开“防剿”军事会议,确定白崇禧在桂林负责统一指挥。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1月22日,红军第一方面军攻克
湖南省道县。桂军22日撤离湘江防线。25日,红军乘虚进入广西灌阳。11月28日至12月1日,桂军2个师又1个团和新圩截击红军后续部队,1个师在
兴安县光华铺与红三军团的1个师激战。经过3天3夜激烈战斗,红军以重大代价掩护机关部队渡过湘江,向越城岭及其以西的两延区前进。
红军渡过湘江后,桂军重新进行编组,白崇禧令第15军副军长夏威为第1追击队指挥官,下辖2个师,追击红军左、后方;以第7军军长廖磊为第2追击队指挥官,下辖2个师,进驻
龙胜。12月13日,红军离开广西进入湘西南,桂军停止追击。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中,桂军参加
淞沪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
桂南会战、
桂柳会战和桂柳反攻作战。
1.省外抗战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月,李宗仁在广州发表“焦土抗战”谈话。桂系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征集新兵10万,先后编成2个集团军、1个军团:第11集团军,总司令为李品仙。第21集团军,总司令为廖磊。第8军团,军团长为夏威。不久,廖磊,李品仙两集团军取道湖南,开赴抗日前线。10月中旬,桂军廖磊部陆续赶到淞沪战场,参加了淞沪会战。沪、宁失陷后,桂军退守江北,归第五战区李宗仁指挥。
5月上旬,津浦路南面的日军为排除其侧翼时常被国军突击的危险,以主力配合大量装甲部队和飞机,向西部发动闪电式推进,迅速攻占合肥。李品仙的第11集团军被迫西撤,退守大别山外围的六安县。
日军进攻得手后,继转向据守淮河中流一带的廖磊的21集团军之第7、第48军防地发动猛攻,防守淮河两岸和田家镇、风台县、寿县、正阳关等重要据点的桂军,唯恐遭优势敌人的围歼,在稍事抵抗后自动弃守阵地,向西退去。
10月中旬,第五战区部队被迫向鄂北撤退。而原驻守于大别山的第21集团军则被留下来,在廖磊的领导下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廖磊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 10月病逝。廖磊死后,李品仙继任领导21集团军,第11集团军总司令则由黄琪翔充任。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 2月,李宗仁就任安徽省主席,桂系势力扩张到了安徽。除被日军占领的平原地区,桂系控制了以大别山区为核心的安徽省大片地区,但桂军疏于防护,布防空虚,民国三十一年(1943年),日军第3师团第68联队绕过桂军布防的松子关等重要关口,突袭安徽临时省会立煌县,制造了立煌惨案。随后桂军配合日军多次与新四军发生冲突,参与制造了
皖南事变。
2.省内抗战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1月15日,日军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等部队3万余人,在钦州湾登陆,进攻广西。日军登陆后,很快突破了桂军防线,于24日占领南宁,并随即占领了南宁的外围战略要点高峰隘和昆仑关。桂军第31军和第46军参与了桂南会战,但仍以保存实力为主。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日军从4月开始,向豫湘桂粤等地区发动了新的战略性进攻(桂柳会战、广西会战)。留驻广西的桂军为第31军和第46军。白崇禧为保存桂军实力,以“机动作战”、“攻势防御”和“依城野战”为借口,改变了蒋的方案,将桂林守军由两个军改为两个师,桂林、柳州未经激烈战斗陷于敌手。日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即占领了广西大部分地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4年)4月下旬起,驻桂日军陆续北调。5月初,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命令驻桂西、桂北的张发奎第2方面军和汤恩伯第三方面军,向驻桂日军发起反攻。在收复广西的桂柳反攻作战中,桂系留守广西的军队第46军参加了战斗,克复南宁,收复柳州、桂林、全州、梧州等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上半年,国民党缩编军队,新桂系军队留存的3个军,整编为3个师,下辖9个旅。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整编第46师参加山东省
莱芜战役,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同年下半年,重新成立整编第46师,师长
谭何易,辖3个旅。下半年,新桂系扩编部队,建立第3兵团。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下半年,新桂系将整编师改名为军,军以下改师,取消旅。
1949年1月,组建第126军,军长张湘泽,辖3个师,隶属第3兵团。是年春,建立第10兵团,司令夏威,后为徐启明。同时,建立第56军,军长
