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成立于2010年,位于
泉州市区东部。与泉州市新行政中心隔海相望,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下辖
洛阳镇、
东园镇、
张坂镇、
百崎乡,区域面积约219平方公里(包含海域、江域、滩涂),其中陆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3.8万人(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坐拥“泉州之眼”
百崎湖,建有
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和
海上丝绸之路生态公园。
设立
2005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向福建省委、
省政府正式提交了申报台商投资区的报告,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泉州洛秀台商投资区申报工作,分别于2005年1月、2006年3月两次正式行文向国务院报告,2006年3月国务院批转商务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办理,商务部则分别于2007年4月、9月和2008年5月派出调研组到泉州调研。
2009年5月,《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适时推进
厦门、
福州台商投资区扩区和新设立泉州洛秀台商投资区”。
2010年3月8日,
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委员会,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并赋予
设区市的部分行政管理权限和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委托泉州市委、市政府管理。
2010年3月25日,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泉州台商投资区成为福建省开发建设的第五个台商投资区。
2010年5月20日,《泉州台商投资区总体规划(2010—2030)》获得
原则通过,7月15日通过专家技术评审。
2012年1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实行现行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定位
投资区
城市性质定位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泉州城市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和
高端服务业支撑的
生态型滨水
城市新区和现代化港口保税物流工业区。
城市职能包括:以新兴产业和高端
生产服务业带动的城市创新中心;依托滨水岸线和湿地、水系、山体等
自然资源构成的泉州湾东部
生态休闲中心,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示范区。
利用泉州中心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延伸和辐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开发、高效率运作,把投资区建设成
海峡西岸中部台商投资聚集区、对台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以先进制造业和港口物流业为主导的
经济增长极,争取到2020年形成产值超千亿元的新经济发展高地,并成为中国最开放、最优惠、最高效、最具吸引力的台商投资区。
城市远景规模方面,根据《泉州台商投资区总体规划(2010—2030)》,投资区
城市人口规模将按90万人进行控制,
建设用地控制规模约为93.5平方公里,未来将向北、向东相应拓展,完善功能,同时将洛阳组团和张坂组团北部区域、东部纳入城市建设范围。预计到2015年,投资区城市人口规模为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35.7平方公里;到203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7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2平方公里。
整个台商投资区拥有24公里的海岸线,沿着洛阳江的岸线有21.8公里,区内的百崎湖沿岸有22公里。
百崎湖区域位于台商投资区的西侧,临近洛阳江,水体资源丰富,其中仅水域面积就有3.5平方公里,百崎
湖岸线多为
自然岸线,
生态资源较好,同时百崎湖也是当地最大的
滞洪区。
交通
台商投资区与泉州市新行政中心隔江相望,距
福厦高速公路入口约5公里,有
沈海高速公路、
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线和国道324线,南有秀涂港区、石湖港区和海湾大通、
泉州环城高速公路,福厦高铁也在此设立
泉州东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整个台商投资区道
路网络形成“
五纵五横”的骨架路网格局,支撑着泉州台商投资区快速机动车交通要求。“五纵”为:
海江大道、南北大道、海山大道、海城大道、海灵大道,“五横”为:洛阳大道(原
324国道)、江城大道、
东西大道、泉东大道。另外,投资区内将引入4条
轨道交通线,分别为2号、4号、5号线和6号线,形成“
两纵两横”的
轨道线网布局。设置1处综合
公交枢纽,位于泉州新东站,主要换乘交通方式为铁路、长途、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小汽车、出租车、
