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灯节,是一种汉族民间祭祀及宗教活动,放河灯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进行。道教、佛教等宗教活动常在农七月十五举行。
节日介绍
每年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河灯节。由“盂兰节”,“中元节”逐渐演变而来,也称“鬼节”。是中国
祭奠先人的传统日子。俗话说:“七月半,鬼上岸,放河灯,烧香秉烛祭河神”。就是说这一天。
神话传说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
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
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
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
菜肴、
酒、
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传说里这天所有游荡的鬼魂们都
期盼能寄身在亲人放的
莲花灯里渡过阴暗的河流去
投胎,好像通往阳间的路很黑需要灯光照亮才能找到方向,所以放河灯成为了这天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人们都会在这天放河灯来
超度迷途在阴阳界间的亡魂。
节日来由
传说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
目连成就神通后,欲度化父母,以报生养哺育之恩。他用天眼遍观
三界六道,看到死去的母亲居然身堕地狱,转生为饿鬼(六道中的“饿鬼道”),腹大如鼓,咽小如针,想吃又吃不下,嘴里冒烟,不得饮食,饿得皮包骨头。目连非常难过,于是前往地狱探视,只见地狱一派凄惨景象:在此服罪的人,一天要经历万次生、万次死;或者是身陷
刀山剑树,或者被
铁犁耕舌,或者遭汁铜灌口,或者要吞热铁火丸,或者手抱
铜柱,身体焦糊。还有牛头每日凌迟,狱卒终朝来拷;镬汤煎煮,痛苦难当,为了解救母亲,目连施展神通,用
钵盛了饭食去喂母亲,母亲一手持钵,一手遮掩不令旁见,悭贪之习依然如故,心量依然太小;上天罚她饭食未等入口,即化为火炭,无法进食。见此惨状,目连悲号泣涕,于是返身求佛救度。
佛祖告诉目连,他母亲的
罪孽实在太多,不是他一人就能救度的,必须联合
众人的力量,才能有所成效。佛祖还说:“十方众僧一般在七月十五日出来活动,你要救母出厄难,必须在这天准备百味五果,置于盆中,来供养十方大德众僧,成就殊胜功德。这样,不但可以救你的母亲脱离苦海,早日投胎,也可以解救别人的父母,让他们也脱离苦难,福乐百年。”
目连听佛陀说后,欢喜奉行,在七月十五日供养众僧以后,其母果然当天就脱离饿鬼之苦,离开地狱,投胎向王城为狗;再经过目接连铺设49天道场后,他的母亲才得以升天。
目连很感激
佛陀,四处赞叹三宝功德,奉劝世间应行
盂兰盆之法,供佛及僧,以报父母生养抚育慈爱的恩惠。这就是佛教“
盂兰盆会”或者叫“
盂兰盆节”的由来。
在中国,最早举行“盂兰盆会”的是
五代十国时以笃信佛法著称的
梁武帝;到了后来,盂兰盆会依然盛行,只不过渐渐地由供僧转变为施鬼,目的是超度死去的亡灵。
宋代以后,三教逐渐融合,佛、
道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默契,将盂兰盆节改称为“中元节”,俗称“鬼节”。其实,盂兰盆是
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本意是指“救倒悬”,佛经上说亡者的苦有如倒悬,应尽快解救。 再后来,中元节在有的地方又逐渐演变为“河灯节”,以沿河放河灯,来祭祀无主孤魂和意外
死亡者。据说,
山东德州的中元河灯场面最为壮观。人们用
瓜皮、面碗、
纸张制成
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连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
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
胶东沿海地区,由
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奏丝竹乐。放河灯前,摆香案,念
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
馍馍,小孩子
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
节日活动
河灯节里,他们举行盛大的集会,各乡的舞狮队、舞龙队、河灯队、艺术表演队都要汇集到城里大显身手。夜幕降临时,人们将自己制作的各式各样的河灯点亮一起放到江中随波而去,以此寄报告寄托对