马拔萃。蒋介石、桂系双方在败退之际产生南撤之争。蒋介石计划退往台湾;桂系企图撤退入粤割据两广,迫不得已时退守海南岛。
1949年9月,第7军军部、第171师、第172师和第48军的第176师,在湖南省
衡宝战役中被解放军歼灭。同年10月,在桂林重建第7军,整补第48军。12月2日,野战军第39军迫近南宁,白崇禧及3个兵团残部数万官兵和眷属,从南宁沿邕钦公路南下,6日,野战军第14军赶到钦州歼灭了白崇禧总部及直属部队12000多人。11月30日至12月2日,粤桂边纵队第一支队配合野战军第14、15、43军在博白歼灭白崇禧部第三兵团2万多人。
主要将领
军事体制
旧桂系
旧桂系军队是以陆荣廷、谭浩明、陈炳焜、沈鸿英为首,治军循清末旧规旧章。部队编制番号大,人员少,武器杂。各级官佐用人唯亲,形成了一个以拜把关系、裙带关系和乡亲关系结成的封建宗法性的武装集团旧桂系军队存在14年,其间占驻广东省5年,民国十年(1921年)被孙中山的援桂军打垮后,残部互相割踞,称自治军,混战4年,最后为新桂系军队消灭。
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后,广西在桂林建立“都督府”,掌管全省军政。民国元年(1912年)2月都督为
陆荣廷。都督府下设军政司,具体负责指挥管理军队事宜,
陈炳焜任军政司长。
民国二年(1913年)4月,“都督府”改为“督军署”,设南宁,陆荣廷任督军。督军署设参谋长,初为
林绍斐,后为
崔肇琳,下设秘书、参谋、副官、军需、军械、军医、军法等处。
民国三年(1914年)7月,在督军署下设镇守使,在桂林、龙州两地建立镇守使署,负责管理驻地部队,维护当地治安。陆军第1师师长陈炳焜兼任桂林镇守使,陆军第2师师长
谭浩明兼任龙州镇守使。
民国四年(1915年)4月,增设桂平镇守使署,
林绍斐任镇守使。同年9月林调职,由莫荣新继任。
民国五年(1916)年7月,陆荣廷调任广东省督军,陈炳焜接任广西省督军。民国五年(1916年)10月,
林俊廷继陈炳焜为桂林镇守使,
韦荣昌继莫荣新为桂平镇守使。
民国六年(1917年)4月,陆荣廷任两广巡阅使,陈炳焜任广东省督军,谭浩明任广西省督军。后
陈炳焜、
谭浩明任广西省督军,莫荣新任广东省督军。
民国十年(1921年)7月,裁撤各镇守使署。
民国二年(1913年)4月,都督陆荣廷改编全省军队,将全省一部分巡防队和留存新军改编成立陆军2个师1个混成旅,将其余巡防队设7个统领统率。11月,将全省水师4个军改组为3个水上警察厅。第1军改组为梧州水上警察厅,辖桂林、昭平两分署。第2军和第3军改组为浔州(今桂平)水上警察厅,辖柳州、贵县(今贵港市)两分署;第四军改组为南宁水上警察厅,辖驮卢、平马两分署。民国二年(1913年),全省陆军人数包括2个师1个混成旅和各统领统率的部队,总共36500人。
民国五年(1916年)护国战争期间,北洋政府袁世凯任命
陆荣廷为贵州宣抚使,陆荣廷以出兵攻滇为名,向袁世凯索得军饷100万元,5000支枪,扩编成立陆军第3师。同时,将拥护袁世凯的
龙觐光部8000人缴械,扩编成立武卫军和边防第1师。陆军第3师师长莫荣新,辖2个旅4个团;武卫军司令马济,辖10个巡防营;边防第1师师长马鋆,辖2个团4个营。5月,在广东省肇庆成立的军务院,把广西参加护国战争的部队统一编为护国军,军设总司令。
民国六年(1917年)至民国九年(1920年)进行护法战争时,陆荣廷乘机大力扩充军队,将驻广西的部队扩编为3个军,是时,旧桂系共有7个军1个独立师,约9万人。
民国九年(1920年)8月,粤军
陈炯明奉
孙中山之命从福建省回师广东,驱赶驻粤桂军,旧桂系军队败退回广西。(1921年6)月,孙中山出师北伐,先入桂讨伐陆荣廷。同年9月,陆荣廷军大败,其残部除分散逃匿外,投诚部队番号改为广西陆军第1师,师长
刘震寰,直属于孙中山大总统府陆军部。
民国十年(1921年)11月,广西省长公署成立军政处,协助省长
马君武处理全省军务,林伯棨为处长。从民国十一年(1922年)4月1日起,所有广西的部队,除陆军第1师外,番号一律改称“广西警备军”,共有10路。
民国十一年(1922年)4月,陈炯明背叛孙中山,驻广西的粤军撤出广西,原来散处各地的旧桂军残部,纷纷起来号称“自治军”,全省自称“自治军司令”的有10多个。
刘日福自称“广西自治军第1路总司令”,
李宗仁自称“广西自治军第2路总司令”。各路自治军首脑
刘日福、
李宗仁、
陆福祥、
陆云高、
蒙仁潜等在南宁开会,协商组织“广西自治军临时军务处”,为广西临时最高军事机关。后自治军各首脑公推林俊廷为“广西自治军总司令”,自治军临时军务处撤销。
民国十二年(1923年)1月,全省部队有:广西陆军第1师,师长刘震寰;各路警备队(约10个营),兼总司令
刘震寰;林俊廷部7个旅,总司令
林俊廷;李宗仁部1个旅,旅长
李宗仁;沈鸿英部2个旅,司令
沈鸿英(沈鸿英另有一部份部队在广东省);桂林自治军1个旅,司令梁华堂,以上兵力总共38000多人。11月,陆荣廷从龙州抵南宁,就任北洋政府委任的“广西全省善后总办”职,收拾旧部约2万多人,企图重新统治广西。所属部队驻
南宁、
柳州和左、右江一带。
民国十三年(1924年)3月,孙中山委任
沈鸿英为广西建国军总司令,辖4个师,约1万多人,从湘粤边境回桂。
旧桂系军队兵员的补给和扩充,无专门兵役工作机构负责,也无固定的制度,兵员无年龄限制,根据需要,随缺随补随扩。扩补兵员方式,主要是招募。先划定招募地区,指定招募官,然后在招募地区设招募站,广贴招募布告。根据招募人数的多少,再给招募官进行委任,够1营人委为营长,够1团人委为团长。民国五年(1916年),莫荣新在其家乡桂平和梧州一带招募12000多人,组建陆军第3师。其次是招抚。即招抚土匪后,将匪兵补入或扩充部队。民国五年(1916年),陆军模范营在