非机动车;设置一般公交环城枢纽10处,分别位于各片区,主要换乘交通方式为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小汽车、出租车、非机动车;规划到2030年,共需公交车辆1200辆,出租车1600辆。
跨江、跨海通道方面,洛阳江大桥(原
324国道)、
金屿大桥、
后渚大桥、
百崎大桥、
泉州湾跨海大桥等大型跨江、
跨海大桥,将台商投资区与泉州中心城区、东海行政中心,及
石狮、
晋江、
南安、安溪、
永春、
德化等片区紧密地连在一起,使该区处于泉州中心城区、惠安、石狮、晋江等地的交接地带。后渚大桥连接该区与
后渚港,泉州湾跨海大桥将该区与石狮石湖港、晋江连接在一起。金屿大桥跨越洛阳江连接
丰泽城东,
桥位距泉州湾约8公里,距上游的洛阳古桥约3公里,距下游的后渚大桥约4公里,大桥西接城东街,横跨洛阳江后,与台商投资区海江片区江城大道相连。通往市行政中心的百崎大桥则一头连着百崎,一头连着丰泽东海,属于东海综合大道至百崎通道
项目规划中的一部分。从区位和功能上看,金屿大桥主要承担洛阳江两岸的组团间跨江交通,兼顾服务长距离的城镇交通;北侧的洛阳江大桥主要以长距离
过境交通为主,南侧的后渚大桥主要承担区域性城镇
快速交通,而百崎大桥则以服务组团间的跨江联系和中长距离
交通运输为主。
港口方面,秀涂港是台商投资区内的综合性运输港,位于泉州湾北岸,港区西侧与
大坠岛相接,规划利用距离秀涂陆域约2公里的深水区,结合大坠岛建设岛式码头区,并通过
引桥与秀涂港后区相连。以
秀涂港为中心,还将建设15平方公里的保税港区,将其打造成为服务台商投资区、服务泉州湾中心城市的新港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距离投资区约20公里,从机场到秀涂港只需10分钟的车程。
产业
准入产业包括新兴产业和轻工产业。具体布局新材料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以及轻工产业提升园。其中新材料产业园发展以
纳米材料系列、
超导材料为主的
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
陶瓷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新型
功能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新型建筑及
化工新材料等;光电产业园以发展
LED、
光伏产业和数字
微芯片等为主,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以发展
船用设备、发电设备和轨道机车等为主,轻工产业提升园主要是促进区域内现有的鞋业鞋材、纺织服装和工艺品等产业的技术改造和
产业升级。
准入产业为高端
生产性服务业。围绕
百崎湖周边、
洛阳江沿岸和
泉州湾海岸,突出其山、海、湖的自然优势,发展宜居、宜商的
滨水区,具体布局
文化产业区、台资企业营运中心、涉台金融服务中心和高端研发和文教
产业区。其中文化产业区以发展
工业设计、会展、时尚设计、广告、
创意设计、动漫制作、网络游戏、茶文化产业、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闽南美食文化产业等为主;台资企业营运中心以制造业营运中心、商贸物流业营运中心和信息
咨询服务业为主;涉台金融服务中心以建设对台
离岸金融市场以及对台
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基地和新兴金融业态聚集基地为主;高端研发和文教产业区以各行业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信息
共享平台、培训机构、试验基地等为主。
● 现代物流业片区
准入产业为
现代物流产业。依靠12个十万吨级的
秀涂港,规划建设15
平方公里的
保税港区,主要开展集装箱港口运输装卸、货物国际中转、配送、采购、
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业务及与国际航运配套的金融、保险、代理、理赔、检测等服务业务。
分区
根据规划,投资区将结合水系、
生态廊道、城市绿带,形成多级生态廊道体系,形成“山耸城中,城在绿中,江海绕城,
水绿相融,
城岛相映,融山、水、城、海、岛于一体”的城市格局。以天然河流、山体和道路分隔,构筑“两带一心环
八区”组团状的空间布局结构:“两带”即绿色生态带和蓝色生态带;“一心”即科技商务
服务中心;“八区”即古镇风貌区、滨水宜居区、民族风情区、科技产业区、
临港产业区、现代产业区、金融商务区和
蓝色经济培育区。
● 古镇风貌区:规划
人口规模15.42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6.70平方公里。依托洛阳桥的
旅游资源,延续古镇特色,以生活居住及其
配套服务为主。
● 滨水宜居区:规划人口规模为10.2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4.14平方公里。强调临水、亲水的特点,构建时尚滨水的现代住区,以生活居住及其配套服务为主。
● 民族风情区:规划人口规模为18.2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21.52平方公里。保护并延续百崎
民俗文化和风情,形成
闽南特色突出的旅游风情小镇,以生活居住及其配套服务、旅游观光、民俗体验为主。
● 科技产业区:规划人口规模为18.2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5.12平方公里。以光电、新材料及装备制造等生产加工型产业和生活居住及其配套服务为主的功能区。
● 临港产业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15.12平方公里。以优化升级的
传统产业、临港
物流产业为主的功能区。
● 现代产业区:规划人口规模为11.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18.11平方公里。以制造业、生活居住及其配套服务为主的功能区。