先人的怀念,并祈祷先人对子孙的保佑。放逐河灯,其景十分壮观,五彩缤纷,满江辉煌。赏灯之后,便是彻夜的文艺表演和山歌比赛。次日满街的
群众,
拥挤在城乡物资交流的集市上。人流、物流、灯流、歌流、将这个小小山城掀得沸腾起来,一派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
民俗风气
每年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日)民众烧香烛,化纸钱,纪念祖先,心愿相同,方式各异。县城大埠头在中元节之夜,盛行放河灯祭神祭祖,灯式多样,有
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宝莲赐福、龟鹤延年、龙凤献瑞、麟趾呈祥,燃烛其间,随波逐流,满江辉煌,五彩缤纷。观灯人群相互喝彩,共祈祖先保佑,天下升平,国泰民安,赐福消灾,风调雨顺,人旺业兴。外来客商亦争相投放河灯,以图吉祥。
河曲县的河灯节
农历七月十五是
河曲县的河灯节。一年一度的河灯节在这个“二人台”的故乡里隆重举行。提起“
二人台”,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的另一个代名词就是“走西口”,而走西口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西口古渡”就在家乡河曲县。关于河曲县的
地理位置如何“险要”,早已有人用“鸡鸣三省”四个字来恰当地概括了,这里就不再多费口舌了。自从“二人台”唱进了央视后,不仅响遍了九洲,而且随着现代的传媒一夜之间响彻了全球。 定位以群众参与、增强观赏性为主的河灯节是越办越红火的重要因素,运作资金的充足使政府组织大型活动有了底气,推出新品、打造精品是吸引人气的根本,紧紧围绕得天夺厚的
自然条件是河曲旅游迅猛发展的灵魂。
河灯节的五大版块主要内容归以下几类:一、戏曲文艺版块主要内容有二人台演唱大赛,
晋剧、豫剧、北路梆子、流行歌曲等精品节目演出,迎合群众不同口味和喜好;二、烟火河灯晚会是每届
河曲河灯节的压轴戏,也是整个河灯节的灵魂所在,打响“西口古渡”知名品牌,带有浓郁民间神秘色彩的365盏河灯,随着现代高科技含量很大的烟火的燃放,达到了一种“礼花朵朵空中开,河灯盏盏水中漂,人影簇簇岸边涌”的天宫境界,使空中、水中、岸边景色互相呼应,形成“礼花河灯千般色,古渡城楼不夜天”的声、光、影立体交叉的景观。三、“黄河风情”摄影展精选的摄影作品,展示了河曲美丽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体现了河曲人民在改革开放以来,开发旅游资源,挖掘
传统文化,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四、群众性体育比赛组织了职工篮球赛、
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等群众基础比较好扎实的体育项目,同时邀请了省内外技术力量较高的队员参加,提高了体育比赛的观赏性,数千名体育爱好者亲眼目睹了只有在电视里能看到的高水平赛事。五、西口古渡畅游。针对不同消费水平的群众,分设高中低三个档次的
游船、快艇,这也是河灯节特别推出的新项目,让游客在前后二十分钟之内,畅游黄河,领略晋陕蒙三省的沿河风光,满足游客的好奇和挑战自我的心理。
河灯节共举行三天,即农历七月十四至七月十六,与民间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年一度的七月初七牛朗织女
鹊桥相会,至七月十五分别,为祝愿这对情人终成眷属,祈求一年
风调雨顺,民间将流传每年七月十四牛朗织女分别时,每天向河里放点着的灯365盏,共放三天,随河水向下游漂流,365盏灯喻意一年365天,天天顺利,年年如意。这个带有美好爱情的神话故事随着民间祭祀活动一直
传承至今。也许正是这种带有美好祝愿、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民间活动,使河曲的旅游逐步壮大,并基本成形的原因之一。河曲大型企业河曲鲁能电厂、龙口电站等龙头项目的上马投产,为当地财政税收大步迈进全市前列,经济攀升,为河曲组织大型文娱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足够的人力、财力保障,为做大做强河曲的旅游文化产业奠定了基础。如今的河曲,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辉煌的明天。夜幕降临,黄河岸边、
灯火辉煌、
五彩斑斓,数万名群众簇拥在西口古渡,随着
黄河滩上
礼花的腾空而起,人们欢呼着,雀跃着,在欢庆着丰收的景象,在庆祝着美好的生活。随后,有4名识水性的老艺人,划着小船出现在黄河
中央,他们把一盏盏河灯点燃。先放河中4盏,寓意着河曲人民四季平安。然后隔3分放一盏.,65盏河灯顺流而下,缓缓地蜿蜒漂向远方。此时的人群鸦雀无声、屏息静气,视线跟随着河灯游移。心中都在默默地为自己为亲人祈祷着---幸福---安康---祥和---