扶南县(今属抚绥县),招抚土匪200多人,除匪首外;其余都补入部队。第三是收编。即收编投降的部队。民国五年(1916年),陆荣廷将
龙觐光的部队8000人缴械,收编组成1个武卫军和1个边防师。
新桂系
新桂系军队先是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为首;民国十九年(1930年),黄绍弦投靠蒋介石以后,则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为首。新桂系军队是从旧桂系军队脱胎出来的,
李宗仁、
黄绍竑、
白崇禧和黄旭初,是旧桂系军队中的营连长。新桂系军队是国民党军队中一支战斗力较强的队伍,在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中,不但没有被被消灭,而且能够几落几起,控制着几个省的地盘。最后于1949年底,同国民党在大陆的政权一起覆灭。
民国十三年(1924年)7月,在南宁成立广西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同年11月,广西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取消,改为广西全省绥靖处。
民国十四年(1925年)7月,统一广西后,9月,改为广西全省军务督办公署。
民国十五年(1926年)4月,在南宁建立国民革命军第7军司令部。6月,李宗仁率领第7军4个旅8个团参加
北伐,后方仍以广西全省军务督办公署处理军务。
民国十六年(1927年)9月,留守广西的部队在南宁建立第15军司令部,全省军务督办公署取消。
民国十八年(1929年)4月至6月,新桂系在湖北省武汉地区的部队,被蒋介石瓦解,蒋介石任命李明瑞、杨腾辉为广西编遣区正、副特派员。在
南宁设立编遣区特派员公署。冬,黄绍竑、白崇禧、李宗仁相继潜回广西主政,在南宁建立“护党救国军总司令部”。
民国十九年(1930年)4月,李宗仁与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联合反蒋,护党救国军总司令部改为“中华民国陆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
民国二十年(1931年)6月,粤桂联合反蒋,新桂系在南宁恢复“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1928年5月,新桂系在湖北省武汉成立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1929年4月,被蒋介石明令撤销)。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9月,在省会桂林成立广西绥靖主任公署。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2月,第4集团军总司令部改为“第五路军总司令部”,总司令部设桂林。第5路军总司令部和广西绥靖主任公署是两个番号一个办事机构。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3月,第5路军总司令部撤销。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广西绥靖主任公署撤销。同年9月1日,在
百色成立广西省保安司令部,后迁桂林。
1949年5月1日,撤销广西省保安司令部,成立桂林绥靖主任公署。
民国十三年(1924年)11月,孙中山命令将李宗仁的定桂军改名为广西陆军第1军,军长
李宗仁,参谋长黄旭初,下辖6个纵队1个统领1个独立旅;将
黄绍竑的讨贼军,改名为广西陆军第2军,军长黄绍竑,参谋长白崇禧,下辖6个纵队2个边防司令7个游击司令。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成立中国国民革命军第7军,军长李宗仁,党代表黄绍竑,参谋长白崇禧,辖9个旅18个团另2个独立团1个入伍生团,总人数37500人。
民国十六年(1927年)夏,成立中国国民革命军第13军,军长白崇禧(兼),辖2个师1个教导团。9月,在南京成立中国国民革命军第19军,军长
胡宗铎,辖3个师。第7军留守广西的部队组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15军,军长
黄绍竑,辖3个师。12月,在武汉成立中国国民革命军第18军,军长
陶钧,辖3个师。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西征收编
唐生智部3个军。4月,李宗仁任中国国民革命军第4集团军总司令,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第四集团军下辖16个军9个独立师,而新桂系直接掌握和控制的部队只有:第7军、第8军、第12军、第13军、第15军、第18军、第19军、第36军等8个军23个师。第四集团军总人数约30万人。7月,
蒋介石、
冯玉祥、
阎锡山、
李宗仁等人在北平召开裁军会议,通过了“军事整理案”,决定取消集团军和军的编制,以师为最高单位。第四集团军自行裁军缩编。至12月,缩编为13个师。
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国民党统一全国军队,第1师改称第14师,师长张定璠;第2师改称第15师,师长
