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
先秦置行政区划名
江州,先秦置行政区划名。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殷,建立巴国,江州属巴国。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两年后,以巴国地置巴郡,置江州县属巴郡,为巴郡和江州治所。南齐永明五年(487年),改江州县为垫江县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年)改垫江县为巴县,隶于楚州巴郡。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以州统县,改楚州为渝州。
江北时期
(公元前316年-公元226年)
商周时期,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其具体城址不可考。
后秦灭巴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郡治江州。公元前316年,张仪修筑了有史料记载的第一座“江州”城。大多数学者都基本认可秦汉江州城的位置并不在渝中半岛上,而是在今重庆江北城附近。城的大小大约略小于成都少府城。
“江州县对二水口,右则涪内水(今嘉陵江),左则蜀外水(长江)”(晋 常璩
“巴汉世郡江州,巴水(今嘉陵江)北北府城是也,后乃徙南城。”(《水经注》卷三十三 郦道元
如果江州重庆的城址是在嘉陵江南岸的渝中半岛的话,那么我们从朝天门看到的二水口的情形应当是左边是嘉陵江、右边是长江,但这与最早对重庆城址具体位置的文献记述“右涪内、左蜀外”是恰恰相反的,因此在道光《重庆府志》及其后近现代的很多学界研究中,都普遍采信最早的重庆城址是在江北厅或刘家台位置。
道光《重庆府志》还介绍到“巴”字的一种起源是象形“巴山”(府志中狭义的巴山指的是今解放碑-枇杷山公园一线)两侧被江水环流的状态。而要看到“巴”字这样水(笔画)朝右陆地(空白)朝向左侧的状态,在重庆的渝中半岛看不到、在南岸区也看不到,只有把重庆地图旋转180°,在江北城回望渝中半岛时才呈现得出。
2005年11月初在江北城CBD工地中发现了大量秦汉时期的城墙、瓦当遗址,这也正式从考古学上证实了秦汉时代的江州主要是在嘉陵江北的北府城。
据学界推测,前316年张仪修筑江州城的时候没有选择军事上更为有利的渝中半岛,而是选择了江北,其原因是两方面的:
一是秦初的中国城墙都是土墙,其技术能力不足以在高差奇大、地形条件复杂的渝中半岛上建城。
二是就秦汉的大环境而言,中国的政治中心关中,而此时长江中下游并没有太多的开发。这个时候的长江更像是文明的边界,而沿嘉陵江逆流而上才更像是靠近文明的中心。又因为四川常被视为关中的附属,相对没有战乱,比较稳定。所以这一时期的江州城自然应当更加偏向于有利于嘉陵江航道运输的北府城位置,而没有因为军事考虑建在渝中半岛上。(参《近代重庆城市史隗瀛涛
双城时期
(公元226年-公元548年)
渝中半岛上的重庆老城始建时间是公元226年。
三国时为了防范吴国自东部穿三峡进犯益州,“建兴四年春,都护李严自永安还江州”“更大城,周回十六里,欲穿城后山,自汶江(长江)通水入巴江(嘉陵江),使城为州(洲),以求五郡置巴州。造苍龙(东)、白虎(西)门,别郡县。仓皆有城。” (晋 常璩
李严的大城是重庆的第二处城址,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以南起沿江至南纪门,北线在今天的大梁子、人民公园、较场口一线,约小于今天渝中半岛上的下半城
李严变半岛为岛,使城市更加易守难攻的企图却遭到了丞相诸葛亮的拒绝。诸葛亮的考虑大概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应该是他不愿意“以五郡置巴州”。为了防止李严叛变,此后不久诸葛亮便将李严从江州调走。同时将半岛开凿为岛的工作量似乎过于庞大,长年对外的战争使得蜀汉应当没有这个能力兴修如此之大的一项工程。
自李严“更大城”兴建南府城以后,江州重庆进入了一段嘉陵江南北两城同时存在的双城时期。由于中国从相对稳定的两汉逐渐步入了日益战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城便于防守的军事意义日渐突出,而北城则开始缓慢地衰落。
南朝梁太清中(公元548年)为了跟长江下游的江州(今九江市)区分,改江州为巴县(同时还改巴郡为楚州)。至此结束了重庆被称作江州的历史。
消亡与重生
江州城维持嘉陵江两岸双城的状态至少约长达三个多世纪。其北府城的具体消亡时间无从考证,但绝不早于公元520年(郦道元写《水经注》之时)。公元581年隋文帝下半城的李严大城事实上根本连嘉陵江都看不到,而只有在江北的北府城才和嘉陵江有关系,因此很有可能在隋代时北府城仍有相当的地位。
唐玄宗天宝初年(742年),改渝州为南平郡(大约是因为今渝中半岛下半城相较于“巴山”(今解放碑-枇杷山一带)和江北城确实是“南”“平”了),这也标志着重庆从南北双城转向半岛上的南城独大的过渡正式完成。北府城在此后彻底消失。
公元1189年,宋光宗双重喜庆恭州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嘉熙三年(1239),移四川安抚制使司于重庆府,次年又命四川制使余玠兼四川总领财赋、夔州路转运使,将四川的政治、军事、财政、司法等主要机构集中到重庆(这是重庆历史上唯一一次成为四川省省会)。同年,彭大雅扩建重庆的城区,城墙西线由李严旧城的大梁子、较场口一线移到了临江门通远门一线。半岛上的“南平”城第一次能够眺望到真正的“渝”水。
明洪武初,指挥戴鼎因宋代重庆旧址修葺石城,这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渝中半岛上重庆老城城门的雏形。“高十丈,周二十六里,分计二千六百六十丈七尺。环江为池门十七,九开八闭,俗以为九宫八卦之象,曰朝天门(开)、翠微(闭)、通远门(开)、金汤(闭)、定远(闭)、南纪门(开)、凤凰(闭)、金紫(开)、仁和(闭)、太平(开)、储奇门(开)、大安(闭)、临江门(开)、洪崖洞(闭)、千厮门(开)、福兴(闭)、东水门(开),明末甲申六月,张献忠自通远门攻城,城圮。”(道光《重庆府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四川地区人口的增长,在消失了的秦汉江州北府城故址上在明代时又逐渐重新形成了一个和半岛上南府城关系密切的集镇。清初时为防御匪徒需要终于又重新修筑了江北城墙(今江北嘴城墙遗址公园),设江北厅。1754年(乾隆十九年)移重庆府同知到江北厅。清代的江北城内有弋阳、石梁、金沙、宝盖(宝定门)、落珈6厢,城外有莺花、上关2厢。秦汉的江州故城在沉寂千年后终于获得重生。
参考资料
重 庆.中央政府网.2010-04-29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7 16:52
目录
概述
江北时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