● 金融商务区:规划人口规模为2.6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87平方公里。以金融商务、行政办公、
娱乐文化、外省市办公设施和生活居住及其配套服务为主。
● 蓝色经济培育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6.74平方公里。以度假会议、旅游休闲、
高端服务业、
品牌创新等研发服务型产业为主的功能区。
用地
投资区规划
总用地面积约58k㎡,其中可综合利用面积约35k㎡,如今,用地30k㎡,远期58k㎡,拓展面积为200k㎡。
● 居住用地
在投资区东园、杏田、秀涂港、
惠南和
张坂五个片区内均配置有居住片区,用地规模为1.21k㎡。东园居住片区范围为
东园镇区域;杏田居住片区范围为杏田大道以北,杏秀路以东,疏港路以西区域,以职工公寓和
二类居住用地为主;惠南居住片区范围为
通港路以北,杏秀路以东,疏港路以西区域;秀涂港居住片区范围为秀涂港区域;张坂居住片区范围为
张坂镇区区域;独立组团为在南北主干道东侧布置的为工业区配套的小规模独立
居住组团(2个)及农居组团(1个);产业兼容人居指在产业
社区中心,组团中心分别兼容适量职工公寓和
单身公寓性质的人居用地。
● 商业金融业用地
在东园镇的西部规划布置大中型
商业服务、商务办公、休闲娱乐等市、区级商业金融设施;建设成为以商业为主,包含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大型商业街区;各居住社区中心布置为居民日常生活配套的
商业设施;各产业社区中心,物流社区中心布置各类
专业市场,超市和专业化
生产性服务设施。商业金融用地规模为201.36h㎡。
工业用地规划面积为2164.95h㎡,占投资区总规划面积的37.33%。
产业园区由杏田片、东园片、惠南片、秀涂
港片和张坂片构成。其中,杏田片2个产业为发展新材料、文教等产业,规划为
一类工业用地。东园片2个产业,主要发展光电产业和高端研发产业,规划为一类工业用地。惠南片1个产业,为轻工产业提升园,为一类工业用地。张坂片3个产业,主要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产业、
保税物流产业、临港产业和滨海等休闲性
旅游产业,规划以一类工业用地为主。
规划远期严禁设置二、
三类工业用地。规划建议每个产业社区设置一处
标准厂房用地,用地规模占总量的10%以上。
仓储
用地面积为131.86h㎡,占投资区总规划面积的2.27%。规划形成“1个区域性
保税物流园区,5个片区
物流基地,8个组团物流点”的四级空间配套体系。区域性保税物流园区规划共1处,即秀涂港区保税物流园区。
城市物流中心规划共2处,其中外沙物流中心为城市产业和生活服务;金清港物流中心以服务邻近工业为主。
片区物流基地规划共5处,其中秀涂物流基地主要依托港口以服务于本区和周边产业为主;杏田、东园、惠南、张坂物流基地为邻近的产业提供就近服务。物流点靠近产业社区、产业组团,为特色产业发展服务。
规划形成6条生态绿化
廊道,4条主要道路
防护绿带,网络状的路河
绿带,多个景区,
城市公园的点线面相套嵌的多层次,生态化,网络状和富有特色的
绿地系统。绿化用地面积为1124.48h㎡,占总规划面积的19.39%。
规划沿泉州湾布置生态
防护林带,控制宽度一般在300m以上,其中
海岸防护林控制宽度宜在200m以上。规划其它城市快速路及一级
主干路每侧绿带宽度不小于20m;二级主干路每侧绿带宽度不小于10m;区内主要
河网水系均予保留,同时对局部水系进行沟通或改造,河岸绿带根据河道位置,宽度和功能
一般控制宽度宜在15m以上。
资源
动物资源:灰雁。
意义
泉州市是
闽南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早在1983年,泉州就批准成立了第一家台资企业。1987年两岸扩大交流后,台资开始大规模进入泉州,至1992年、1993年达到了高潮。进入21世纪后,全国掀起了新一轮台商投资大陆热潮,但泉州市利用台资却呈负增长趋势,这与泉台关系极不相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泉州缺乏高级别
台商投资区,对台招商品牌不强,影响
台资企业的集聚。
在泉州设立台商投资区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作为
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泉台之间具有人缘、地缘、血缘等优势,在泉州设立台商投资区,可以提高吸引台资的
品牌效应,有利于台商在家乡投资贸易。
其次,泉州至2010年前没有一个国家级的
出口加工区、
保税区或开发区,招商品牌的吸引力不强。
再次,泉州市是
福建省三大
中心城市之一,
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也是中国六大石化基地之一,具有承接台资转移的有利条件,设立台商投资区,将有效提高泉台经贸合作的水平。
综上,设立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对于泉州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不仅是福建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构筑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有助于泉州产业的
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通过台商投资区引进优质台资企业,可以提升自己,加快成长,进而促进泉州产业、港口、
城市发展,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实现泉州在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走前列的目标。
领导
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苏延辉