夏威;第3师改称第16师,师长
胡宗铎;第4师改称第17师,师长
陶钧;第8师改称第51师,师长
李品仙;第9师改称第52师,师长
叶琪;第10师改称第53师,师长
廖磊;第12师改称第55师,师长
程汝怀;第13师改称第56师,师长张义纯。每师均辖3个旅。4月至6月,蒋介石将新桂系倒戈的部队编为第15师和第57师,分别以李明瑞、杨腾辉为师长,并将2个师船运经
上海、
广东回桂。
民国十八年(1929年)9月,广西部队有:第15师师长李明瑞,第57师师长杨腾辉,新编第16师师长
吕焕炎,新编第1旅旅长蒙志。11月,黄绍竑,白崇禧、李宗仁相继返回广西,恢复第7军和第15军。第7军军长杨腾辉,辖2个师。第15军军长黄绍竑,辖2个师。是年冬,建立护党救国军,总司令李宗仁,副总司令黄绍竑,前敌总指挥白崇禧,辖第3路军和第8路军。10月,张发奎率领第4军由湖北省宜昌到广西,共同反对蒋介石,民国二十年(1931年)12月开始离桂,辖3个旅。第8路军总司令李宗仁(兼),辖2个纵队6个师1个独旅。
民国十九年(1930年)4月,改番号为中华民国陆军第1方面军,总司令李宗仁,副总司令黄绍竑,总参谋长
白崇禧,参谋长陈翰誉。辖第1、2、3路3个军另4个师。
民国二十年(1931年)6月,恢复建立国民革命军第4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副总司令白崇禧,参谋长
叶琪。下辖第4军,军长
张发奎,辖2个师1个教导团;第7军,军长
廖磊,辖2个师1个教导团;第8军,军长
李品仙,辖2个师1个教导团;第15军,军长黄旭初,辖1个师1个教导团;第39军,辖2个师3个独立旅。12月,开始裁减改编部队,由原来的40个团裁减至14个团,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2月完成。裁减后部队:第4集团军辖第7军,军长
廖磊,下辖2个师;第15军,军长
夏威,下辖3个师。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7月统计,第7军总人数12335人,第15军总人数16320人,两军合计29155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6月,两广发动“六·一”运动,主张反蒋抗日,动员扩编部队。第4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副总司令白崇禧,总参谋长李品仙。9月,蒋桂和解,第4集团军缩编为2个军1个独立师。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2月,第4集团军番号改为第5路军,总司令
李宗仁,副总司令
白崇禧,总参谋长
李品仙,下辖第7军,军长廖磊,辖3个师;第48军军长夏威,辖3个师。另外,总司令部直辖第176师,师长
区寿年。7月,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新桂系扩编部队。9月,建立第11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10月,建立第21集团军,总司令
廖磊,辖第7军,军长周祖晃;第48军军长
韦云淞。此时,第10集团军只辖第31军3个师。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建立第84军,军长
覃连芳,辖2个师,第188师师长刘任,第189师师长
凌压西,隶属第11团军。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建立第46军,军长
夏威兼,后
何宣接任,辖3个师,第170师师长
黎行恕,第175师师长
莫树杰,新编第19师师长黄固。2月,建立第16集团军,总司令
夏威。第46军隶属第16集团军。3月,第五路军番号撤销。10月,第11集团军和第21集团军合并,第11集团军番号撤销。第21集团军,总司令
李品仙;第48军军长
区寿年;第84军军长
莫树杰。第31军士兵拔给以上各军,军官由军长
韦云淞从
湖北带回
广西重建,隶属第16集团军。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撤销第31军;4月,撤销第16集团军;11月,撤销第84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上半年,国民党缩编军队,新桂系军队留存的3个军,整编为3个师,下辖9个旅。第7军整编为第7师,师长
张淦,辖3个旅;第46军整编为第46师,师长
韩炼成,辖3个旅;第48军整编为第48师,师长张光玮,辖3个旅。每个整编师人数2万多人,3个整编师共7万多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下半年,第21集团军改组为第八绥靖区,司令官
夏威,下辖整编第七师、整编第48师。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整编第46师参加山东省莱芜战役,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同年下半年,重新成立整编第四十六师,师长
谭何易,辖3个旅。是年下半年,新桂系扩编部队,建立笫3兵团,司令