此时的西口古渡,进入了“礼花朵朵空中开,河灯盏盏水中漂,人影簇簇岸边涌”的天宫境界,使空中水中岸边景色互相辉映,形成“礼花河灯千般色,古渡城楼不夜天”的
声、影、光、
立体交叉的壮丽景观。
“河灯”这个源于古代的杰作,是河曲老艺人智慧的
结晶,它的底部是一块1寸厚的木板,木板的中央从下向上钉一
钢钉,蜡烛就
固定在钉子上(利用水的浮力)外面分别罩上红、黄、绿的水
丝绸,盏盏河灯在蜡烛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耀眼。
随着民间文化的传承,在河曲这块
得天独厚的土地上,涌现出一代一代具有深厚
文化底蕴的人民。他们将带着美好的祝愿,大刀阔斧,建设河曲,意气奋发走向明天!河曲县
闻名遐迩的河灯节,一年一度举行,这是个古老的民间文化,它与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为祝愿这对
有情人终成眷属,为祈求河曲人民一年风调雨顺, 为祭奠走西口丧生他乡的亲人,一直传承至今。
每逢河灯节,首先映入
眼帘的是一条过街标语,
笔直的黄河大街彩旗飘扬,
车水马龙,
人头攒动,
摩肩接踵。古渡广场热闹非凡,
百花齐放,各领风骚,目睹这景象,不禁感慨:河曲人民物质富裕了,精神文化浓厚了。令人瞩目的是河灯晚会,这是河灯节的
压轴戏,也是整个河灯节的灵魂所在。
桂林资源河灯节
资源县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农历七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历史悠久,是当地民间
一年一度民风浓烈的传统节日。2004年已评为中国百姓生活游十大主题活动之一。每到七月半,以唱歌放灯寄托缅怀先人,消灾避祸的情思,人们自发携灯,沿河
漂流。灯形有龙凤仙怪、禽兽花卉、五谷杂粮等等。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夜幕下灯火辉煌,形成“万盏河灯漂资江”的壮景。节庆期间欢歌不断,昼夜连绵。地方特产、民间小吃琳琅满目,经贸洽谈,形势多样,有顶竹竿、舞狮、舞龙、大象拔河、斗鸡、斗鸟等古朴的民间体育、娱乐活动。“七月半”莅临资源县城,可饱览桂北山区的乡土民情。文章来源:资源旅游网
丽江河灯节
来丽江的游客越来越多。河灯也变成了
商品,在商人“放个河灯,许个心愿”的
蛊惑下,游客也就兴奋了起来,很多人还真的边向溪水中放下河灯边闭着眼睛
煞有介事的许起什么愿来。其实,在丽江,河灯只是用来祭鬼送祖,而且只是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十四前后才放河灯。百姓通常叫做“
鬼节”。“河灯节”只是这几年旅游发展后针对游客说的名词。
七月十四送祖,这一天要请出嫁的女儿回家吃饭。这一天同样也要有芋花这道菜。家家户户都早早地吃过丰盛的晚餐,便送先祖出门,回到他们
安息的地方。送祖的时候,要把纸牌位连同纸钱一起烧掉,然后把
牌位前的所有供品装在一个盆里倒到河里,让河水冲走,还要在河边烧上几柱香。入夜,人们将白天制作的河灯点燃,放入河中,让河水带去对先祖的祝愿。
丽江的古城保护已越来越严格,考虑到
火灾安全,近几年有关部门已规定“鬼节”这天不再允许百姓燃放河灯。可是,被批准
营业的“河灯公司”却能天天晚上售卖河灯,并可以让游客当场点火燃放!
好在,在古城老年人的多次要求下,每年鬼节这晚,古城
新华街街道老人们被允许可以在“特定地点”“有组织”“有安全保障”地燃放河灯。于是,看到每年一次的在夜幕下小河中流淌着的、寄托着对先祖的祝福的河灯。
平原河灯节
阴历七月十五是中国的中元节,
平原县王打卦乡戴家口村村民在这一天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河灯节。 据传,放河灯习俗延续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是
马颊河流域,平原县境内有此风俗的村庄。
农历七月十五,,河灯节,家乡传统的节日,在那前3天,有对山歌、
斗鸟、
摔跤、
表演、
游街等各项活动。十四晚上则是各家和政府一起点放河灯和烟花,,祈求
健康幸福!传说,
马颊河自发源地到入海口,玉皇大帝共派了七十二名河神掌管,并在河底修建了
水府在内居住,河神不但不造福沿岸百姓,反而为了让沿岸村庄对他们祭祀贡品,便在戴家口村东河内兴风作浪,河水漫过大堤,冲毁良田千顷,倒房无数,当夜河神向沿岸百姓托梦说:“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对河神进行一次大祭,沿岸便不再发生洪灾,保佑村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到了明天人们奔走相告,发现原来人们昨晚都做了一个相同的梦。到了七月十五日那天晚上,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聚集在戴家口村东,各家凑齐三牲贡品,摆在河岸上供河神飨食,有人说天太黑,怕河神看不见无法享用。于是有人拿来几盏小油灯点燃,下面托上