张淦,下辖整编第七师,师长钟纪。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下半年,新桂系将整编师改名为军,军以下改师,取消旅。
1949年1月,组建第126军,军长
张湘泽,辖3个师(第304师,第305师,第306师),隶属第3兵团。是年春,建立第10兵团,司令夏威,后为徐启明。同时,建立第56军,军长
马拔萃(辖3个师)。
1949年9月,第7军军部、第171师、第172师和第48军的第176师,在湖南省衡宝战役中被解放军歼灭。同年10月,在桂林重建第7军,整补第48军。1949年10月底统计,第3兵团总人数4.5万人,第10兵团总人数7.8万人,两个兵团合计12.3万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9月,建立广西绥靖主任公署,主任李宗任,副主任白崇禧,参谋长
张任民,辖2个独立旅,第13独立旅旅长
海竞强,第14独立旅旅长
梁津。每旅辖2个团。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建立省军管区司令部;司令李宗仁,黄旭初兼副司令,下设3个师管区12个团管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全省建立12个区保安司令部。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改为8个保安司令公署,均与所在的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合并办公,隶属于广西绥靖主任公署。全省保安部队有4个独立团、1个特务团和14个保安大队。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撤销广西绥靖主任公署。同年9月1日,成立省保安司令部,黄旭初兼司令,副司令
张任民,参谋长姚槐。后张任民被免职,
莫树杰继任副司令。同年10月,全省保安部队缩编为4个保安团和10个保安大队。同年12月,全省保安部队人数,官佐1031人,士兵7756人,合计8787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全省保安部队整编为4个保安总队和1个独立大队。同年12月,全省保安总队增至6个。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冬,全省保安总队改称保安团,扩充为10个团和5个特别营。1948年12月,10个保安团共有官兵17244人。
1949年5月1日,撤销广西省保安司令部,成立桂林绥靖主任公署,主任李品仙,副主任黄旭初、
莫树杰、
甘丽初、周祖晃。10月,裁撤省军管区司令部,兵役业务由桂林绥靖主任公署接办。全省建立6个军政区。同时,将全省保安部队扩充为6个团、10个独立团和7个独立营。建立桂北纵队,司令
莫敌,辖2个师,第1师师长李光汉,第2师师长马瑾民,归桂北军政区指挥。
新桂系军队政治工作,是从民国十五年(1926年)6月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开始建立的。民国十六年(1927年),同蒋介石一起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政治工作一度瘫痪,后逐渐恢复。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学习美军,取消政治工作。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跟随蒋介石进行内战,继续恢复政治工作。
新桂系为了培植和扩充自己的势力,重视开办军校。部队成立初期,黄绍竑、白崇禧在
梧州开办“干部养成所”,李宗仁在
玉林开办“干部教练所”。建立正规军以后,总司令部办了如下军校。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分校从建立到撤销,历时14年多,共办15期。第一分校改名为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后,其中第9期改为第14期,最后1期为第20期。从民国十五年(1926年)5月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2月止,学员生毕业人数为10824人。
广西航空学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4月,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航空学校在柳州成立,不久改名为广西航空学校。
第四集团军教导总队,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春,在
龙州县开办。共办八期,第一期至第三期在龙州县开办,第四期在上思县结业分配,第五期至第八期在南宁西乡塘开办,抗战后期结束。
民国十九年(1930年)以前,新桂系军队兵员来源主要是采取收编旧部和进行招募等办法。民国十九年(1930年),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重新主政广西,提出“寓将于学、寓兵于团、寓征于募”的敢策。同年4月,开始在全省推行民团制度,兵员从民团中进行征调。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国民政府颁布《兵役法》,广西颁布《兵役法广西施行条例》和《现役兵征集细则》。同年广西全省试行征兵。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7月,实行第二届征兵。第一、二届征兵,均照寓征于募的办法办理,即对应征的壮丁,先从自愿服兵役者中挑选,遇到不足或出现多余时,则用抽签的办法确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开始彻底采用征兵。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2月,省政府公布了《兵役法广西施行条例修正草案》和《现役兵征编办法修正草案》。
新桂系为了扩充实力抵御蒋介石,以巩固其割据局面和统治,从民国十九年(1930年)至(1940年)编练民团。民国十九年(1930年)4月,设立省民团总指挥部,是为全省办理民团之始,至(1940年)6月,各级民团组织一律裁撤。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8月,曾经要求各县恢复过民团组织,但多是有名无实。
军事训练
旧桂系
旧桂系的正规部队,军、师设参谋长,军、师领导机关设参谋处,团配参谋人员,掌管部队的精神教育和军事训练。精神教育,主要是给官兵印发“大总统训词”和“军人训条”。要求每个官兵死记熟背,劝谕军人“爱国家”、“崇气节”、“知廉耻”、“守信义”、“团结御侮”等等。其次是各级直属长官进行训话,时问不固定,要求每个官兵要忠于“陆老帅”、“谭督军”和绝对服从上级。当时,官兵都以“绝对服从”为武德,以“不过问政治”为清高。
军事训练,分军官训练和士兵训练。
新桂系
新桂系军队军事训练,按照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颁布的典(步兵操典)、范(射击教范和筑城教范)、令(野外勤务令)和四大教程(战术学教程、兵器学教程、地形学教程和筑城学教程)进行。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以前,学习日本军队,按照日本军队的训练方法进行。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以后,部队增加了美式装备,并派遣一部份军官到印度加尔各答和在桂林的“东南干部训练团”,接受美国军队的新战术和新武器训练,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基本上是按照美国军队的进行。
各级训练机构设置,在各级参谋长的统一领导和管辖下,总司令部、军和师的领导机关,都设有参谋处或室,具体负责军事训练业务,团由团附主管。每年从上至下制订军事训练计划,召开军事训练会议,并设教育督导委员会督促实施。
训练主要在团的范围内进行,重点是连以下训练。训练时间比例:军事占90%,政治占10%。军事训练分学术两科,军官学科占70%,术科占30%;士兵学科占30%,术科占70%。
根据训练对象,分军官训练、军士训练、列兵训练和新兵训练。
军需补给
旧桂系
从督军署至军、师,各级在参谋长统二管辖下,设立军需、军械、军医部门,编置专业技术人员,采取薪饷、服装、枪械由上级机关统一购置发放。主副食是由上级机关给各基层、单位发给现金,就地采购。
1.薪饷
民国元年(1912年)月支:统领600—800元,分统,帮统800元,督带150—250元,管带200元,哨官33元,哨长24元,书记长30元,司书生9元,号目7元8毫,护目7元2毫,号兵6元3毫,护兵6元2毫,什长7元,正兵6元2毫,长夫和伙夫5元。
民国六年(1917年)至民国九年(1920年)月支(广西纸币):少将800元,上校240元,中校180元,少校120元,上尉645己,中尉40元,少尉32元,准尉24元,上士文书12元,中士班长8元,下士班长7元5角,上等兵7元2角,一等兵7元,二等兵6元6角。在薪饷发放中,层层多报员额,各级“吃空额”情况突出。
2.服装
军官服装,发给经费,个人按规定购置。士兵服装,统一订制,夏天每人发紫花布单军服1套,麻布蚊帐和夹被各1床;冬天发土布军棉衣1件。每人每月发草鞋1、2双。民国六年(1917年),成立陆军模范营,士兵另发衬衫1件,布袜、帆布鞋各1双,水壶、饭盒各1个。
3.军械
督军署设军械处,负责统一计划和购置。另在南宁设军械总局,桂林、梧州、柳州、桂平、龙州设军械分局,负责枪械储存和修理。枪械来源:
向北洋政府请领,民国四年(1915年)征滇,北洋政府拨发枪5000支;民国十年(1921年)攻粤,北洋政府拨发枪5000支。
从广东省兵工厂调用,民国四年(1915年)旧桂系军队占领广东省后,陆荣廷派义子
马济任石井兵工厂厂长,将所生产的枪弹全数调回广西。
向
日本和
德国购买,民国五年(1916年)
岑春煊帮助陆荣廷从日本购回枪枝5000支。旧桂系军队武器很杂,有粤造、汉造和日本、德国造等。
4.军医军运
旧桂系军队建立初期,团营配有中医医佐,后配有西医医佐。民国六年(1917年)
护法战争时,湘粤桂联军总司令部建有陆军野战医院。军运主要靠挑夫,除每连配有挑夫10余名外,经常强拉民夫,挑运弹药和长官行李公文。
5.军费及其来源
民国元年(1912年),广西全年财政预算总收入为250万元,仅军费支出就达350万元,不敷100万元。民国十年(1921年),总收入350万元,仅军费支出550万元,不敷200万元。军费来源:
征收鸦片烟税,允许本省烟商向
云南、
贵州两省购进鸦片,鼓励云贵烟帮贩运鸦片经广西运销
广东、
湖南等省,或在广西销售。当时鸦片每100斤征收过境通行税纹银230两,转运广东的鸦片每年提供税款纹银达350万两。