荷叶放在河水中央,给河神照亮,并同时往河里扔
水饺、
包子。从此以后,果然这一带好多年没有发生水害。于是,七月十五祭祀河神放荷灯的习俗便延续了下来。解放后,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不再相信祭祀河神能够保佑平安的
愚昧行为,也不再搞祭祀活动,而这一习俗演变成一项娱乐活动,并把“荷灯”演变成了“放河灯”。
资源县的河灯节
资源县河灯歌节自从1995年开始举办以来,逐渐成为了颇具地方特色的节庆品牌。随着河灯歌节举办的次数越来越多,不仅为资源招徕了大批游客,也给当地民间艺人带来了丰厚的
经济回报。
记者在资源县
大埠街采访到了制作河灯颇有历史的一家民间艺人。唐寿生老人原来开着一家制作
红白喜事用品的纸艺店。有了河灯歌节之后,唐老汉率一家10多口人开始大批量地制作并售卖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河灯。每逢七月半,唐老汉家都要制作四五个大型的河灯,风雨桥、梅花鹿、西红柿、风帆石等实物都是他们模拟的对象。“每个大河灯一般要两个人花上半个多月的时间来制作完成,但可以卖到较高的价格,经济效益还是很可观的”。谈到河灯,唐家人脸上有掩饰不住的喜悦。
除了制作大型河灯外,唐老汉一家还设计了10多个品种的小河灯,每年河灯歌节期间,一家人可以做出几千个小河灯来。以前,唐老汉家制作河灯就可以
创收几千元。当记者问及可以有多少收入时,唐老汉
神秘地笑了,“应该可以更多些吧”。
在资源县,像唐老汉一家这样有
规模地制作河灯的民间艺人约有20来户,他们的规模化经营逐渐冲破了原来家家户户都自己制作河灯的传统。如今一到“七月半”,老百姓们都要到像唐老汉这样的民间艺人家里去
订购河灯,每支小河灯4至5元,既经济实惠,又同样达到祭祖祈福的目的。也正由于老百姓
传统消费习惯的转变,推动着河灯这样一种民间纸艺作为一种小产业走向了市场化。河灯的市场化,使得生活在这里的民间艺人日子过得更加滋润。唐老汉家新盖的6层楼房,就是这些民间艺人从河灯歌节中得到实惠的一个很好的
证明。
传统文化
河曲的传统文化盛会——七月十五“河灯节”。节日期间,表演项目异彩纷呈,好戏连台,令人流连忘返。活动主要有:1、从七月十四开始的传统特色
节目:河灯漂放及
焰火燃放。2、
榆次晋剧团和
河曲晋剧团在工农兵和东大剧场的传统戏曲表演;3、
电视台门前的民歌二人台演唱会。4、河神庙前“黄河风情艺术团”的文艺表演。5、七月十五晚在“
时代广场”由
太原市歌舞团表演的“和谐河曲”大型文艺晚会。6、黄河影剧院前的河曲大型图片展。7、佳佳乐超市门前的中老年人书画展。8、桥儿街牌楼前举行的“老爷庙牌坊”修缮竣工剪彩。9、河曲画院举办的大型书画展。10、
体育馆、
街心公园和实验小学处举办的全民健身表演。11.、艇表演。12、东大剧场十几处马戏、车技、驯兽、现代游乐表演。13、古渡广场、政府门前、工农兵剧场前的街头文艺表演活动。从十四日开始,“河灯节”活动正式拉开
帷幕,天气较好。十五日进入各项活动的巅峰,天气温度也进入了巅峰,骄阳直射,让游玩的人们
汗流浃背,无法躲藏。十五晚时代广场“和谐河曲晚会”落幕,人们回到家后,一场大雨降临。这场大雨从十二时开始下到十六日天亮,稍停片刻,又从天亮下到下午六时,因而十六日的活动基本未能进行。据气象站资料,这次降雨量达50.9毫米,大大缓解了旱情,为的粮食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本届“河灯节”上最好的节目,
大自然为赐予了最好的礼物。
七月十五“河灯节”是文化的盛会,经济贸易的盛会,成千上万的群众从四面八方
蜂拥而至,观看各类表演,购买各种商品。家中的
亲戚朋友来了,政府的
贵宾来了,商店、宾馆、文艺团体、餐饮、歌舞厅生意兴隆,应接不暇。
随着国家开放
政策的不断引深,西北边境对外
贸易的开放发展,促进了河曲的“河灯节”日渐兴盛,“河灯节”将为河曲的经济
腾飞作出更大贡献。
传承发展
随着各地风俗民情
水乳交融,互相结合,
相得益彰,逐淅形成了在县城举行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
盛会。自1995年始,资源县委、政府加以引导,进行组织,使民间的
传统节日成了资源的旅游
品牌,成为庄稼活宣传促销、为资源经济服务的重要媒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吸引了
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盛会期间,人们云集县城
观光,资江两岸三天三夜,
歌声缭绕,整个县城笼入了歌海之中,十四月夜观河灯,领略“万盏河灯漂资江”的人间奇观,更是
盛况空前。近两年来,广邀名人前来搭台
演出,为节日注入了新的
活力。
2022年5月10日,五原县文化馆的河灯节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