征收赌捐,允许公开设赌,征收税金。
滥发纸币,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十年(1921年)发行纸币2790万元。民国十一年(1922年)军饷无着,又发行军用票(1元额)30万元。
“以粤养桂”,民国五年(1916年)占领广东省后,将广东省造币厂所出毫洋全部运回广西,并强行向广东省中国银行提取现款,致使广东省银行停止兑现,纸币贬值。民国九年(1920年),旧桂系军队从广东省退回广西时,向广州商团一次勒索150万元。五是借外债。民国四年(1915年)至(1919年),向
日本借款1500万日元。民国五年(1916年)至民国九年(1920年)向英国借港币410万元。这些贷款,全部用于军事。
新桂系
在各级参谋长统一管辖下,军以上司令部设经理处、军械处和军医处,师司令部设经理、军医处或室,团本部设军需、军医主任。
1.官兵薪饷
新桂系统一广西期间,官长不论高低,每人每日一律发伙食费小洋4角,士兵每人每日2角。各单位主官,除另发少数“公费”外,别无其他津贴。上述薪饷的发给,依当时全省和全国的财政收入情况,有时按标准十足发给,有时几折发给。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中央确定发“国难薪”,从军官到士兵均降一级发薪。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至1949年,国民党的币制,有金圆卷、银圆卷、银元,等等,纸币严重贬值。1949年4月以后,纸币已无法通用,改发银元,少将月发银元21元。
2.给养
主食(包括米、面),原规定由上级机关发给代金,当地军粮机关游助,部队就地自行采购。后因粮食涨价,部队月领的粮食代金不能购买所需粮食,遂规定部队机关按月将实有人数列册,连同所领的主食代金,送交当地政府粮食部门代购,超过部分由省政府垫付。
民国三十年(1941年),国民党行政院推行田赋,征收实物,开始由军粮机关以实物拨付各部队。副食则随同每月官兵薪饷进行发放。民国三十年(1941年),官兵副食费每月每人4元(国币)。1949年4月,官兵每月每人副食费银元2元。
3.被服
民国二十年(1931年)以前,统一由总司令部经理处派人在广东省广州定制。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梧州设立被服厂,开始自行制作。总司令部颁发《服装给予条例》,以军(独立师)经理处为承制服装单位,派专员到厂督办。军官服装统一制式,由自己从薪饷中抽款购买。士兵则由上级机关拨发。
4.军械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前,自行设立工厂以谋自给。自行建立的军工厂有:藤县翻弹厂,从
香港购买外国过期或多余的子弹进行翻造;梧州制药厂,自制无烟火药和黄色炸药;梧州步枪手榴弹制造厂、广西机械厂(后改名柳州飞机修理厂)。广西机械厂,是以修理枪械、飞机为主,买英国零件装配飞机,并制造手榴弹和迫击炮弹。还有南宁兵工厂,制造轻重机枪、步枪、驳壳枪和手榴弹;广西硫酸厂,附设硝酸厂;橡胶厂,制造防毒面具,胶轮和军用雨衣等。自行制造供应不足时,从香港向外国购买。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白崇禧每年向德国订购新式步枪1万支,已购进5万支,购进钢盔5万顶,自动步枪1000支。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统一于国民政府后,自行设立的军工厂全部移交给国民政府兵工署管理。此后,军械弹药都由兵工署供应。但向兵工署请领时往往七折八扣,所得甚少,而且多是旧杂式武器,官兵怨气甚多。
5.军医
军建野战医院,师设医务室和卫生队,团设医务所和担架排,营、连配有医士。战时,师卫生队和团担架排运送伤员,人员不敷需要时,动员当地民众协助运输。全省在南宁建立了广西军医院,后改为南宁军医院,并在柳州设立军医院。此外,规定
桂林、
梧州地方的医院,负责接收军队中的伤病员。
6.军运
抗日战争前,主要是夫运,连队配输担兵。附带有船和车运。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有新旧小汽车18辆,“安宁”、“飞鹰”、“济宁”、“静安”等军轮5艘。战时征用民车民船。
抗日战争时期,团配辎重连,师配人力辎重或骡马辎重兵营。军、师和战区设兵站,用人力、畜力,车船负责把各种物资运至前线部队。
抗日战争胜利后,新桂系军队所辖地区设立补给司令部,战地的军设立兵站,担负军运工作。
7.军费及其来源
当时(1926年至1928年)广西的军队绝大部分,不是北伐出发长江流域,就是进驻广东境内,军费都是由当地供给的。留省的军队有限,政府的机构也简单,财政收支是平衡的。广西的军队初到广东的时候军饷都是广西带来的,后来因广西货币在广东不能通用,每月才由广东补助20多万元(到1929年才增加到30几将近40万元)。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至民国三十年(1941年),新桂系军队军费支出平均每年约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40%。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全省收入统计表为3100万元,而
烟土税就占了1588万元。以每千两五百元计,就知道这年由广西经过的烟土在三千万两以上。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全省总收入是50906156元,总支出是52481597元,其中军费支出是21117961元,占总支出的40.24%。军费来源,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以前,一是禁烟罚金,即收取烟土过境税和烟灯捐。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禁烟罚金占全省总收入的35.48%;二是饷捐,即军饷的捐款。在梧州专设饷捐局,凡出入广西各口岸的货物,无论海关是否抽收关税,都缴纳与统税同样税率的饷捐。以后,民国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等年,虽略有减少,但总在一千万元以上,也就是说烟土在广西运销的数目在二千万两以上,民国二十五年忽下降到四百多万。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饷捐占全省总收入的10.66%;三是防务捐,即赌捐。当时全省城市乡镇赌馆林立,招商承包,按期缴送税款。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赌捐占全省总收入的5.71%;四是田赋。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田赋为全省总收入的13.93%。1935年,蒋桂矛盾激化,蒋介石对桂系采取封锁政策。滇黔两省烟土改道武汉,不再通过广西,广西烟土税收入大减,1935年烟土税收入减少到1934年的1/2,1936年则锐减至不到1/3。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以后,国民党中央开始对广西军费进行补助。新桂系军队的军需供给,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以前,基本上是自筹自给。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统一于国民政府以后,主要由国民党军委会机关进行拨补,但由于新桂系军队非国民党蒋介石嫡系,仍需自筹一部份,以补不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月起,每月补助广西军费40万元,全年为480万元。以后根据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陆续进行调整,但仍需省财政进行补贴。
历史影响
桂军发迹于第一次国民革命,于北伐发展壮大,随后几度沉浮,但始终偏安广西一隅。在
解放战争中,桂军随着国民政府的覆灭而最终消亡。以
李宗仁、
白崇禧为统帅,
李品仙、
廖磊、夏威等为骨干的新桂系部队,在中国军队抗日战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民国时期广西边防建设无甚进展。在旧桂系时期,由于对内连年征战;为同孙中山援桂军作战,边防部队全部应调参战,边境防务空虚。至新桂系时期,重新组织训练了边防部队,边防才得以恢复。抗日战争开始后,在边境开辟了国际交通线,边境往来曾一度频繁活跃,但除了抢修几条公路外,边防仍维持旧状。
历史评价
广西和广西人的英勇抗战,为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和巨大牺牲-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桂系钢军”、在桂林保卫战中以身殉国的三位将军,还有周元、秦霖、钟毅等战死在异地抗日疆场的桂林人。他们,用刚毅顽强抗击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英勇战歌。(
桂林日报)
(军法执行总监何成浚《战时日志》)
以李宗仁、白崇禧为统帅,李品仙、廖磊、夏威等为骨干的新桂系部队,在中国军队抗日战史上占有贡要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桂军的活动,分为两个时期,即抗战前期的比较积极努力地抗战和抗战后期的抗战不力、反共卖力。我们既不能只看到桂军对抗战的贡献,而忽视桂军对抗战的危害;也不能用抗战后期桂军所起的消极的作用,来否定抗战前期桂军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指出桂军的腐败性、反动性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它也在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史诗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特别是那些为了国家生存、民族独立而洒血沙场、埋骨荒丘的抗日将士,更应该永远为我们所纪念。(《桂军抗战述评》)
抗战爆发后,新桂系军队以其英勇善战、不避牺牲的抗日精神,鼓舞着全民族的抗战激情,使得“焦土抗战”四字“在抗战期间曾被广泛引用,成为一项最悲壮的抗战口号”。
“对于彼等(桂军)之勇敢,组织之良好,军事技术优越,及持久耐战”,“深为羡慕”。(苏联《消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